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09:36:04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問卷調查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 鍵 詞】高校教師 壓力 增加教育投入 改善教師待遇
一、問題的提出
2004年10月20日,我國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山東大學全息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張穎清,英年早逝。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普通教師,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后三天內,上海交大校園BBS上,就發表了千余篇悼念文章,學生還自發籌資為他出版紀念文集。由于他沒有論文,去世時還僅僅是個講師。
通宵達旦加班是平常事;
永遠做不完的課題、教學任務、社會事務,大學教師目前面臨的校內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越來越大;
房子,孩子的教育經費,職稱,真的會把人壓得喘不上氣來;
高校教師壓力的確很大,教學科研職稱,不高的收入,無所謂上班下班,沒有八小時工作的概念;
邊讀書邊工作,使年輕教師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
……
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據有關部門公布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教師生存狀況不佳,82.9%的教師感覺壓力太大,其中55.31%的教師感覺工資收入低是其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51.48%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太重是其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29.42%則認為是競爭上崗帶來的工作壓力。這些壓力給78.91%的教師帶來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利影響,僅15.05%的教師認為壓力是其努力工作的動力。
那么這種問題在天津是否也存在呢,如果存在,是不是很嚴重呢?為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在天津市的十多所高校發放了問卷,試圖對天津市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師做個比較深入的了解,以便做好青年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二、調查內容與目的
1.調查內容
高校青年教師現狀調查――圍繞青年教師所面臨的教學、科研、生活等問題設計調查問卷,旨在從宏觀上把握青年教師在師德、對所在學校的主觀滿意度、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以及自我評價等方面的現實狀況。
2.調查目的
(1)對每個因素就學歷、性別、年齡、職稱等方面進行對比,把握各類人員在以下方面的表現:
①師德,即是否具有敬業精神,是否熱愛自己的職業?包括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指青年教師能否遵循基本的教學規范,保住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底線”;二是指青年教師是否有敬業精神,熱愛自己的職業。
②主觀幸福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學校的生存環境以及為教師提供的物質條件;二是指青年教師對所處學校主觀的滿意度。
③心理健康,指青年教師應對工作壓力和和生活困擾的能力和態度。
④自我評價,包括青年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及與之相適應的態度體驗。
⑤人際關系,即青年教師與同事、上下級、學生的人際融洽度。
(2)在統計、匯總的基礎上,針對高校教師在師德、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我評價、人際關系五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問題,提出可行的建設性建議。
3.調查對象
天津市普通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師。
三、結論與建議
(一)高校教師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和各種競爭的日趨激烈,高校教師面臨著日益加重的生活、工作雙重壓力,種種的壓力使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很多的困擾和障礙。
1.壓力調查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45.39%的教師感覺壓力較大,但沒有說明壓力來自教學還是科研;有42.80%的人認為影響學習工作的主要問題是專業發展問題,其次是住房問題,占30.63%;對學校的收入和待遇,有53.14%的人表示基本滿意,有29.52%的人表示不太滿意;對于目前的生活狀況,有40.96%的人表示一般,對于身體狀況,有41.33%的身體狀況處于亞健康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于生活和工作兩方面,生活壓力是社會其他各階層都要遇到的問題,而高校教師工作上的壓力卻有其特殊性,教師主要關心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問題。
2.師德調查
在教學中持嚴謹教學態度的占53.5%,把為人師表作為教師追求目標的占70.11%,有83.39%的教師比較注重學習傳統文化來提高自身修養,有83.03%的教師急于參加專業培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有64.58%的教師對工作是盡職盡責的。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師德還是比較好的,至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新教師對教師崗位的適應過程所致,有90后學生的特殊性所致,更有一般院校中大學生對學習的倦怠所致。
3.主觀幸福感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有43.54%的教師是因為教師工作的穩定才選擇教師職業的,毋容置疑,工作穩定是教師主觀幸福感比較強的原因之一;有56.09%的教師經常參加體育,一個好的身體也是個體主觀幸福感強的因素之一。
4.自我評價調查
對于現階段生活狀況,有40.96%的人自我評價一般,有41.33%的人認為自己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有42.44%的教師認為自己對教學工作盡職盡責,有34.69%的人認為自己要在專家指導下才能完成科研任務。
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師的自我評價呈一般狀態。
5.人際關系調查
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問題,有40.22%的教師選擇了向專家請教,有45.39%的教師選擇了與同事研究;對于如何提高授課水平,有44.28%的教師選擇了和身邊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一起備課、聽課的方式,有47.23%的教師選擇了觀摩優秀教師的課。這說明大部分教師的人際關系屬于平和狀態。
(二)結論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師在師德、主觀滿意度、主觀幸福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以及自我評價這5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總的來說,青年教師在師德、主觀幸福感上評價比較高,在自我評價、心理健康、人際關系維度上屬中等水平。
1.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正常
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師身心健康,人際關系融洽,沒有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人格分裂、適應不良等問題。但是隨著學校諸多關于教師發展方面改革舉措的出臺,也不可避免地給他們帶來了相應的心理壓力,心理負荷開始加重。
2.高校青年教師生活工作壓力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天津市普通高校青年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但是低于北京市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師(北京市高校教師82.9%的教師感覺壓力大)。這可能與天津物價、房價、相對較低、交通相對便利有關。
3.高校青年教師急需學校提供進修、充電的機會
大多數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不高,專業知識的視野不夠開闊,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不高,急需提高,但是這些人又無一例外的是家庭的頂梁柱,在單位有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所以他們邊讀書,邊工作,身體一直處于疲勞狀態,同時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三)對策
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青年教師隊伍,除了要把培養青年教師的工作提到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外,建立激勵機制,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師待遇,重點扶持青年骨干教師等措施外,還應根據學校青年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從各方面綜合解決問題
1.發揮督導組專家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師授課水平
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在授課的方法和技術層面上要發揮督導專家的傳幫帶作用,同時在藝術層面上可以發揮青年教師自身的潛力,引導他們踏上教育發展的快車道上。
2.提供學習進修機會,滿足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
學校應對青年教師提供學習進修機會,在他們讀書期間,給予工作上的照顧,滿足他們專業發展的需要。
3.深化學校管理體質改革,滿足青年教師的心理需求
學校應對青年教師在住房、職稱評聘、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提高管理水平,創造寬松、積極、進取的氛圍,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青年教師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4.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能力教育。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覺悟和教學水平,培養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教師職業的光榮感、使命感,盡快形成他們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在某一領域成為骨干。
(一)學生調查情況
1、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普遍較高,也是比較喜歡語文作業的。
調查顯示:70%的學生是喜歡語文這門學科的,20%的學生談不上喜不喜歡,10%的學生不喜歡。70%的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95%的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后是感到快樂的。
2、對語文作業態度比較端正,作業質量明顯上升。
調查顯示:50%的學生認為這作業很少,40%的學生認為作業適量,89%的學生能在半小時之內完成作業,61%的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30%的學生基本能按時完成作業。當學生碰到難題時,35%的學生和同學合作,35%的學生問老師或家長,15%的學生自己獨立解決,5%的學生放棄。可見很多同學是任務觀點,但至少并不是由他人逼、壓著做,而認為是自己的任務了。并且全力以赴做完作業并能及時糾錯,直接導致了作業質量的上升。
3、學生對老師所布置的作業意見
調查顯示:60%學生最不喜歡老師布置的作文,覺得寫作文難,30%的學生不喜歡練習冊,覺得練習冊有點難,對老師現在布置作業的方式55%的學生滿意,25%的學生認為過得去,說明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還有待改進。55%的學生喜歡老師統一布置作業,這樣便于交流討論解決難題,便于糾錯。15%的學生想要分層布置作業,有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做不完或做不出部分作業。學生希望的作業方式40%的學生希望是作業中無作文,70%的學生希望是記憶性作業。10%的學生無所謂。
4、學生對老師作業批改的意見
5、學生不能完成作業的原因
(二)教師調查情況
1、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
80%的教師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愛好程度濃厚,完成語文作業的情況卻是一般,不太好,90%的教師認為學生完成最好的作業是詞句訓練等基礎性作業。
2、教師布置作業情況
99%的教師布置的作業都在半小時以內,80%的教師偶爾布置家庭作業,20%的教師有想過分層布置作業但并沒有分層布置作業,教師一般都是布置的書面作業。
3、教師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工作方式可以改進,但須加大工作量
【關鍵詞】個性思想和人格修養 公平公正 尊重 風趣幽默
教師在“鑄造人類靈魂”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現代的很多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對教師的個性思想和人格修養有著很高的期望,在他們心目中有著一套理想教師的標準。那么,中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師是怎樣的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德保高中《教師的個性思想與人格魅力在教學中的作用研究》課題組在全校學生中進行了題為“高中生心目中理想老師”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
在實行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改革的實施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哪類教師才能適應當今時代變化的需求?對教師的評價,學生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為此,通過調查,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師各方面的期待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課題組的成員進行數據統計、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形成報告材料,以期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提供一些較為客觀的依據。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
(1)材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向學生發放《心目中的理想教師》調查問卷。(2)分發調查問卷,然后整理材料,最后進行材料匯總,得出結論。(3)和部分學生直接對話交流,從中了解學生對任課教師各方面的評價。
2.調查對象。
德保高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共10個班級的學生三、調查結果
在全校選擇了10個班級,每班發放了30份調查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占全校學生的12.36%,收回292份,占發放數的97.4%,有一些調查問卷是多個同學一起討論填寫的,因此調查的可信度較高,能較好的反應學生的觀點。總體來說,三個年級的學生在選擇理想老師的標準時,最重視的是教師是否公平公正的對待學生;其次是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師個人的品行和行為是否良好;再次是三個年級學生都希望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幽默風趣、靈活多變、更利于學生接受的教育教學方法。等等。
1.高中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師。設置重點班和普通班,是體現“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一種常用措施。相信很多學校都采用這個分班法。一些教師對成績好或差的同學態度可能不同,所以學生把“公平、公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排在了靠前位置 。希望老師對所有學生一律平等,一視同仁。能夠尊重并公正的對待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能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2 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誠可信也。據統計,86.5%學生認為: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師個人的品行非常重要。教師的高尚的人品和鮮明的個性對學生影響很大,教師的工作作風、學習態度、待人接物,甚至日常板書、服飾、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以影響。而教師的高尚人格、良好行為,往往更容易為學生所效仿,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影響。
3. 在教學方面,老師不僅要學識淵博,還要能言善教,循循善誘,以風趣幽默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對所授課程的有關研究和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勇于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樂于聽取學生反饋意見,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學生喜歡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豐富多彩的課件有利于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掌握。調查中63.6%的學生認為教師應懂得電腦操作與網絡應用。
4. 在師生關系方面。達92%的學生認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是教師和學生相處時的首要條件。希望老師是一位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能夠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教師以和善的態度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便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愿意接近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分析問題的各個方面,態度和善,與同學耐心談話,話語中暗含批評與鼓勵;教師與學生應該保持一種學習中的輔導者、生活中的朋友、課堂中的嚴師的關系;另外,不少同學屬于留守學生,父母長期到廣東等沿海地區打工,這些同學更需要更多的關愛。如果得到師長的尊重、信賴與鼓勵,他們將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努力提高個人的品德。這樣對他們的德育就事半功倍。
四、一些感想和建議
在新一輪的新課改條件下,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師。
【關鍵詞】詞匯教學;詞塊;中學英語;現狀調查
1.研究背景
詞塊即由多詞構成,能夠用于構成句子或者話語,可以實現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馬廣惠,2011)。詞塊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在自然語言中出現頻率高。據統計,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交際是通過詞塊實現的,而非單詞的形式(楊玉晨,1999)。可見詞匯教學不能不觸及詞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國外就有語言學者著手關于詞塊屬性、特點及其教學意義的研究,譬如Michael Lewis的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 等。國內學者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也逐漸意識到詞塊教學對于外語學習的意義,認為詞塊是有待開發的英語教學資源(吳靜&王瑞東, 2002),甚至可以成為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切入點(李太志, 2004)。根據研究表明,詞塊作為一個多詞結構,可以整體儲存和提取,降低大腦的編碼成本,提高記憶效率和使用的準確率;并且,詞塊中的大量慣用語和語篇提示語等可以提高學習者在語篇理解(包括聽力理解和閱讀理解)以及語篇輸
出(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方面的流利性(吳靜&王瑞東, 2004)。
本課題組對中學英語教師現有的詞匯教學方法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詞塊教學這一新理念進行了調研,以了解本地區學校英語教師詞塊(詞匯)教學的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
本研究調查的對象是長沙地區中學在職英語教師,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13份,有效問卷103份,回收率為75.3%,有效率為91.2%。
2.2研究工具
中學英語教師詞塊教學行動策略研究問卷為綜合型問卷,共由兩部分組成(見附件)。第一部分就中學英語教師的詞塊研究情況、詞塊教學意識以及詞塊教學行為三方面進行調查;第二部分則收集了關于中學英語教師詞匯教學方法的數據,調查教師們是否使用過問卷中列舉的十種具體的詞匯教學方法,使用頻率如何,及使用或不使用的原因。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11,具有較高信度。
2.3調查實施
調查全部以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全部由研究者本人親自發放和回收。
2.4調查數據分析
所收集的問卷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 21.0 進行分析和處理。
3.數據結果與分析
3.1詞塊研究情況
從表一可以看出,對詞塊不了解的中學英語教師占受訪總數的28.2%之多,而表示對詞塊很了解的老師只有9.7%,這說明大部分老師或多或少聽聞過詞塊,但只處于一般了解的程度,絕大部分中學英語教師對詞塊缺乏系統的認識。
3.2詞塊(詞匯)教學意識
不難看出,表示從未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提到過詞塊這一概念的教師占了31.1%,表示偶爾提到詞塊的也僅占到38.8%。總體來說只有三成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較多地涉及詞塊,詞塊教學意識普遍不高。但也有98%的老師表示今后愿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詞塊,并強化詞塊教學。
3.3詞塊(詞匯)教學行為
當受訪教師被問到詞匯教學在整個教學中所占的比例的時候,39.8%的調查者表示他們會有20%-30%的詞匯教學比例,36.9%的調查者表明其詞匯教學所占比例多于30%,僅有3.9%的教師會少于10%。另外72.8%的調查者表明他們知道哪些是詞匯重點并會經常在教學中側重教學重點;90.3%的受訪教師表示在詞匯教學中除了課文中出現的意義和用法之外,還拓展其它相關內容;85.5%的教師會關注英語單詞對應的中文意思的表意功能教學。
3.4詞匯教學方法
在這十種方法中,教師們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教學方法分別有:英語構詞法講解、同義詞近義詞辨析法、音形義結合詞匯教學、聯想法和借助語境講解法。數據表明超過50%的老師“經常使用”這五種詞匯教學法。尤其是英語構詞法講解,70.9%的教師選擇了“經常使用”該方法,是本問卷中了解到的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教學法。同義詞近義詞辨析法次之,“經常使用”的人數占63.1%。
4.調查結論
(1)中學英語教師對詞塊(詞匯)教學重要性的認同度較高,但對詞塊及相關的詞匯理論依舊缺乏系統的、深入的認識,影響詞塊教學的開展。
詞匯作為語言中的基本要素,學生若掌握不佳,便會直接影響到相關語言能力(如閱讀、寫作)的發展,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絕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深有體會。由于詞塊集語法、語義、語境為一體,具有提高學習者記憶效率和準確性,促進語篇理解和輸出的流利程度等優點,是一條可以幫助突破詞匯教學瓶頸的可行之路。因此,詞塊教學重要性也越來越獲得中學英語教師的認可。
(2)上文數據分析中提到,31.1%的受訪教師從未在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提到過詞塊這一概念,最多也只有三成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較多地涉及詞塊,可見中學英語詞塊教學并不普及。深層原因還是中學英語教師缺乏對詞塊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看到好些教師仍然以單詞為基本單位,采用老師講、學生記的方法,然后用聽寫、默寫等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記住了單詞。 (3)在問卷所調查的十種詞匯教學方法中,每一種都有60%以上的老師表示經常或有時使用,可見大家教詞匯的方式并不單一。然而,仔細玩味四種最受教師青睞的詞匯教學法,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于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單詞的語音、形式及表面意思的層面,并且單詞多以孤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反應了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內容上,重以單詞為最小單位的音形義教學、輕詞塊教學;方法上,重教師單方面的知識講解、輕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目標上,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輕詞匯在語言輸出過程中的運用。
5.對策與建議
(1)更新詞匯觀、教學觀,做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
雖然多數老師抱著夯實學生詞匯基礎的初衷,但緊緊圍繞單詞音、形、義的教學割裂了詞匯與語篇、文化和語言思維的聯系,割裂了詞匯形式與功能的統一,這些舊觀念是急需改變的。改變應該從反思日常教學開始,從學習相關的詞匯詞塊理論開始。不斷關注本學科的最新動態是當代教師的必備素質之一。
(2)交流詞塊教學研究成果和經驗,分享可操作性強的教學設計
目前,部分中學英語教師已摸索出一些詞塊教學的開展思路,比如有些老師在詞匯教學中,對常見單詞除了詞典上的搭配,更多地從其實用的視角出發,傳授給學生實用的詞塊;有些嘗試建立以話題聚攏的詞塊庫,并以此指導學生的英語寫作。這些好的做法甚至還沒付諸實踐的想法都值得交流分享。
(3)相關部門可以進一步組織關于詞塊的專家講座、詞塊教學示范課,讓盡可能多的中學英語教師對詞塊、對如何將詞塊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6.結語
詞塊作為一種兼具形式與功能、融合語法、語義、語境三大要素的語言構件,不僅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更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為我們所用。讓廣大中學英語教師深入了解詞塊理論并找到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點,增強學生們的詞塊學習和積累的意識,是我們走出詞匯教學困境的可行之路。
【參考文獻】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李太志.詞塊――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切入點[J].教育探索,2004(11):66-67
[3]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4
[4]吳靜,王瑞東.詞塊――英語教學有待開發的資源[J].山東外語教學,2002(3):66-70
調查時間: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調查地點:黃龍溪學校
調查對象:黃龍溪學校七、八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級學生對本次課堂教學改革的認知度、參與度,以及同學們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透過問題,對本次改革進行策略調整。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主要內容:黃龍溪學校地處成都市雙流區的偏遠位置,一直以來都是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模式,效率較低。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和團隊意識,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課堂教學改革。從開學到調查之日我校推進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對此我們對參與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級做了問卷調查。本問卷的內容主要涉及教學五環的理解、小組學習的合作方式、學生參與度、改革后的優勢和劣勢等方面。通過對問卷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對學生集中暴露的問題進行解讀,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問卷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設計有50個選擇題,其中有47個單項選擇題、3個開放性題目,主要針對五環課堂、學習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題。以下將是針對這些主題,結合問卷的數據對其進行分析:
一、 五環課堂:課前預習、自學合作、教師導學、當堂反饋、鞏固拓展
五環課堂指的是本次教學改革中的五個教學環節,而本次改革的重點環節就在于“自學合作”。自學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先自學,然后把自己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收獲拿出來與同學交流,然后合作解決困難問題,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團隊競爭的能力,同時擺脫了老師一講到底的填鴨式教育。本次問卷針對自學合作設計有28個問題,我們將從不同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獨立與合作。問卷顯示,在自學合作板塊95.6%的同學知道要先獨立自學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續問題中顯示67.7%的同學獨立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夠,由于初中課程的知識量較大,很多基礎薄弱的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較弱,所以時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二是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為了讓本組處于班級的優秀組行列,急于向組內成員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造成中等及后進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學時出現了問題,所以后面的合作學習板塊相應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合作交流時,中上層次的學生總是處于主導地位、后進生沒有展現的機會、后進生又成了組長填鴨教育的對象等等。
(二)組內關系。此次問卷調查組內關系主要是組內角色分配、組員關系、組內紀律三個方面。組內有三個主要角色:組長、副組長、記錄員,但是問卷顯示32.3%的同學這三個角色對應的權利和義務不清楚,從而造成50.1%的小組內關系不夠協調。在合作學習時,成員的發言順序不夠明確,造成上述后進生沒有展現機會、優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現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進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學間關系緊張,學習積極性逐漸削弱,甚至是沒有被明確分配的同學上課經常偷偷聊天起來等現象。
(三)效率及評價。對自學合作教學環節的效率調查顯示15%的同學覺得效果很好,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訓練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很明顯他們是優生。約50%的學生覺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學則表示基本沒有收獲。這些數據也在告訴我們,中等生、差生由于學習基礎薄弱,在合作學習中沒有真正動起來,所以受益較少。同時,80%的學生表示,希望老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小組由優生直接向組內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為每節課能過展示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所以,他們都希望老師對合作學習的過程也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他們的積極性、參與度、組內協作的氛圍等等。
二、 四案:預習單、導學單、當堂檢測單、課后跟蹤單
對同學們的四案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以下幾個突出問題:(一)預習單和導學單中有些問題是重復的,45.6%的學生覺得是浪費時間,希望老師能夠進行區分。(二)導學單上有些問題組內無法完成,必須要等老師的演示實驗或點撥過后才能解決,所以希望老師能夠恰當地介入、引導學生的學習。(三)當堂檢測單做了后,老師能夠在當天進行批閱、指導,以便于同學們能趁熱打鐵地糾正自己的認知錯誤。
三、 三生:生動、生成、生騰
學校提出三生,旨在調動孩子們積極性,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知識網絡,讓孩子們在快樂的學習中放飛自我,本次問卷也調查了同學們對改革后的課堂學習感受。從問卷反應出:95%的學生都知道在教學改革后,需要他們親自參與的環節更多,思考的空間廣闊,團隊協作的機會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學反應提高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達39%的學生覺得知識的達成度還不如以前。這些數據告訴我們,我們的改革理論支撐是對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的成效還不夠,需要針對問題采取符合本校實際的辦法。
改進措施:針對問卷反應出關于教學改革的問題,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學生層次不齊,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教學梯度,既能讓學生雨露均沾,又能給優生思考和發展空間。這樣就避免組內的主動權全部掌握在優生手中,讓后進生也能感受到學有所得帶來的成就感,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二)明確組內成員的任務分配,盡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團隊協作時,組長負責學業解惑,副組長負責任務分配及紀律維持,記錄員則負責記錄每個人的發言或成果。為了培養每位學生的責任感,記錄員由組內的組員輪流擔當(組長、副組長除外)。
(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盡靠成果,還需要對過程進行評價。比如小組協作程度
打分、小組紀律打分、學生知識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適當的時候做精準的導學,既能觸發學生的學習點,又能高效利用課堂時間。同時老師對四案的處理必須及時,學生應在當天內得知自己的學業完成度的反饋信息,老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四案的完成度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Abstract: This questionnaire travel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citizen in aspects of trip mode, trip purpose, trip distance, trip time consumption & expend as well as trip willing etc.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travel situation of Wuhai city to some extent, private cars in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ublic transit, such as long travel time, lack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through attracting more people to choose bus travel b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bus travel environment, bus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can be achieved.
關鍵詞: 烏海市;公交;問卷調查
Key words: Wuhai city;public transpor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圖分類號:U49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312-02
1 問卷調查背景
此次問卷調查是科研課題“烏海市海勃灣區公共交通優先系統的研究”項目的實地調研成果。由本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組織多名調查人員對烏海市部分企業、事業單位、飯店、公交站場、火車站、商場等各類人員展開不記名調查問卷調查的成果,實發問卷800份,回收填寫內容認真完整的有效問卷600份,有效問卷比例為75%,符合問卷調查要求。
2 被調查者的概況
在本次調查問卷所有的調查者中,男性共354人,占總人數的59%;女性為246人,占41%。從年齡結構來看,雖然是隨機抽樣調查,但被調查者以中青年為主,18歲以下的共17人占2.8%;18-30歲的青年占53.5%;而30-40歲的中青年占20.3%;40-50歲占14.8%;50-60歲占6.5%;60歲以上的占2%。從被調查者所從事的職業來看,企事業單位職員占38.67%;私營及個體老板占10.33%;學 生占32.83%;公務員和離退休人員各占6.33%,其它5.50%。月收入2000-5000元占40.33%;5000-8000元占13%;無收入占29.83%,2000元以下占12.50%。由以上所占比例可知,企事業員工收入兩到五千人數最多,大中專學生無收入次之,個體經營者高收入者第三,他們的出行方式各異因此對烏海市的出行現狀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3 被調查者日常出行情況
被調查者的出行情況,主要從被調查者家中小汽車的數量、通常出行選擇的交通方式、最近一次(通常)出行的目的是、出行的距離以、平均每天的出行的次數以及出行時間和費用消耗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
從被調查者私家車的數量來看,家中有1輛的占近半數為48%;無車的占38%;有兩輛車的人數也絕非稀少占12%,此外兩輛以上的占3%。這也反應了烏海市私家車保有量飆升的現狀,也正由此,在日常出行方式選擇上私家車出行比例略低于公交31.7%的比例占28%;此外步行、自行車、出租車及出租換乘公交分別占到19.3%、8.5%、5.7%和1.8%,共占總出行量的35.3%。問及通常出行的目的51.3%是日常上班(上學)或下班(放學);此外,探親、訪友、娛樂、購物、看病占24.2%;外出商務或辦事占25.8%。可見居民日常上班或上學是出行的主要組成。烏海市屬于中小型城市,38.5%的被調查者日常出行的距離都在2公里以下;但仍有28%的居民出行在3公里以上,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烏海市的部分工業廠房遷至城市的工業園區所以上班路程較遠。對于被調查者每天出行次數的問題出行1-4次所占的比例基本相近。從這些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出,未來烏海市公交發展中,海勃灣內公交以及和工業園區之間公交的發展將是重中之重。
從居民的出行時間和成本來看,如果您乘公交出行時耗為25分鐘以內占30%,25分鐘左右占48.5%,40分鐘以上占21.50%;但是同樣的出行距離如果改坐私家車或出租車需要的時間為15分鐘以內占45.17%,15分鐘左右占34%,20分鐘以上僅占20.83%,可見公交車出行的時間消耗和私家車或出租車相比所需時間要多不少,私家車在節約時間成本上優勢很大。而對于出行費用選擇公交出行費用一般在兩元以下,因為烏海市屬于中小城市,一般情況下最多換乘一次就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是私家車,因為出行距離一般不是太遠所以根據調查每次出行的燃料費和停車費基本在10元以下,占私家車出行的64.33%,可見在出行費用上公交車并不比私家車占據太大的優勢。此外,問及“您認為烏海市的交通出行環境如何?”33.83%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好,認為一般的占27.83%,認為很好和好的共占25.33%,較差和差的共占12.66%,可見公交出行環境尚可,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出行時耗問題是烏海市公交發展目前面臨的最不利因素,同時也反映出烏海公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亟待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
4 烏海市居民出行需求彈性
調查中,“假如停車費上漲,同樣的出行距離和出行目的,您會放棄使用小汽車出行嗎?”62.5%的出行者表明會放棄,但仍有37.5%的不會。這說明停車費對于出行方式的需求彈性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不使用小汽車出行,優先選擇的交通方式中公交占到近半數的48.67%,說明公交車的出行很大程度上受到私家車出行的制約和影響,而進一步假如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得到改善,乘坐過程不再擁擠,更加舒適,84.3%的人愿意改乘公交;假如乘坐公共交通的等車時間和步行到站的時間縮短,82.5%亦會考慮采用公共交通出行;這說明公交出行的需求彈性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出行時耗、舒適性及便利性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和公交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提高公交的服務水平、降低公交出行時間、優化換乘站點以及提高公交乘車的舒適性等方式來增大公交出行的需求。此外在如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實施公交優先已經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一大趨勢,在對被調查者的調查發現62.5%的出行者聽說過公交優先,且85.17%的被調查者表示支持公交優先,這說明對于未來公交優先的實施是很有優勢的。
5 結語
從上述調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烏海公交為烏海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也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烏海市民基本上對烏海公交是認同的。但是隨著烏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烏海市民生活水平地不斷提高,烏海公交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而私家車的飆升更會對公交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挑戰。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實施公交優先,改善出行環境,降低出行時耗等方式來利用公交的綜合優勢來吸引或引導市民朝著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烏海市節約型社會的建立,才能促進烏海市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不斷提高烏海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厲亞軍,段涵,陳俊等.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對策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0.02/03:28-31.
[2]鄧宇鵬,劉偉.東莞公交問卷調查分析報告[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9(12):1-4.
[3]李文翎,黃競,張建華等.廣州面向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90-94.
一、問卷調查設計意圖
本次問卷調查旨在了解我校青年教師的成長情況,尋求有利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策略,尤其是青年教師應該具備多種能力,能力如何提高?提高的過程中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難等,通過調查問卷進一步了解青年教師,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從而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問卷調查的內容及方法
1、調查的內容:
問卷共設計了13個題,包括問答和選擇,從教師個人基本情況、職業態度、發展目標、所具備的專業能力、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及解決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
2、調查方法:
共39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參與了問卷調查,時間為20分鐘,共發放問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問卷39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3、調查問卷情況統計反饋
(1)涉及的學科有語文、數學、道法、信息、體育、美術、綜合、音樂、科學、英語共10個學科;
(2)有35人對課標熟悉,89.7%占;3人比較熟悉,占7.7%;1人對課標不太熟悉,占2.6%;
(3)有37人對教師這份職業非常熱愛,占94.87%;2人比較喜歡,占5.12%;
(4)有5人感覺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提高緩慢,占12.82%;有5人感覺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占12.82%;有29人感覺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占%74.36;
(5)有7人認為自己能完全勝任并主動創新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占17.94%;有5人認為自己基本能勝任但比較吃力,占12.82%;有27人認為自己能夠勝任,應付自如主動創新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占69.23%;
(6)有15人認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最高目標是研究型教師,占38.46%;有15人有人認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最高目標是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占38.46%;有9人認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最高目標是校級學科骨干教師,占23.07%;
(7)有29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具備探索、研究式的教學方法 較高的科研水平、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理論、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終身學習的觀念技能或素質,占74.36%;
(8)有16人認為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忙于教學進度,缺少及時的自我評價與反思,占41.02%;有7人認為在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圍,占17.94%;有8人認為在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缺乏理論支撐,理論學習機會少,占20.51%;
(9)有12人認為在教學中最大的困惑或問題是讓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占30.77%;有4人認為在教學中最大的困惑或問題是信息技術和學科的融合,占10.26%;有14人認為在教學中最大的困惑或問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占35.9%;
(10)有21人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采取翻閱書籍的方式解決,占53.85%;有26人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采取上網查找的方式解決,占66.67%;24人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采取與同事討論的方式解決,占61.54%;
(11)有21人喜歡并認為最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方式是聽專家講座、集中培訓、外出參觀考察,占53.85%;有23人喜歡并認為最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方式是參加校本教研、教學基本功競賽、自我學習與反思,占58.97%;有16人喜歡并認為最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方式是課堂演練與實踐,41.03%;
(12)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最大的障礙和困難是:教師普遍認為教師所具有的學科教學特色不明顯,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待提升;缺乏教學經驗,對課堂的重難點把我不準;缺少引路人;對課堂教學中生成的一些問題不能很好的處理。
(13)希望學校在教研建設上做哪些工作:能組織專家講評、加強教師專業理論學習、有機會能組織外出觀摩、青年教師多聽課、組織學科教學競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