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4 10:50:48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經濟形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4年4月份工業經濟增速出現小幅下滑,比3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分產業來看,雖然高加工度產業仍保持較高增速,但相比于第一季度出現回落。東部一些省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造成4月份東部地區工業經濟增速出現回落。工業企業,尤其是國有工業企業盈利水平出現明顯好轉。
(一)投資下滑和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導致工業經濟增速繼續下滑
2014年4月份,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3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從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2014年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比3月份分別下滑0.7和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分別下滑3.2和0.9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工業品出貨值增速出現明顯回升,比3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另外,4月份固定資產住宅投資完成額增速為13.1%,比3月份略微提高0.3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下降5.4個百分點。房地產,尤其是住宅相關的行業眾多,產業鏈條長。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有利于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但客觀上導致了對工業經濟增長的拉升作用減弱。
(二)高加工度產業增長較快,但相比于第一季度有所下滑
2014年1―4月份,加工度較高的產業增長較快,例如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10%;相比之下,能源工業、消費品工業,以及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產業增長較慢,例如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等產業增速均低于8%。與2014年1―3月份比較來看,2014年1―4月份部分消費品工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制造業及金屬制品、儀器儀表等相關產業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上升,例如煙草制品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提高幅度均超過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部分增長較快的高加工度產業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例如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產業增加值增速下滑幅度均超過0.6個百分點。
(三) 東部地區增速回落是4月份工業增速不升反降的直接原因
2014年4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分別同比增長8.1%、8.8%和11%,相比于2014年3月份提高-0.5、0.9和0.6個百分點。造成東部地區增速回落的原因,從需求層面看主要是房地產增速回落,造成內需減少,從供給層面看主要是地方加快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一些落后產能進行了主動淘汰。分省(市、自治區)來看,2014年1―4月份工業增長最快的分別為重慶、安徽、江西、福建,增速均達到12%以上,增長最慢的分別是、黑龍江、河北、山西,增速均不足4%。2014年1―4月份,增加值增速相比于1―3月份增長幅度較大的省(市、自治區)分別是內蒙、海南,下滑幅度最大的分別是青海、甘肅、山西、貴州。
(四) 企業盈利水平提高,國有企業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提升
2014年1―3月份工業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總額增速,以及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相比于1―2月份分別提高0.7、1和0.12個百分點。分析企業盈利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國際市場環境的好轉,帶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外向型企業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二是由于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國有企業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三是由于基數變化和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等原因,采礦和能源企業利潤下滑幅度出現收窄。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4月份發達國家工業生產繼續回升,但增速低于市場預期。美國工業生產指數自去年8月份以來連續維持在100以上,制造業PMI呈現快速擴張態勢,失業率處于2008年9月以來新低;歐元區4月份制造業PMI創2011年5月以來最高;日本需求升溫帶動工業生產加快增長,但制造業PMI回落至榮枯線下,是14個月來首次收縮,貿易逆差大幅上升。其他金磚國家除印度外,PMI均在榮枯線下,表明經濟增長乏力。此外,新興市場國家仍面臨較大通脹壓力,南非和巴西PPI處于8%以上的高位,俄羅斯和印度處于5%以上的水平。
(一)美國工業生產全面回升,貿易逆差縮小
(1)生產環比下降。4月份美國工業生產指數為102.74,環比下降0.6%,表現不及市場預期;產能利用率為78.63%,較3月份下降0.65個百分點。(2)PMI持續擴張。4月份美國制造業PMI擴張至54.9,連續第11個月擴張,且擴張步伐較前月加快。(3)失業率處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月份美國新增就業崗位28.8萬個,失業率環比下降0.4%至6.3%,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PPI大幅上升。4月份美國PPI同比增長3.1%,為一年半來的最大漲幅。(5)貿易逆差縮小。3月份美國出口1939億美元,同比增長4.95%,增速較2月增加3.3個百分點;進口2343億美元,同比增長5.86%,增速較2月增長5.12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逆差404億美元,較2月份減少15億美元。
(二)歐元區PMI創2011年5月以來新高
(1)工業產出下降。3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指數為100.77,環比下降0.3%。4月份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79.5%,比一季度提高了0.3個百分點。(2)PMI創2011年5月以來的新高。4月份PMI為53.4,創2011年5月以來最高。(3)PPI 降幅小幅收縮。PPI 3月份歐元區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6%,降幅較2月小幅收縮。(4)失業率基本穩定。3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為11.8%,略低于2月份的11.9%,低于去年同期的12%。(5)貿易形勢明顯改善。歐元區2月份實現150億歐元的貿易順差,與去年同期的98億歐元相比貿易形勢明顯改善。
(三)日本市場需求持續升溫,但PMI降至枯榮線以下
(1)工業生產回升。3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由2月份101.5提高至102.2。3月份日本產能利用率指數較2月份提高9個百分點至109.8。(2)PMI跌至榮枯線下。4月份日本制造業PMI回落至49.4,14個月來首次收縮。(3)失業率略有提高。3月份日本失業率為3.8%,較2月回升0.2個百分點。(4)PPI大幅上升。4月份日本PPI同比增長4.14%,較3月份大幅提升2.46個百分點。(5)貿易逆差大幅增加。3月份日本出口63826.23億日元,同比增長1.81%,創12個月最小升幅,增速較2月下降8個百分點;進口78288.78億日元,同比18.14%,較2月增加9.1個百分點;貿易逆差增加到14463億日元。
(四)巴西面臨生產回落和通貨膨脹雙重壓力
(1)工業生產略有回落。3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為100.6,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0.9%。(2)PMI降至榮枯線下。4月份巴西PMI由3月份的50.6降至49.3,是連續5個月位于榮枯線上之后再次回落。(3)失業率基本穩定。3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同比增加5%,較2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4)PPI處于高位。3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長7.96%,較2月份回落0.28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3月份巴西出口197.2億美元,進口192.2億美元,貿易順差5.1億美元,較2月份增加4億美元。
(五)南非(略)
(六)印度工業加速回升,通貨膨脹壓力降低
(1)工業生產加速回升。3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193.2,為2013年4月以來的高點。(2)PMI與上月持平。4月份印度PMI為51.3,與上月持平。(3)PPI增速下降。3月份PPI同比增長5.2%,較2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4)貿易逆差收窄。4月份印度進出口貿易額613.54億美元,同比下降7.57%。其中,出口256.34億美元,同比上漲5.26%;進口357.20億,同比下降15%。
(七)俄羅斯工業經濟持續低迷
(1)工業生產恢復增長。3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為104.4;工業生產指數連續2個月小幅上升。(2)PMI依舊位于榮枯線下。4月份俄羅斯制造業PMI48.5,這已是俄羅斯制造業PMI連續6個月位于榮枯線下。(3)PPI位于高位。3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增長5%,漲幅較2月份上升1.8個百分點。(4)失業率小幅下降。3月份俄羅斯失業率降至5.4%,結束連續3個月同處于5.6%水平。(5)貿易盈余同比上升。3月份俄羅斯出口同比增長4.95%,較2月增加3.3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5.86%,較2月增長5.12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197億美元。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和趨勢分析
課題組采用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和IIE景氣指數判斷工業經濟的景氣程度。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主要用于對工業經濟運行進行監測預警;IIE景氣指數主要用于預測分析工業經濟月度同比增速變化和工業經濟形勢的實際走勢。
(一)4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有所提高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4年4月份工業經濟仍處于不景氣區間,但景氣度相比于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有所提高。具體來看,主要是兩個因素導致了工業經濟景氣程度的好轉:一是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提高,根據財政部數據來看主要是建材、汽車、房地產施工等行業增長較快,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二是進出口貨運量和貨運量回升,說明國際市場變暖,經濟活動活躍度增加。
(二)當前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IIE景氣指數增速法先行指數繼續下行,表明2014年5月份工業經濟同比增速可能繼續走低。從不同類別先行指標來看,產量類指標、金融類指標、國外市場類指標中很多指標出現上升,相比之下固定資產投資類和房地產類中幾乎所有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滑。
IIE景氣指數濾波法先行指數出現下降,表明2014年5月份工業經濟實際走勢相比于4月份有可能將出現回落。事實上,4月份實際工業經濟形勢已出現好轉趨勢,但這種趨勢在5月份卻難以得到持續,反映了在當前內需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工業經濟難以真正回升。
當前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和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帶來的需求減少。從歷史數據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面積等指標大致領先工業經濟增長5期左右。2013年12月份以來,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新開工項目個數、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面積指標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而由此帶來的影響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集中體現。
當前工業經濟面臨的積極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與之相關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等產業的加快增長。前期國家加大了對鐵路、高鐵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積極力量。從一些先行指標來看,也驗證了這一判斷。2014年4月份,鋁材產量等先行指標出現上升趨勢,反映了這些產業增長對金屬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二是國外市場趨暖。當前世界工業經濟總體上是在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引領下處于回升趨勢,但4月份回升速度低于市場預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里,中國的工業品出口增速將出現一定幅度的回升,外向型產業將進入回升軌道。
一、2014年5月份工業運行情況
2014年5月份工業經濟緩中趨穩,比4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分產業來看,高加工度產業仍然增長較快,但產業增速略有分化。分地區來看,近期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速低位徘徊,說明我國企業工業依然在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找新的平衡。受制于成本及資金壓力,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一)工業經濟增長緩中趨穩
2014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4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從趨勢上來看,5月份工業經濟增速與前幾個月基本持平,逐步呈現出緩中趨穩的態勢。從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由降轉升,比4月份分別上升0.3和0.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工業品出貨值增速有所回落,比4月份下降1.0個百分點,但依然比去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的小幅回升主要得益于基建投資的明顯加速。在房地產銷售偏弱和工業品價格低迷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再創新低,工業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偏弱。
(二)金屬制品、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汽車、醫藥等產業增長較快,采礦、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較慢
2014年1―5月份,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七個行業增速達到了12%以上,相比之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其他制造業,開采輔助活動四個行業增速低于3%。工業增加值增速提高幅度較大的行業是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煙草制品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相比之下,前期增長較快的高加工度產業增速繼續下滑,但幅度有所不同。其中,汽車制造業持平,通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的下滑幅度分別收窄至0.3和0.5個百分點,專用設備制造業的下滑幅度則繼續擴大至1.4個百分點。
(三)東部地區增速小幅回升,一定程度反映政府“微刺激”政策開始發揮作用
2014年5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分別同比增長8.3%、8.7%和10.8%,相比于2014年4月份提高0.2、-0.1和-0.2個百分點。近期東部地區工業增速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內需疲弱的背景下,企業在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中正經歷陣痛。5月份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近期政府密集出臺的定向降準、再貸款支持棚戶區改造以及放松存貸比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目前,中國工業正在保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找新的平衡,工業領域產能過剩矛盾的徹底化解尚需時日。
(四)工業企業總體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2014年1―4月份,受制于工業增速小幅下滑、成本壓力上升以及資金壓力加大等因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總額增速相比于1―3月份分別下降0.1、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利潤率與上月持平。分行業來看,由于前期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跌速度大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游原材料行業如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能源等企業利潤下降幅度較大。相比之下,中下游行業企業盈利狀況則明顯好于上游,其中汽車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均達24%以上。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當前全球工業正步入逐步回升的通道,發達國家形勢總體上好于發展中國家,但發達國家內部出現分化趨勢,美國工業表現較為樂觀,日本和歐盟制造業回升勢頭有所放緩。美國工業生產指數自去年8月份以來持續維持在100以上,制造業PMI呈現快速擴張態勢,失業率處于2008年9月以來的新低;歐元區4月份制造業PMI創2011年5月以來最高,5月份有回落態勢;日本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處于榮枯線下。其他金磚國家除印度外,PMI均在榮枯線下,表明經濟增長乏力。此外,新興市場國家仍面臨較大通脹壓力,南非、巴西和俄羅斯PPI處于7%以上的高位;印度也處于5%以上的水平。
(一)美國制造業持續擴張
(1)生產環比下降。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102.74,環比下降0.6%;產能利用率為78.63%,較3月份下降0.65個百分點。(2)制造業連續第12個月擴張。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上月的54.9升至55.4。截止5月份,制造業已經連續第12個月擴張,且擴張步伐加快,經濟復蘇顯現回升勢頭。(3)就業市場持續改善。5月份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21.7萬個,這是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連續第4個月保持在20萬個以上,失業率維持在6.3%,與上月持平,顯示就業市場持續改善。(4)PPI增幅回落。5月份 PPI同比上升2.5%,環比下降0.2%,扭轉4月份大幅增長的趨勢。(5)貿易逆差擴大。4月份貿易逆差為472億美元,比上月上升3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68億美元。
(二)歐元區制造業回升趨勢有所放緩
(1)工業生產回升。4月份工業生產環比上漲0.8%,而3月份環比下跌0.3%。二季度產能利用率為79.5%,比一季度提高了0.3個百分點。(2)PMI走低。5月份PMI的終值為52.2,連續11個月高于榮枯線。但低于4月份的53.4。(3)失業率小幅下降。4月份失業率為11.7%,略低于3月份的11.8%。(4)PPI跌勢有所放緩。4月份 PPI同比下降1.2%,跌幅較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持續走高。4月份貿易順差微幅擴大至157億歐元,貿易順差升至五個月高位,且連續四個月走高。
(三)日本PMI回升,但仍低于榮枯線,出口遭遇15個月來首次下滑
(1)工業生產回落。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由3月份102.2回落至99.3;產能利用率指數103,環比下降2.18個百分點。(2)PMI回升但仍低于榮枯線。5月份PMI回升至49.9,高于4月份的49.4,但仍處于榮枯線下。(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4月份失業率為3.6%,與前月持平。(4)PPI小幅上升。5月份 PPI同比增長4.43%,較3月份小幅提升0.28個百分點。(5)5月份出口同比下滑2.7%,遭遇15個月來首次下滑。
(四)巴西PMI回落,但貿易順差擴大
(1)工業生產回落。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為100.4,環比下降0.3%,同比下降2.24%。(2)PMI進一步回落。5月份 PMI由4月份的49.3降至48.8,連續2個月位于榮枯線下。(3)失業率小幅降低。4月份六大城市失業率同比增加4.9%,較3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4)PPI仍處于高位。4月份 PPI同比增長7.14%,較3月份回落0.84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5月份實現貿易順差7.1億美元,較4月份增加2億美元。
(五)南非工業經濟增長乏力,出口大幅回落
(1)制造業生產回升。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由3月的104.1升至108.3,結束了聯系兩個月走低的態勢。(2)PMI大幅回落。5月份 PMI較4月的 47.4大幅回落至44.3,連續2個月處于榮枯線下。(3)PPI呈上升趨勢。4月份 PPI同比增速為8.8%,持續5個月上漲。(4)貿易增幅回落。4月份出口增長16.59%,較3月下降8.6個百分點。
(六)印度工業增長放緩,但仍好于其他新興經濟體
(1)工業生產大幅下滑。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為172.1,環比回落10.92個百分點。(2)PMI略有回升。5月份 PMI為51.4,較上月略有回升,連續7個月處于榮枯線上。(3)PPI增速下降。4月份PPI同比增長5.2%,增速較3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4)貿易逆差擴大。
(七)俄羅斯工業低迷中開始恢復
(1)工業生產恢復增長。4月份工業生產指數為105.4,環比增長0.8%,連續3個月小幅上升。(2)PMI依舊位于榮枯線下。5月份制造業PMI為48.9,連續7個月位于榮枯線下。(3)PPI位于高位。4月份 PPI同比增長7.2%,增速較3月份上升2.2個百分點。(4)失業率小幅下降。4月份失業率降至5.3%,增速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4月份實現貿易順差198億美元,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和趨勢分析
課題組采用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和IIE景氣指數判斷工業經濟的景氣程度。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主要用于對工業經濟運行進行監測預警;IIE景氣指數主要用于預測分析工業經濟月度同比增速變化和工業經濟實際形勢的變化。
(一)5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處于較低水平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4年5月份工業經濟處于降低水平,景氣度相比于4月份出現了明顯下降,具體主要體現在貨運量、進出口貨運量、一般貿易進口額三個指標增速的下降,反映了當月經濟活動活躍度的降低。
(二)6月份工業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繼續下行,表明2014年6月份工業經濟同比增速可能繼續走低。從不同類別先行指標來看,5個產量類指標中有三個小幅下降,兩個小幅上升;2個固定資產投資類指標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3個金融類指標中,有一個上升,一個下降;2個房地產類指標均出現下降,尤其是商品房本年施工面積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2個國外市場指標中,一個上升,一個下滑。
當前工業經濟主要受到兩方面積極因素的支撐。一是政府保增長的力量,主要體現為基建投資的增長。2014年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5%,比1―4月份提高2.2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大幅下滑,同時進一步帶動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與之相關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和儀器儀表業的快速增長。二是外需不斷恢復。雖然5月份工業品出貨值同比增速較4月份有所回落,但依舊高于去年同期1.7個百分點,說明外部經濟的改善通過拉動出口而對國內工業產生帶動作用。
工業增長面臨的下滑風險同樣值得警惕。一是房地產市場對工業生產的下行壓力。2014年5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再創新低。另外,從房地產銷售、房屋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等指標的再回落來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仍在繼續,房地產開發投資存在進一步回落的可能,這將對工業生產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二是制造業投資再創投資新低,反映企業對未來信心不足,在短期內難以出現明顯改善。三是消費未見反彈,內需依然疲弱。2014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較上月提升0.6個百分點,但實際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一、2014年12月份工業運行情況
(一)工業經濟增速小幅反彈
2014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比11月回升0.7個百分點,但依然比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從全年看,工業增加值增速波動軌跡與政府穩增長的努力存在較強的一致性。一是3月底“微刺激”政策密集出臺后,5、6月份工業增速出現回升,二是11月份降息等措施實施后,12月份工業增速出現反彈。這表明在一定限度內的“穩增長”措施依然能對工業經濟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但與前兩年相比,政策效果出現減弱趨勢。從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繼續下滑,消費維持平穩增長,外需明顯改善。12月份,工業品出貨值名義同比增長7.3%,比11月和2013年同期分別回升3.4和1.5個百分點。這可能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推動:一是低基數效應;二是2014 年11 月底以來的一波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名義貶值。但兩者在短期內均不具有持續性,因此尚不能確定外需是否出現實質性改善。
(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2014年1―12月,高技術、節能環保產業增長較快,高耗能產業減速運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分三大門類看,制造業仍是最具競爭力的產業。2014年制造業累計同比增長9.4%,而采礦業,以及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卻僅僅維持了4.5%和3.2%的增速。從制造業內部來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是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2014年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12.7%、12.3%、12.2%和9.4%。二是綠色環保有所成效。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速逐年提升成為2014年增長最快的行業,反映我國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和污染物綜合回收利用能力的增強。三是產能過剩正在緩解。2014年,前期產能問題突出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速均較2013年有所放緩。四是節能降耗持續推進。在兩頭控制的政策治理下,2014年六大高耗能工業增加值增速、投資增速與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低于制造業平均增速。
(三)東部地區工業增速明顯回升,成為帶動年底工業增速反彈的主要力量
2014年12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1%、8.1%與10.6%。其中,東部地區結束連續兩個月的下行趨勢,較11月顯著回升1.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年底工業增速反彈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則較11月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從全年來看,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長均較2013年下調,但仍延續“東慢西快”的格局,工業經濟增長的區域結構漸趨平衡。分省市來看,新疆、甘肅、青海等西部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安徽等中部地區在工業產業結構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及不可持續的問題,這些地區的共同問題在于資源、能源特征突出,處于主導地位的產業、行業和產品在整個經濟中的成長性差、需求彈性低、效益不高,亟待加快轉型升級。
(四)受價格降幅擴大、銷售收入增速放緩影響,工業企業盈利水平連續第四個月下滑
受價格降幅擴大、銷售收入增速放緩等影響,2014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水平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突出。其中,利潤總額與主營活動利潤額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由 1―10月份的6.7%和6%降至5.3%和4.7%;11月單月利潤同比增長-4.2%,降幅比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造成11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終端需求疲弱疊加產能過剩拖累,工業企業產、銷活動整體疲軟;二是價格下跌擠壓盈利空間,盡管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降低了部分企業的成本,但仍難以抵消PPI跌幅擴大帶來的負面影響。分行業來看,大部分行業利潤仍為正增長,但增速仍普遍下滑;其中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速最快;而采礦及原材料業利潤跌幅有明顯擴大。積極的是,與盈利質量相關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及應收賬款凈額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等指標有不同程度改善。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近期全球工業經濟復蘇緩慢。美國工業生產活躍,但制造業PMI明顯回落;歐元區工業生產溫和回升,PMI升至50.6,但PPI跌勢依舊。新興經濟體分化明顯,印度工業生產指數與制造業PMI均明顯回升,其他國家工業生產指數與PMI均出現回落。近期全球市場波瀾迭起,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兌歐元匯率上限,歐元推出超預期QE,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分化,經濟不確定性增強。
(一)美國制造業PMI明顯回落
(1)工業生產活躍。12月份,美國制造業工業生產指數106.51,同比上升4.88%。12月份美國全部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9.74%,略低于上月。(2)PMI回落。12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55.5,較11月大幅度下降3.2。(3)失業率略有下降。12月份,美國失業率繼續降至5.5%,為2008年7月以來新低。(4)PPI環比繼續下降。12月份,美國PPI同比上升1%,環比下降0.6%,環比連續4個月負增長。(5)貿易逆差持續縮減。11月份,美國貿易逆差為390億美元,較10月減少32.5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總額為1963.6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353.4億美元。
(二)歐元區制造業PMI回升
(1)工業生產回升。10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同比上升0.7%。四季度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79.9%,比三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2)PMI回升。12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6,較11月上升0.5,但仍連續十八個月高于榮枯線。(3)失業率與11月持平。11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為11.5%,連續四個月持平。(4)PPI下降。11月份,歐元區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0.3%。(5)貿易順差擴大。11月份,歐元區出口額降至1625.6億歐元,進口額降至1426.1億歐元,實現貿易順差199.5億歐元,較11月減少36.9億歐元。
(三)日本PMI與11月持平
(1)工業產出回落。11月份,日本工業生產指數由10月份98.1降至97.6;11月份,日本產能利用率指數與10月比下降0.8至99.8。(2)PMI與11月持平。12月份,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與11月持平為52。(3)失業率與11月持平。11月份,日本失業率為3.5%,PPI持續回落。12月份,日本PPI同比增長1.95%,連續6個月走低。(4)貿易逆差大幅擴大。11月份,日本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8935.2億日元。其中,出口額同比上升4.9%;商品進口同比下降1.6%。
(四)巴西PMI大幅回升,回至榮枯線上
(1)工業生產小幅回落。11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為98.2,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2)PMI大幅回升。12月份,巴西PMI升至50.2,是連續三個月位于榮枯線下首次回升至榮枯線上。(3)失業率略有下降。11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為4.8%,較10月下降0.1個百分點。(4)PPI基本與11月基本持平。12月份,巴西PPI為2.13%。(5)貿易逆差大幅收窄。12月份,巴西出口127.2億美元,進口132.8億美元,貿易逆差5.6億美元,較11月份減少17.9億美元。
(五)南非PMI繼續大幅下降但仍處榮枯線上
(1)工業生產回落。11月份,南非工業生產指數107,同比下降1.29%。(2)PMI大幅下降但仍處于榮枯線上。12月份,南非PMI為51,較11月下降8.7,但連續四個月位居榮枯線上。(3)PPI持續下降但仍處高位。11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速為6.5 %,連續7個月下降。(4)失業率略有回升。三季度,南非失業率達到25.4%,比二季度上升了0.3個百分點。(5)貿易逆差收窄。11月份,南非出口839.5億蘭特,進口896.6億蘭特;實現貿易逆差57億蘭特,比10月減少159.2億蘭特。
(六)印度PMI繼續回升
(1)工業生產大幅回升。11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169.8,同比增長3.79%,環比增長4.49%。(2)PMI上升。12月份,印度PMI為54.5,連續14個月位于榮枯線上。(3)PPI處于低位。12月份,印度PPI同比增長0.11%,環比下降0.94%。(4)貿易逆差收窄。11月份,印度出口額降至254億美元,進口額降至348.3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94.3億美元,較10月減少74.3億美元。
(七)俄羅斯PMI回落
(1)工業生產回落。11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為105.6,環比下降1.2%。(2)PMI降至榮枯線下。12月份,俄羅斯制造業PMI48.9,這是繼PMI連續5個月位于榮枯線上的首次回落。(3)PPI大幅上升。11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增長6.1%,較10月提升了一個百分點。(4)失業率持續上升。11月份,俄羅斯失業率5.2%,連續4個月上升。(5)貿易順差回升。10月份,俄羅斯出口額降至404.6億美元,進口額增至268.6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36億美元,較9月增加6.4億美元。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和趨勢分析
課題組采用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和IIE景氣指數判斷工業經濟的景氣程度。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主要用于對工業經濟運行進行監測預警;IIE景氣指數主要用于預測分析工業經濟月度同比增速變化和工業經濟形勢的變化。
(一)12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小幅上調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4年12月份工業經濟形勢略有好轉,工業增加值增速在4個月后再次從“偏冷”進入“正常”區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依舊疲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處正常區間,M1-M0、一般貿易進口額未見起色;代表生產活躍度的工業品出產價格指標均依舊處在偏冷區間;代表生產活躍度發電量勉強在正常區間;一般貿易出口額與采購經理人指數尚處在正常區間。
(二)2015年1月份工業經濟仍存在調整壓力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出現上升跡象,說明市場出現好轉,但考慮到當前工業企業庫存處于較高水平,且企業資金面十分緊張等因素,認為2015年1月份工業經濟仍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工業經濟增速有可能出現下滑。
從2015年全年來看,中國工業經濟仍面臨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相比于2014年可能繼續向下調整。“三駕馬車”的趨勢分析如下。
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以來,中國消費需求呈現出一些新態勢,支撐當前消費增速呈現出較大的剛性動力。一是農村消費增長加快,中西部地區消費增長持續快于東部地區;二是新型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文化消費等新的消費熱點不斷形成;三是網絡零售增長旺盛。2014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受區域性消費增長點啟動、新型消費模式發展等推動,2015年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制約消費需求擴張的風險在于,價格持續下降加大失業率上升的概率,并可能進一步改變居民預期,致使其提高儲蓄意愿,減少消費。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繼續下行。一是受房地產銷售回暖帶動,房地產投資可能在下半年回升,但鑒于高庫存壓力及長期需求見頂影響,全年整體增速仍會低于2014年。二是受產能過剩拖累,制造業投資可能繼續放緩。三是基礎設施投資有望繼續保持高位增長。2014年12月,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設備制造業增速較上月顯著提高,同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從底部回升,反映出此前密集批復的基建項目已經啟動,并有望在2015年繼續穩定經濟增長。但受財政支出約束及地方政府融資限制,基建投資增速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較小。
出口有望小幅改善。據IMF及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將保持中速溫和增長,國際經濟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從而利好中國出口。但全球經濟依然面臨諸多風險:一是主要經濟體仍處于金融危機后的調整期,去杠桿化過程尚未結束,投資積極性不高;二是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不一致,當前美國和英國趨緊,歐元區、日本及新興經濟體持續寬松,導致貨幣和匯率市場波動,從而對全球經濟及資本流動產生負面影響;三是油價下跌導致石油輸出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總之,受貿易全球化速度放緩及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等影響,2015年出口改善的幅度可能不大。
關于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動力,近期總理在2015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即培育打造新引擎與改造升級傳統引擎,顯示了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一方面,培育打造新引擎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簡政放權,給企業松綁,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環境。這對激活中小企業活力及私人部門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并將對整體經濟轉型升級產生決定性影響。另一方面,改造升級舊引擎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重點是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而未來改造的重點領域仍然是“中西部、鐵路、水利工程,各類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等”。這將在經濟下行背景下起到重要的穩增長作用,進而為轉變式、調結構贏得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一、2015年11月國內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工業增速明顯回升
2015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工業增速有明顯回升,但仍處于較低區間。從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品市場仍然穩中有升。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2%,增速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停止2015年以來持續下滑的態勢,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2%,增速與1—10月份持平。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18.2%,比1—10月份提高0.8個百分點,是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得以保持的最主要原因。外部需求仍然低迷,但有回暖跡象。11月份工業品出貨值增速同比名義下降2個百分點,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在當前一段時間內,工業行業增速仍處在中低速增長與提質轉型階段。
(二)產業鏈下游行業增長態勢好于產業鏈上游行業
2015年11月份,產業鏈下游行業增長態勢好于產業鏈上游行業。分三大門類看,11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3%,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7.2%,增速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較上月提高2.5個百分點,改變負增長狀態。
從主要工業行業增速來看,11月份增長最快行業為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13%,自8月份恢復以來,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除了汽車制造業外,增速超過10%的行業還有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1.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1.1%),增速超過8%的行業還有食品制造業(9.6%)、醫藥制造業(8.8%)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8.5%)。可以看出,增速超過10%的行業數量仍較少,且增速超過8%的行業主要為高技術產業和高加工度產業。從增幅來看,11月份,半數行業增速較上月有所回升,半數回落。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仍為汽車制造業,較10月份增長5.7個百分點,其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改變10月份負增長的狀態,11月份較10月份增速提高2.6百分點。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兩個行業較上月增速均收窄2.4個百分點,其次為醫藥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速分別較上月收窄1.2和0.9個百分點。
(三)中部地區成為工業增長最快區域
2015年11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分別同比增長7.3%、8.1%、7.8%,相比于10月份分別提高0.8、0.4和0.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仍然是增長最快的區域。另外,東北地區下降2.5%,較上月下降幅度收窄2.1個百分點,區域工業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業經濟有回暖的可能性。
(四)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2015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降幅收窄。1—11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盡管1—11月份工業利潤降幅收窄,但在當前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企業效益仍不樂觀。1—11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仍低于主營業務成本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為1%,而主營業務成本增長達到1.1%。雖然11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0月份同比下降1.4%,產品銷售開始由降轉升,表明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稍微緩解。但是,受市場需求、價格、成本、庫存、應收賬款等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利潤短期內難有起色,其中產成品存貨增長有所加快,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4.6%,增幅比10月末加快0.1個百分點。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當前世界工業經濟復蘇不平衡,發達經濟體的增長表現好于新興經濟體。
(一)美國工業生產減緩,PMI為近三年首次降至榮枯線下
(1)工業生產增速繼續下降。11月份,美國工業總體產出指數(季調)同比下降-1.2%,同比增速是2010年1月以來首次降低為負值。已連續第3個月環比下降。11月份,美國全部工業部門產能利用率為76.95%,較10月下降0.53個百分點。(2)PMI回落至50以下。11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8.6,較10月大幅度下降1.5,已連續5個月下降,是2009年7月以來的新低,是2012年11月以后首次跌至50以下。(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11月份,美國失業率(季調)為5.0%,與10月持平,為自2008年5月以來的最低值。(4)PPI持續下降。11月份,美國PPI(季調)同比下降3.3%,環比上漲0.1%,PPI連續第12個月同比下降。(5)貿易逆差同比下降。10月份,美國貿易逆差(季調)為439億美元,逆差同比減少2.66%,較9月增加14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總額(季調)為1840.6億美元,同比下降6.9%,進口總額(季調)為2279.5億美元,同比下降5.2%。
(二)歐元區工業生產保持增長,PMI達到近19個月以來的新高
(1)工業生產保持增長。10月份,歐元區17國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0.6%,為連續第11個月同比正增長。三季度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81.6%,比二季度上升了0.3個百分點。(2)PMI上升。11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8,比上月上升了0.5,已連續3個月增長,達到近19個月以來的新高。(3)失業率繼續下降。10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季調)為10.7%,比9月繼續下降,為2012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4)PPI持續回落。10月份,歐元區17國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1%,比9月份降幅縮小0.1個百分點,歐元區PPI自2013年8月以來已連續27個月同比下降。(5)貿易順差縮小。10月份,歐元區18國貿易順差(季調)為198.5億歐元,較9月略減少,出口同比增長0.6%,進口同比下降0.4%。
(三)日本工業生產微弱增長,PMI上升
(1)工業產出微弱增長。10月份,日本制造業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增長0.2%,為近6個月來的新高。10月份,日本產能利用率指數為98.7,同比增長0.2%,環比上升1.3%。(2)PMI繼續上升。11月份,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6,比10月上升0.2,已連續2個月上升。(3)失業率明顯下降。10月份,日本失業率(季調)為3.1%,比9月大幅度下降0.3個百分點。達到近年來的最低值。(4)PPI持續下降。11月份,日本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6%,連續第8個月同比下降,降幅保持穩定。(5)貿易逆差擴大。11月份,日本貿易逆差為3797億日元,較10月增長4881億日元,出口額、進口額分別比10月減少5611億、731億日元。
(四)巴西工業生產持續負增長,PMI為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
(1)工業生產持續負增長。10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1.2%,環比上升3%,自2014年3月以來已經連續20個月同比負增長,且下降幅度還在加大。(2)PMI持續下降。11月份,巴西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下降至43.8,繼10月大幅下降后繼續下降0.3,為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3)失業率上升。10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為7.9%,比9月上升0.3個百分點,是2009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漲。11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月提高0.8個百分點,自3月份以來已連續9個月同比增速逐月加快,連續2個月達到10%以上,為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值。(5)貿易順差減小。11月份,巴西貿易順差為7.6億美元,比上月減少12.4億美元,進口比上月減少51.2億美元,出口減少63.5億美元,分別同比減少50%、38%。
(五)南非工業生產下降,PMI持續位于榮枯線下
(1)工業生產下降。10月份,南非制造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下降1.1%,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后首次轉為負增長。(2)PMI下降。11月份,南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季調)為43.3,繼10月下降1.8后再次大幅度下降4.8,已連續4個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續上升。10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長4.2%,增速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9%,PPI同比增速呈不斷提高的趨勢。(4)貿易逆差大幅增加。10月份,南非貿易逆差為214億蘭特,比9月大幅度增加201億蘭特。進口額較上月增長146億蘭特,同比減少2.3%,出口額比上月減少55億蘭特,同比減少2.6%。
(六)印度工業生產大幅增長,PMI下降,對外貿易下降
(1)工業生產持續增長。10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8%,環比增長1.6%,已連續12個月同比正增長,增速為近5年來的最高值。(2)PMI繼續下降。11月份,印度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3,較上月繼續下降0.4,已連續4個月下降。(3)PPI持續下降。11月份,印度批發價格指數WPI同比下降2%,連續13個月同比負增長,降低速度在明顯減緩。(4)對外貿易同比大幅下降。11月份,印度實現貿易逆差97.8億美元,出口額為200億美元,同比下降24%,進口額為298億美元,同比下降30%,出口額和進口額都已連續12個月同比負增長。
(七)俄羅斯工業生產持續萎靡,通貨膨脹加劇,對外貿易萎縮
(1)工業生產持續萎靡。11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下降3.6%,連續10個月同比負增長。(2)PMI下降。11月份,俄羅斯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1,較上月下降0.1,連續2個月保持高于50的水平。(3)通貨膨脹加劇。10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大幅增長14.2%,環比上漲1.8%,增速繼續上升,已連續9個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11月,CPI同比增長15%,增速較上月回落了0.6個百分點,已連續14個月保持在8%以上的高通貨膨脹水平,增速略有下降。(4)失業率回升。10月份,俄羅斯失業率為5.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在短暫回落后回升至年初的水平。(5)對外貿易大幅萎縮。10月份,俄羅斯貿易順差為100.6億美元,同比下降31.6%,其中出口額同比下降34%,進口額同比下降36%。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及趨勢分析
(一)2015年11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有所改善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5年11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有所改善。多項指標已經從偏冷區間返回至正常區間,但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持續惡化,連續四個月在榮枯線之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處在偏冷區間。一般貿易進口額降幅收窄,而一般貿易出口依舊處在偏冷區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轉好跡象依舊不明顯;貨運量稍有改善。發電量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向好,代表貨幣政策信號的M1-M0表現積極,對工業經濟穩定起到支撐作用。
(二)2015年12月份工業經濟增速回調可能性增加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預示12月份工業經濟形勢持續微弱回調,增長動力依舊依賴房地產和固定資產投資。2015年11月份,外圍市場持續出現分化,美國制造業PMI回落至榮枯線之下,持續延續上月下降趨勢,歐元區制造業PMI持續上漲至52.8個百分點,提高0.5個百分點;進出口貿易同比增長依舊處在負值區間。工業品產量去庫存效果顯著,工業品產量出現積極信號,除乙烯產量出現回調之外,焦炭降幅收窄,鋁材增幅擴大、生鐵、粗鋼已經恢復至正值區間。貨幣市場穩步增長,各種口徑的貨幣供應量同比持續穩步增長。房地產市場和固定資產投資支撐效力顯現。
當前工業經濟形勢有所改善,并將在可能延續至未來一個月,但支撐力量后繼乏力。在“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區域政策的帶動下去庫存效果顯著,但產能過剩痼疾仍在;網絡促銷活動“雙十一”對帶動國內消費起到積極作用,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等節日效應也將持續發揮作用,對促進國內消費增長起到積極支撐作用;而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等戰略的實施以及越南等新興市場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的提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將會受到部分消減,出口增長前景不容樂觀。
一、2014年11月份工業運行情況
(一)工業經濟增長再度放緩
2014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比10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回落0.5和2.8個百分點。從趨勢上來看,2014年以來工業增速總體波動下行,近4個月平均增速較1―7月份又下了一個臺階,顯示當前工業經濟仍處在減速換擋過程中,但11月份工業增長再度放緩在一定程度上受APEC期間停產、限產的短期擾動。從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需求依然延續疲弱態勢。一是投資繼續拖累經濟,受資金來源收緊等因素制約,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基礎設施投資小幅回落、制造業投資基本持平。二是外需不確定性增強,11月工業品出貨值由上月的8.3%大幅回落至3.9%,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相比之下,受新型消費業態的強勁增長帶動,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速與實際增速均較上月回升。
(二)采礦業增速顯著下滑,多數高技術產業增速回升
2014年11月份,采礦業增速明顯下滑、制造業繼續放緩共同拉低整體工業增速。分行業來看,受惠政策支持的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增長較快。相比之下,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中下游行業增長乏力,增速明顯低于工業平均水平。從增幅來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約一半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下滑。一是前期增長較快的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出現回調;二是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等高耗能產業持續去產能;三是受需求不振影響,部分中下游行業增速逐步放緩。從主要工業品產量來看,除有色金屬外,發電量、鋼材、水泥等大多數工業品產量增速持續下降,顯示傳統工業行業仍面臨需求下滑與產能過剩的壓力。
(三)東部地區工業增速明顯回落,中、西部地區小幅回升
2014年11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長趨勢出現分化,東部地區明顯放緩,中、西部地區小幅反彈。其中,東部地區較上月明顯回落1.2個百分點至5.6%,中、西部地區分別較上月回升0.6和0.4個百分點至8.6%和10.8%。近期東部地區顯著調整的原因可能來自以下方面:一是APEC期間停工限產主要發生在京津冀等東部地區,受此沖擊,11月北京、河北工業增速大幅下滑;二是外需轉差對擁有外向型企業較多的東部地區影響更大;三是大多數東部省份在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的同時,努力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但在新、舊動力轉換過程中往往會伴隨經濟增長的較大波動。分省市來看,增長最快的是自治區、重慶、河南、江西和貴州,增長最慢的是黑龍江、上海、北京、山西和遼寧。
(四)受成本加快上升、價格持續走低“兩頭擠壓”,工業企業盈利區間持續收窄
2014年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與主營活動利潤額累計同比增速均較1―9月繼續回落,分別由 7.9%、7.5%降至6.7%和6%。其中,利潤總額累計增速已連續3個月下滑,10月單月利潤同比增長更由正轉負,同比下降2.1%。基于近期工業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不斷下跌的情況,工業企業成本的快速上升可能主要來自勞動力成本增加、財務費用上升以及由于環境約束增強而引致的環保支出增多等。在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的情況下,10月末產成品存貨累計同比增速進一步回落,顯示當前工業企業主動去庫存的行為仍在繼續。分行業來看,各行業利潤同比增速普遍放緩。受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上游采礦業利潤同比加速負增長;中游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利潤增速顯著回落;下游的紡織業、家具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利潤增速也有所放緩。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近期全球制造業普遍轉弱。11月份,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PMI集體滑坡。但不同國家之間增長前景的分化依然明顯:美國PMI雖小幅回落,但仍在58.7的高位;歐元區、日本則分別回落至50.1與52。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巴西與南非制造業PMI下降,印度與俄羅斯回升。此外,近期地緣政治緊張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俄羅斯等相關國家形成負面沖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有所增強。
(一)美國制造業PMI高位小幅回落
(1)工業生產活躍。10月份,美國制造業工業生產指數104.86,同比上升4%。9月份美國產能利用率為78.94%,略低于上月。(2)PMI略有回落。11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58.7,較前月略有下降0.3。(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11月份,美國失業率繼續降至5.8%,與上月持平,為2008年7月以來的低點。(4)PPI環比繼續下降。11月份,美國PPI同比上升1%,環比下降0.6%,環比連續4個月負增長。(5)貿易逆差略有縮減。10月份,美國貿易逆差為434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總額為1975.4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409.7億美元。
(二)歐元區PMI小幅回落
(1)工業生產回升。10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同比上升0.7%。四季度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79.9%,比三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2)PMI繼續下降。11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1,較上月下降0.5,但仍連續17個月高于榮枯線。(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10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為11.5%,連續3個月持平。(4)PPI環比創一年來最大單月跌幅。10月份,歐元區生產者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4%。(5)貿易順差擴大。9月份,歐元區對外商品貿易順差增加至184.9億歐元,較上月增加98.6億歐元。
(三)日本PMI略有下降
(1)工業產出回升。10月份,日本工業生產指數由9月份97.6升至98.1;產能利用率指數與上月比回升0.7至100.6。(2)PMI略有下降。11月份,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略有下降至52。(3)失業率略有下降。10月份,日本失業率為3.5%,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4)PPI持續回落。11月份,日本PPI同比增長2.73%,連續5個月走低。(5)貿易逆差大幅收窄。10月份,日本商品貿易逆差收窄至7368.9億日元。其中,出口額66886.6億日元,同比上升9.6%;商品進口74255.5億日元,同比上升3.1%。
(四)巴西PMI繼續下降,連續3月處榮枯線下
(1)工業生產與上月持平。10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為98.8,與上月持平。(2)PMI下降。11月份,巴西PMI降至48.7,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線下。(3)失業率略有下降。10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為4.9%,較前月下降0.2個百分點。(4)PPI回升。11月份,巴西PPI從上月的1.03%上升至2.12%。(5)貿易逆差擴大。11月份,巴西出口156.5億美元,進口180億美元,貿易逆差23.5億美元,較10月份增加11.7億美元。
(五)南非PMI下降但仍處榮枯線上
(1)工業生產回升。10月份,南非工業生產指數109.8,同比上升2.14%。(2)PMI下降但仍處于榮枯線上。11月份,南非PMI為50.5,連續3個月位居榮枯線上。(3)PPI持續下降但仍處高位。10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速為6.7 %,連續6個月下降。(4)失業率略有回升。三季度,南非失業率達到25.4%,比二季度上升了0.3個百分點。(5)貿易逆差擴大。10月份,南非出口890億蘭特,進口1103億蘭特;實現貿易逆差213億蘭特,比上月增加183億蘭特。
(六)印度PMI繼續回升
(1)工業生產大幅回落。10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171.7,同比下降4.25%,環比下降5.69%。(2)PMI上升。11月份,印度PMI為53.3,連續13個月于榮枯線上。(3)PPI連續下降。11月份,印度PPI同比增長已從2014年5月6.18%的高位回落至0,環比下降1.31%。(4)貿易逆差收窄。10月份,印度出口額降至260.9億美元,進口額降至394.5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33.6億美元,較上月減少8.9億美元。
(七)俄羅斯PMI大幅上升
(1)工業生產回升。10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為107,環比上升0.3%。(2)PMI大幅上升。11月份,俄羅斯制造業PMI51.7,比上月上升1.4,這是PMI持續5個月位于榮枯線上。(3)PPI大幅上升。10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增長5.1%,環比上升0.3%。(4)失業率持續上升。10月份,俄羅斯失業率5.1%,連續3個月上升。(5)貿易順差持續回落。9月份,俄羅斯出口額降至387.8億美元,進口額增至258.3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29.5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9億美元。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和趨勢分析
課題組采用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和IIE景氣指數判斷工業經濟的景氣程度。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主要用于對工業經濟運行進行監測預警;IIE景氣指數主要用于預測分析工業經濟月度同比增速變化和工業經濟形勢的變化。
(一)11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明顯回落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4年11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明顯下行。社會消費品零售基本平穩,但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疲軟,M1-M0、一般貿易進口額大幅下滑;代表生產活躍度的工業品出產價格指標均持續處在偏冷區間;代表生產活躍度的發電量雖在正常區間,但已接近下限;一般貿易出口額與采購經理人指數勉強維持在正常區間。
(二)12月份工業經濟或將延續低迷態勢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繼續小幅下行,預計2014年12月份工業經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偏低,但大幅下調的概率也不大。11月份,焦炭、鋁材、乙烯、生鐵和粗鋼等產量數據增長態勢疲軟,乙烯產量2014年首度出現負增長;房地產銷售有所恢復,但投資繼續下滑,房地產市場延續調整態勢;受降息等利好因素支撐,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大幅上升;貨幣供應量持續吃緊;市場略有轉弱,美國制造業PMI高位小幅回調,歐元區制造業PMI震蕩下行。
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仍是當前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風險點。雖然隨著政府放松限購限貸政策以及金融條件的改善,商品房銷售情況已經出現恢復跡象,但由于房地產銷售與投資之間存在3―6個月的時滯,短期內房地產投資仍難改變下行趨勢。從長期來看,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國內住宅市場的需求已經到達長周期下行拐點,在這一環境下,即使近期房地產銷售改善能如期拉動相關投資企穩恢復,但其持續時間不會太長。盡管如此,鑒于中國城市化持續推進等長期前景,房地產行業未來崩盤的概率很小,通過市場整合、不斷吸收積壓庫存等實現理性回歸可能成為其新常態。
財政支出下降是制約工業經濟增長的另一重要因素。繼2014年3―6月份財政支出大幅增加之后,受財政赤字率約束7月份財政支出增速明顯下降,10、11月份進一步放緩,增速分別為-5.7%與0.8%。相應地,近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與集體企業工業生產增速也明顯下降。不過,這一因素有望在2015年初得到實質性改善。一方面,財政赤字率可能會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即使在赤字率不提升的情況下,根據經驗財政支出也將回到與財政收入增速相當的水平。
由于近期工業品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PPI同比連續33個月負增長,市場及部分學者對通縮的擔憂再度升溫,普遍主張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來對抗通縮。從引起PPI下行的原因來看,國內產能過剩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共同造成“內憂外患”的局面。事實上,作為原材料凈進口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將有利于我國企業和居民實際收入的改善,并進而對生產和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如果產能過剩是PPI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那么放松貨幣政策也許并不能有效解決去通脹問題,標本兼治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或是更具針對性的選擇。
2014年12月9―1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新常態作了全面系統闡述,強調穩中求進與結構優化。新常態的本質或可理解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驅動新興產業發展。對于工業經濟而言,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會議強調優化空間布局,并確定明年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這將給相關地區的工業生產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二是會議提出“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基于此,通過轉變傳統盈利模式來實現動力機制轉變應是工業經濟恢復增長的關鍵所在;三是會議強調“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意味著未來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更重,方式也將更多元化;四是會議強調“環境承載能力達到或接近上限”,未來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對工業增長形成挑戰。
總體來看,短期工業經濟增長可能延續低迷態勢。但考慮到未來財政支出增加、受近期流動性改善支持企業信貸條件有望好轉、環境向好的可能性較大、改革紅利逐步釋放等積極因素,工業經濟增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有所回升并逐步穩定下來。
(執筆人:黃群慧、張其仔、原磊、陳鳳仙、王秀麗、張航燕)
開局良好運轉順暢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行
【本刊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2014年12月1日開門試運行以來,各項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的積極響應,將于2015年1月1日正式運行。
試運行期間,政務服務大廳累計接收行政許可事項申報104件,接收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申報、補齊補正材料188件;接待咨詢辦事人員1600余人次,電話答復咨詢900余人次;接待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展改革系統50余家單位參觀調研;現場收集意見建議表240余份。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大廳內部工作規則》的要求,已接收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動作。其中,3件行政許可事項申請已正式發文核準。申報事項的受理結果以短信、電子郵件形式及時告知申報單位,告知書、決定書等各類格式文本及時寄送,并掃描上傳到行政許可事項申報系統,供申請人查閱。
一、2015年6月份工業運行情況
(一)工業經濟增速連續3個月小幅回升
2015年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較5月份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緩慢回調,顯示當前工業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暫時緩解。從三駕馬車看,工業經濟回升動力主要來自于消費需求的拉動。得益于淘寶、京東等互聯網銷售平臺的發展,更多潛在需求和潛在供給被挖掘出來,商品供需得以更有效匹配;另外自去年7月份以來股票價格總體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逐步顯現,2015年5月、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兩月環比上升,成為此輪工業增速上漲的主要力量。然而工業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一方面企業層面投資前景依舊暗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11.4%,與上月持平;另一方面國外需求也持續萎靡,工業品出貨值連續3月負增長。
(二)產業鏈下游行業持續平穩回升;產業鏈上游采礦、能源等行業持續下滑
2015年6月份,受國內消費增長影響,產業鏈上游多數行業明顯下行,下游等少數行業略有好轉。分三大門類看,6月份制造業增長7.7%,較5月份增長1個百分點,而產業鏈下端的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較5月回落1.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1%,基本與上月持平。分行業來看,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產業鏈下游行業持續平穩回升,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食品制造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行業增速持續小幅上漲;二是產業鏈上游采礦、能源等行業持續下滑;三是醫療制造業、鐵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高技術、高加工度產業,以及通用設備制造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三)東、中、西地區增速連續3個月全面回升,區域增速差異縮小
2015年6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趨勢明顯,分別連續3個月持續上升。本輪經濟回調趨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區域增速差異縮小,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3%、7.8%和8.4%。
(四)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持續好轉,但主營業務利潤處于下滑趨勢
2015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狀況持續回升,但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仍為負值。造成工業企業盈利狀況好轉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在股票等資本市場投資收益的增加。事實上,2015年前5個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處于持續下滑的趨勢,而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相對穩定,因此可以推斷主營業務利潤也處于下滑趨勢。主營業務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發展加劇了工業行業競爭。自去年6月份以來,消費品零售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4年6月二者差距一度縮小至0.71,2015年5月份該指標增加至1.31,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行導致收入萎縮仍是現階段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當前,全球工業經濟處于緩慢復蘇中。發達國家中,美國和日本工業走弱,歐元區工業回升。5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小幅回落,PPI仍處于負增長;歐元區工業生產小幅增長,二季度產能利用率比一季度上升了1.1個百分點,失業率為2012年6月以來的新低,PMI為14個月新高;日本工業生產指數和PMI雙雙回落,且PPI連續出現負增長。新興經濟體工業生產回升乏力,PMI除了印度,其他三國均處于榮枯線下,俄羅斯PPI雖有回落但處于13.4%高位,巴西和南非失業率均創新高。
(一)美國工業生產略有下降
(1)工業生產平穩增長。5月份,美國工業總體產出指數105.1,同比上升1.37%,環比下降0.17%。5月份美國全部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06%,較上月下降0.24個百分點。(2)PMI連續回升。6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53.5,較上月增加0.7,已連續3個月回升。(3)失業率小幅下降。6月份,美國失業率較上月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至5.3%。(4)PPI降幅收窄。5月份,美國PPI同比下降2.9%,比上月收窄1.3個百分點。(5)貿易逆差略有增加。5月份,美國貿易逆差增加至418.7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1.7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總額為1886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304.7億美元。
(二)歐元區PMI創14個月新高
(1)工業生產回升。5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指數102.16,同比上升1.6%。二季度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81.3%,比一季度上升了1.1個百分點。(2)PMI為14個月新高。6月份,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5,為14個月新高。(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5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為11.1%,與上月持平。(4)PPI跌幅放緩。5月份,歐元區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較前月收窄0.1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持續擴大。4月份,歐元區貿易順差擴至249.5億歐元,較前月增加20億歐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736.5億歐元,進口總額為1487億歐元。
(三)日本工業生產全面回落
(1)工業產出回落。5月份,日本工業生產指數96.9,較前月回落2.1;5月份,日本產能利用率指數達到96.4,環比下降3.02%。(2)PMI回落。6月份,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1,較上月下降0.8。(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5月份,日本失業率為3.3%,與上月持平。(4)PPI連續3月處于負增長。6月份,日本PPI同比下降2.45%,降幅較上月增加0.2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負增長。(5)貿易逆差大幅增長。5月份,日本商品貿易實現逆差2172億日元,較上月增加1579億日元。其中,出口57403億日元,同比上升2.4%;進口59575億日元,同比下降8.67%。
(四)巴西工業低位回升
(1)工業生產小幅回升。5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為93.7,同比下降6.23%,環比上升0.6%(2)PMI回升。6月份,巴西PMI升至46.5,較前月上升0.6。(3)失業率再創新高。5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為6.7%,增幅較前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近一年半新高。(4)PPI大幅提升。6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長4.26%,比上月大幅提升近2個百分點,已持續增長4個月。(5)貿易順差大幅增加。6月份,巴西出口196.3億美元,進口151億美元,貿易順差45.3億美元,較前月增加17.5億美元。
(五)南非失業率創新高
(1)工業生產回落。5月份,南非工業生產指數105.7,同比下降0.36%。(2)PMI降至榮枯線下。6月份,南非PMI為49.2,比前月下降0.9。(3)PPI回升。5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速為3.6%,增速較前月增加0.6個百分點。(4)失業率創新高。一季度南非失業率增至26.40%,比2014年第四季度高出2.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5)貿易出現順差。5月份,南非出口額增至889.4億蘭特,進口額減少至839.5億蘭特;實現貿易順差49.9億蘭特。
(六)印度PMI回落,但仍處于枯榮線以上
(1)工業生產回升。5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180,同比增長2.68%,環比增長0.84%。(2)PMI回落。6月份,印度PMI為51.3,較上月下降1.3。(3)PPI持續負增長。6月份,印度PPI同比下降2.4%,連續8個月處于負增長。(4)貿易逆差小幅縮減。5月份,印度出口額增至223.5億美元,進口額減至327.5億美元,實現貿易逆差114億美元,較上月減少5.5億美元。
(七)俄羅斯PMI繼續下降,持續7個月處于枯榮線以下
(1)工業生產小幅下降。5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環比下降0.6%。(2)PMI持續處在榮枯線下。6月份,俄羅斯制造業PMI48.7,較上月下降0.9,已連續7個月處于榮枯線下。(3)PPI略有下降但仍維持高位。5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增長13.4%,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4)失業率略有回落。5月份,俄羅斯失業率5.6%,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5)貿易順差略有增加。5月份,俄羅斯出口額降至309.1億美元,進口額降至156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53.1億美元,比前月增加3億美元。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和趨勢分析
課題組采用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和IIE景氣指數判斷工業經濟的景氣程度。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主要用于對工業經濟運行進行監測預警;IIE景氣指數主要用于預測分析工業經濟月度同比增速變化和工業經濟形勢的變化。
(一)2015年6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繼續回暖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5年6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出現回暖跡象。多項指標表現積極,雖然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升,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4個月處在榮枯線之上,并緩慢上行,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大幅改善;發電量、貨運量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居正常區間;M1-M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代表生產活躍度的工業品出產價格指標均依舊處在偏冷區間,但降幅較上月略有收窄。
(二)2015年7月份工業經濟增速將保持繼續回升態勢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預示,7月份工業經濟增速將繼續維持小幅回升態勢。外圍市場持續向好,美國、歐盟制造業PMI連續兩月持續上升,房地產銷售增速回升,這些積極因素共同帶動了工業經濟景氣指數中先行指數出現了小幅回升。
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中央政府“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自貿區建設等政策將逐步發揮作用,從而對工業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支撐,帶動工業經濟增速的回升。制造業PMI等指標回升也顯示工業經濟出現早期企穩跡象。2015年6月,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4個月穩居榮枯線之上。從PMI分項指標來看,盡管新出口訂單指數均略有回落,生產指數連續4個月回升,新訂單指數增長強勁。
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自貿區建設,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建設投資將在未來進一步拉動工業行業產出增長。6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9.1%,增速比1—5月份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9.1%,增速提高3.1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2.2%,增速提高0.6個百分點。資金來源的多樣化也為基礎設施投資順利建設提供便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和運營,將對中國以及“一路一帶”國家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建設提供融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拉動國內工業行業的重要因素。
在諸多積極因素顯現的同時,一些消極因素同樣不容忽視。受制于財政收入降低,融資渠道趨緊的影響,短期之內工業行業大幅增長的可能不大,另外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工業行業利潤空間受限,制約工業行業進一步提升空間。盡管美國與歐元區制造業市場復蘇,然而并未直接恵及中國出口,工業出貨值增長仍舊在負值區間徘徊。在長期產能過剩的拖累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勢頭并未改觀,未來工業行業下行壓力依舊較大。
總體來看,中國工業經濟快速下行趨勢已經基本得到抑制,下半年工業經濟增速將在現有水平趨穩并緩慢回升。
.
一、2015年10月國內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工業經濟增長維持低位徘徊
2015年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比上月回落0.1百分點,維持低位徘徊態勢。從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增速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回落幅度變小。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9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由于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外部需求較為低迷,國際競爭更加激烈,10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4%,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7.5%,低于上月0.6個百分點,兩個指數在臨界點下方雙雙回落,對外貿易增長乏力,工業企業實現出貨值10493億元,同比名義下降3.1%。
(二)產業鏈下游行業增長態勢好于產業鏈上游行業
2015年10月份,產業鏈下游行業增長態勢好于產業鏈上游行業。分三大門類看,10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6.7%,與上月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3%,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進入負增長狀態。
分行業來看,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采礦和高耗能等傳統行業增速減緩;二是裝備制造業增速回升,其中汽車制造業受購置稅優惠政策作用,自8月份開始結束負增長態勢后增速迅猛,10月份增長7.3%,較上月加快4.6個百分點;三是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等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三)中部地區工業增長超過西部地區,成為增長最快區域
分地區看,2015年10月份,東部地區工業行業繼續回調,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增長7.7%,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仍然是增長最快地區,西部地區增長7.6%,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4.6%,下降幅度有所加大。
(四)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2015年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降幅收窄,效益仍不樂觀。2015年1—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7%,降幅比1—8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盡管1—9月份工業利潤降幅收窄,但在當前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企業效益仍不樂觀。1—9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于主營業務成本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為1.2%,而主營業務成本增長達到1.3%。9月當月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0.5%,是多年來首次下降,表明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此外,受市場需求、價格、成本、庫存等因素的影響,工業企業利潤短期內難有起色。
二、國外工業經濟形勢
世界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美國工業生產增速下降為2010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PMI繼續回落。歐元區經濟溫和增長,工業生產保持增長,PMI回升。日本工業生產持續回落,PMI明顯回升。新興經濟體工業增速呈持續放緩的態勢。巴西和俄羅斯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萎縮,物價居高不下。南非工業生產微弱增長,PMI略有回升。印度工業生產持續增長,PMI和對外貿易大幅下降。
(一)美國工業生產增速下降,PMI為2013年6月以來的新低
(1)工業生產增速下降為2010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9月份,美國工業總體產出指數(季調)同比增長0.39%,同比增速明顯下降,是2010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環比下降0.19%,是連續第2個月環比下降。9月份美國全部工業部門產能利用率為77.5%,較8月下降0.23個百分點。顯示美國經濟復蘇緩慢。(2)PMI為2013年6月以來的新低。10月份,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1,較9月繼續下降0.1,已連續4個月下降,是2013年6月以來的新低。(3)失業率下降。10月份,美國失業率(季調)為5.0%,比9月下降0.1個百分點,為自2008年5月以來的最低值。(4)PPI持續下降。10月份,美國PPI(季調)同比下降4.1%,環比下降0.3%,PPI連續第11個月同比下降。(5)貿易逆差縮小。9月份,美國貿易逆差(季調)縮小至408億美元,逆差同比減少5.5%,較8月縮小72億美元;其中,美國出口總額(季調)為1879億美元,同比下降3.7%,進口總額(季調)為2287億美元,同比下降4%。
(二)歐元區工業生產保持增長,PMI上升
(1)工業生產保持增長。9月份,歐元區17國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增長1.7%,為連續第10個月保持正增長。環比下降0.3%。三季度歐元區產能利用率為81.6%,比二季度上升了0.3個百分點。(2)PMI上升。10月,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3,比上月上升了0.3,恢復到8月的水平。(3)失業率為2012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9月份,歐元區失業率(季調)為10.8%,比8月略有下降,為2012年4月以來的最低值。(4)PPI持續回落。9月份,歐元區17國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1%,比8月份降幅增大0.5個百分點,歐元區PPI自2013年8月以來已連續26個月同比下降。(5)貿易順差擴大。9月份,歐元區18國貿易順差(季調)為200.8億歐元,較8月擴大11億歐元,出口同比增長0.9%,進口同比下降1%。
(三)日本工業生產繼續回落,PMI上升
(1)工業產出負增長。9月份,日本制造業工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下降0.9%,已連續2個月同比下降。9月份,日本產能利用率指數(季調,2010年=100)為97.4,同比下降2.9%,環比(季調)上升1.5%,為連續第9個月同比下降。(2)PMI大幅上升。10月份,日本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2.4,比9月上升1.4。(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9月份,日本失業率(季調)為3.4%,與上月持平。(4)PPI持續大幅下降。10月份,日本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8%,連續第7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較大,環比下降0.6%。(5)貿易逆差縮小。9月份,日本貿易逆差為1158億日元,較8月減少4557億日元,出口額、進口額分別比8月增加5352億、795億日元。
(四)巴西工業生產持續萎縮,物價持續上升
(1)工業生產持續負增長。9月份,巴西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0.9%,環比下降3%,自2014年3月以來連續19個月同比負增長,且下降幅度還在加大。(2)PMI大幅下降。10月份,巴西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降至44.1,較9月大幅下降2.9,為近年來的最低值。(3)失業率與上月持平。9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業率為7.6%,與8月持平,是2010年8月以來近61個月的最高值。(4)PPI大幅上漲。10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大幅提高2.6個百分點,自3月份以來已連續8個月同比增速逐月加快。(5)貿易順差減小。10月份,巴西貿易順差為20億美元,比上月減少9.5億美元,進口同比萎縮28%,出口同比萎縮12%。
(五)南非工業生產增長,PMI下降
(1)工業生產增長。9月份,南非制造業生產指數(季調)同比增長0.4%,為連續第3個月的同比正增長,但增速下降。(2)PMI下降。10月份,南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季調)為48.1,比上月大幅度下降1.8,已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線下。(3)PPI增速持續上升。9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長3.6%,增速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4)失業率上升。第三季度,南非失業率為25.5%,比第二季度上升0.5個百分點。(5)貿易逆差縮小。9月份,南非貿易逆差為8.6億蘭特,比8月減少92.5億蘭特。進口額較上月減少44億蘭特,同比減少0.5%,出口額比上月減少48.6億蘭特,同比增長1.8%。
(六)印度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對外貿易大幅減少
(1)工業生產持續增長。9月份,印度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6%,環比增長0.8%,已連續11個月同比正增長,但增速比上月的歷史極值大幅回落。(2)PMI繼續下降。10月份,印度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7,較上月下降0.5,已連續3個月下降。(3)PPI持續下降。9月份,印度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下降4.5%,連續11個月同比負增長,降低速度有所減緩。(4)對外貿易同比大幅下降。9月份,印度實現貿易逆差104.8億美元,出口額為218億美元,同比下降24%,進口額為323億美元,同比下降25%,出口額和進口額都已連續10個月同比負增長。
(七)俄羅斯工業生產持續回落,對外貿易大幅下降
(1)工業生產持續回落。9月份,俄羅斯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3.6%,連續8個月同比負增長,環比增長3.4%。(2)PMI繼續回升。10月份,俄羅斯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2,較上月大幅上升1.1,結束了連續10個月位于榮枯線下的狀態。(3)通貨膨脹居高不下。9月份,俄羅斯PPI同比大幅增長12.7%,增速略有下降,已連續8個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環比下降1.1%。(4)失業率略下降。9月份,俄羅斯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5)對外貿易大幅萎縮。8月份,俄羅斯貿易順差為96.1億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出口額同比下降30.8%,進口額同比下降35.5%。
三、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景氣判斷及趨勢分析
(一)2015年10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持續低迷
從IIE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信號圖來看,2015年10月份工業經濟景氣度持續低迷。多項指標依舊處在偏冷區間,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三月位于榮枯線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在偏冷區間。一般貿易進出口額處在偏冷區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轉好跡象不明顯;貨運量依舊處在偏冷區間。發電量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向好勢頭,代表貨幣政策信號的M1—M0表現積極,對工業經濟穩定起到支撐作用。
(二)2015年11月份工業增速延續低位徘徊態勢,工業經濟仍然面臨較為復雜的局面
IIE景氣指數先行指數預示工業增速延續低位徘徊態勢,工業經濟仍然面臨著較為復雜的局面,后繼增長仍乏力。11月份工業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去庫存、去產能任務仍然很艱巨。今年2月份以來,工業企業產品存貨量呈上升趨勢,表明當前我國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而相對于企業層面的去庫存壓力,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壓力更為明顯。10月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等傳統行業繼續壓縮生產,化解產能,高耗能行業PMI為47.8%,持續低于臨界點。二是投資下滑的風險還未消除。2015年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0%,增速比1—9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繼續呈回落走勢。三是進出口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由于近期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加之8月份匯市中間價報價機制調整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制造業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四是中小企業發展瓶頸緩解態勢不明顯。自主創新能力弱、融資難、融資貴等瓶頸依然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絆腳石”。2015年10月份,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7%和46.6%,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下。
受以上因素影響,短期內我國工業經濟增長還會延續低位徘徊狀態,并在較長的時間內處于再平衡的陣痛中,下行壓力仍然很大,但我們要正確看待我國工業的這種增速換擋。一是投資驅動向三大需求協同拉動轉換的跡象明顯。主要表現在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0%,增速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增速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繼續改善,1—10月份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同比分別增長10.4%和12.6%,增速比1—9月份分別提高0.3個和0.1個百分點。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增速低位回落,1—10月份同比增長0.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二是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政府穩增長力度繼續加大,政策利好持續顯現。國家圍繞“穩增長”和“調結構”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如 2015年10月24日的降準和降息等,隨著這些政策和改革力度的如期加大,其作用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會逐漸顯現,并呈現出累積效應。“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提出和不斷落實,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企業過剩產能轉出等提供了機遇和政策支撐,政策紅利不釋放,對工業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產生著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