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8:15:53
序論:在您撰寫城市發展的區位因素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要點分析
一、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1.地形類型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平原區位選擇優勢:平坦、土壤肥沃易耕作;交通便利;節省建筑投資。
高原區位選擇優勢:熱帶地區的城市分布地;氣候較涼爽。
河谷、開闊的低地區位選擇優勢:山區城市分布地;氣候較溫暖、交通便利。
2.氣候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3.河流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河流水運起點或終點區位優勢:便于貨物轉運,城市供水;運輸功能;古代軍事防衛。
兩河匯合處區位優勢: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轉。
過河點(渡口)位置區位優勢:河流兩側,便于交流。
河口位置區位優勢:河流腹地寬廣。
河流彎曲度較大處、河心島等區位優勢:天然河面利于安全防衛。
二、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等社會經濟因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1.自然資源與城市區位
工業革命后自然資源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煤礦:以煤礦為基礎的礦業城市:曼徹斯特、匹茲堡、大同等。
石油:以石油為基礎的礦業城市:阿伯丁、大慶、盤錦、東營等。
鐵礦:以鐵礦為基礎的礦業城市:鞍山、攀枝花、包頭等。
2.交通與城市區位
3.政治、軍事、宗教與城市區位
政治:作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如:巴西利亞、華盛頓、伊斯蘭堡、堪培拉等。
軍事:因軍事目的而建,后發展成為城市,如:北京。
宗教:宗教城市,如:麥加、麥地那、拉薩、梵蒂岡等。
交通線興衰(河流,鐵路線等)――對該地城市分布和發展的影響(濟寧、揚州因京杭大運河淤塞濟寧、揚州而衰落;阜陽因京九鐵路而興);科技、旅游――現代一些新興城市的主要區位因素(日本筑波)。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如科技城:筑波、硅谷、愛丁堡;旅游城:黃山、張家界、桂林;特區城:深圳、珠海、汕頭。
學法點撥
在學習中學生應該掌握城市區位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一、城市新區的發展區位選擇
從城市的整體發展需求分析比較城市各個方向發展的優勢,選擇發展的重點方向。例如對浦東開發區的區位優勢的分析,就應該從上海市的城市發展需求出發來分析,由于上海城市在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建設服務型、信息化、國際化大都市,為此其擴大中心商務區的功能是最為關鍵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①緊鄰外灘老商務區,歷史基礎好;②與老城隔江相望,易發展成一個整體;③地勢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區人口、工業、商業活動高度集中,環境問題嚴重,急需減壓;⑤濱江臨海,交通方便。
二、具體城市的區位分析
主要從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來分析其區位條件(城市的形成多與自然條件相關――氣候優越、地形平坦、水運、水源便利、礦產豐富;城市的發展多與經濟壯大有關,如交通的發展、經濟的開發)。例如重慶市的形成和發展區位:①位于嘉陵江和長江的匯合處;②國家政策的支持(直轄市);③西南重要的工業基地;④農業基礎好。
命題趨勢
結合實例分析、評價城市的區位因素即分析影響城市區位布局的主導因素――分析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分析影響城市區位的有利條件或限制性因素等是學生的學習難點,要更好地分析與理解城市區位原理,就應該明確命題的變化角度和情境,熟悉試題的命題趨勢。
一、分析城市區位的有利條件,或宏觀上全面評價城市區位的不利條件(制約條件)
例1.(2007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I)讀圖完成以下問題:說明燕京城城址選擇的有利自然條件。
[答案]地形:位于山前沖積扇(平原)上,地形平坦。農業:土壤肥沃,有利農耕,可生產城市必需的農副產品。河流與水資源:有河流經過,提供城市、農業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槽)運通道。氣候:西、北背靠群山,東南面向(華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東南)風帶來的降水,減弱冬季(西北)風的侵襲。
[解析]此題從燕京的空間位置入手,主要考查城市區位選擇的優勢條件。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主要有“氣候、河流、地形、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和宗教”,根據題目要求“說明燕京城城址選擇的有利自然條件”,因而主要可從地形、土壤、水源和氣候四方面加以考慮,通過綜合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二、全面評價城市區位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例2.(2006年高考天津卷)讀我國兩區域圖,回答問題:分別說明a、b兩市城區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有利與不利自然條件及其影響。
[答案]a城市:地表起伏較大,土地利用難度大;鄰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開闊,空間拓展余地較大;鄰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城市的區位選擇。根據題目要求,可知題意是要求分析城市區位選擇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由于影響城市區位的因素主要有氣候、河流、地形、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和宗教等,結合兩城市的區域圖并分析其區域特征,不難得出結論。
三、細化分析某一城市區位因素
例3.(2006年高考全國文綜卷Ⅰ)在中國,近代鐵路和公路出現之前,河流的交通運輸功能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區位,圖中所示通商口岸的選擇與它們方便的水路交通條件密切相關。比較圖中A、E兩城市在河流交通運輸中的區位特點。
[答案]A位于河流交匯處,E位于河口。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城市的區位選擇,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主要有氣候、河流、地形、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和宗教等,根據區域圖和文字信息,明確圖中所在區域的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并綜合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當然,還應該認真閱讀試題要求,可知試題要求細化分析城市區位因素即“A、E兩城市河流交通運輸中的區位特點”,通過細化分析不難得出:A、E兩城市在河流交通運輸中的區位特點為“A位于河流交匯處,E位于河口”。
四、從宏觀上分析比較兩城市區位的有利條件、不利條件或宏觀上全面評價城市區位的區位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
例4.(2004年高考江蘇卷)讀圖完成下列要求:(3)a和c所示國家的城市相對集中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其共同區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氣候溫和濕潤;海上交通便利。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城市的區位選擇,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主要有:氣候、河流、地形、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和宗教等,根據區域圖明確圖中兩個城市的自然與社會經濟條件,并綜合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容易得出a和c所示國家的城市相對集中分布于東南沿海地區,其共同區位因素是“氣候溫和濕潤;海上交通便利”。
當然在今后的復習中除以上命題的趨勢以外,還應該關注以下趨勢:具體分析城市區位因素的動態變化;分析城市區位的主導因素;客觀評價城市區位分布的合理性等。
思維技巧
在分析一個城市的區位因素時,應該首先考慮:1.這個城市在剛形成時,是何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的區域的;2.然后再進一步考慮是何原因促進或制約了它的發展;3.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真正找出某一城市的主導區位因素,以及其它一些主要因素。
例如:簡要分析近年來有何新因素對武漢城市的發展起較大的作用。
思維技巧:此題的解答其實是要求學生能夠應用城市區位原理分析武漢城市的發展,要針對武漢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必須熟悉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以及武漢及其附近的地理情況,并能夠用綜合分析的思維方法進行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旅游企業 空間區位選擇
旅游企業區位是旅游企業活動的空間。筆者將研究旅游企業活動的場所及場所選擇過程的理論稱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理論。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旅游企業空間區位現狀分析,主要指旅游企業區位的空間分布現狀和關聯分析;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預測,指旅游企業選擇某一空間區位,其在該區位的經營成本、利潤、客源市場等預測;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決策,指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和區位空間秩序的決策。
白光潤(2004)把區位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區位三種。對于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會展旅游類旅游企業來說,其空間區位選擇對其生存與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旅游資源區位因素
旅游資源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擁有全國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就會吸引相關的旅游企業形成集聚現象。到目前為止,盡管興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題公園等景點,但是資源稟賦的優勢仍是核心旅游產品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核心旅游產品的區位也就決定了旅游產業集聚的區位。
旅游資源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旅游資源區位往往就是旅游企業區位。旅游景區(點)型旅游企業需要依托旅游資源來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旅游度假型企業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與生態環境營造旅游度假氛圍而定位在旅游資源所在區位。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狀況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布局狀況。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可能呈現出帶狀、圈狀、點-軸狀、星云狀、梳狀等不同形態。由于旅游資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資源的集聚地。旅游資源的集聚會帶來旅游產業的集聚,旅游資源的空間形態對旅游企業空間布局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企業空間區位對旅游資源區位也會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主題公園景區等主題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使原本不是旅游資源區位的區域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區,如杭州沿杭州灣區位目前已開發成主題公園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旅游企業區位的形成對原本缺乏旅游資源或僅為潛在旅游資源的區位被開發成旅游資源區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旅游市場區位因素
市場泛指產品銷售場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場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場,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旅游者數量。旅游市場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幾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場與旅游企業的相對位置。旅游企業區位越接近客源市場,則區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場的區位,旅游者到訪就會越多。
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這主要取決于客源地人口狀況(人口規模、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職業構成、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教育構成、人口的空間構成及人口的空間流動等)、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客源地的國民經濟總量發展狀況、個人收入狀況及外貿收支狀況等)、客源地社會與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異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場中有一定比例為當地客源,因此,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口等狀況也是客源市場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旅游客源市場結構。旅游市場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當地休閑市場。旅游企業的客源市場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空間區位選擇。一般如果以國際旅游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則宜布局在國際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是國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國際航班連接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如果以當地休閑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則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區、城郊交錯地帶等。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
在相對分散的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及一定容量的區域交通網。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提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交通系統在旅游目的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或發展的思考都必須包括交通因素的規劃與思考。旅游交通區位是指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和可達性。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需要重要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有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達,則旅游企業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區布局轉移到在邊緣區布局。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一般都較好地解決了旅游可達性問題,游客可以便捷地抵達,旅游企業區位選擇則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區位也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吸引國內中長途客源,甚至國際客源;是否有鐵路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到訪客源的規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圍及游客的抵達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及自駕車游客等散客的旅游決策行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在考慮交通區位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投資數十億,并于1997年倒閉的蘇州昆山福祿貝爾樂園的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忽視了當時我國自駕游還處于起步期,企業雖然處于我國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但當時游客,尤其是散客還不能便捷地抵達。旅游交通區位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以后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
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游從業人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密度、素質與技能等在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如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也相對于高校較少的浙江嘉興、湖州、舟山和江蘇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長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多,特別是熟練的旅游從業人員多。
旅游從業人員因素雖然不是旅游企業選擇區位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但因為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定區位的旅游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大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生)的數量在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游從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空間差異明顯,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會對旅游企業在城市間選擇區位有影響,但對于在城市內的具體哪個區位選擇布局影響并不大。
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分析介紹
一、地形與城市區位
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我國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美國三大城市帶位于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筑投資,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場所。
2.熱帶城市分布在高原: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亞馬孫平原上。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
3.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氣候與城市區位
氣候對城市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數分布在降水適度、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這個地帶內,沿海地區的氣候條件一般比內陸地區優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區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數集中在臨海的邊緣地帶。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區:大約60°N以南的歐洲地區;日本、朝鮮半島和我國東部沿海和平原地區;美國東北部地區。
荒漠干旱地區、高緯度寒冷地區、濕熱雨林地區很少有城市分布。我國特大城市中只有包頭、蘭州、烏魯木齊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三、河流與城市區位
1.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古代更明顯,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
沿河城市區位:①河運的起點或終點,如江西贛州;②河流匯合處,如宜賓、武漢、重慶分別位于岷江、嘉陵江、漢水與長江干流匯合處;③河口處,如上海、廣州等。
2.軍事防衛:河流彎曲度最大處、河心島等處。如伯爾尼、巴黎、波士頓等。
四、自然資源與城市區位
工業革命后,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很快,人們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工礦業的發展,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工礦區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
依托煤礦發展起來的城市:伯明翰、曼徹斯特、匹茲堡等;
依托世界石油發展起來的城市:阿伯丁等;
依托金礦開采興起城市:約翰內斯堡等;
依托鐵礦發展起來的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等;
依托中國石油發展起來的城市:大慶、玉門等;
煤炭工業城市:大同、鶴崗、撫順、開灤等。
五、交通與城市區位
交通運輸對城市區位也有重要的影響。城市是人口密度較高、面積比較大的聚落,是貨物和人員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因此城市分布的趨勢是向交通便利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線上,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的軸線。不同交通運輸時代,城市產生的區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匯合處,北方多位于大道匯合處,如邯鄲。
現代城市:鐵路公路沿線形成城市。因鐵路樞紐興起的城市如石家莊、鄭州、蚌埠、寶雞,株洲有京廣、浙贛、湘黔線通過,是個“火車拉來的城市”。
六、政治、軍事、宗教與城市區位
古代的雅典、羅馬、西安、洛陽、巴西利亞、美國華盛頓、澳大利亞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為政治中心而建;美國的圣地亞哥、阿那波利斯,英國的普利茅斯,法國的土倫,日本的佐世保和我國的旅順等,都駐扎大量軍隊,擁有大量軍事設施,為有名的軍事城市;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拉薩由宗教中心發展而來。
在分析城市區位因素的問題時,要注意影響城市區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發展的不同時期,影響其區位的主導因素也不相同。城市區位因素也在不斷變化,有些因素如軍事、宗教等對現代城市的影響已經減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資源等自古至今都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影響。在現代社會中,有些新的因素成為影響一些城市區位的主導因素。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因旅游因素而興起的城市,如桂林、泰安、黃山市等。
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分析知識拓展: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1、城市化特點: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主要標志)
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2、城市化動力機制:社會經濟發展是主要動力
3、城市化的前提: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
4、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特點:起步早(現處于后期);
水平高
速度慢
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出現逆城市化
出現大都市連綿帶
5、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特點:
起步晚(現處于中期)
水平低
速度快
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虛假城市化——南美洲
滯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
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南美較高,亞非較低
6、逆城市化的原因:
大城市環境惡化,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
內容摘要:旅游企業區位是其活動的空間。本文從旅游資源區位因素、旅游市場區位因素、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旅游集聚因素與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等方面,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
旅游企業區位是旅游企業活動的空間。筆者將研究旅游企業活動的場所及場所選擇過程的理論稱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理論。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旅游企業空間區位現狀分析,主要指旅游企業區位的空間分布現狀和關聯分析;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預測,指旅游企業選擇某一空間區位,其在該區位的經營成本、利潤、客源市場等預測;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決策,指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和區位空間秩序的決策。
白光潤(2004)把區位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區位三種。對于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會展旅游類旅游企業來說,其空間區位選擇對其生存與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旅游資源區位因素
旅游資源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擁有全國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就會吸引相關的旅游企業形成集聚現象。到目前為止,盡管興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題公園等景點,但是資源稟賦的優勢仍是核心旅游產品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核心旅游產品的區位也就決定了旅游產業集聚的區位。
旅游資源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旅游資源區位往往就是旅游企業區位。旅游景區(點)型旅游企業需要依托旅游資源來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旅游度假型企業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與生態環境營造旅游度假氛圍而定位在旅游資源所在區位。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狀況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布局狀況。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可能呈現出帶狀、圈狀、點-軸狀、星云狀、梳狀等不同形態。由于旅游資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資源的集聚地。旅游資源的集聚會帶來旅游產業的集聚,旅游資源的空間形態對旅游企業空間布局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企業空間區位對旅游資源區位也會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主題公園景區等主題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使原本不是旅游資源區位的區域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區,如杭州沿杭州灣區位目前已開發成主題公園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旅游企業區位的形成對原本缺乏旅游資源或僅為潛在旅游資源的區位被開發成旅游資源區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旅游市場區位因素
市場泛指產品銷售場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場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場,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旅游者數量。旅游市場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幾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場與旅游企業的相對位置。旅游企業區位越接近客源市場,則區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場的區位,旅游者到訪就會越多。
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這主要取決于客源地人口狀況(人口規模、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職業構成、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教育構成、人口的空間構成及人口的空間流動等)、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客源地的國民經濟總量發展狀況、個人收入狀況及外貿收支狀況等)、客源地社會與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異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場中有一定比例為當地客源,因此,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口等狀況也是客源市場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旅游客源市場結構。旅游市場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當地休閑市場。旅游企業的客源市場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空間區位選擇。一般如果以國際旅游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則宜布局在國際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是國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國際航班連接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如果以當地休閑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則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區、城郊交錯地帶等。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
在相對分散的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及一定容量的區域交通網。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提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交通系統在旅游目的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或發展的思考都必須包括交通因素的規劃與思考。旅游交通區位是指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和可達性。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需要重要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有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達,則旅游企業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區布局轉移到在邊緣區布局。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一般都較好地解決了旅游可達性問題,游客可以便捷地抵達,旅游企業區位選擇則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區位也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吸引國內中長途客源,甚至國際客源;是否有鐵路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到訪客源的規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圍及游客的抵達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及自駕車游客等散客的旅游決策行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在考慮交通區位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投資數十億,并于1997年倒閉的蘇州昆山福祿貝爾樂園的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忽視了當時我國自駕游還處于起步期,企業雖然處于我國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但當時游客,尤其是散客還不能便捷地抵達。旅游交通區位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以后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
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游從業人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密度、素質與技能等在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如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也相對于高校較少的浙江嘉興、湖州、舟山和江蘇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長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多,特別是熟練的旅游從業人員多。
旅游從業人員因素雖然不是旅游企業選擇區位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但因為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定區位的旅游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大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生)的數量在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游從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空間差異明顯,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會對旅游企業在城市間選擇區位有影響,但對于在城市內的具體哪個區位選擇布局影響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旅游產業集聚與分散是旅游產業空間配置的兩種形式。旅游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帶來以下優勢:共享旅游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使其不需要單獨對旅游區域的基礎設施進行專項投資;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會同時選擇數個旅游產品,同時光顧數個旅游企業,客源共享有利于減少旅游企業營銷成本;旅游企業經營成本優勢,旅游企業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區位的旅游形象,可以進行旅游合作,如進行旅游市場聯合營銷等減少旅游企業經營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場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產品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區位的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治安狀況、政府管理與決策水平、旅游經濟發展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旅游發展政策、社會文化背景、歷史文化狀況等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具有一定影響。
旅游企業區位選擇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定位戰略
借鑒Urtasun與Gutierez(2006);Chun與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學者在對飯店等住宿業空間區位選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業發展戰略對旅游飯店等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機制。
Urtasun與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飯店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受到城市的社會經濟與城市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對它們的變化產生影響;飯店集聚僅僅發生在定位差異化的飯店之間;在尋求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異化的擴散布局的平衡點上,重點考慮的是價格與地理范疇中的相關因素。
關鍵詞: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
旅游企業區位是旅游企業活動的空間。筆者將研究旅游企業活動的場所及場所選擇過程的理論稱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理論。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旅游企業空間區位現狀分析,主要指旅游企業區位的空間分布現狀和關聯分析;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預測,指旅游企業選擇某一空間區位,其在該區位的經營成本、利潤、客源市場等預測;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決策,指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和區位空間秩序的決策。
白光潤(2004)把區位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區位三種。對于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會展旅游類旅游企業來說,其空間區位選擇對其生存與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旅游資源區位因素
旅游資源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擁有全國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就會吸引相關的旅游企業形成集聚現象。到目前為止,盡管興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題公園等景點,但是資源稟賦的優勢仍是核心旅游產品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核心旅游產品的區位也就決定了旅游產業集聚的區位。
旅游資源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旅游資源區位往往就是旅游企業區位。旅游景區(點)型旅游企業需要依托旅游資源來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旅游度假型企業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與生態環境營造旅游度假氛圍而定位在旅游資源所在區位。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狀況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布局狀況。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可能呈現出帶狀、圈狀、點-軸狀、星云狀、梳狀等不同形態。由于旅游資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資源的集聚地。旅游資源的集聚會帶來旅游產業的集聚,旅游資源的空間形態對旅游企業空間布局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企業空間區位對旅游資源區位也會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主題公園景區等主題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使原本不是旅游資源區位的區域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區,如杭州沿杭州灣區位目前已開發成主題公園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旅游企業區位的形成對原本缺乏旅游資源或僅為潛在旅游資源的區位被開發成旅游資源區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旅游市場區位因素
市場泛指產品銷售場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場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場,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旅游者數量。旅游市場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幾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場與旅游企業的相對位置。旅游企業區位越接近客源市場,則區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場的區位,旅游者到訪就會越多。
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這主要取決于客源地人口狀況(人口規模、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職業構成、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教育構成、人口的空間構成及人口的空間流動等)、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客源地的國民經濟總量發展狀況、個人收入狀況及外貿收支狀況等)、客源地社會與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異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場中有一定比例為當地客源,因此,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口等狀況也是客源市場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旅游客源市場結構。旅游市場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當地休閑市場。旅游企業的客源市場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空間區位選擇。一般如果以國際旅游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則宜布局在國際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是國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國際航班連接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如果以當地休閑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則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區、城郊交錯地帶等。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
在相對分散的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及一定容量的區域交通網。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提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交通系統在旅游目的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或發展的思考都必須包括交通因素的規劃與思考。旅游交通區位是指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和可達性。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需要重要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有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達,則旅游企業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區布局轉移到在邊緣區布局。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一般都較好地解決了旅游可達性問題,游客可以便捷地抵達,旅游企業區位選擇則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區位也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吸引國內中長途客源,甚至國際客源;是否有鐵路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到訪客源的規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圍及游客的抵達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及自駕車游客等散客的旅游決策行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在考慮交通區位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投資數十億,并于1997年倒閉的蘇州昆山福祿貝爾樂園的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忽視了當時我國自駕游還處于起步期,企業雖然處于我國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但當時游客,尤其是散客還不能便捷地抵達。旅游交通區位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以后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
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游從業人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密度、素質與技能等在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如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也相對于高校較少的浙江嘉興、湖州、舟山和江蘇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長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多,特別是熟練的旅游從業人員多。
旅游從業人員因素雖然不是旅游企業選擇區位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但因為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定區位的旅游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大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生)的數量在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游從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空間差異明顯,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會對旅游企業在城市間選擇區位有影響,但對于在城市內的具體哪個區位選擇布局影響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旅游產業集聚與分散是旅游產業空間配置的兩種形式。旅游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帶來以下優勢:共享旅游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使其不需要單獨對旅游區域的基礎設施進行專項投資;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會同時選擇數個旅游產品,同時光顧數個旅游企業,客源共享有利于減少旅游企業營銷成本;旅游企業經營成本優勢,旅游企業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區位的旅游形象,可以進行旅游合作,如進行旅游市場聯合營銷等減少旅游企業經營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場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產品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區位的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治安狀況、政府管理與決策水平、旅游經濟發展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旅游發展政策、社會文化背景、歷史文化狀況等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具有一定影響。
旅游企業區位選擇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定位戰略
借鑒Urtasun與Gutierez(2006);Chun與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學者在對飯店等住宿業空間區位選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業發展戰略對旅游飯店等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機制。
Urtasun與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飯店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受到城市的社會經濟與城市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對它們的變化產生影響;飯店集聚僅僅發生在定位差異化的飯店之間;在尋求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異化的擴散布局的平衡點上,重點考慮的是價格與地理范疇中的相關因素。
對旅游業來說,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產品的不可移動性,基于價格、規模、服務基礎上的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決策對成功經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飯店在進行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時,必須認清新飯店是否與競爭對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異。基于效率原則,對具有相似旅游市場細分的旅游企業來說,空間經濟模式總體上趨于集聚而不是擴散。
旅游業作為服務性企業,其區位選擇具有自身獨特的規律,Chun與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業通過集聚,能減少消費者的搜尋成本,繼而增加需求。集聚經濟是旅游企業區位選擇注重考慮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應是具有顯著差異定位的企業。企業的競爭優勢源于與其競爭對手存在的差異,或擁有以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的能力,或能以獨特的方式提品與服務并比競爭對手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者價值。與競爭對手擁有的資源具有相似性,也許會增加競爭度。旅游產業空間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業獲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競爭優勢,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業獲得地方化經濟取得比較優勢。Urtasun與Gutierez(2006)認為旅游飯店空間區位選擇是基于集聚戰略還是分散戰略,將取決于飯店決定是否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還是有所差異,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異。Urtasun與Gutierez(2006)研究表明:旅游飯店區位選擇中涉及到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等4個方面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體;與競爭對手的地理距離受飯店規模與服務一致性影響而縮小,受價格一致性而擴大;在馬德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規模與服務的新飯店區位選擇時選擇集聚布局所獲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價格的新飯店擴散布局則弊大于利。
參考文獻:
1.白光潤.微區位研究的新思維[J].人文地理,2004
2.鄧冰,俞曦,吳必虎.旅游產業的集聚及其影響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
3.孟慶紅.區域經濟學概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
旅游企業區位是旅游企業活動的空間。筆者將研究旅游企業活動的場所及場所選擇過程的理論稱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理論。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旅游企業空間區位現狀分析,主要指旅游企業區位的空間分布現狀和關聯分析;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預測,指旅游企業選擇某一空間區位,其在該區位的經營成本、利潤、客源市場等預測;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決策,指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和區位空間秩序的決策。
白光潤(2004)把區位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區位三種。對于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會展旅游類旅游企業來說,其空間區位選擇對其生存與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旅游資源區位因素
旅游資源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擁有全國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就會吸引相關的旅游企業形成集聚現象。到目前為止,盡管興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題公園等景點,但是資源稟賦的優勢仍是核心旅游產品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核心旅游產品的區位也就決定了旅游產業集聚的區位。
旅游資源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旅游資源區位往往就是旅游企業區位。旅游景區(點)型旅游企業需要依托旅游資源來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旅游度假型企業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與生態環境營造旅游度假氛圍而定位在旅游資源所在區位。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狀況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布局狀況。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可能呈現出帶狀、圈狀、點-軸狀、星云狀、梳狀等不同形態。由于旅游資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資源的集聚地。旅游資源的集聚會帶來旅游產業的集聚,旅游資源的空間形態對旅游企業空間布局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企業空間區位對旅游資源區位也會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主題公園景區等主題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使原本不是旅游資源區位的區域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區,如杭州沿杭州灣區位目前已開發成主題公園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旅游企業區位的形成對原本缺乏旅游資源或僅為潛在旅游資源的區位被開發成旅游資源區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旅游市場區位因素
市場泛指產品銷售場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場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場,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旅游者數量。旅游市場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幾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場與旅游企業的相對位置。旅游企業區位越接近客源市場,則區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場的區位,旅游者到訪就會越多。
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這主要取決于客源地人口狀況(人口規模、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職業構成、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教育構成、人口的空間構成及人口的空間流動等)、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客源地的國民經濟總量發展狀況、個人收入狀況及外貿收支狀況等)、客源地社會與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異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場中有一定比例為當地客源,因此,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口等狀況也是客源市場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旅游客源市場結構。旅游市場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當地休閑市場。旅游企業的客源市場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空間區位選擇。一般如果以國際旅游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則宜布局在國際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是國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國際航班連接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如果以當地休閑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則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區、城郊交錯地帶等。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
在相對分散的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及一定容量的區域交通網。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提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交通系統在旅游目的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或發展的思考都必須包括交通因素的規劃與思考。旅游交通區位是指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和可達性。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需要重要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有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達,則旅游企業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區布局轉移到在邊緣區布局。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一般都較好地解決了旅游可達性問題,游客可以便捷地抵達,旅游企業區位選擇則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區位也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吸引國內中長途客源,甚至國際客源;是否有鐵路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到訪客源的規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圍及游客的抵達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及自駕車游客等散客的旅游決策行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在考慮交通區位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投資數十億,并于1997年倒閉的蘇州昆山福祿貝爾樂園的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忽視了當時我國自駕游還處于起步期,企業雖然處于我國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但當時游客,尤其是散客還不能便捷地抵達。旅游交通區位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以后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
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游從業人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密度、素質與技能等在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如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也相對于高校較少的浙江嘉興、湖州、舟山和江蘇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長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多,特別是熟練的旅游從業人員多。
旅游從業人員因素雖然不是旅游企業選擇區位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但因為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定區位的旅游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大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生)的數量在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游從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空間差異明顯,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會對旅游企業在城市間選擇區位有影響,但對于在城市內的具體哪個區位選擇布局影響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旅游產業集聚與分散是旅游產業空間配置的兩種形式。旅游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帶來以下優勢:共享旅游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使其不需要單獨對旅游區域的基礎設施進行專項投資;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會同時選擇數個旅游產品,同時光顧數個旅游企業,客源共享有利于減少旅游企業營銷成本;旅游企業經營成本優勢,旅游企業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區位的旅游形象,可以進行旅游合作,如進行旅游市場聯合營銷等減少旅游企業經營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場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產品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區位的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治安狀況、政府管理與決策水平、旅游經濟發展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旅游發展政策、社會文化背景、歷史文化狀況等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具有一定影響。
旅游企業區位選擇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定位戰略
借鑒Urtasun與Gutierez(2006);Chun與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學者在對飯店等住宿業空間區位選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業發展戰略對旅游飯店等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機制。
Urtasun與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飯店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受到城市的社會經濟與城市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對它們的變化產生影響;飯店集聚僅僅發生在定位差異化的飯店之間;在尋求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異化的擴散布局的平衡點上,重點考慮的是價格與地理范疇中的相關因素。
對旅游業來說,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產品的不可移動性,基于價格、規模、服務基礎上的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決策對成功經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飯店在進行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時,必須認清新飯店是否與競爭對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異。基于效率原則,對具有相似旅游市場細分的旅游企業來說,空間經濟模式總體上趨于集聚而不是擴散。
旅游業作為服務性企業,其區位選擇具有自身獨特的規律,Chun與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業通過集聚,能減少消費者的搜尋成本,繼而增加需求。集聚經濟是旅游企業區位選擇注重考慮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應是具有顯著差異定位的企業。企業的競爭優勢源于與其競爭對手存在的差異,或擁有以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的能力,或能以獨特的方式提品與服務并比競爭對手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者價值。與競爭對手擁有的資源具有相似性,也許會增加競爭度。旅游產業空間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業獲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競爭優勢,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業獲得地方化經濟取得比較優勢。Urtasun與Gutierez(2006)認為旅游飯店空間區位選擇是基于集聚戰略還是分散戰略,將取決于飯店決定是否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還是有所差異,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異。Urtasun與Gutierez(2006)研究表明:旅游飯店區位選擇中涉及到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等4個方面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體;與競爭對手的地理距離受飯店規模與服務一致性影響而縮小,受價格一致性而擴大;在馬德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規模與服務的新飯店區位選擇時選擇集聚布局所獲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價格的新飯店擴散布局則弊大于利。
參考文獻:
1.白光潤.微區位研究的新思維[J].人文地理,2004
2.鄧冰,俞曦,吳必虎.旅游產業的集聚及其影響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
3.孟慶紅.區域經濟學概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旅游企業 空間區位選擇
旅游企業區位是旅游企業活動的空間。筆者將研究旅游企業活動的場所及場所選擇過程的理論稱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理論。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旅游企業空間區位現狀分析,主要指旅游企業區位的空間分布現狀和關聯分析;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預測,指旅游企業選擇某一空間區位,其在該區位的經營成本、利潤、客源市場等預測;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決策,指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和區位空間秩序的決策。
白光潤(2004)把區位分為宏觀、中觀與微觀區位三種。對于旅游飯店、主題公園、會展旅游類旅游企業來說,其空間區位選擇對其生存與發展尤為重要,本文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旅游資源區位因素
旅游資源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旅游資源稟賦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擁有全國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資源就會吸引相關的旅游企業形成集聚現象。到目前為止,盡管興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題公園等景點,但是資源稟賦的優勢仍是核心旅游產品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核心旅游產品的區位也就決定了旅游產業集聚的區位。
旅游資源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旅游資源區位往往就是旅游企業區位。旅游景區(點)型旅游企業需要依托旅游資源來開發核心旅游產品;旅游度假型企業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與生態環境營造旅游度假氛圍而定位在旅游資源所在區位。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狀況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布局狀況。旅游資源的空間結構可能呈現出帶狀、圈狀、點-軸狀、星云狀、梳狀等不同形態。由于旅游資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而且在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現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資源的集聚地。旅游資源的集聚會帶來旅游產業的集聚,旅游資源的空間形態對旅游企業空間布局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旅游企業空間區位對旅游資源區位也會產生影響。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主題公園景區等主題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使原本不是旅游資源區位的區域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區,如杭州沿杭州灣區位目前已開發成主題公園與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旅游企業區位的形成對原本缺乏旅游資源或僅為潛在旅游資源的區位被開發成旅游資源區位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旅游市場區位因素
市場泛指產品銷售場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場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場,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旅游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旅游者數量。旅游市場區位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主要有幾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場與旅游企業的相對位置。旅游企業區位越接近客源市場,則區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場的區位,旅游者到訪就會越多。
旅游客源市場規模。這主要取決于客源地人口狀況(人口規模、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職業構成、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教育構成、人口的空間構成及人口的空間流動等)、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客源地的國民經濟總量發展狀況、個人收入狀況及外貿收支狀況等)、客源地社會與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異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場中有一定比例為當地客源,因此,旅游企業空間區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口等狀況也是客源市場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
旅游客源市場結構。旅游市場一般分為國際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當地休閑市場。旅游企業的客源市場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空間區位選擇。一般如果以國際旅游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級飯店、國際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則宜布局在國際性大中城市,這些城市往往是國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國際航班連接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如果以當地休閑市場為主要客源定位,則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區、城郊交錯地帶等。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
在相對分散的旅游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及一定容量的區域交通網。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提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之一。交通系統在旅游目的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任何一種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或發展的思考都必須包括交通因素的規劃與思考。旅游交通區位是指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和可達性。
旅游交通區位因素是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需要重要考慮的區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區與邊緣區有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達,則旅游企業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區布局轉移到在邊緣區布局。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一般都較好地解決了旅游可達性問題,游客可以便捷地抵達,旅游企業區位選擇則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間集聚區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區位也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吸引國內中長途客源,甚至國際客源;是否有鐵路運輸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到訪客源的規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圍及游客的抵達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達及自駕車游客等散客的旅游決策行為。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在考慮交通區位時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投資數十億,并于1997年倒閉的蘇州昆山福祿貝爾樂園的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忽視了當時我國自駕游還處于起步期,企業雖然處于我國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但當時游客,尤其是散客還不能便捷地抵達。旅游交通區位直接影響到旅游企業以后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
旅游從業人員區位因素
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旅游從業人員是城市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密度、素質與技能等在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如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也相對于高校較少的浙江嘉興、湖州、舟山和江蘇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長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多,特別是熟練的旅游從業人員多。
旅游從業人員因素雖然不是旅游企業選擇區位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但因為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定區位的旅游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大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實習生)的數量在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旅游從業人員的工資成本空間差異明顯,因此,旅游從業人員會對旅游企業在城市間選擇區位有影響,但對于在城市內的具體哪個區位選擇布局影響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會、經濟、文化因素
旅游產業集聚與分散是旅游產業空間配置的兩種形式。旅游企業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帶來以下優勢:共享旅游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使其不需要單獨對旅游區域的基礎設施進行專項投資;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會同時選擇數個旅游產品,同時光顧數個旅游企業,客源共享有利于減少旅游企業營銷成本;旅游企業經營成本優勢,旅游企業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區位的旅游形象,可以進行旅游合作,如進行旅游市場聯合營銷等減少旅游企業經營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場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產品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區位的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治安狀況、政府管理與決策水平、旅游經濟發展狀況、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當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旅游發展政策、社會文化背景、歷史文化狀況等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對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具有一定影響。
旅游企業區位選擇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定位戰略
借鑒urtasun 與 gutierez (2006);chun 與 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學者在對飯店等住宿業空間區位選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業發展戰略對旅游飯店等旅游企業空間區位選擇的影響機制。
urtasun 與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飯店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受到城市的社會經濟與城市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對它們的變化產生影響;飯店集聚僅僅發生在定位差異化的飯店之間;在尋求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異化的擴散布局的平衡點上,重點考慮的是價格與地理范疇中的相關因素。
對旅游業來說,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產品的不可移動性,基于價格、規模、服務基礎上的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決策對成功經營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飯店在進行產品與地理區位選擇時,必須認清新飯店是否與競爭對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異。基于效率原則,對具有相似旅游市場細分的旅游企業來說,空間經濟模式總體上趨于集聚而不是擴散。
旅游業作為服務性企業,其區位選擇具有自身獨特的規律,chun 與 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業通過集聚,能減少消費者的搜尋成本,繼而增加需求。集聚經濟是旅游企業區位選擇注重考慮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應是具有顯著差異定位的企業。企業的競爭優勢源于與其競爭對手存在的差異,或擁有以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的能力,或能以獨特的方式提品與服務并比競爭對手創造出更多的消費者價值。與競爭對手擁有的資源具有相似性,也許會增加競爭度。旅游產業空間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業獲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競爭優勢,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業獲得地方化經濟取得比較優勢。urtasun 與 gutierez (2006)認為旅游飯店空間區位選擇是基于集聚戰略還是分散戰略,將取決于飯店決定是否與競爭對手定位一致還是有所差異,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異。urtasun 與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旅游飯店區位選擇中涉及到的地理區位、價格、規模與服務等4個方面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體;與競爭對手的地理距離受飯店規模與服務一致性影響而縮小,受價格一致性而擴大;在馬德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規模與服務的新飯店區位選擇時選擇集聚布局所獲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與競爭對手相似價格的新飯店擴散布局則弊大于利。
參考文獻:
1.白光潤.微區位研究的新思維[j].人文地理,2004
2.鄧冰,俞曦,吳必虎.旅游產業的集聚及其影響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
3.孟慶紅.區域經濟學概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