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亚洲免费_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_啊啊啊射了视频网站_在线精品国产欧美_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_98在线视频_2019最新中文字幕_色久优优欧美色久优优_亚洲欧洲一区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歷史地理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09:56:31

序論:在您撰寫歷史地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歷史地理學論文

第1篇

【關 鍵 詞】沙漠歷史地理學/理論問題/河西走廊

沙漠歷史地理學是我國著名學者、業師侯仁之院士奠基開創的一門新型學科[1]。這一學科研究歷史時期干旱、 半干旱(含部分半濕潤)地區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經營活動,破壞其原有的脆弱生態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區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特征的類似沙質荒漠環境退化的過程及其產生的機制。土地沙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必要探究其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產生的根源,因此沙漠歷史地理的研究愈來愈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

1 沙漠化發生的地域

據筆者的實地調查,河西走廊歷史時期的沙漠化過程主要出現在內陸河流下游,特別是范圍較大的成片沙漠化區域更是如此。內陸河流中游亦可見沙漠化土地,但分布較為零星,且范圍較小。面積達1 000km[2]的民勤縣西沙窩一地,原為漢唐時期的一片古綠洲, 即位處石羊河下游,盛唐以后演變成沙漠。今地表景觀為,在遭受嚴重風蝕的古耕地上散布著成片的半固定白刺灌叢沙堆,間有少許裸露的新月形沙壟,其間廢棄的渠堤、阡陌遺跡斷續可辨,并散落陶片、磚塊、錢幣等漢唐遺物。這片茫茫的沙丘中還殘存數處沙井文化遺址和三角城、連城、古城、文一古城等多座古城廢墟[2]。古綠洲的東部即為現代民勤綠洲, 其東北約10km為石羊河古終端湖-豬野澤的遺跡[3]。面積約1 200km[2] 著名的古居延-黑城綠洲,即位處黑河下游的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這是一片漢至元代的綠洲,今地表景觀為連片風蝕古耕地遺跡與吹揚灌叢沙堆、流動沙丘相間分布,早已干涸的古渠道時斷時續,歷歷在目。其間殘存K710城(漢)、K688城(漢)、烏蘭德勒布井城(F84,漢)、 溫都格勒日格城(K749,漢)、馬圈城(K789,唐)、綠城(漢)、破城子(A8,漢)、黑城(K799,西夏、元)等多座古城址。古居延澤位于古綠洲東北部的居延洼地,殘存6條呈平行環狀的古湖岸堤[4]。面積達650 km[2]的金塔縣東沙窩古綠洲,即位于討賴河-北大河下游, 亦唐代以后沙化。其地遍布高約2~4m的白刺灌叢沙堆和檉柳灌叢沙堆, 間有新月形沙丘和流動沙梁,沙堆沙丘間古耕地成片出露,遺跡清晰。古綠洲上留存數處火燒溝文化遺址和西三角城、西古城、三角城、下長城、破城、黃鴨墩城、下破城、北三角城、西窯破莊等10余座漢唐古城址,并有較多古陶窯分布[5]。再如,馬營河擺浪河下游古綠洲、 蘆草溝下游古綠洲、石油河下游古綠洲等莫不如此。不獨河西如此,塔里木盆地邊緣等干旱地區古綠洲沙漠化區域亦呈現出這種分布規律。如著名的樓蘭古綠洲即位于孔雀河下游、精絕古綠洲位于尼雅河下游、喀拉屯古綠洲位于克里雅河下游、安的爾古綠洲位于安的爾河下游等。

古綠洲沙漠化區域多出現在河流下游,其原因在于下游地區位處綠洲尾閭,水資源狀況較差,易受水量變化的影響,且地當盛行風向(偏北風)前沖,干旱、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作用較烈,又多與流沙、鹽堿地、戈壁等相間分布,甚至被沙漠切割包圍,其生態環境的潛在不穩定性很強,因而沙漠化過程易于被激發活化,在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作用下易于向荒漠演替。故此防治沙漠化的重點應放在綠洲下游地區。

河流中游亦有沙漠化區域,但其范圍較小。如張掖"黑水國"古綠洲即位于黑河中游綠洲腹地,唐代以后發生沙漠化,面積僅約30km[2[5]]。又如地處石羊河流域中游的武威市高溝堡一帶,清代后期發生沙漠化,面積約45km[2[4]]。

2 沙漠化過程的途徑

沙漠化過程的途徑或曰沙漠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就地起沙、風蝕綠洲、流沙入侵和洪積物掩埋綠洲,其中又以前兩者為最重要。沙漠化過程的途徑不同,所形成沙漠化區域的地表景觀形態亦各具其異。

就地起沙主要出現在河流下游成片的沙漠化區域,這里的地表組成物資以較疏松的河湖相粘土、亞粘土夾層的沙質沉積物為主,當一旦因水源不及或人為破壞大面積棄耕后,造成疏松地表直接裸露,在失去原有植被(人工的、自然的)保護的情況下,風沙活動迅速加強,其生態環境潛在的不穩定性迅速激化,以致出現吹揚灌叢沙堆或形成片狀流沙地,綠洲逐漸向荒漠演化。石羊河下游的西沙窩古綠洲即是如此。今天這里所見為成片的半固定白刺灌叢沙堆,沙堆高約2~3m, 丘間距8 ~25m,白刺覆蓋度30%~40%,其間亦有少許裸露的新月形沙壟。 當接近沙窩西北部邊緣則白刺覆蓋度漸趨稀疏,以致出現大片流動沙丘;當靠近其東南部邊緣毗近現代綠洲處,因地下水狀況稍好,則綿延著一條寬約1km的檉柳灌叢沙堆帶,沙堆高約3~5m,檉柳覆蓋度60%~70%,檉柳株高1.5~2.5m。 西沙窩這種由東南向西北灌叢沙堆景觀的逐漸變化,反映了其地下水條件的逐步惡化和沙漠化程度的加深,也表明其地沙漠化過程應是漸次由西北推向東南的。古綠洲上分布的這些灌叢沙堆及其形態的差異,往往成為歷史上所發生沙漠化過程的主要標識和衡量其發生發展程度的標志。西沙窩沙漠化的途徑主要即就地起沙[2],古居延綠洲、金塔東沙窩古綠洲等的沙漠化過程亦皆如此,地表形態也大體類似。

風蝕綠洲主要出現在以粘土亞粘土為主、沙質沉積物較少的古綠洲區段,這里因故棄耕失去植被保護后,在強烈風力吹蝕下,地表被蝕成條條壟槽,呈現出以雅丹地貌為主的景觀。此類沙漠化土地既可能出現在下游地表組成物資較堅硬的區段,如蘆草溝下游、黑河下游若干區域,亦可能出現在中游一些區地段,如疏勒河中游鎖陽城一帶。敦煌與安西交界處的蘆草溝下游漢唐古綠洲,南北寬8~13km,東西長約20km,總面積約180km[2],所見棄耕地極目連片,皆呈現為遭受嚴重風蝕的光板硬地面,風蝕壟槽比高0.8~2.5m。河道、堰壩遺跡明顯, 并可辨出干渠、支渠之別。干渠以砂石筑堤,高出風蝕地面1.5m, 渠底寬約20m,殘深0.2~0.5m,支渠呈低槽式,低于風蝕地面0.5~1m,底寬3 ~8m。支渠分列干渠兩側,呈較齊整的羽狀排列,其間亦有稀疏的灌叢沙堆分布[6]。

流沙入侵,主要出現在古綠洲邊緣臨近沙漠的區段。因其周緣固沙植被的破壞,導致流沙大量侵入,遂使這些區段逐漸形成密集新月形沙丘、沙丘鏈的景觀,或新月形沙丘與吹揚灌叢沙堆、風蝕棄耕地交錯分布。此種沙漠化土地一般面積稍小,不及就地起沙和風蝕綠洲的面積大。敦煌古陽關地區、武威高溝堡、民勤青松堡沙山堡一帶均屬此種景況。如古陽關地區沙漠化土地約50km[2], 新月形沙丘鏈呈東北-西南向(與主風向垂直)排列,沙丘鏈高3~8m。丘間地寬50m,暴露大片風蝕古耕地,其上散落不少陶片、銅器鐵器殘片、古錢幣等物,當地俗稱其為"古董灘"。著名的陽關遺址即在這里[5]。

洪積物掩埋綠洲,主要出現在流域上中游洪積物豐富的地段。河流出山后攜帶大量礫石泥沙,一旦山洪暴發河堤決口,所攜洪積物傾瀉于綠洲農田上,遂造成其棄耕荒蕪。此類沙漠化土地亦面積較小。筆者曾查得,永昌縣亂墩子灘一帶棄耕地上平鋪著一薄層洪積礫石層,所見軸長數厘米至十數厘米的卵石遍地撒落,阡陌遺跡歷歷在目,并多見明代青瓷片等物。這里原為明永寧堡的墾區,位處石羊河支流西營河近側,因明清時破壞祁連山林木,致使其涵養、調蓄水源的能力減低,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情趨于不穩定,終使這片綠洲被洪積物掩埋,又經風力吹蝕,細粒物資多被蝕走,只剩下較大的礫石殘留地面。其發生沙漠化的時代當在明代后期(注:李并成.武威-民勤綠洲歷史時期的土地開發及其沙漠化過程.北京大學碩士論文,1998.141~143)。

3 沙漠化發展的趨勢

近些年來,學術界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認為在干旱地區隨著人類利用改造自然活動的加劇,沙漠化過程亦不斷強化,沙漠化土地不斷擴大,綠洲范圍則日趨縮小,今天的綠洲面積較之古代已經大大蹙縮了。

眾所周知,綠洲乃干旱荒漠地區水資源作用的產物,綠洲范圍的大小及其盈縮變化主要受水資源多寡的制約,而水資源的豐寡又直接取決于大氣環流狀況;只要歷史上大的氣候環流形勢及河流總的水量無大變化,則其所發育形成的綠洲總面積就不致發生大的改觀。因而考察歷史時期綠洲的盈縮演變,首先需要探討氣候干濕狀況的變遷。為解決此問題,筆者曾檢索整理了河西走廊2000多年來的有關氣候旱澇史料,采用濕潤指數公式處理分析,較系統地研究了該地區歷史上氣候干濕變化的概況,得出如下結論:河西歷史上氣候干濕曾有多次波動,但波動的幅度不大,這種波動并未從根本上改變河西干旱缺雨的地理景觀,并未動搖其干旱大陸性氣候類型的基本屬性[7]。本地區有關"流沙"、 "沙嶺"等記載從最古的史書起直到今日一直不絕于冊,即使在濕潤指數最高的年代,如清代前、中期亦莫能外。既然如此,則由其決定的河西走廊歷史上的水資源量及其所形成發育的綠洲面積就不致有大的變動,今天的綠洲就絕不會比古代大大縮小。

筆者曾依據敦煌文書百余卷,并經多次實地踏勘,考出唐宋時代敦煌地區曾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開有大小干支渠道百余條,從這些渠道的分布格局來看,唐宋敦煌綠洲的范圍不僅沒能超出今天的綠洲,而且還較今綠洲稍小[8 ]。 唐宋敦煌綠洲的最西端起自沙州城西12.5km的馬圈口堰,最南端抵達沙州城南5km鳴沙山麓的神農渠; 最東南延至沙州城東20km外的官渠、三支渠尾閭;以上三端點分別與今綠洲西、南、東端點大體吻合;最北端則伸至沙州城北24.5km的北府渠尾閭,即今黃渠鄉馬圈灘村北部一帶,尚未達到今黃墩子國有農場,較今綠洲北端蹙縮約8km。可見唐宋敦煌綠洲的范圍除北部延伸不及今日外, 余皆與今綠洲相吻。

此外,敦煌城西南70km處還有一塊較小的綠洲,即今南湖綠洲,唐于這里設壽昌縣。當時該縣開有大渠、長支渠、令狐渠等多條灌溉渠道,其分布范圍亦大體和今綠洲相似。又據敦煌文書Φ.0366號記載, 當時壽昌綠洲以壽昌城為中心,南5km,東2.5km,北5km,西15km, 面積約120km[2]。而今天南湖綠洲則東西12km許,較唐代約縮短5km, 綠洲西部陽關一帶和壽昌故城及其以東、東北部分地區唐代以后逐漸沙化荒棄,因而綠洲東西蹙縮;但今天綠洲則南北長達16km,較唐向北推進約6km, 唐代灌渠尚未到達的南湖國有林場以至二墩一帶建國以來已被開辟利用。今天南湖綠洲總面積約130km[2],較唐亦有所擴大。

由此可知,在千余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敦煌綠洲不是大大縮小了,而是有所擴大。隨著今天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綠洲地表、地下水資源的較充分開采,古代人們不能利用的湖沼灘地乃至鹽漬堿鹵之地已部分被開發利用,綠洲的范圍遂有所延展,而并非縮小。盡管今天的科技進步可使綠洲得以擴大,但由于受水資源的制約,綠洲范圍的擴大又是很有限的,切不可不顧及綠洲可資利用的地表、地下水量,盲目開墾,盲目擴大灌溉,否則必然給綠洲自身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害,植被退化、水源劣化,乃至土地沙漠化過程即會接踵而至。

另需說明,本文論及敦煌綠洲未比古代縮小,但并不意味著古今地理就沒有變化。由于歷史上的濫墾濫牧、過度樵采、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活動,曾造成某些方面的惡果,綠洲東部甜水井漢代軍屯遺址和南湖陽關地區以及壽昌城的荒棄沙化即是例證。然而我們還應看到,這種沙漠化過程僅限于局部地段,并未對整個敦煌綠洲的格局造成多大改觀,此處發生沙漠化,彼處又有新的土地開辟。由于綠洲總水量古今無大差異,綠洲總面積自然亦不致相去過遠。在干旱地區地理上,一定的河流水量總是大體滋養、維持一定規模的綠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當然對于盡管是局部地區的沙漠化也決不應掉以輕心。

不獨敦煌綠洲如此,筆者考得河西走廊其它一些古綠洲亦皆如此。如位于石羊河下游面積達1000km[2] 的民勤縣西沙窩漢唐古綠洲沙漠化以來,石羊河水在其東部又逐漸形成新綠洲,這即是元明清以來漸次開發今天仍在利用的現代綠洲[9]。又如位于北大河下游面積約650km[2]的金塔縣東沙窩漢唐古綠洲,在廢棄沙漠化的同時,其西側則形成了直到現今仍利用的新金塔綠洲;位于石油河、北石河下游面積約480km[2]的玉門市花海比家灘古綠洲沙漠化以來其東部又發育了新的花海綠洲;位于古昌馬河下游面積約500km[2]的鎖陽城古綠洲沙漠化以來其東北部該河大轉彎處遂形成了新的安西河東綠洲和玉門鎮綠洲;位于馬營河、擺浪河下游面積約450km[2]的酒泉、高臺接界處的駱駝城古綠洲荒廢之際則在其上游出現了屯升-新壩新綠洲等等[10]。這些古綠洲的廢棄同樣并未明顯引起流域總的綠洲面積的減少。

筆者還注意到,塔里木盆地邊緣的一些古綠洲亦皆如此。如位于孔雀河下游的樓蘭綠洲、位于尼雅河下游的精絕綠洲、位于克里雅河下游的喀拉屯古綠洲、位于安的爾河下游的安的爾古綠洲等,均是由于中、上游地位的大量開墾引灌盲目擴大墾殖而導致其下游水源不及而荒蕪沙化的。

可以認為,沙漠化過程的實質是一種因人類不合理的開發經營活動引發的,由于綠洲水資源的移動和重新分布而導致的綠洲的轉移過程,其轉移的基本方向之一是由下游向中上游的遷移,而并非綠洲的不斷縮小或消失。伴隨著這種遷移,造成原有綠洲的荒廢和新綠洲的出現。

4 沙漠化土地的逆轉

根據筆者體會,土地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能逆轉的,但逆轉的難易程度卻因干旱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不同而有著顯著差異,有些地區的逆轉殆無可能。

干旱地區自然生境嚴酷,雨量稀少,在天然狀態下沙漠化土地的逆轉很難,特別是因流沙侵入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沙丘流動,沙浪肆虐,自然的土壤粘化、生草過程極為困難,更無逆轉的可能。如民勤縣西沙窩古綠洲自盛唐以后千余年來的氣候狀況下從未有過多少改觀。當元代以后重新向石羊河下游綠洲墾辟時,西沙窩古綠洲根本不堪復用,只能另擇它處,在西沙窩的東側另辟新綠洲,這即是今天仍在利用的現代民勤綠洲[9]。

位于黑河下游面積約1200km[2]的居延古綠洲, 以及前舉金塔東沙窩古綠洲、馬營河擺浪河下游古綠洲、玉門比家灘古綠洲、鎖陽城古綠洲、古陽關綠洲等,其沙漠化土地形成以來,均從未有過逆轉。因而對于干旱地區來說,一旦出現沙漠化過程就很可能意味著原有綠洲耕地資源的永遠喪失。可見保護綠洲現有土地,防治沙漠化的發生發展,在干旱地區就顯得尤為至關緊要。

與此有別,半干旱地區的沙漠化土地則較易逆轉。半干旱地區降水稍多,當不合理的人為經濟活動的壓力一經減輕,采取必要的封育措施,在天然狀態下就可能出現逆轉,已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可以向沙質草原或草原轉化,如科爾沁沙地所表現出的那樣(注:武弘麟. 科爾沁沙地沙漠化過程初探.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5.21~24)。如再加以必要的人工恢復措施,是其逆轉的過程當會更快。 【參考文獻】

1 侯仁之.侯仁之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47~346

2 李并成.殘存在民勤縣西沙窩中的古代遺址. 中國沙漠, 1993,10(2):34~42

3 李并成.豬野澤及其歷史變遷考.地理學報,1993,48(1):55~60

4 李并成.古代甘肅沙漠化過程及其危害. 見:甘肅抗旱治沙史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79~114

5 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地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96~98,53~56,241~243

6 李并成.瓜沙二州間一塊消失了的綠洲.敦煌研究,1994,(3):71~78

7 李并成.河西走廊歷史時期氣候干濕狀況變遷考略.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1996,32(4):56~61

8 李并成.唐代敦煌綠洲水系考.中國史研究,1986,(1 ):159~168

第2篇

[關鍵詞]歷史民族地理;區域歷史地理;歷史人文地理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對歷史民族地理的研究十分活躍。而歷史民族地理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在他的代表性著作《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一書中,專辟有“歷史民族地理”一章,把歷史民族地理視為與歷史政治地理、歷史城市地理、歷史交通地理、歷史人口地理、歷史文化地理、歷史軍事地理等并列的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學科。[1]史先生“歷史民族地理學”概念的提出意義重大,直接引發了以后對歷史民族地理學和民族歷史地理學的重視及對此項研究工作的展開。之后郭聲波先生和安介生先生,進一步探討了歷史民族地理學的基本概念與科學性質、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研究的地域范圍與內容劃分、研究的基本資料等諸多問題。[2]

在史念海先生提出的“歷史民族地理學”概念的基礎上,黃盛璋先生首先提出了“民族歷史地理學”的概念,并把民族歷史地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看待。[3]對于這一觀點,劉錫濤、李并成、朱圣鐘等先生表示贊同,并針對民族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進行了探討,推動了該學科理論建設體系的不斷完善。[4]

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關于歷史民族地理與民族歷史地理的討論方興未艾,其是否能夠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也并無定論。筆者認為,不管是歷史民族地理還是民族歷史地理其實質并無區別,徐強在《論歷史時期民族地理研究的學科屬性》[5]一文中已有論述,故將歷史民族地理另行稱為民族歷史地理沒有必要, 將其上升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的學科是不妥當的。但按照傳統的學科體系劃分方法,把歷史民族地理作為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也不盡合理,從研究內容來看,歷史民族地理不僅研究人文地理現象,而且研究自然地理現象,所以簡單的把歷史民族地理作為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有失偏頗。事實上,在歷史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中,除了包括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外,區域綜合歷史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理論、歷史地圖學、應用歷史地理學,[6]而把歷史民族地理作為區域綜合歷史地理學的分支更為合理。

所謂歷史民族地理學,就是研究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的學科。如果說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那么歷史民族地理學就是研究少數民族地區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而從古至今,少數民族的分布都呈現出區域性特點,故將其作為區域綜合歷史地理學的分支。

一、歷史民族地理不應屬于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

在早期的研究中,歷史民族地理主要是研究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上民族的起源、發展、分布與變遷的歷史過程以及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研究內容有所擴大,例如朱圣鐘先生《一萬年以來涼山地區氣候變遷》[7]一文,屬于歷史民族地理范疇,卻不屬于歷史人文地理范疇。經初步整理可將目前的研究分為以下幾部分:(1)歷史民族地理民族學的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討論、研究對象的確定、歷史地理學方法、民族學方法等。(2)民族地區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民族地區歷史政區地理、歷史經濟地理、歷史人口地理、歷史交通地理、歷史軍事地理、歷史文化地理、歷史聚落地理等分支。(3)民族地區歷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民族地區歷史氣候變遷、歷史水文地理、歷史動物地理、歷史植物地理、歷史礦藏地理、歷史時期自然災害情況等。(4)民族地區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包括漢文資料如《蠻書》、《華陽國志》、正史地理志、各類游記、碑刻等,以及少數民族文字資料。

綜上,歷史民族地理學的研究內容相當豐富,既包括理論體系的探討,也包括具體問題的研究。歷史民族地理學既研究民族地區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現象,同時也研究民族地區歷史時期的人文地理現象。故不能將其作為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

二、將民族歷史地理學上升為獨立學科是不合理的

黃盛璋、李并成、劉錫濤、朱圣鐘等先生將歷史時期民族地理的研究稱為民族歷史地理學, 并主張將其上升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的學科。但看完幾位先生的論文后,將民族歷史地理學與前面提到的歷史民族地理學對比, 不難發現二者的研究范圍都限于歷史時期, 研究對象都是民族實體, 研究內容都是與民族實體有關的地理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二者是基本一致的, 沒有明顯區別。既然二者沒有明顯區別, 那么將歷史時期的民族地理研究另稱之為民族歷史地理學就沒有必要了。

某一學科的獨立存在總是建立在與其他學科相區別的前提之下, 黃盛璋先生把民族歷史地理學上升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 他指出:1. 當前各方的需要, 日益要求提到討論日程上來;2. 重視民族歷史地理記載與研究, 是中國學術傳統;3. 中國具有一定的研究條件和基礎。[8]但僅憑這三點將民族歷史地理學上升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 是難以令人信服的。歷史地理學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還得從研究對象和內容、研究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界定。

盡管歷史民族地理的研究對象和內容豐富,但其不足以構成獨立的學科體系,歷史民族地理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均屬于歷史地理學的范疇。

再從研究方法來看,歷史民族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文獻分析法:這是歷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時在歷史民族地理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豐富的歷史文獻是獲取民族歷史地理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雖然歷代正史地方志對民族地區記載較為簡略,但各時期的總志、地方志、筆記、游記等記載了豐富的民族歷史地理信息,是我們進行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

民族調查法(或稱之為實地考察):是進行歷史民族地理研究的方法之一。歷史民族地理雖說是談歷史上的東西, 但歷史是延續的。其次,由于歷史久遠,許多文獻的記載多有出入,這要求從事歷史民族地理學研究的工作人員深入到民族地區,對民族居住地(包括歷史時期的民族居住地和現在民族分布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進行詳細的考察,獲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然后進行分析研究。早在建國初期,許多的民族工作者深入到民族地區進行社會歷史考察,撰寫了大量的民族、民俗調查報告,這些民族調查材料也是從事民族歷史地理學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9]

各類圖表法:地理學家巴朗斯基曾說過:“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并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 更容易了解的語言。地圖能使人很容易地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用很多篇幅來敘述, 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可見, 充分利用圖表, 是民族歷史地理學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10]

考古學方法:在歷史民族地理學的研究中,更多的是使用考古資料,進行直接現場挖掘的情況較少。

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研究民族歷史地理學過程中,除采用傳統的研究方法外, 還應采用經濟論證法、電子計算機、遙感遙測等新技術手段。這些都會使我國的民族歷史地理研究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盡管歷史民族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多樣,但這些都借鑒了歷史地理學甚至是歷史學、民族學的方法,歷史民族地理學自身并無特有的研究方法。

三、歷史民族地理應作為區域歷史地理學的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以及與人類關系的科學。對于歷史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國內外學者多按其研究內容分為兩大類, 即歷史自然地理與歷史人文地理。除此之外, 還有把歷史自然與人文地理各要素綜合起來進行研究的論著, 比如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于希賢主編的《滇池歷史地理》, 則屬于區域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范疇。

根據李令福觀點,歷史地理學主要研究歷史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地理、區域綜合歷史地理學、歷史地圖學以及歷史地理學理論等方面的內容。[11]所謂區域歷史地理學是指以特定的地域為對象,揭示該區域環境條件(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或其總體)的發展與演變。區域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區域歷史自然地理、區域歷史人文地理、區域歷史地理專題研究和區域歷史地理綜合研究。[12]由上可知,歷史民族地理的研究內容屬于歷史區域地理的范疇。

四、小結

總之,某一學科的獨立存在總是建立在與其他學科相區別的前提之下,所謂的民族歷史地理學與歷史民族地理學, 無論是在研究范圍、研究對象還是在研究內容上都沒有區別, 因而將歷史時期的民族地理研究另稱之為民族歷史地理(下轉第26頁)(上接第10頁)學沒有必要,故以歷史民族地理學為基礎,提出民族歷史地理學的概念,并將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是不太成熟的。

事實說明,歷史民族地理學既研究人文地理現象、也研究自然地理現象,而把歷史民族地理單純的歸為歷史人文地理的分支,就會不盡全面,綜合各方面因素,將其作為區域歷史地理學的分支較為合理。

參考文獻:

[1]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綱要(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郭聲波.歷史民族地理的多學科研究――以彝族歷史地理為例.南方開發與中外交通――2006年中國歷史地理研討會論文集.西安地圖出版,2007;安介生.略論中國歷史民族地理學.歷史地理第二十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黃盛璋.論民族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5).

[4]李并成.西北民族歷史地理研究當議.甘肅民族研究,1997(1);劉錫濤.中國民族歷史地理學的幾個理論問題.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0( 1);朱圣鐘.論民族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若干問題.廣西民族研究,2005(1).

[5]徐強.論歷史時期民族地理研究的學科屬性.貴州民族研究,2008(5).

[6]李令福.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理論體系、學科屬性與研究方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3).

[7]朱圣鐘.一萬年以來涼山地區氣候變遷.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3).

[8]黃盛璋.論民族歷史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5).

[9]朱圣鐘.論民族歷史地理學研究的若干問題.廣西民族研究,2005(1).

[10]劉錫濤.中國民族歷史地理學的幾個理論問題――兼談新疆民族歷史地理.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0(3).

第3篇

[關鍵詞]歷史地理學;學科屬性;研究方法;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K90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44-0154-03

歷史地理學(Historical Geography)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人地關系和時空差異的學科,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在它不斷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我們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與更新。從兩千多年前延續至今,我們圍繞著歷史地理學展開的探討也在不斷地加深和拓展。21世紀,歷史地理學已經成為當代一門顯學。綜觀歷史地理學發展史上的探討熱點和今天我們學習歷史地理學這門學科所遇到的疑惑,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三個大方面的內容:第一,歷史地理學學科歸宿問題;第二,歷史地理學研究方法問題;第三,歷史地理學發展前景問題。弄清楚歷史地理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對于我們了解21世紀的歷史地理學、學習歷史地理學以及進行歷史地理學研究都有莫大的幫助和意義。

1 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其前身沿革地理學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兩漢時期。綜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史,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歷史地理學的學科歸屬問題爭論非常之大,各抒己見,眾說紛紜。

西南師大的藍勇教授將其歸納為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歷史地理學是歷史學的輔助學科;第二種說法認為歷史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即地理學的一門輔助學科。這種說法成為目前歷史地理學界的主流觀點;第三種說法認為歷史地理學是歷史學與地理學的一門交叉學科;第四種說法認為歷史地理學應是一門相對獨立的、綜合的科學。

復旦大學的葛劍雄教授則將其歸納為三種意見:屬于地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屬于歷史學。2000年夏季,他本人就學界同人的看法發表過自己的見解:“據我所知,歷史地理多數同仁都贊成第一種意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是毫無意義的。但我們也應該看見后兩種意見的合理成分,歷史地理研究的對象雖然不是歷史,但是由于是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所以主要依據歷史文獻,使用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其成果為歷史學所利用。至于是否構成一門獨立學科,這不僅取決于這門學科的性質,還取決于已經取得的成果和地位。歷史地理研究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歷史學或者地理學這些一級學科還無法相比。”另外,暨南大學的吳宏岐教授對此也有比較精辟的論述,他認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明顯經歷了以沿革地理學為主體的傳統中國歷史地理學、地理化逐步加強的近代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化的現代中國歷史地理學這三個主要階段”。

對于歷史地理學科歸屬的爭議,我們不僅要看到主流的觀點,也要去思考其他看法。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并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比較以上學者的觀點不難發現,歷史地理學屬性呈動態分布,在不同的時間段呈現不同的特點。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與歷史地理學本身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一個辯證統一體。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甚至是不同的研究群體都在影響這個學科的屬性。因為歷史時期它主要是研究沿革地理,所以它的學科屬性被灌注沿革歷史地理;因為它曾經為歷史學研究提供輔助研究,所以就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門輔學科;因為它近年來發展方興未艾,所以就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將來隨著歷史地理學進一步深入發展,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也會得到不斷的更新和補充。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理解眾多學者就歷史地理學屬于歷史學或者地理學的問題糾纏不清的緣由了。

2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傳統的歷史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分為歷史文獻資料和野外考察。傳統文獻資料給歷史地理研究提供大量的強有力的論證,此外野外考察也從另一個方面來支撐我們的文獻論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們發現很多地理現象是無法通過實地考察來進行研究的,只能依靠文獻記載。但是現存的史料往往都不是完整的描述,這樣傳統的歷史地理的研究方法也遇到了新的挑戰。

近些年來,不少學者致力于歷史地理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值得我們去借鑒。復旦大學的葛建雄教授有過這樣的論述:“提高歷史地理研究水平的途徑很多,方面很廣,但是提高研究成果的精度是最重要的任務。固然歷史地理的一些分支和不少方面還是空白,需要填補,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但一般來說,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增加研究力量,擴大研究領域來解決,而精度的提高不是量的積累,而是質的飛躍,必須取得重大突破。”并且他還進一步指出“要提高精度只能寄希望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只能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的綜合的努力”。另外,西南大學的藍勇教授主編的《中國歷史地理學》教材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觀點,較之葛建雄先生的觀點更為具體些。他認為歷史地理學研究方法概括起來分為三大類:即文獻邏輯推證法、統計計量法以及數理模型法。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矛盾體,任何一種研究方法都是有優缺點的。如何有機整合新舊研究方法以及以后出現的更新的研究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這對我們更進一步展開歷史地理學習研究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歷史地理研究工作中,我們既要傳承傳統的研究方法的精華,又必須利用新的研究方法來彌補傳統研究方法的不足。使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為歷史地理研究作出貢獻。傳統的歷史地理研究方法看似比較好掌握,很好上手,但是假如要更進一步,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古文字功底和豐富的野外考察經驗,這樣才能應用自如;新的歷史地理研究方法看似不好掌握,不好上手,但是只要我們先補充一些統計、邏輯推理方面的知識,也會很容易接受這些新的研究方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地理學在不斷地發展,新的研究方法會越來越多。我們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千差萬別的情況,來選用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完全沒有必要拘泥于某種或者數種一成不變的固定法。其實萬法歸一,只要你找到最科學、最簡便的研究方法與手段,就是最好的歷史地理的研究方法。

3 歷史地理學前景展望

對于歷史地理學的前景,絕大多數歷史地理人都是樂觀的。近些年來,歷史地理學專業在高校招生規模正一步步擴大,全國各地從事歷史地理研究工作的人員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國內歷史地理學與國外的學術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強。所有的一切都為21世紀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土壤,使大家看到了歷史地理學發展的美好前景。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自從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提出后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熱潮延續至今。21世紀伊始,我們的政府更加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也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時機。歷史地理學研究覆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很多領域,而且近些年來歷史地理學在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過程中又誕生了許多新興的邊緣性分支學科,如歷史教育地理學、歷史醫學地理學、歷史災害地理學等,也驗證了“并不存在唯一的歷史地理學的信條”。歷史地理學將發揮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未來的社會生活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可以填補歷史氣候、災害等方面的空白,成為預測未來的主要依據;歷史人文地理可以填補歷史上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歷史醫學地理學、歷史災害地理可以對防災救災、疫病防治等問題進行研究。這樣,就可以多方面、多渠道為政府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咨詢,進而為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服務,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當然我們在憧憬歷史地理學美好前景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所面臨的挑戰。這些挑戰就像一個個陷阱在隨時等待著它,阻止著歷史地理學長足的前進和更好的發展。

3.1 學術態度有待端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歷史地理學術界同樣存在著功利主義。做學術的態度不端正,不是真正熱愛學術,而是把學術當做通往名與利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便把它扔掉。例如,在歷史疆域的研究中,常常因國家利益的改變而得出不同的結論。為了突出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遼闊的疆域,不惜將不同年代的疆界拼湊在一起,搞成一幅極盛疆域地圖。

暨南大學的李學武教授認為,現在學術界有三種學術態度,一是把學術當做妻子,做學術是出于一種責任;二是把學術當做情人,做學術是出于內心深處真正的熱愛;三是把學術當做,用完了就扔掉。很不幸的是,當今的學術界有太多功利主義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道:“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做學問要坐得板凳十年冷。很不幸的是,當今的學術界充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令人堪憂。我們從事歷史地理學,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這一點至關重要,態度不好,一切皆枉然也。

3.2 學術水平有待提高

翻開厚厚的著作和各種論文,卻發現太多摻水的東西混于其間,使得近年來歷史地理學術水準出現下滑的跡象。為學術界所不齒的抄襲現象也屢屢出現,這不僅是學術水平的問題,更是作為一個學者的素質問題。近日,學術打假名人方舟子遇害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學術界一片污煙瘴氣。歷史地理研究水平的高低以及歷史地理學研究成果取得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歷史地理這門學科以后的命運。

3.3 對學術的投入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以至于政府對人文學科的投入明顯不如理工類學科。歷史地理學作為崛起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明顯投入不足,這嚴重阻礙了歷史地理學的正常發展。有些學校因為教育資金不足,甚至選擇關閉某些歷史地理學專業。由于長期投入不足,歷史地理學的交流受到了很大限制,這也嚴重阻礙了歷史地理學的健康發展。我們一方面要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讓歷史地理學科為現實服務,讓社會看到它的價值,為投入增加砝碼。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與曲折的統一體,歷史地理學也如此。我們既要看到歷史地理學的美好前程,又要注意面對它所遇到的挑戰。雖然現在歷史地理學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無法解決或者不能圓滿解決的問題,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歷史地理學必將取得更大的進步,為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探討了歷史地理學學科屬性、歷史地理學研究方法以及歷史地理學未來發展等三個方面的問題。歷史地理學自它誕生之日起,這些問題也就圍著它慢慢展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歷史地理,從事歷史地理研究,就不能不了解這些問題,不能不思考這些問題。試問一個連歷史地理學屬于什么學科都不清楚的人怎么能學好歷史地理學呢?更無從談展開歷史地理研究了。反之,如果我們了解了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脈絡,了解了歷史地理學研究方法以及未來的發展動向,這又可以極大促進我們平時的學習和研究工作,有利于歷史地理學科自身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華林甫,等.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2]吳宏歧,郭聲波.2006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7.

[3]葛劍雄.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和前景[J].東南學術,2002(4).

第4篇

關鍵詞:歷史地理學;人地關系;地理環境;研究方法

歷史地理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和對全球變化的關注,歷史地理學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不斷更新和豐富,研究專題和范圍迅速擴展。不僅如此,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理論方法和觀察問題的角度也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許多其他學科借鑒運用,成為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

一、對歷史地理學學科屬性的爭論

歷史地理學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學科,它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著爭論。雖然大多數學者都同意歷史地理學“是現代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研究在歷史時期主要由于人的活動而產生或影響的一切地理變化,這就是今日所理解的歷史地理學的主要課題。至于在人類歷史以前的一切變化——或更進一步說,在人類活動還沒有能夠在大地表面上引起顯著的改變,或留下顯明的痕跡以前的一切變化,則應當屬于‘古地理學’的研究范圍”。但仍有不同的補充意見。史念海先生在強調“

1932年初,(英國)歷史學會與(英國)地

理學會(歷史學與地理學教學科研人員的專業

學會)的一個聯合會議在倫敦召開。會議討論

的問題是:“什么是歷史地理學?”而會議對該

問題并沒有給出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答復。此

后為尋求解答這一問題,又嘗試了許多努力。

在那次會議上就該問題提交的各種各樣的

論文中,e.w.吉爾伯特(e.w.gilbert,1932)尋

求“區分目前包含在歷史地理學科范疇內的兩

門不同學科,試圖為這門已經存在的學科下定

義”。他認為,“歷史地理學”至少有五個不同

的含義,但只是其中之一“恰當地”闡述了這門

學科。吉爾伯特認為在20世紀30年代已經不

再適合的歷史地理學的四個較早期概念是:作為

政治疆域沿革史的歷史地理學;作為地理發現與

探索史的歷史地理學;作為地理學思想與方法史

的歷史地理學;以及作為研究地理環境影響歷史

過程的歷史地理學。吉爾伯特認為,歷史地理學

的“實際功能”是“復原往日的區域地理”。“歷

史地理學應該限定于歷史時期區域地理的研究,

而不應該致力于將歷史事件的研究作為學科的

主要目標”,吉爾伯特的這一觀點,將地理學與歷

史學、歷史地理學與地理學同時作了區別。如同

許多這類定義那樣,這種觀點是有意識地造成分

裂而不是綜合。……

雖然這種將歷史地理學視為往日時期(或

往日各個時期)地理研究的觀點,被20世紀30

年代的歷史學者與地理學者廣泛地接受,但不

久(甚至當時)就受到新一代學者的質疑,在英

國尤其引人注目地受到達比的質疑,他們不僅

尋求擴大“歷史地理學”的涵義,而且尋求將歷

史地理學公認為一門新的分支學科。達比開始

審慎地反思當時視為歷史地理學為復原往日地

理的保守觀點,逐漸地建立起一個新傳統。這個

新傳統如同關注景觀變化與區域變化那樣。關

注重要歷史時期內不同地點的斷代研究。迭比

促使歷史地理學成為一門分支學科:他以傳教

般的熱情工作,目的就是將歷史地理學建立為

一門具有自我意識的顯學,既與人文地理學相

區別,又不同于其他歷史學科。

最后貝克教授強調:

在此我要談一談不同的觀點。歷史地理學

沒有必要監管自己的“領域”,研究歷史地理也

沒有必要邏輯證明。不存在歷史地理學獨有的

研究專題與研究領域;相反,歷史地理學與歷史

(及史前)研究共享其探討的方法,而同時與地

理學研究共享其探討的問題。因此,對歷史地

理學科的任何整理(或甚至討論)通常應以地

理學的話語作為其后盾。地理學與歷史學都是

觀察問題的觀點;它們是觀察世界的不同

方法。

存在這種爭論并不奇怪,它實際上反映了歷史地理學研究(或歷史地理學科)的本質特點,是歷史地理學自身不斷發展和研究內容不斷深化的必然體 現。歷史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特征極為明顯的學科,其研究的內容雖然是地理的,但在時間上卻是過去的,資料來源是歷史的,歷史學的文獻處理和解讀方法是歷史地理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歷史地理學因而同時具有地理學和歷史學的特征,不同的研究者從各自的研究主題出發,自然會得出不同的觀點。

二、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與其他學科不完全相同,歷史地理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方面,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

現在有不少研究者都認為要提高歷史地理研究的水平,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研究結果的精度。葛劍雄先生認為:“由于絕大多數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已經無法通過實地考察來復原,只能依靠文獻記載,而現存史料往往只有不完整的描述,普遍缺乏必要的數量,要進行量化分析相當困難,更難得出精確的結論,所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對時間、地點、程度的定量精度很低。由于成果的精度不高,很難作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也無法為歸納或預測提供可靠的數量根據, 也難以得到其他學科的引用,受到運用部門的重視。”葛全勝、何凡能等認為:“我們也應該看到,與其他相鄰學科相比,我國歷史地理學在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條件限制,大部分研究成果依然還停滯在定性描述之中,從而造成許多很有見地的研究成果因缺乏量化指標,很難與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銜接,不能在更廣泛的領域里凸現其重要的科學價值。因此,積極推動現代科學技術在歷史地理學中的應用,提高研究結果的定量化程度與精確性,已成為學科發展當務之急。”這是就歷史地理學的地理學屬性而言,無疑是有道理的。但如前所述,“復原”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只是歷史地理學研究內容的一個方面,歷史地理學研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運用本學科獨特的視角和理論,從哲學或文化層面回答環境變化與人類社會發展相互關系的問題。由于人類思想意識和人類社會活動行為的復雜性,計量化未必是最好、最準確、最科學的表達方式,而歷史地理學因為其研究時段和研究資料的限制,也幾乎沒有可能提供一套系統、精確、符合歷史實際的量化資料,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強自為之可能會弄巧成拙。因此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前途還在于后者,應著重從文化層面和哲學層面去思考人地關系問題。

近年來,歷史地理學的發展給人一個突出的印象是:一方面,許多歷史地理研究者開始涉足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控制等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領域,對社會學和歷史學的一些研究主題給予歷史地理學的解釋;另一方面,一些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研究者也紛紛涉足歷史地理學研究領域,試圖從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的角度來闡釋相關的研究主題。歷史地理學已經不僅是一門學科,同時也已成為觀察和分析人類社會發展諸問題的方法論。

歷史地理學成為分析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方法論,受當代科學研究發展潮流的影響,是歷史地理學本身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科劃分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科學研究越來越綜合化、系統化。無論是回答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問題,還是回答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都不能無視相互作用的另一面。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核心是人地關系問題,認識問題的角度是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表述問題的方法是人地關系在時空二維上的發展過程。這三點對于其他學科的研究都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人地關系問題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長期命題,是探討環境變化和人類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主題,隨著環境問題的凸顯和對全球變化的關注,目前也是諸多學科爭相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人與地的關系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而產生,通過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制度的演化而不斷發展。受自然規律支配的地理環境和受社會發展規律制約的人類社會及其生產和生活方式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人地關系應從動態角度考察才能深刻認識。歷史地理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探討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因此在人地關系問題研究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鄒逸麟先生指出:“歷史時期自然環境的變化,大部分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同時自然環境的變遷,又反過來給人類活動帶來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如何科學地處理好人地關系,則是歷史地理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也可以說歷史地理學就是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人地關系問題成為歷史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歷史地理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題中應有之意。因為歷史地理學較早的重視人地關系的研究,對于人地關系的認識也早已走出“地理環境決定論”和地理環境只不過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的舞臺這樣的認識誤區,自覺地認識到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是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并將之運用于具體的問題分析中;同時,歷史地理學也因其研究時段的關系,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表述問題的方法,即通過“復原”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理環境變化來表達人地關系的過程。這些都是歷史地理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具優勢的認識理論和研究方法,正如阿蘭·r.h.貝克教授所說,“歷史地理學的長處在于交叉學科的研究項目,對往日的人類、地點與時期給予了大量的獨特研究”。

如同當代許多其他學科一樣,各學科都有獨特的研究領域、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同時又在不斷借鑒和融合其他學科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重視人地關系,把人地關系看作是一個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注意人地關系在時空二維上的發展變化,這是歷史地理學的基本認識和基本研究理論,現在也越來越成為相關學科研究問題的認識和方法,成為觀察人類社會發展和地理環境變化相互關系的一個方法論。

第5篇

【關鍵詞】高中教育;地理學科;歷史地理知識;運用

一、歷史地理學的涵義及其重要地位

1.歷史地理學的涵義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既具有地理學科的特點,又具有歷史學科的特征,歷史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2.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地位

歷史地理學和地理學科一樣,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方面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歷史地理學在很多省份的高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高考文科綜合中,歷史地理知識的份量也較大。文科綜合地理試卷中滲透的歷史地理知識主要有:中國季風氣候與歷代水利建設;經濟結構戰略調整;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勢力侵略等。尤其是氣候與歷史、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等內容都是重點考查的歷史地理知識。

例1:當時(北宋)經汴河運往東京的稻米主要產自( )

A.華北平原 B.漢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漢平原

分析:本題的題干是歷史知識而選項是明顯的地理術語,同時題干又強調了“水路”運輸,所以學生既要根據一定的歷史事實(如京杭運河連通淮河與長江、宋代太湖流域的稻米產量最高),又要熟悉地理因素中的河網水系(汴河經運河與淮河、長江聯連,又經運河中的江南河與太湖流域聯通) ,才能正確得出正確選項為 C。

例2:北宋后,黃河多次泛濫,汴河河道淤淺,漸至涸廢。試分析黃河該河段(黃河中游地區)經常泛濫的原因( )。

分析:本題設問在歷史教材中是沒有絲毫講述的,但如用歷史地理知識或方法進行分析,就不難得出正確的結論: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后,挾大量的泥沙,進入中游,由于水勢減緩,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且黃河所經地區,降水集中,多有暴雨,易成泛濫。古今黃河流經地區的地理環境的主體沒有什么大的變化,現代的原因也應是古代的原因,所以這一原因也正是北宋后黃河該河段經常泛濫的原因。

例3:宋代海上(貿易)往來大多是三、四月從日本駛往中國的江浙沿海,五、六月從江浙沿海駛向日本。這樣選擇航行的時間主要是為了( )

A.避開倭寇的活動 B.遵守朝廷有關海禁的規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風

分析:該題題干是典型的歷史情景,而備選項則是以歷史情景與地理情景相混雜或單一的地理情景方式來迷惑考生,是一種較好的史地綜合題。由于時間季節的變化,區域地理自然現象的特性也隨之而變,人類的社會活動就是根據這些特性的變化,或躲避或利用。因此,宋代海上貿易的往返時間正是利用了區域地理因素中,處于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中的東亞地區,隨季節變化而風向變化的自然規律,以便于以風力作為動力的帆船航行來選擇時間的。故正確答案為D。

分析現有教材,歷史地理知識在中學地理教材中非常欠缺。所以,文科綜合考試地理科的復習,不但要引導考生關注現實的發展,也要從歷史地理知識中吸取營養,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為現實發展提供借鑒。不僅在文科綜合中如此,在一些地理單科試題中,也出現了相關的歷史地理知識。因此,無論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從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來看,在中學地理教材中增添相關的歷史地理知識內容都是必須的。

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歷史地理知識

(一)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建立史理知識的有機聯系

1.在學習我國六大古都的地理知識中滲入其悠久的歷史

六大古都至少都已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北京始于西周薊城、春秋時代即成為燕國的國都,以后成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始于西周的鎬京,以后成為秦、漢、隋、唐各朝首都。洛陽始建于西周初期,自東周以來,先后有東漢、曹魏 、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個朝代在這里建都。開封在戰國時代是魏國的國都,以后又成為五代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戰國金陵邑 ,以后成為六朝(三國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華民國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錢唐縣,到五代成為吳越國的國都,以后又成為南宋的首都。

2.在講解中國地理中滲透歷史地理知識

如講到黃河流域的城市西安時,可介紹西安坐落在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上,平原周圍群山環繞,形勢險要;河水(黃河)的支流渭水(渭河)橫貫關中平原,且流經西安城北,為西安提供了灌溉和舟楫之利,并通過河水、渭水向長安城北運送漕糧。因此西安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現在又成為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3.在地理教學中增加一些與時俱進的話題

如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問題,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人類賴以存在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又如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可持續發展教育方面歷史地理學等人文學科具有獨特的優勢,諸如歷史上黃河的決溢改道、經濟中心的南移、古都名城的興廢等等案例,均可成為揭示人地關系的極好例證,都可成為中學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地理教學中注意運用歷史地圖

歷史教學地圖以簡明的、特定的地圖語言再現歷史,其載負的圖形信息能收到文字表達難以實現的直觀效果,與課本緊密結合,是取得最優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歷史地圖的重點不在于表現靜態的地理學信息,而在于表現動態的、發展的歷史學信息。在地理地圖教學中,教師可配合歷史地圖,設計有情有味的讀圖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如講到我國的行政區劃時,可結合地名的由來講授歷史上我國政區的演變,使學生能理解政區演變與自然環境、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再如講授鄱陽湖與洞庭湖時,可運用它們的變遷圖,通過湖泊面積的對比使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從而更好地理解洪澇災害的原因。總之,讓歷史地理地圖走進地理課堂,符合時代的要求及考試方式的改革,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是歷史地理學滲透進中學地理課的有效途徑。

三、史地結合教學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和指揮者,是學生智慧的啟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和培養者。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歷史地理知識,對地理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提高對跨學科教學的認識

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雖分屬社會學科、自然學科,但它們間的聯系十分廣泛。地理學科引導學生認識今天的地理現象,著重探索地理現象的現狀和特點。而今天的地理實際上是過去地理的延續,了解歷史上的地理情況,有助于探究地理現象演變的過程和規律,有助于人類更好地協調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地理教師要盡可能在教學中有效利用歷史地理知識。

2.要努力學習一些交叉學科的知識

由于中學教材中歷史地理學知識還不成體系,文字與地圖尚沒很好的配合,加上相關教師中大多數缺少歷史地理知識的系統學習,在教學中很難做到得心應手。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勤奮學習,廣泛涉獵,善于積累,努力了解一些基本的歷史地理知識。要在教學實踐中,掌握一些學科交叉的知識,了解其發展趨勢,要從整體上把握地理學科與相關學科間的指示交叉點,并且能夠融會貫通。

3.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的主次關系

雖然歷史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師在補充、充實教學內容時,必須擺正教學內容的主次關系。必須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必須有科學依據,史料真實,觀點正確;地理教師要把握好歷史地理知識滲透的合適時機和恰當的數量,千萬不要喧賓奪主。

4.要進行一些邊緣學科的教學法研究

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要搞一些學術研究和教育科學研究,撰寫發表一些教學法研究論文,為成為學者型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教師要關注國際、國內的時事動態,了解社會熱點問題,以充實教材相關內容,豐富教學;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要研究文科綜合能力培養的方法,尋求教學的最佳方案,實現知識和能力、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

關鍵詞: 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 研究 困境與契機 主要學術成果展望

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是歷史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領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我國歷史時期動物的分布和變遷,包括自古至今我國野生動物分布地區的變化,珍稀動物數量的減少及其深層原因探究。歷史動物地理研究一些珍稀動物分布地區的歷史變遷,挖掘其變遷規律和變遷原因,對于探討我國歷史時期生態環境的變遷、珍稀動物的保護等,都有著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1]

一、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的困境與契機

(一)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的困境

《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一書中對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有所提及。只不過在這樣一本反映至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歷史自然地理學總體水平的成果匯總的書里,對于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是這樣描述的:由于“研究工作還很不夠”,從而“只好暫付缺如”。可見,在文煥然、何業恒等的系列成果問世之前,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并不是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

究其原因,一是資料分散。搜集這方面的資料,真如大海撈針,查索竟日而一無所獲的情況往往有之。這就是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本身的難點,實際上這也是整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共同難點,不過歷史動物地理學的資料分散尤甚。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求極高,這是由歷史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與地理學和歷史學所不同的是,歷史地理學是一門雙維的學科,它既要復原事物、現象在空間上的分布,又要對應地揭示其在時間上的演替。沒有時間的歷史地理空間研究是沒意義的,對于歷史地理的時間研究來說亦然。這就要求對資料要無限地全面占有,力求作出全面的分析,得出具有精確度數的結論。對于歷史動物地理學來說,資料的極度分散無疑讓高要求的資料收集“雪上加霜”,工作難度可見一斑,以致很多歷史地理工作者“見之則避”,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少人問津,進展緩慢,遠遠落后于其他分支領域。

再有,在極為分散的史料中,有關動物的記載異常混亂。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資料大多來自地方志,而舊方志的動物記載不列學名,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對此,陳橋驛先生描述得特別精辟:“在這些志書中查索動物名稱,通名與俗名混用,本名與別名交錯,有時一名為數物所共有,有時數名卻僅系一物。混亂顛倒,不勝其煩,魯魚亥豕,出錯更屬難免。”[2]動物記載使用學名并加列拉丁文二名法,是從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覲縣通志》開始的。而80年代初,當時新編的方志仍大都沿用舊方志的套路,關于動物的記載不列學名。此后,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倡導和呼吁下,某些地方的新編方志已經在動物卷中使用了學名,并加列拉丁文二名法,但是大多地方志中的動物記載還是相當混亂的。中國歷代的地方志編寫都是有專人專門負責,新地方志的編寫也不例外,且編寫水平和資金、人力的投入更是以前無法比擬的。在這等情況下,方志中關于動物的記載尚且如此,其他史料就猶有過之了。這就導致了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難度極高,要進行研究必須破譯出各種古動物在當時中國古籍上的名稱,今天是國際上通用名稱的何種動物種屬。研究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也就成了很多歷史地理工作者手中的“燙手山芋”,棄之可惜,嘗之不能。

當然,當時的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也不夠快,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很多新的領域、很多分支的研究也沒真正啟動,不是顯學的歷史動物地理學也就難免受到冷遇了。

(二)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的契機

80年代初至今,歷史自然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了開拓發展的高峰期,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也隨之受到重視,發展勢頭良好。首先是人們的環境意識加強,對歷史自然地理的重視非往日可比,環保支持者的奔走呼號也讓動物保護走進每個人的潛意識,歷史動物地理的研究日益興旺起來。再有大型綜合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編寫的開展,令到地圖集中對各歷史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都迎來了人力、資金異常充沛的一個發展契機,歷史動物地理學也不例外。況且在該地圖集中各歷史自然地理要素的研究都緊密結合當今發展勢頭迅猛的環境變遷研究,其現實意義使得歷史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全面鋪開,其前期的一些較薄弱的分支領域,特別是歷史動物地理學被擺到了研究前沿,成為雖“老”也“新”的研究熱門。

二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學術成果

在80年代初至今的短短二十多年間,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迎來了黃金時期,成果頗豐,探討的問題很全面、深入,在研究的方法上實現了突破,以文煥然、何業恒為主的一批學者知難而上,文獻整理分析和實地考察相結合,沖破歷史地理學研究本身的難度“瓶頸”,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和專著,論述了幾十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在地理分布上的變遷,為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歷史動物地理學躋身歷史地理學的前沿,備受關注。他們的動物地理區域探討方面,偏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中南部野生動物種群及其分布區域變化情況;探討時限方面,研究時間上限直抵全新世前期,與地質時期古生物變遷相銜接;在他們的論著中,也深刻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大一統”,歷史時期動物地理的研究結合了歷史時期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變化和區域開發中人為活動的影響。[3]

對歷史時期動物的類屬進行概括性探究的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珍稀獸類、珍稀鳥類、珍稀爬行類、兩棲類、魚類,代表人物是何業恒,研究成果有何業恒等著的《湖南珍稀鳥類的歷史變遷》、《中國珍稀獸類的歷史變遷》、《中國珍稀獸類(Ⅱ)的歷史變遷》、《中國珍稀鳥類的歷史變遷》和《中國珍稀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的歷史變遷》。

珍稀獸類方面,研究的動物集中在虎、象、熊、熊貓、野生犀牛等。對于虎的研究又側重于華南虎,成果有藍勇先生的《清初四川虎患與環境復原問題》劉正剛的《明清閩粵贛地區虎災考述》和何業恒的《試論華南虎在長江三角洲的絕跡》。對于歷史時期象的研究集中在江河流域一帶,有曾昭璇的《試論珠江三角洲地區象、鱷、孔雀滅絕時期》、何業恒的《黃河下游古代的野象》和文煥然等著的《歷史時期中國野象的初步研究》。至于熊的相關研究,何業恒的成果較多,有《歷史時期湖南有棕熊嗎?》和《中國虎與中國熊的歷史變遷》。歷史時期大熊貓的研究歷來是個熱點,主要的成果有何業恒的《大熊貓的興衰》、《試論大熊貓的地理分布及其演變》和文煥然等著的《近五千年來豫鄂湘川間的大熊貓》。歷史時期野生犀牛的研究較為透徹,成果有文煥然等著的《中國野生犀牛的滅絕》,文煥然、何業恒著的《中國野犀的地理分布及其演變》,劉洪杰的《中國古代獨角動物的類型及其地理分布的歷史變遷》,藍勇的《歷史時期中國野生犀角分布的再探索》。其他獸類的歷史時期分布變遷研究成果也頗豐,有周躍三、何業恒的《試論野生水牛、四不像鹿和中國鼉在黃河中下游的絕跡》,王青等著的《海岱地區的獐與史前環境變遷》等。

歷史時期鱷魚的分布變遷研究主要集中在馬來鱷和揚子鱷上。馬來鱷的分布變遷研究成果有文煥然等著的《歷史時期中國馬來鱷分布的變遷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相比較而言,揚子鱷的分布變遷研究更為透徹一些,成果較豐,有文煥然等著的《試論揚子鱷的地理變遷》、裴修碧的《上古時期揚子鱷分布地域考》、何業恒的《揚子鱷在黃河中下游的地理分布及其南移的原因》及文榕生的《揚子鱷盛衰與環境變遷》。另外,何業恒等著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地理分布的變遷》是中華鱘歷史地理分布研究的重要成果。

三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的展望

對于動物而言,其與植物本是一家,在生物鏈中兩者也是相鄰的鏈節,相互之間的依存程度不言自明。動物是生長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一定的水文、地貌環境中的,氣候和水文地貌與其是時刻在互動的,動物的狀況更是氣候、水文的一面“鏡子”。這樣的規律是具有客觀性和歷史性的,在漫長的生態演變過程中,自然界始終堅持并遵循這樣的一個規律,所以歷史時期動物的變遷的研究不會是孤獨的,更不應該是獨立的。它的發展有賴于歷史時期氣候、水文地貌等主要要素的研究,它的發展是應該站立在氣候、水文地貌等主要要素的歷史時期研究的基礎上的。這樣,歷史時期動物的變遷得出的研究結論才有統治性,才有說服力,才中肯。

對于中國歷史時期動物的變遷研究來說,它是眾多自然要素歷史時期研究中較為薄弱的一個分支研究,在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上都大可借鑒其他先行分支領域的成果,這樣,歷史時期動物的變遷研究才具有更高的研究效率和研究范圍。歷史時期動物變遷的深層次原因和規律分析探討才有更廣泛的理論支持,才有更廣泛的指導意義,才有生物系統、生物環境“大一統”的高度和深度。展望中國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合作全面的研究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此可采取兩個措施,第一,將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對象之時間下限下延至當今,使之與現代地理學其他分支學科研究之內容在時間上更緊密地相銜接;第二,將歷史動物地理學的研究內容由僅復原過去歷史時期之環境變遷,延伸到對當前環境變遷動態的評估及對今后環境變遷趨勢的預測,并提出防止環境惡化,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的對策。[4]

參考文獻:

[1]張全明.中國歷史地理學導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4.

[2]陳橋驛.中國珍稀鳥類的歷史變遷[M].1994.7.

[3]華林甫.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成就[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22.

第7篇

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課程標準下出現了較大的改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高中的地理教材資源并不是都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供的有些案例雖然學生都很熟悉,但是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激活教材內容,是新課程標準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正是因為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材中的案例可以與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對教材進行有效處理,教學會變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學習地震成因及預防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在2012年日本海底發生大地震的時候,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結合地震在日常生活、交通供水、供電、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震災成因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在學習洋流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喊暖流交匯帶來的豐富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位置出發,分析此處的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漁場等,這樣一來,學生結合實際,在遇到其他洋流流經處也能夠結合具置分析原因,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了。

二、生活解釋教材,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地理學科的學習是枯燥的,再加上高中地理知識的復雜性,要求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詞語、諺語、歇后語、生活例子等來對地理教材中的專業術語進行解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傳統工業區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倫敦這個例子為學生講解工業區地理位置的選址因素,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倫敦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中很多抽象的術語就能夠具體起來,學生能夠對工業區知識更加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地理知識,也能夠學以致用起來。再如,在學習氣候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早穿棉襖晚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這一諺語來為學生分析西北氣候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此外還有“春城昆明”“避暑之都貴陽”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再帶領學生利用專業的地理知識分析諺語中的科學合理性,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也提高了。

三、借助生活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国产成人短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免费| 6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717成人午夜免费福利电影|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二区一二区四区 | 天堂成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激情| 久久精品国语| 麻豆91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综合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亚洲欧美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嫩| 91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精品剧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www| 最近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欧美激情喷水视频| 久久久久久日本一区99| 高清视频国产| 羞羞的视频网站| 在线天堂av| 嫩草研究院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看| 亚洲一区资源|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 av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五月| 天堂蜜桃91精品| 国产99精品国产|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 欧美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亚洲图片制服诱惑| 久久久之久亚州精品露出| 欧美激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美女被c网站| 天天操夜夜草| 色久视频在线播放| 久草在线视频网站| 精品一级视频| 欧美日韩伦理在线免费| 亚洲最黄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黑丝|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在线| 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有精品国产| 自拍电影在线观看| 夜夜嗨aⅴ免费视频| 国产黄色在线网站| 9999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坠欲下| 欧美激情1区2区3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亚洲综合av网| 91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精品播放| www.一区二区三区.com| h网站在线看| 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不卡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要久久爱电视剧全集完整观看| 99av国产精品欲麻豆| 成人午夜伦理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高清| 欧美成人亚洲成人| 在线观看视频h| 视频在线不卡| 怡红院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午夜|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水蜜桃精品av一区二区| 黄上黄在线观看|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最新精品在线|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3p|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a黄色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在线 | 伊人久久亚洲| 精品二区视频| 91在线免费播放|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 一本大道久久加勒比香蕉| 最近中文字幕av免费高清|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91 | 亚洲理伦在线| 91在线一区二区| 在线看国产日韩| 上原亚衣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 欧美午夜黄色| 91精品国产自产观看在线| 国产精品v一区二区三区| 99re视频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激情欧美狂野欧美精品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拍拍拍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h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视频| 老司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丝袜自拍清纯另类|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视频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资源| 亚洲日本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九九99精品| 国产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网站|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sese在线播放| 美女av在线免费看| 影音先锋成人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男人天堂av| 日韩欧美国产wwwww|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91麻豆精品| 亚洲伊人观看| 亚洲黄色录像片| 在线性视频日韩欧美| eeuss影院www影院| 91av亚洲| 99re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国内精品一国内精品| 免费看黄视频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亚洲午夜激情网站| 欧美夫妻性视频| 黄页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 久久99蜜桃精品| 欧美三级乱人伦电影|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对白叫床清晰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论坛sis|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福利视频| 96精品视频| 国产一二三在线| 日韩一级大片| 欧美日韩激情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可以直接在线观看的av| 一区二区三区韩国免费中文网站|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女星排名| 美女被人操网站|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精品福利视频| 色激情天天射综合网| 高清av中文在线字幕观看1| 欧美jizzhd69巨大| 你懂的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导航福利在线| 黑色丝袜福利片av久久|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3直播 |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巨乳诱惑日韩免费av|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 欧美sm视频| 91色在线看| 噜噜噜久久亚洲精品国产品小说| 91豆麻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 男女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毛片在线| 在线影院国内精品| 国内精品麻豆| 91av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精选|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www.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制服综合另类| 麻豆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91色综合久久久久婷婷|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校园春色欧美|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91大神在线播放精品| 国内在线视频|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成人vr18sexvr| 国产高潮av| 亚洲欧洲美洲国产香蕉|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尤物在线精品|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图片| 免费三片60分钟|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 久久免费午夜影院| 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大片免费在线看视频| 免费亚洲婷婷| 欧美成人bangbros| 免费在线黄网| 日韩综合网站|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黄| 美女色狠狠久久| 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社区色欧美激情 |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在线成人| 亚洲成年人影院在线| 黄页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天堂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特黄一级| 青青草视频导航| 超碰成人97| 中文字幕综合网|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九七影院97影院理论片久久| 久久综合国产精品| 97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不卡 | 亚洲综合图片| 欧美成人精品| 欧美男人的天堂一二区| xxxx影院| 欧美大人香蕉在线|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97碰碰碰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爱|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成人在色线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欧美黄色小说|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按摩 | 免费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国产国产专区 | 黄网在线免费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全| 国产精品69xx| gogogo免费视频观看亚洲一| 色综合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欧美韩日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成人在线日韩|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91网站最新地址| 亚洲精品456| 91福利在线播放| 97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愉拍| 亚洲欧洲午夜一线一品| 伊人手机在线|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美激情插 | 欧美日韩亚洲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美| 日漫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色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 av日韩电影|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小蝌蚪|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91成人精品久久| 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青草av.久久免费一区| 美女黄色丝袜一区| 欧美xnxx| 亚洲免费资源在线播放| 成片免费观看| 最新欧美人z0oozo0|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 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欧美性猛交xx乱大交| 羞羞色国产精品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天天拍小说| 污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日韩成人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激情| 精东传媒在线观看| 奇米亚洲午夜久久精品| 欧美黑人极品猛少妇色xxxxx| 欧美视频免费看|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国产一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级高清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 制服丝袜影音先锋| 亚洲激情欧美| 久久成人18免费网站| 91九色成人| 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91官网在线|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中文字幕| 性感小视频在线看免费| 欧美激情第8页|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精品视频二区| 91在线观看下载| 美女免费黄色|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精品视频| 另类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国产|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美国十次|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好紧好硬好湿我太爽了| 麻豆国产精品官网|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视频 |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性猛交| 羞羞色国产精品网站| 日韩www在线| 欧美在线va视频| 91搞黄在线观看| 老司机av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色噜噜| 日韩黄色视屏| 国产成人av一区|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88久久加勒比精品|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印度 | 国产对白在线正在播放|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剧情| 亚洲午夜一区|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 | 新版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97精品久久久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影院在线观看| 麻豆久久婷婷| 色94色欧美一区| 亚洲网站在线| 欧美一乱一性一交一视频| 久久国产小视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 高潮按摩久久久久久av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av在线不卡精品| 欧美丰满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高清毛片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av| 亚洲另类在线视频| 精品欧美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欧美综合| 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中国动漫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 99九九99九九九视频精品| 天堂中文字幕一二区| 国产99精品国产| 蜜桃传媒av| av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siro系绝美精品系列| 白白色亚洲国产精品| www.97.|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