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58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質量優秀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護理學基礎;探索研究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選擇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探索并發現問題,進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護理學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護理專業課程,是其他臨床護理學科的基礎,單純的知識講解無法使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問題引導[2]。為探討研究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學院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6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20~24歲,平均(21.1±1.7)歲;對照組53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9~23歲,平均(21.3±1.2)歲。兩組學生均需完成一學期共計115課時,其中理論課57課時,實踐課58課時;兩組學生在年齡、課時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1.2.1案例教學法1.2.1.1課前準備精選案例為使所選案例符合當節課堂的學習目的,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精選案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典型的臨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備舉一反三的引導作用。例如在講授“壓瘡”這節課時,可以將以下病例作為本節護理課的教學案例:患者女,67歲,入院前3周因腦血管意外受損導致左側肢體出現功能障礙,患者意識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發現患者骶尾部皮膚呈紫紅色,有水腫現象,皮下可見硬結。1.2.1.2巧妙呈現案例案例的呈現時間可以是課前、課中、課后的任意一個階段,呈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般認為,在課堂開始的前10min呈現案例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氧氣吸入法時,可以將準備好的案例資料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文本案例轉化為錄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這樣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1.2.1.3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是案例呈現之后的必要環節,同時也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講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4個問題:(1)患者的骶尾部出現了什么病變;(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據案例中的描述,該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樣;(4)應當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提出這4個問題之后,需要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中的有關內容,自學完成之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分析,各抒己見,取長補短。1.2.1.4進行角色扮演待學生討論完畢之后,由教師主持,請學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護士,通過角色扮演檢查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在角色扮演中,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培養其專業的情感態度具有重要作用。1.2.1.5案例總結評價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角色扮演”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此外,還要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指出正確的觀點和理論基礎,剖析錯誤的觀點。1.2.1.6作業布置與考核課堂教學完成之后,需要針對本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后作業,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其對案例教學的認知感。1.2.2評定方式1.2.2.1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本次研究需編制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編制過程中需參考相關的文獻著作,并結合教育專家的咨詢意見和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經護理教育專家和統計學專家的反復審閱,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評定表[3]。考量表共包括22個評價條目,其中,案例質量評價6個,課堂教學能力5個,教師教學態度5個,課堂教學教學效果6個,每個條目共包括5個選項:非常好、好、一般、較差、非常差,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1分。評定方式包括專家評定、教師評定、學生評定[4]。專家和學生評定內容除了具備考量表的基本條目之外,還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共6個條目,每個條目共包括4個選項: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認同,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5]。1.2.2.2期末考試成績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將期末考試成績分為4個等級:85分<優秀≤100分,75分<良≤85分,75分<及格≤60分,不及格<60分。
1.3觀察指標
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發放調查問卷并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學生和專家的專業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別統計評定結果之后計算評定方差[6]。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專家和學生的評定結果以及方差分析結果比較
經專家和學生評定后,觀察組的6個評定條目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的評定方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優秀率6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但是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卻對整堂課的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案例的搜集者、討論的發起者、理論學習的引導者、總結分析的點評者,在整個案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也直接決定了《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王秀華等[8]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learning,CBL)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發現,大多數的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綜合護理能力,但是仍然有個別學生否認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這樣的學習效率未必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好,有些甚至覺得時間花費比傳統教學方式多,然而學習所得不見得比傳統模式多,所以,她們研究發現可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內學者鄧安梅等[9]也研究發現,由于傳統教育在我國的教學環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牽制著我國教育模式的發展,因此,學生們所接受的正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模式,一旦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觀念未必能夠馬上轉變過來,而與此同時,我國教師能力的差異不一,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往往存在不連貫性,這樣就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條件,要求實施案例教學模式教師要在關注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應該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空間,使得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更多更有說服力的案例教學經驗,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從言傳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經驗體會。趙坤婷等[10]也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開放、交流、平等的密切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發揮案例教學模式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本研究中發現,在評估教學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等6個條目上,觀察組所得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判能力、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氣氛等方面均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提高,有助于《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開展,在開展《護理學基礎》的教學時候,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學法,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生動、有趣,更能通過形象具體的案例來體會理論的精髓,從而改變《護理學基礎》傳統的呆板、乏味的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2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借助生動形象的臨床案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剖析問題,可顯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課堂教學中,真實情景的創設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為“師生互補、教學相輔”,改變了以往“一教一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環節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生動的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國內學者研究顯示,護理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評判性思維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評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統化能力和思維自信心等方面仍然顯得比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成績十分優秀,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中確顯得尤其蹩手,面對患者束手無策。類似此類情況,可能與學生的年資偏低、學生缺乏專業的信念有一定關系,也可能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密切相關[14]。因此,案例教學法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慣性,通過模擬案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樣能使得學生在模擬案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再經過小組的討論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還把學習設置為一個真實、復雜的問題情景中,使得學生能夠模擬直接接觸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況,同時引導學生去如何發現患者的問題所在,分析如何解決其的困惑與問題,這樣就不僅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還更能夠提高《護理學基礎》學習的有效性。筆者在本研究中明顯發現,通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案例教學法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護理學基礎》的積極性和效應性。在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中,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64.3%、30.4%、5.4%、0,對照組的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45.3%、35.8%、13.2%、5.7%,可見,觀察組的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56名學生中無一名考試成績不及格,對照組中有3名學生考試不合格。這與國內符麗燕等[15]的研究結果也基本一致。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能夠通過具體案例的呈現,使學生快速掌握護理學基礎課的重要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值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慧敏.《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法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83-84.
[2]朱麗麗,張會敏.病案情景模擬考核在護理學基礎實踐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85-86.
[3]趙嘉,陳運香,高燕.高端模擬教學試驗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瑩,周瑾,等.多媒體操作平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3):69-70.
[5]喬昌秀,吳玉坤,李麗,等.護理專升本《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吉林醫學,2009,30(16):1848-1849.
[6]劉云儒.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5(16):149.
[7]陳資妹,鄭玉仁,鄭建盛,等.模擬情境演練法對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華,谷燦,毛婷,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鄧安梅,朱萍,周嘩,等.PBL教學法在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趙砷婷,自洪波.PBL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曉紅,李淑珍,陳良瓊,等.情境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國內護生評判性思維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楊金偉,等.我國小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總體水平分析[J].護理學報,2010,17(10A):4-8.
[14]胡可芹,蔣曉蓮.本科護生評判性思維與臨床決策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198-200.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護理學基礎; 探索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Method:Two classes of 2010 nursing profession from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fter completing a term of all the semester,all the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ould give a paper with the system questions and combined with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Result:After evaluation by experts and students,the scores of six assessment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ic nursing science; Explor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3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選擇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探索并發現問題,進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護理學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護理專業課程,是其他臨床護理學科的基礎,單純的知識講解無法使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問題引導[2]。為探討研究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學院2010級護理專業(1)(2)兩個班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6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20~24歲,平均(21.1±1.7)歲;對照組53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9~23歲,平均(21.3±1.2)歲。兩組學生均需完成一學期共計115課時,其中理論課57課時,實踐課58課時;兩組學生在年齡、課時數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組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具體內容如下。
1.2.1 案例教學法
1.2.1.1 課前準備精選案例 為使所選案例符合當節課堂的學習目的,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精選案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典型的臨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備舉一反三的引導作用。例如在講授“壓瘡”這節課時,可以將以下病例作為本節護理課的教學案例:患者女,67歲,入院前3周因腦血管意外受損導致左側肢體出現功能障礙,患者意識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發現患者骶尾部皮膚呈紫紅色,有水腫現象,皮下可見硬結。
1.2.1.2 巧妙呈現案例 案例的呈現時間可以是課前、課中、課后的任意一個階段,呈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般認為,在課堂開始的前10 min呈現案例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氧氣吸入法時,可以將準備好的案例資料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文本案例轉化為錄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這樣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
1.2.1.3 案例的分析和討論 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是案例呈現之后的必要環節,同時也是案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講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4個問題:(1)患者的骶尾部出現了什么病變;(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據案例中的描述,該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樣;(4)應當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提出這4個問題之后,需要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中的有關內容,自學完成之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分析,各抒己見,取長補短。
1.2.1.4 進行角色扮演 待學生討論完畢之后,由教師主持,請學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護士,通過角色扮演檢查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在角色扮演中,學生也能更好地體會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培養其專業的情感態度具有重要作用。
1.2.1.5 案例總結評價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角色扮演”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此外,還要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指出正確的觀點和理論基礎,剖析錯誤的觀點。
1.2.1.6 作業布置與考核 課堂教學完成之后,需要針對本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后作業,并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經常與學生溝通,了解其對案例教學的認知感。
1.2.2 評定方式
1.2.2.1 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 本次研究需編制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考量評定表,編制過程中需參考相關的文獻著作,并結合教育專家的咨詢意見和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經護理教育專家和統計學專家的反復審閱,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評定表[3]。考量表共包括22個評價條目,其中,案例質量評價6個,課堂教學能力5個,教師教學態度5個,課堂教學教學效果6個,每個條目共包括5個選項:非常好、好、一般、較差、非常差,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1分。評定方式包括專家評定、教師評定、學生評定[4]。專家和學生評定內容除了具備考量表的基本條目之外,還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共6個條目,每個條目共包括4個選項: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認同,并分別賦予以上選項為5分、4分、3分、2分[5]。
1.2.2.2 期末考試成績 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將期末考試成績分為4個等級:85分
1.3 觀察指標 待兩組學生完成《護理學基礎》的全部課時之后,發放調查問卷并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學生和專家的專業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別統計評定結果之后計算評定方差[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專家和學生的評定結果以及方差分析結果比較 經專家和學生評定后,觀察組的6個評定條目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優秀率6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但是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卻對整堂課的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案例的搜集者、討論的發起者、理論學習的引導者、總結分析的點評者,在整個案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驗也直接決定了《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王秀華等[8]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發現,大多數的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綜合護理能力,但是仍然有個別學生否認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這樣的學習效率未必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好,有些甚至覺得時間花費比傳統教學方式多,然而學習所得不見得比傳統模式多,所以,她們研究發現可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內學者鄧安梅等[9]也研究發現,由于傳統教育在我國的教學環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牽制著我國教育模式的發展,因此,學生們所接受的正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模式,一旦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觀念未必能夠馬上轉變過來,而與此同時,我國教師能力的差異不一,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往往存在不連貫性,這樣就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條件,要求實施案例教學模式教師要在關注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應該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空間,使得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有更多更有說服力的案例教學經驗,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從言傳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經驗體會。趙坤婷等[10]也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合作、開放、交流、平等的密切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發揮案例教學模式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研究中發現,在評估教學是否培養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教學設計是否適合課程特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是否適宜、有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是否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民主等6個條目上,觀察組所得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2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借助生動形象的臨床案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剖析問題,可顯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課堂教學中,真實情景的創設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為“師生互補、教學相輔”,改變了以往“一教一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環節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生動的教學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國內學者研究顯示,護理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評判性思維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評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統化能力和思維自信心等方面仍然顯得比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成績十分優秀,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中確顯得尤其蹩手,面對患者束手無策。類似此類情況,可能與學生的年資偏低、學生缺乏專業的信念有一定關系,也可能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密切相關[14]。因此,案例教學法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慣性,通過模擬案例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樣能使得學生在模擬案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再經過小組的討論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還把學習設置為一個真實、復雜的問題情景中,使得學生能夠模擬直接接觸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況,同時引導學生去如何發現患者的問題所在,分析如何解決其的困惑與問題,這樣就不僅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還更能夠提高《護理學基礎》學習的有效性。
筆者在本研究中明顯發現,通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案例教學法能夠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護理學基礎》的積極性和效應性。在觀察組的期末考試成績中,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64.3%、30.4%、5.4%、0,對照組的優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為45.3%、35.8%、13.2%、5.7%,可見,觀察組的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能夠通過具體案例的呈現,使學生快速掌握護理學基礎課的重要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值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慧敏.《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法初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83-84.
[2]朱麗麗,張會敏.病案情景模擬考核在護理學基礎實踐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85-86.
[3]趙嘉,陳運香,高燕.高端模擬教學試驗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瑩,周瑾,等.多媒體操作平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3):69-70.
[5]喬昌秀,吳玉坤,李麗,等.護理專升本《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吉林醫學,2009,30(16):1848-1849.
[6]劉云儒.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5(16):149.
[7]陳資妹,鄭玉仁,鄭建盛,等.模擬情境演練法對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華,谷燦,毛婷,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鄧安梅,朱萍,周嘩,等.PBL教學法在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趙砷婷,自洪波.PBL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曉紅,李淑珍,陳良瓊,等.情境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國內護生評判性思維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楊金偉,等.我國小同層次護理專業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總體水平分析[J].護理學報,2010,17(10A):4-8.
[14]胡可芹,蔣曉蓮.本科護生評判性思維與臨床決策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198-200.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課堂教學;基礎護理學
所謂案例教學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作為基本依據,選擇具有明顯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討論和剖析,并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等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本文對案例教學法運用在《基礎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護理專科生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員均為女性,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為(20.11±1.2)歲;觀察組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為(20.15±13)歲。兩組在學習成績、年齡等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能夠進行對比。
(2)方法
對照組運用傳統教學法,而觀察組則運用案例教學法:①案例準備。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該將教學目標和內容作為基本依據,并且在案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重點、難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寫案例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完整、準確、實用以及科學的基本原則,并且在設計問題時,盡量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②實施案例教學法。教師應該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一般每組4-5個人,選擇合作能力強或者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負責管理整個小組。教師應該將案例提前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內容,并且通過圖書館書籍、查閱課本、網絡資源以及參考資料等多種途徑解決疑點和難點,由小組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探討,提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措施。同時,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每組指派小組成員到講臺上匯報討論結果,由小組成員負責補充,待每組匯報完畢后,由老師統一進行總結,內容包括主要知識點、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存在的問題等;③模擬案例。操作前,應該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并耐心給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相關的內容和注意事項,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要求進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關心患者,做好安全防護,避免發生不良事件。
(3)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的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得分,包括四個項目,分別是合作能力、學習動機、綜合素質以及自我控制,每個項目25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5.5統計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數據,采用t檢驗組間計量資料對比,以P
二、結果
觀察組的合作能力、學習動機、綜合素質、自我控制以及總分分別為(22.4±3.1)、(24.1±2.3)、(21.9±2.1)、(20.7±3.2)、(94.5±4.5)分;而對照組的合作能力、學習動機、綜合素質、自我控制以及總分分別為(18.5±3.6)、(20.3±2.9)、(19.2±2.6)、(17.4±3.7)、(85.4±6.1)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校10級護理專業5班和4班的學生,均為女生,年齡為16~18歲,均為參與中考,被本校3年制中職護理專業錄取。其中5班50人作為觀察組,4班50人作為對照組,兩組護理專業的學生性別、年齡、人數、其他文化課成績沒有較大的差異性。
1.2教學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職業防護理論課學習時間和學時相同,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教師采用講授、討論的方式進行。職業防護實踐課程對照組學時為2個學時,觀察組的學時為10個學時,根據《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安排,在理論課學習之后安排職業防護實踐學時。職業防護實踐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講授、模擬訓練、規范操作訓練等。
1.3教學效果評價
1.3.1成績優秀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專業學生的理論成績和職業防護操作考核成績:理論成績為職業防護相關理論知識的考核,實行百分制,滿分為100分;職業防護操作考核為醫療機械處理、手術機械的傳遞、藥物配制、傷口處理,這四項為重點考核的內容,每一項25分,總分為100分。成績在90分以上的為優秀,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成績優秀率進行對比分析。此外,學生實習8個月(2012.07~2013.03)后回校,對其針刺傷情況進行調查。
1.3.2滿意度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觀察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滲透教育的滿意度,滿意度分為三個標準: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的標準,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成績優秀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的職業防護理論知識和操作考核中,學生的成績優秀率見下表: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專業的學生,在理論課知識考核成績和職業防護實踐操作考核成績的比較中,成績優秀率有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學生實習結束后的針刺傷調查數據
2.3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專業的學生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采用的是滲透職業防護教育,為此針對觀察組學生調查,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滿足度,具體結果見下表:從本調查的數據顯示,護理專業的學生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非常滿意。
3討論
3.1職業防護教育的重要性
護理專業的學生是臨床護士的儲備軍,是明天的白衣天使。他們的護理專業意識、護理專業行為、護理專業習慣等,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并且會隨著其護理專業知識的不斷增加而得到鞏固,并影響著其今后的職業生涯。所以在校期間,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專業行為習慣,是護理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護理專業的學生在衛生學校的學習,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在衛生學校的學習,《護理學基礎》是第一門學習的護理專業課程,在《護理學基礎》這門學科中,涉及到的知識包括了臨床護理各個方面的知識,也和護理專業學生的臨床護理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護理學基礎》的學習,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防護意識,在《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開始教學時,教師就會將職業防護滲透到其中,讓學生認識臨床護理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護措施。本文針對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教學中的滲透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從本次研究中的數據中得出,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高,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考核優秀率以及職業防護實踐操作考核成績的優秀率均有顯著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2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效果分析
從當前衛生學校的《護理學基礎》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當前《護理學基礎》的教學形式相對的單一,本次研究中,將職業防護滲透到《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分階段的對學生的職業防護知識進行滲透教育,讓學生深刻的體會臨床護理中的最容易暴露的危險因素,以及臨床危險性工作中危險因素的防護措施,在完成《護理學基礎》學習之后,保證學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和認識職業防護的知識和措施,將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護理意識加強。從本次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滲透應用,滿意度調查中可以得出,實驗組的滿意度非常高達到了94.0%,也就是說學生對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接受程度非常高,非常認可這種教學。通過滲透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在職業防護理論知識考核中成績在90分以上的實驗組學生有32人,占總人數的64.0%,對照組的職業防護理論知識考核中,成績在92分以上的有20人,占總人數的40.0%,理論知識的學習成績優秀率有顯著的差異,P=0.0163,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3職業防護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外科護理;教學方式;改進
在中職院校護理學教學中,外科護理教學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培養優秀護理人才的關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衛生行業也是如此。人們在看病時,不僅要求醫院具有較高的醫療水平,還需要有較高的服務水平。因此,教師在對護理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培養高層次的護理人才,以適應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對于中職院校來講,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但是,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立足專業基礎教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立足外科護理學專業知識,闡述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改進教學效果的方式。
一、悉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當今社會,國家極力倡導和諧社會的構建,和諧已經成為時展的主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和諧課堂的建立,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我們知道,教和學從來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教和學的主體只有和諧相處,形成融洽的氛圍,才能促進教學環境持續健康發展。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也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的關系中努力學習,積極思考,促進教學成果的實現。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是教學效果沿著健康方向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石。因此,在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悉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二、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
在中職院校中,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那就是中職院校的生源,絕大部分來自于中考過程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習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的問題。教師要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方式的改進,需要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對外科護理教學的學習興趣,充分認識到護理學教學知識對于學生今后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讓學生形成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積極心態,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例如,在外科護理第一堂課上,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灌輸“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思想觀念,讓學生了解護理工作在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同時,護理人員對于即將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溝通,和患者保持良好的關系,促進手術前各項準備工作的順利完成。而手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悉心護理,可以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促進護患關系的健康發展。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觀察能力
眾所周知,外科護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用,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外科患者來講,絕大部分的病情發展較快,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臨床觀察能力,并且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因此,教師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采取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觀察能力。例如:培養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注意患者細微的變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防止病情的惡化。在外科護理中,護理人員的臨床觀察能力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能力,護理人員需要有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利用視、聽、嗅、觸等手段,不斷搜集與患者相關的資料,及時采取正確的護理方式。良好的臨床觀察能力,對于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搜集第一手臨床資料都具有良好的意義,促進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當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觀察能力,促進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減少護患矛盾的發生,促進護患關系持續健康發展。
四、增加臨床見習時間
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同時也需要加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要才能將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讓學生臨床見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接觸患者,在實踐操作中了解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存在哪些不足,并不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五、充分注重案例教學在教學中的意義
案例教學相對純理論教學來講,具有明顯的優勢。實際的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了解今后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見解的實踐能力培養,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增長學生見識,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上是筆者在外科護理學教學
(下轉第244頁)
(上接第243頁)
中的一點體會,對于提高外科護理課堂教學效率具有一定的幫助。今后,筆者在教學中還將繼續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培養優質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陳莉莉,劉化俠,李蕾等.外科護理學虛擬臨床病例軟件的開發與效果評價[J].華護理雜志,2014,49(2):226-229
[2]鄒霞.低年資護士應急及病情觀察能力的評估及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6):149-152
1.1實行醫護聯合查房開展優質護理以來,各病房逐步實行責任護士跟隨醫生組查房制度。晨晚間醫生查房時,責任護士匯報分管患者的生命體征、負壓引流量、飲食、睡眠等情況,并聽取醫生針對患者的病情分析與診療措施,了解最新醫療進展。目前該項措施已在全院所有病房實施近2年。
1.2成立醫護聯系小組在眼底病組成立醫護聯系小組,由醫生和2名眼科資深專科護士組成。護士作為醫護聯系小組聯系人,為手術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延伸服務。患者出院前,護士發給患者2張聯系單,內容為患者出院2周內的2次回病房免費復查及2周后主刀醫生專家門診的時間。患者回病房復查時由護士聯系眼底組醫生為患者檢查,發現術后反應及時處理。此外,出院2周內患者發生劇烈眼痛、眼壓高等異常情況時可直接聯系醫護聯系小組護士,安排住院總醫生為其檢查,必要時聯系主刀醫生處理問題。
1.3開展多形式多載體的健康教育除發放傳統的健康教育手冊外,各部門根據眼耳鼻喉科患者各自的特點通過視頻、配音PPT、宣傳欄、網絡、短信并結合個別講解等多種形式開展生動形象的健康教育,如眼科病房為視力不佳的患者制作配音PPT健康教育材料,耳鼻喉科病房則利用動漫等視頻手段為患者展示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一些需要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的操作如滴眼藥、沖洗鼻腔等則制作成視頻播放。從入院、手術至出院的每個環節,患者均可獲得視頻介紹、個別講解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1.4實行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護理部建立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承諾無懲罰機制,鼓勵護士將日常工作中的護理安全隱患主動報告并記錄于部門護理安全隱患記錄本。各部門討論分析原因,及時整改,每個月整理后向護理部提交護理安全隱患報告表。由護理部護理安全小組每月召開1次工作會議,匯總、核實、分析上報的護理安全隱患事件,評價和補充部門的整改措施,對涉及護理規范或流程的缺陷,及時調整和改善工作流程,并在護士長會議上通報。每季度在全院護理質量講評會上將有借鑒、警示作用的事件做案例分析,對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的護士予以表揚。護理部年終匯總討論1次,對每月按時上報安全隱患及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的部門及個人,在年終護士總結大會上給予表彰和獎勵。
1.5制作各種治療護理操作安全提示針對眼耳鼻喉科器官的特點,統一在病床床頭、治療座椅上方做好“左”、“右”標注,給予面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操作的醫護人員以提醒,避免發生眼別或耳別差錯。此外,護理部為各部門統一制作了安全提示牌,內容包括保障安全的關鍵制度流程或護士易遺忘的項目,如三查七對、輸血核對、青霉素標記、火災和停水停電應急預案等,提示內容用生動圖片配以簡潔文字,制作成可翻看的臺歷置放于治療室、護士臺,作為安全提醒和操作提示。
1.6開設“聲援會”網站在醫院的支持下,耳鼻喉科病房護士運用護理部科研基金于2011年初設計并創建了喉切除術后患者網絡論壇———“聲援會”。“聲援會”20名信息維護員均由該病區護士擔任,她們利用業余時間輪班維護網站的運行。具體做法,護士在患者出院時提供網址、密碼及相應指導,通過在線健康教育咨詢、最新的醫療護理專業信息、組織健康講座類活動、引導患者間溝通交流傳授康復經驗等功能,為患者提供諸如心理疏導、發音訓練、日常生活健康指導、促進疾病康復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具體措施,為出院后喉切除患者特別是失語患者搭建專業的交流平臺。
1.7為屈光及白內障門診手術患者發送提示短信針對屈光和白內障手術患者大多為門診手術、速度快、頻率高、患者需自我護理等特點,在信息科支持下,開展為門診手術患者發送短信提醒服務,短信內容根據視光學和白內障門診手術的各自特點和規律設計為術前注意事項、術后用藥、自我監測內容及隨訪提醒等。為每例門診手術患者發送4~5條短信,做到短信服務涵蓋手術前1d、手術當日及術后1個月、3個月等。
2結果
2.1一般結果①2年多來,眼底病醫護聯系小組為960多例患者提供了術后咨詢和檢查,及時處理術后2周內眼壓高、眼內出血等異常反應16例。②護理安全隱患上報案例數量與質量逐年上升,2010~2012年上報案例數分別為146、175、252例,其中杜絕各類安全隱患數分別達到46、58、97起,內容涉及護理安全、藥劑發放、醫囑、醫療行為、交接環節、設備安全等各種安全隱患。③實行綜合管理方案前的2007~2009年度發生跌倒、意外拔管、差錯等各類護理不良事件27起,而2010~2012年度則為18起。④“聲援會”網站現擁有注冊會員130余名,論壇點擊率已累計達60余萬人次,發帖量近900篇。一些熱門的知識點廣受病友好評,被反復點擊的次數愈400次。根據網站的在線滿意率測評,論壇的滿意率為89.4%。“聲援會網絡論壇”獲得2011~2012年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的“優秀醫學人文案例獎”。⑤屈光和白內障門診手術患者短信服務2010~2012年共發送短信73010條,約85%患者在接到短信后有回復表示感謝,在手術當天、術后1個月和3個月時約30%患者有各類問題咨詢并得到護士的滿意答復。該服務項目“1部手機+5條短信,在為民服務中創先爭優”于2012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創先爭優主題活動的優秀案例獎。
2.22009~2012年度其他指標結果見表1。
3討論
通過加強醫護聯合服務,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如醫護聯系小組為術后患者提供延伸服務,在患者術后最易發生問題的2周內給予咨詢、檢查,能及時為患者進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健康教育,及時發現處理術后異常情況,從而避免一些并發癥發生。再如醫護聯合查房改變了以往醫生、護士與患者之間各自交流、信息互不相通的情況,避免了醫生不了解患者基礎情況,護士不了解診療變化,患者不滿意醫護意見不一致等狀況。護士學習醫療護理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大為提高,回答患者的疑問更具有自信和專業性,獲得患者的信任和贊賞。此外,因及時了解上級醫生的診療方案,護士能及時發現管床醫生的治療醫囑漏開或錯誤,此類安全隱患上報12起。通過制度和措施落實促進工作質量改進,保障醫療護理安全。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的實施和操作安全的提示,促使護士安全意識不斷加強,被表彰和獎勵的示范效應激勵護士更積極主動地發現并上報安全隱患,并將上報隱患進行了工作流程和規范的改進。
護理倫理學是護理學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一門研究護理道德的學科,它用倫理學的原則、理論和規范等來指導護理實踐,協調護理倫理領域中的人際關系,對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發現,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對于幫助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護理尊重患者、關愛患者的理念大有幫助。
一、生命教育與高職護理倫理學的關系
生命教育就是幫助人們認識并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質量 [2]。高職護生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他們的生命責任意識不僅關系著自身的生命態度與職業發展,還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權利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更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團結。不斷加強高職護生的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生命觀屬于倫理學的研究范疇,因此生命教育與高職護理倫理學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契合之處。同時高職護理倫理學中包含了許多諸如安樂死、人工生殖輔助技術、臨終關懷、精神病患者的護理倫理等生命倫理內容,蘊含了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護理倫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這無疑是對高職護生滲透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徑。
護理倫理學為護生未來的護理行為提出了許多特定規范和具體要求,但是護理實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環境,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通過融合了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學法可以更加直觀地幫助護生理解護理倫理學中干澀難懂的理論知識。
二、將滲透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學中的方法
(一)培養教師的生命意識
成功的生命教育需要一批擁有創造力,熱愛生命,擁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優秀教師。培養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師的生命意識是在該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前提。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師首先需要學習生命教育的基礎理論,并與其他院校及醫院交流學習生命教育的成功經驗。當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師自身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能夠體驗和享受自身生命歷程的愉悅與健康,能夠從內心生發出對護生、對所有生命的關愛之情時,這種積極的狀態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感染身邊的護生,使護生懂得生命的可愛、可貴。
(二)精選典型案例,布置課前任務
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師需要精心挑選或編寫融入了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的內容要與講授內容相符,為學生所熟知、所感知過的案例最佳。所選案例對實際的護理問題場景進行詳細描述,力求給予護生情境感,引起學生對于生命的思考與認識。滲透了生命教育內容的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學案例不等同與已有固定結論的事例教學,很多時候這些案例是兩難情境,具有爭議性和討論的余地。
在正式上課前一周,對護生進行分組,并把案例及相關問題發放給他們,學生參照任務查找資料,討論、思考相關問題,并形成小組意見。例如,案例 “有兩名患者同時來到某醫院急診室就診,一名為老年患者87歲,患胃穿孔急需進行手術;另一名患者為年輕婦女,因難產急需進行剖宮產,但當時醫院手術室條件只允許行一臺手術。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你作為醫務人員應當如何抉擇?”即可從生命神圣論、生命價值論的不同角度向護生布置任務,讓他們進行分析和探討。
(三)構建人性化課堂
生命教育強調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生命活力。基于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學法需要高職護理倫理教師通過結合案例,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建立問題情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啟發及鼓勵學生思索、討論、角色扮演,提出不同見解,教師更多的是擔任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可指導護生看到患者除了病情以外的狀況,諸如患者及家屬的需求與痛苦,體會護理工作中對患者以人為本的關懷。由于融合了生命教育的高職護理倫理學的許多案例無法形成絕對唯一的正確答案,教師要更加關注護生思考及認識問題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既充分調動了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護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構建人性化的高職護理倫理學教學課堂。
(四)建立多樣化考核方式
一種科學合理的考試模式不但可以達到以教育教學的要求為目的,促進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促進學風建設,以利于護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還能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高職護理倫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僅靠卷面考試成績評定學生是不夠全面的。可以結合護生的課堂表現、案例報告、社會活動等多方面的成果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
高職護理專業的課程較多,專門獨立的生命教育課還沒有開設,我們將生命教育與護理倫理學通過案例教學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向護生滲透尊重生命及理解生命的理念,使生命教育感化護生的心靈和行為,在未來的護理實際工作中更好地服務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