時間:2023-09-28 15:44:50
序論:在您撰寫茶文化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茶文化與旅游的相互關系
1.現代旅游的特點
旅游是人類文明的體現,現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消費,因此是廣義的文化活動。現代旅游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購娛,都與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現代社會,人們之所以愿意花費較多的財力、物力、體力和心力去參加旅游活動,就是因為他們在付出的同時,滿足了探奇求知的需求,探奇求知的核心是體驗異地異族的文化。因此可以說,旅游是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一種文化活動。
人們在參加旅游的過程中,不僅要求能看到一些過去沒有看到過的東西,而且要求了解這些文化現象的來龍去脈和有關知識。有些可參與性的項目,游客總想自己動手動口去嘗試一下。有些具有可取意義的東西,游客總想帶點回去與親友共享、慢慢回味。因此現代旅游項目,通常必需具備觀賞性、知識性、參與性、獲得性等多種屬性。使游客通過了一次旅游活動能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滿足其某一方面的文化需求。
2.茶文化的靚麗之處
旅游文化包括山水文化、聚落(城鎮)文化、園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烹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詩詞文賦文化、書畫雕塑文化、戲曲歌舞文化、工藝美術文化、花鳥蟲魚文化等。可以看出,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茶與山水、宗教、民族、民俗、烹飪、詩書畫、歌舞戲曲、工藝美術又有密切關系。豐富多彩的茶類,具有千姿百態的茶葉外形和色香味各異品質特點的名優茶對游客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上茶區的山水風光、名寺名泉、各民族的茶俗風情、泡茶飲茶藝術、茶書茶畫茶詩詞、茶歌茶舞、工藝精湛的各種茶具,以及茶馬司、葛玄茗圃、貢茶焙、御茶園、皇茶院等茶文化遺跡等,都是茶文化的靚麗之處。因此茶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好處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人們在旅游活動中對傳統文化都有濃厚的興趣。因此無論是茶文化的專項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動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內容,如觀賞茶藝表演、品名茶、觀看茶歌茶舞、觀賞選購茶具、品嘗茶餐茶菜、自己動手學制茶學泡茶、參觀和考察茶文化遺跡等等,都會給游客帶來新鮮感、愉悅感,既增長了知識,又愉悅了心情,達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
在旅游活動中充分利用當地的茶文化資源,把茶文化的知識性、觀賞性、可參與性很好地與旅游結合起來,既可豐富旅游活動的內容和文化內涵,同時也宣傳和普及了茶文化知識,弘揚了茶文化,促進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茶文化旅游的含義
茶文化是一定時期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以茶這種實物為載體來傳播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因此茶文化有著非常廣闊的內容,它涵蓋了多個學科與行業,如文化藝術、醫學保健、科技教育、經濟貿易、歷史考古、餐飲旅游和新聞出版等。具體內容包括: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禪教、茶藝表演、茶與婚禮、茶事掌故、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祭祀、飲茶習俗、陶瓷茶具、茶館茶樓、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游等方面。茶與各種形式的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當代茶文化精神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統一。旅游即旅行游覽活動,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閑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涉及到政經史地法等各個社會領域。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觀光和游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后者歷時長,注重精神層面的人生體驗;旅游既能鍛煉人的身體,又能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味生活的本來面目,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通過旅游得到充分的釋懷,并成為一生永久而美好難忘的記憶。休閑生態旅游成了當今人們外出旅游的趨勢與方向。現代的旅游方式已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求新、求知、求樂”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廣西茶文化旅游的意義相關文章:
1.關于旅游與茶文化的論文
2.關于茶文化旅游研究論文
3.發展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茶文化 公關傳播 意義
一 我國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自古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較而言,茶在“開門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領域而言,茶又貴為兄長,能入俗家之門,可登大雅之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與交織,產生了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從廣義上講,茶文化應包括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是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學。中國的茶文化包含和體現了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內容十分豐富。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后,茶文化的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茶文化也跨越了國界,廣傳天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精神財富。
二 公共關系傳播
1.公共關系傳播的內涵
公共關系傳播是指特定的社會組織為實現其公共關系的目標,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方式和傳播媒介,同組織的內外部公眾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的活動過程,是一項復雜的、完整的、系統的活動,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的;傳播的手段也是多樣性的。公共關系活動所面對的公眾是復雜、多元的,為了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達到多層次的傳播目標,公共關系傳播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公眾,借助不同的傳播媒介、采用多種的傳播形式,盡可能地實現信息的全方位傳播。擴大傳播的影響面,使更多的公眾接收到或向組織反饋信息。
2.公共關系傳播的作用
有意識地開展各種雙向傳播活動對于主體的公共關系有著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準確地把握自身與現實環境及其關系的真實狀況。其次,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增加選擇能力,擴大選擇范圍,從而提高決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的預定目標易于實現。傳播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國茶文化需要公關傳播
茶是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社會生活中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接見元首,接待貴賓,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這個文明互動的世界里,人類需要對話,而茶是對話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為公關媒介,讓公關者把茶文化通過茶藝、茶道、茶禮的形式傳播出去,其在當代公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越來越多外來文化的滲透,國人都受到極大的影響,盲目地崇拜外來文化,忘記自己文化的精髓。現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數人會首先想到日本、韓國,而不是中國,茶具和茶禮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人已經簡化甚至是拋棄了這些東西,實質是拋棄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這說明我國茶文化的宣傳做得還不到位,國民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非常有必要將其弘揚廣大,使海內外更多的人來了解茶文化。所以說,我國茶文化需要公關傳播,需要通過公關傳播使之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它,吸取其精華。 四 我國茶文化公關傳播的意義
1.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為世界六大健康飲品之首,也是中華民族的國飲
茶既是飲料,也是食物,同時又是藥。唐代著名藥物學家陳藏器說:“茶是萬病之藥”。在當代人們稱之為天然的健康飲料,日本人稱之為長生不老的仙藥。當今人們所追求的是“綠色”飲料和“綠色”食品,而茶就是純天然、安全、保健的飲料。宣傳茶文化,進一步提高茶的“國飲”地位,通過公關宣傳,積極倡導以茶養生,讓更多的人愛飲茶、會飲茶,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增強人們的體質。
2.弘揚中國茶文化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過舉辦公關活動,如茶文化節等,將其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引進外資投入,興建茶文化景點,使國內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跨越省界、國界,廣交天下朋友,使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3.中國綿延不絕的文明傳統,賦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將自己對茶的喜愛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弘揚中國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
4.茶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之一,風情各異的茶俗、茶禮及制茶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宣傳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視茶具、茶禮的應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從而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凝聚力。
5.進入現代社會,茶是一種生活的劑,是改善人際關系的調節閥
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于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的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態,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通過飲茶來放松心情,找到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覺。
6.幫助下一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館、酒吧等舶來品充斥著飲食、娛樂市場,被一部分青年、白領青睞,已造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久而久之,則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某些負面影響。我國的茶人、茶文化愛好者們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咱們的下一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為茶不僅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飲料,而且在茶的背后還蘊藏著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復中國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們每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長時間的努力。我國茶文化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了光大中華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關系傳播的推動,同時,公關傳播也會更有力地體現其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書店,1992
[2]余悅.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當代歷程和未來走向[J].農業考古,2005(5)
【關鍵字】茶文化 公關傳播 意義
一 我國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自古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較而言,茶在“開門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領域而言,茶又貴為兄長,能入俗家之門,可登大雅之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與交織,產生了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從廣義上講,茶文化應包括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是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學。中國的茶文化包含和體現了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內容十分豐富。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后,茶文化的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中國茶文化也跨越了國界,廣傳天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精神財富。
二 公共關系傳播
1.公共關系傳播的內涵
公共關系傳播是指特定的社會組織為實現其公共關系的目標,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方式和傳播媒介,同組織的內外部公眾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的活動過程,是一項復雜的、完整的、系統的活動,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的;傳播的手段也是多樣性的。公共關系活動所面對的公眾是復雜、多元的,為了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達到多層次的傳播目標,公共關系傳播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公眾,借助不同的傳播媒介、采用多種的傳播形式,盡可能地實現信息的全方位傳播。擴大傳播的影響面,使更多的公眾接收到或向組織反饋信息。
2.公共關系傳播的作用
有意識地開展各種雙向傳播活動對于主體的公共關系有著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準確地把握自身與現實環境及其關系的真實狀況。其次,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增加選擇能力,擴大選擇范圍,從而提高決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的預定目標易于實現。傳播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國茶文化需要公關傳播
茶是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社會生活中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接見元首,接待貴賓,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這個文明互動的世界里,人類需要對話,而茶是對話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為公關媒介,讓公關者把茶文化通過茶藝、茶道、茶禮的形式傳播出去,其在當代公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越來越多外來文化的滲透,國人都受到極大的影響,盲目地崇拜外來文化,忘記自己文化的精髓。現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數人會首先想到日本、韓國,而不是中國,茶具和茶禮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人已經簡化甚至是拋棄了這些東西,實質是拋棄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這說明我國茶文化的宣傳做得還不到位,國民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非常有必要將其弘揚廣大,使海內外更多的人來了解茶文化。所以說,我國茶文化需要公關傳播,需要通過公關傳播使之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它,吸取其精華。
四 我國茶文化公關傳播的意義
1.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為世界六大健康飲品之首,也是中華民族的國飲
茶既是飲料,也是食物,同時又是藥。唐代著名藥物學家陳藏器說:“茶是萬病之藥”。在當代人們稱之為天然的健康飲料,日本人稱之為長生不老的仙藥。當今人們所追求的是“綠色”飲料和“綠色”食品,而茶就是純天然、安全、保健的飲料。宣傳茶文化,進一步提高茶的“國飲”地位,通過公關宣傳,積極倡導以茶養生,讓更多的人愛飲茶、會飲茶,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增強人們的體質。
2.弘揚中國茶文化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過舉辦公關活動,如茶文化節等,將其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引進外資投入,興建茶文化景點,使國內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跨越省界、國界,廣交天下朋友,使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3.中國綿延不絕的文明傳統,賦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將自己對茶的喜愛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弘揚中國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
4.茶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之一,風情各異的茶俗、茶禮及制茶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宣傳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視茶具、茶禮的應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從而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凝聚力。
5.進入現代社會,茶是一種生活的劑,是改善人際關系的調節閥
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于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的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態,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同時還可以使人們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通過飲茶來放松心情,找到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覺。
6.幫助下一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館、酒吧等舶來品充斥著飲食、娛樂市場,被一部分青年、白領青睞,已造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久而久之,則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某些負面影響。我國的茶人、茶文化愛好者們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咱們的下一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為茶不僅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飲料,而且在茶的背后還蘊藏著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復中國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們每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長時間的努力。我國茶文化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了光大中華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關系傳播的推動,同時,公關傳播也會更有力地體現其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書店,1992
[2]余悅.中國茶文化研究的當代歷程和未來走向[j].農業考古,2005(5)
茶對日常生活具有不可取代的意義。“漢族飯飽腹、藏家茶飽肚”等藏諺也證明了這一點。BethMcKillop研究認為,面對批量生產的食物取代茶葉在百姓飲食中的地位的時候,那些年長之人表現得極不情愿,他們不愿失去以酥油與茶為基礎的飲食傳統。
茶在傳統社會中的實用性及社會地位之重由此可見一斑。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獎勵常使用茶。賽馬比賽中,不論是駿馬賽、馬狗賽,還是成人賽、孩子賽,勝出者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一般而言,首先由德高望重者或者姑娘獻上哈達,再領取物質獎勵,如牦牛、羊、茶、絲綢等。茶的物質實用文化中傳達著社會的變遷聲音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造成的摩擦與沖突。甜茶在的傳入、傳播與流行過程即是重要體現之一。1920年前后,在拉薩曾流行過一首歌謠,歌謠唱道:“坐在茶館喝甜茶,表明當時,甜茶已經在拉薩得到了較廣泛的傳播,逐漸成為一種休閑文化的重要組成。一些人愛喝甜茶,另一些人又在諷刺甜茶。一方面體現了酥油茶與甜茶在市場中的地位與競爭關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傳統價值觀念與新興生活觀念的角逐,成為社會變遷的一種表征。
二、茶在生活互動中的紐帶作用
如復雜且綿延幾千公里的茶馬古道不僅推進了小區域內的貿易互動與生活互動,而且促進了沿古道周邊地區的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由于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目的地,所以這股文化交流與社會互動的風潮對社會的影響更為深刻,構成了其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這種文化紐帶作用進一步拓展。茶也在傳統社會的喪葬儀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社會存在著多種宗教化的喪葬儀式,以天葬為主,包括土葬、水葬和火葬等。《西招圖略•圖考》中對天葬過程有詳細描述:“凡人死,均用繩縛,令膝嘴相連,兩手交插腿中,以平日所著舊衣裹之,盛以革袋。男女羅哭,復用繩系尸于梁,延喇嘛誦經。量其貧富,以酥油送大小詔,供佛前點燈之用。并將死者所有物,以半為布施布達拉,以半為延請喇嘛念經,并熬茶、及一應施舍之費,即父子夫婦亦不私蓄一物。其尸數日后,負送剮人場,縛于柱,碎剖,其肉喂犬為地葬。其骨以石臼搗成粉和炒面搓團,亦喂犬或飼諸鷹,謂之天葬,以為大幸。剮人之人,亦有碟巴管約。每剮一尸,須費銀錢數十枚。無錢則水葬,棄尸于水,以為不幸。喇嘛死,其尸皆以火化筑塔。凡人死,親友吊唁,窮則助以銀錢,富者以哈達慰問,并送茶酒。其孝服,男女百日不著華服,不梳不沐,婦人去耳墜念珠而已,他無所忌。富者時請喇嘛念經,以冀冥福,至一年乃止。”在這段關于天葬的文字記述當中,茶既是儀式中的實用之物,又扮演了溝通生者之“此岸”與亡者之“彼岸”的紐帶作用。
三、茶在婚姻關系中的紐帶作用
藏族婚姻關系中也存在著深厚的茶文化。《志》和《圖考》中不同程度記載了婚嫁情況。婚姻重視程序性及物品的使用性。茶是所使用眾多物品中重要的一種,主要作“聘禮”、“婚姻儀式”(男女雙方敬茶及喝茶)和“款待親朋”之用。在迎娶禮俗中,女方要送出嫁姑娘至男方家,先在女方家門外搭一個涼棚,里面放置被褥等物,新娘坐中間,父母旁坐,親友列坐兩邊,把茶、果品、糖棗等擺到小桌上,讓新娘與家人飲茶、用酒、食米粥,然后,親友們扶著新娘去男方家。到達男方家后,先讓新郎新娘坐在一起,然后飲茶或酒。第二天,男女雙方父母及親友穿上漂亮衣服,脖頸上掛著哈達,擁著新郎新娘繞街而游,到親友家門口時以茶(有時以酒)在街上敬奉。一些地方的婚禮上有唱婚禮歌的習俗,其中以茶為主線的婚禮歌占據了重要位置。主要分為“揚茶歌”、“贊茶歌”與“敬茶歌”三類。通過揚茶、贊茶以及敬茶三個階段的唱詞,把茶的諸多社會特征與美好愛情相聯系,既是頌茶也是對愛情與婚姻的美好祝福。
四、結語
【關鍵詞】茶文化 哲學思想 和諧
一、茶文化的哲學思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茶文化在不斷沉淀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為貴”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信條,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儒家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與“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無論陸羽提倡的諧調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還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導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系,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養廉潔之風。中國茶文化以“和”為最高境界,充分說明了茶人對儒家中和哲學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還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系的整體,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發展變化后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人必須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陸羽《茶經》創立茶道時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的理念成為中國茶道的靈魂。茶是吸取了天地靈氣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靈。茶的品格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樸歸真的神韻。茶性的清純、淡雅、質樸與人性的靜、清、虛、淡,兩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統一。道家在發現茶葉的生理功效時,也注意到茶葉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導和”的功能,可作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載體,于是道家之道與飲茶之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道家的“和”與儒家之“和”有共通之處,二者可以互補。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疇,共同豐富了中國茶道的思想內涵。
茶文化中,同時還融合了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觀念。禪宗強調自身領悟,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達些,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佛教提倡坐禪,飲茶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相適應。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禁錮,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綜合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蘊涵著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諧的環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國民培育、澆灌出來的,因而講求和諧成為中國茶文化應有的內在特質。
二、茶文化的當代意義
茶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和諧社會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的中國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受到破壞,茶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們棄置。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應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與自然是協調統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這樣才能恩及子孫、澤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應當把茶作為人們交往的重要紐帶,成為連接彼此關系的重要橋梁。茶文化的 “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人類自身身心和諧。在歷史上,茶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得志時修性,失意時安慰人生、平衡心靈的重要手段。得志時以茶勵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時從品茶的境界中尋得心靈的安慰和人生的滿足。保持人們的身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寧靜、樂觀、平衡的心態不僅有益于個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會安定與和諧。
茶文化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和”是中華茶文化的靈魂,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核、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國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諧”內涵,則是這一傳統中重要的內容。“和”是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雖然儒、道、佛三家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我們要深入挖掘我國傳統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內核,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茶文化有利于建設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新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是緊密相連,它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與我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著和諧、和睦、和平、和善,即認可世界的和諧本質,以和平與合作的手段謀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從而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體現在國際關系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諧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論內涵,就是要致力于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強調絕對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異、有特性的事物和諧共處。無論國家的貧富、意識形態的差異,都應該彼此尊重,和平共處,以實現各國和諧共處,建立和諧、和睦的世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園林設計;茶文化元素;美學意義
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在特定的環境或區域內,利用設計手段和藝術思維對區域環境的地形、植物、園藝、建筑等開展人工再造活動,以此賦予園林景觀新的生命力,帶給人們美的享受。園林景觀設計活動在滿足人們對園林布局、規劃、空間結構等方面要求的同時,致力于增加園林嶄新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性,同時能夠保護神態環境的發展,促進生態條件的優化。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項建筑活動,更是一項社會性的活動,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和人民的價值取向。園林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實用、美觀,在實用、美觀的基礎上追求深層次的審美價值。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茶文化的傳承、升華與融合過程,也是彰顯美學意義的過程。
1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傳承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城市化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而園林景觀的設計也已成為現代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促使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并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要求對茶文化元素獲得較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將茶文化的精華部分進行展示[1]。此外,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眾多部門,需要經歷長期的過程。因此,也就為茶文化元素傳承的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使得文化的傳承在一個較長時期中進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傳承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大茶文化元素的影響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升華
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不同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蘊及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城市與城市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其文化底蘊的差異,而文化底蘊的差異又是通過城市一系列的生產、生活活動來體現的。其中,園林景觀設計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深刻的反映了一個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自然環境,也是見證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設計,在彰顯茶文化元素內涵的同時,也能賦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審美意義和社會價值。文化元素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文化發展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民族人民生產及生活方式的縮影。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同時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產的過程,通過社會群體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內涵得到極大的豐富,并逐漸得到升華,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更加鮮明。
1.3茶文化元素與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園林景觀設計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園林景觀設計作為一項客觀存在著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現象[2]。從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角度看,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也是園林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隨著園林景觀設計的繁盛,社會上已形成一種特殊的園林文化,并對社會成員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園林文化的形成是離不開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說,園林文化中包含著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蘊含著園林文化的因素。通過一系列的社會生產、制造活動,兩者不斷融合,在融合中促進園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發展。園林文化作為小范圍的環境文化逐漸受到大范圍茶文化的影響,最終帶給社會成員嶄新的藝術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園林景觀設計與茶文化元素結合更有藝術感和社會價值
園林景觀設計與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兩者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社會其他元素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社會實踐活動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則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園林景觀藝術與茶文化元素的結合,使園林設計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也大為增強,兩者的結合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人們價值觀念變革的結果,同時也是城市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其他領域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享用園林景觀和茶文化元素的結合物,人們將會感受到巨大的美學意義,并開展更富有效性的社會活動,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2園林景觀設計中茶文化應用的美學意義
2.1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比德”與“悅心”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一項社會性的生產實踐活動,也是彰顯文化美學意義的重要途徑之一。園林景觀設計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藝術形式,受到了美學思想的熏陶和影響,也是美學思想在建筑領域的生動體現。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是美善統一,同時將遵守倫理道德作為美善的行為準則和基礎,倡導在藝術創造活動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而茶文化元素的社會美學觀點是“比德”,即將社會倫理道德、道義轉移到自然景觀上,自然景觀則成為抽象道德的物質載體和表現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之一[3]。植物配置是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比德”則在植物配置環節得到了生動體現,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挺拔虛心有節”等古代詩詞都體現了園林景觀中“比德”的設計理念和美學思想。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蘭、竹、菊及“歲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強調的是儒家學派的社會審美觀念,主張利用道德倫理對社會成員進行約束,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通過欣賞并運用自然之美,達到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狀態。雖然自然中的花鳥植物并沒有思想意識,但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即園林景觀設計活動,實現了自然物的社會價值,擴大了生命形式。而“悅心”則主要是針對園林景觀的空間結構設計而言的,合理的空間劃分及設計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愉悅的精神體驗,園林的功能不僅在于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還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會聯系、優化社會關系的重要支撐。中國園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則是情感、觀念及思維方式的綜合,通過欣賞園林景觀的設計,滿足了人們精神和物質的雙向需要,產生愉悅的社會體驗和身心感受。
2.2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形態-“樂而不、哀而不傷”
茶文化元素中所蘊含的“樂而不、哀而不傷”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涵:第一,人與人之間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適當;第二,人對自然、歷史、規律懷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態度;第三,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愛惜,追求本心的真摯和純潔。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樂而不、哀而不傷”,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為實行方式,最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會制度,即要求各個社會群體嚴格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社會規范。社會地位較高的階層更是要嚴格服從宗法制度的約束,而社會階層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統的社會禮節。“樂而不、哀而不傷”的美學特性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則體現為景觀設計的層次感較為分明、具有規則意識。園林景觀設計追求的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價值準則,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調和折中,十分推崇溫而不厲、威而不猛、惠而不費的處世態度,如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追求的恬淡、靜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體現。“致中和”便是園林景觀中常見的處理辦法,即世間的萬事萬物可以通過統一的調配和導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狀態。可是社會經濟總是向前發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隨之產生,要想達到“致中和”的狀態,必須使得世間萬物各得其位,在合適的時機進行社會活動,促使自然、社會、宇宙達到和諧共存。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注重通過對自然景觀的協調,使自然景觀達到和諧統一。同時,“致中和”的美學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們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情趣。因此,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講究寓意于物的表達方式,不斷探究園林景觀的美學特性,發現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的美學意義,以此帶給人們豐富的美學享受和美學熏陶。通過對茶文化元素的不斷發掘,逐漸增強園林景觀設計活動的繼承性和創新性,提高其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是茶文化的傳承、升華與融合過程,深刻體現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本質-“比德”與“悅心”、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形態-“樂而不”與“哀而不傷”的美學意義。同時,隨著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茶文化也逐漸得到繁盛,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茶文化元素的應用不僅僅極大推動了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也為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作出了貢獻,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的美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曉晴.羌族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劉寧.土家族文化元素在其聚集地域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摘要:對于茶文化體系來說,如果能夠將其應用到整個動畫電影作品設計活動中,也能夠為整個茶文化體系傳承發展提供重要的載體和空間,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茶文化元素與動畫電影作品設計活動相結合,其必然也能夠為整個茶文化體系傳承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和幫助。本文擬從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分析入手,結合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現狀以及其發展要求認知,從而探究動畫電影作品中茶文化的應用價值及美學意義。
關鍵詞:動畫電影作品;茶文化應用;美學意義;價值理念;文化元素
在我國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茶已經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階層中,成為集合社會科學、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體的全能型文化,我國人民對茶的認識也從簡單的飲用逐漸發展到藥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時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繪畫書法,歌舞等藝術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可以說,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價值理念和內涵元素更為豐富。結合動畫電影作品的開展狀況,可以看到如果能夠將茶文化元素與動畫電影作品設計活動相結合,不僅可以為動畫電影設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是為茶文化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可以向世界展現我國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價值所在。
1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分析
我國有著豐富完善、內涵成熟的茶文化體系,可以說該體系在形成過程中,融入了多樣元素,尤其是茶文化體系實際上是社會大眾的飲茶習慣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體系化結合。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諸多元素,除了物質上的元素內容外,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內涵,也是我們應用該文化體系的重要支撐。1.1茶文化的內容分析茶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在種植、烘焙、沖泡茶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詩,茶舞,茶藝表演等等內容,尤其是在我國的隋唐時期,茶文化達到發展的高峰期,而這一時期我國的詩詞文化也得到空前的發展,大量有關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傳下來,并且茶文化的發展與我國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聯系,結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發展成為我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元素內容。
1.2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茶文化由于它擁有漫長的發展歷史,因此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歷史有關茶文化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期,武王伐紂時候茶葉就已經成為了貢品,隨后茶葉作為貿易產品,成為我國與其他國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還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新時期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讓茶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也讓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更加顯著;茶文化還有民族性、地區性和國際性的特征,彰顯出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茶文化體系不僅是一種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現的思維理念和價值內涵,而這實際上也發展成為當前我們應用茶文化體系的重要基礎。
2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現狀以及其發展要求認知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不斷成熟,如今人們的觀賞需要也呈現出了全新變化,而動畫電影作品不僅是一種文化元素,同時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詮釋。通過對動畫電影作品的具體設計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尤其是其整個設計過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從而限制了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效果。
2.1動畫電影的設計現狀分析
美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動畫電影大國,兩個國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國的動畫電影以數字化的制作為代表,主要的特點在于運用夸張的人物形象表達出“美國夢”的價值觀點,而日本的動畫電影則是以噴筆繪制為主,人物造型設計優美,內容含義豐富。中國作為動畫電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斷探索中追求創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動畫電影作品,這也標志著我國進入國際動畫電影制作的前列。
2.2動畫電影的設計特點分析
動畫電影與其他類型的電影相比,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它善于運用人物造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注重細節的刻畫讓觀眾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數字化技術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之后讓整個畫面達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節和大團圓的結局能夠迎合觀眾的心理需求,鮮明的主題洋溢著價值理念,配合優美動聽的音樂,從而讓國產的動畫電影作品越來越受到百姓的喜愛。但是從我國整個動畫電影設計活動的具體開展狀況進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設計理念和價值內涵,特別是整個動畫電影設計時,缺乏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應用,從而大大限制了該藝術體系的應用效果。
3動畫電影作品中茶文化的應用價值及美學意義
隨著當前人們審美理念不斷變化,如今人們對美學的價值意義認知更為成熟,從以往的關注外在逐漸發展為關注文化內涵的有效融入,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和價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夠將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要求與整個茶文化理念內涵應用相結合,其必然能夠實現整個動畫電影作品設計活動的最佳效果。
3.1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動畫電影作品
隨著茶文化的發展,我國也出現了大量有關于茶文化的影視作品,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動畫電影《烏龍小子》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影視作品可以為茶文化的傳播提供合適的載體,同時通過動畫電影這一藝術形式也可以讓我們看到茶文化的發展狀況,以及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借助動畫人物讓觀眾更深入了解這一文化,我國地域遼闊,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可以為動畫電影提供大量的創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內涵也可以開拓動畫電影的制作思路。
3.2茶文化在動畫電影作品中的美學意義
茶文化的內涵豐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利用這些文化價值進行設計的動畫人物造型可以讓觀眾有熟悉感,同時在動畫電影中穿插的茶藝鏡頭能夠賦予作品更深刻的內涵,同時茶文化對于其他國家的人們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進我國文化貿易的發展,從美學角度出發,我國茶文化中的茶藝表演有著獨特的東方之美,它在動畫電影中的運用也可以說是東方文化在動畫電影中具體體現。
3.3茶文化理念融入動畫電影作品的價值分析
茶文化在我國歷史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與儒釋道宗教的結合更是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內涵,變得越來越充實。近些年來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讓更多影視作者開始關注我國這一傳統文化,因此,通過從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容和意義認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項元素能夠被應用到當前所開展的動畫電影作品設計過程中,當然,認知該元素在整個動畫電影作品中的應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學意義,從而為茶文化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當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體內涵,其從實際上看,也與當前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審美理念和價值內涵變化有著重要關聯。
3.4以動畫電影為載體,融入傳統茶文化理念
以茶為主題,以動畫電影作品為載體,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用觀眾所熟悉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讓觀眾重新認識這一文化,從而達到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溫潤的氣質。結合當前社會大眾的審美理念變化狀況,不難看出人們對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價值作用認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將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理念,其必然能夠實現最佳設計效果。
4結語
動畫電影作品中茶文化的運用既可以為電影整體增添美好,讓電影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同時也為我國古老文化的傳承提供合適的載體,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到這一文化。動畫電影作品作為一項系統化的設計活動,在開展該設計活動時,不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設計元素,同時更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設計定位,通過具體元素內容的詮釋和表達,從而若滿足動畫電影作品的設計要求。不僅如此,如果能夠將茶文化元素的具體內涵融入到整個動畫電影作品設計活動中,其必然能夠在豐富設計元素的同時,提升整個動畫作品設計活動的設計品質。
參考文獻
[1]孫珊珊.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34-137.
[2]曹彥琰.傳統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動畫場景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