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29:40
序論:在您撰寫分步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效果評價
采用綜合考核表、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CIDI-CC)及筆者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自制的主動性學習調查量表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價。綜合考核表分為理論考試與操作考核,各占100分;CIDI-CC量表共7個維度70個條目組成,采取6級(1~6分)評分法,分值在70~42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越強。學習主動性調查量表主要是學習時間調查,分為課外學時間、利用網絡學習時間及與其他同學討論學習時間。
1.2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
觀察組CIDI-CC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各種思維能力得分比較中,兩組學生在求知欲得分方面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種思維能力得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理論考核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學習主動性比較
觀察組學生課外自學總時間、利用網絡自學時間及與同學討論學習時間分別為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本研究當中,教學步驟劃分法將整堂課分為5個階段,其中課前引導共有1個學時,主要是講解數據庫使用方法、文獻獲取方法、教學步驟劃分法的意義及內涵。在進行問題歸納時,根據教學大綱對教材每章制定3個典型案例,對于每個案例設計5個具有引導性的問題,然后對其進行討論并分解為若干小問題,每次用時為1個學時。例如血液系統疾病的案例,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既往史、檢查結果等設計5個問題:
(1)初步診斷為什么疾病,且患者相關癥狀對診斷結果有指導意義;
(2)存在疑問的地方,還需要哪些檢查來進行鑒別或診斷;
(3)所進行的檢查項目當中屬于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的包括有哪些,這些檢查項目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佳結果;
(4)除了該病之外哪些疾病的臨床表現與之相似,且如何進行鑒別診斷;
關鍵詞:英語教學;作業:分層
一、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作業分層的必要性
(一)傳統教學理念下作業布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與束縛,特別是在作業的布置方面,存在著隨意、重復、繁瑣等現象,嚴重制約著學生發散思維,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使學生隨著學科難度的加深,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引起關注并切實解決的。
(二)作業分層的目的
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共同的特點,但其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習慣與方法、智力水平與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反映在學習成績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類學生。我們設計作業,通常都是統一題目,這不利于優差生通過作業練習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作業評價也是用統一標準,或好或差,或對或錯,這樣也不能調動全體學生(特別是差生)作業的積極性。為了使作業設計切合各類學生的實際,為了使作業評價更有實效,布置作業時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呈階梯式的作業與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
(三)作業分層的意義
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獲,讓學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很有效的。
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應付了事及相互抄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從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課外作業的作用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
二、作業分層布置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作業設計,量力而施,因人而異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英語基礎及對英語的愛好興趣存在較大差異,布置作業時完全統一,必然會加重學困生的課業負擔,因此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根據教學目標將作業設計成A(學優生)、B(中等生)、c(學困生)三個層次,其中A類作業側重于動手動腦能力較強的綜合運用的作業,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設置一些發表觀點、看法的題目,寫單元課程小論文、小報告、讀書心得,甚至可以讓他們評價本堂課、本單元的教材教法,讓學優生備課,代替老師講課,直接參與課堂教學;c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如抄寫記憶單詞與課文,完成課后練習題及練習冊中的部分題目,讓此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學有所長、學有所樂,逐步積累,穩中求升;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來選擇作業,開放性自主性更強一些。
(二)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缺啥補啥
布置作業時要注意按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即使是學優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好,學困生也不是一無是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根據學生某些方面的缺陷來設置作業,以求補救,相對來說比較有效。如對于聽說能力差的學生布置口頭作業、視聽作業,多聽一聽VOA、BBC及一些英文歌曲,多看一些英文原生帶字幕的電影;對書寫差的學生增加一些書面練習,如英文書寫描紅,每天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只要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見效的;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布置一些閱讀訓練,可從英漢對照版本開始,逐步過渡到英文原版的,隨著詞匯量的擴大,閱讀技巧和方法的積累,閱讀能力會逐步提高的。這樣讓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達到能飛則飛、能跑則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三)作業布置分層分工,進行創造性學習
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以人為本。因此,作業布置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有充分的選擇權和自,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誰擅長哪方面就展示哪方面,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同時大家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如利用課外時間,可布置錄音作業、演課本劇、辦英語小報、搜集英文廣告及產品說明書、介紹當地名勝、舉辦校園英語角等。在眾多活動過程中,從學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興趣出發,學生不僅得到了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而且學會了人與人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將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主學習的自學能力,體驗了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作業分層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分層評價,要有針對性
對學有困難、自卑感強的c層學生,采用表揚式評價,使他們看到希望,只要他們的作業認真做了,只要作業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老師都不能忽略。要讓他們得到肯定:對成績一般的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并大膽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讓他們進步的更快;對成績好的A層學生,采用競爭式評價。對的評價要更具體,更清晰,更明確,同時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使他們更加努力,以求讓他們發展得更快更高更強。
(二)分層評價,鼓勵為主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評價對學生自我評價影響大。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作業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要在評語上下功夫,批語既要體現問題的所在,又要體現教師的贊許和期望。如教師對c層學生可以做出這類評價“你做得很好?!薄澳悴槐葎e人差?!薄澳阋苍S忘了復習,否則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睂層的學生可這樣評價“你最近進步的很快,希望你繼續努力?!薄肮Ψ虿回撚行娜??!薄澳闩cXXX差距越來越小了?!倍鴮層的學生則可以這樣評價“你的英語發音聽起來像外臺播音員在播報新聞?!薄澳愕臅鴮懛浅R幏?,簡直無可挑剔?!薄澳銈兊脑拕⊙莸孟耠娪把輪T的水平”
(三)分層評價,用心溝通
作業分層評價是師生間心靈溝通的過程,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很有意義?!傲_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理解、寬容和期待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自尊心和進取心。作業分層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改錯的好習慣,還會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作業本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有時也會有學生的反饋,告訴老師他的煩惱和希望、建議,這對增進師生情感、幫助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只要我們記得去發現學生“微不足道”的優點,以自然、真誠、恰當、溫馨的語言予以贊美,就能點亮學生希望的火把。
一、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可分為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很多:除了不作謂語外,它可以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定語、狀語與復合賓語(主語補語或賓語補語)。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不帶to的不定式作復合賓語。這些動詞歸納如下: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讓(have,1et, make),四看(see,watCh,notice,observe)。再加上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和美國英語look at somebody do somthing。還有“二讓”屬特殊:ge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與keep somebody doing。而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動名詞(the -ing form)作賓語。這些動詞歸納為一句話:Papa C makes friends。這是由如下動詞的開頭字母組成:permit,advise, practise,avoid,consider,mind, allow,keep,enjoy,suggest, finish,risk,imagine,escape,need,delay,stand(忍受)。 為了容易記住,也可以編成順口溜:“允許完成練習,建議避免冒險,考慮延期逃跑,喜歡保持想象,需要反對忍受”。其相對應的動詞依次是:permit/allow,finish,practise;
advise/suggest, avoid,risk: consider, delay, escape/miss; enjoy/appreciate, keep, imagine; need/want/require,mind. can’t help/can’t stand。
二、復合句
1、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是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的區別。
例如:A、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s won the match is true. (同位語從句)
B、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surprised everybody here. (定語從句)
關鍵的區別在于連接或關系代詞that:有意義的是定語, 無意義的是同位。因為引導定語從句的that在從句中作主語或 賓語,而引導同位語從句的that只起到連接詞的作用。
2、接著容易混淆的是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that與 which:that之前是不定(代詞)、序數(詞)、(形容詞)最高級:which之前是介詞短語與逗號(非限制性)。
例如:A、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se every day.
B、The first lesson that I learned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C、I have lost my pen,which I like very much.
D、The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garden is my home.
三、It的用法
1、It除了代替人和物以外,還可以作形式主語。而真正的主語(不定式、動名詞或從句)則放于謂語或表語之后。
例如:It is nor easy to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然而有少數表語之后接動名詞作真正的主語。這些表語是:無助(no help)、無用(no use)、沒好處(no good);工作(hard work)、費時(a waste of time)、又危險(a danger)。
例如:A、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B、It is a waste of time waiting for him.
2、It還可以作形式賓語。通常下列動詞后面可接it作形式賓語:2f2tcjm(find,feel,think,take,consider,judge, make)。
[關鍵詞]一案到底;教學法;Word軟件課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2-0-02
“一案到底”教學法由“案例教學法”發展而來,是案例教學法的一種特殊形式,近年來在多個學科的教學中得到應用?!耙话傅降住苯虒W法在教學實踐中具有脈絡清晰、教學系統的優點,能夠將教學目標分步驟清晰地呈現出來,學生易于形成系統認知和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
1 “一案到底”教學法
“一案到底”教學法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教育界比較認可的說法是教師根據課程需求和授課知識點選取一個典型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構建系統認知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F在“一案到底”教學法比較多地運用在初中、高中階段的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中。該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達到案例設計與傳授知識的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知識與實際需求的結合、考試和評價的結合,非常適合一些高校開設的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需求。
2 Word軟件教學現狀
2.1 計算機課程教學法綜述
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多種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教學應用中的研究,比如2002年,湖北省荊門市財經學校朱云霞進行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介紹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其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優勢,提出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注意事項;2003年,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職中肖勝陽進行了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的研究,著重開展了項目教學法的教學設計研究和教學實踐研究;2006年,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詹自勝進行了案例教學法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設計了一種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流程,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效果。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然而,在計算機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常需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比如在Word軟件教學中應用“一案到底”教學法就是一個很適合的選擇。
2.2 Word軟件教學現狀
Word作為微軟公司開發的Office辦公軟件中最重要的一個組件,在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Word是計算機基礎課程,一般在新生入學第一學年開展,目前Word軟件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教學案例老舊,缺乏連貫性,部分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已經進行了初步學習,如果教學內容淺顯、缺乏實用性,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對于實用性極強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來說,在教學中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案例十分重要,“一案到底”教學法十分適合Word軟件課程內容的教學需求。
3 “一案到底”案例設計
3.1 “一案到底”總體設計
Word軟件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大高校本科生各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和了解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技能的重要課程。Word軟件課程操作性很強,通過課程學習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在信息社會中必需的計算機技能,鞏固、加深已有的計算機知識,為進一步學習信息技術做好鋪墊。
“一案到底”教學法在Word軟件中教學應用的立足點在于“一案”,恰當的案例能夠串聯多數知識點、突出難點知識點、強化重點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設計依據的是本次課的各個教學知識點,爭取串聯起本次教學內容絕大多數知識點,同時要做到有重點、有層次,不能單純為了加入知識點而進行生硬的教學案例設計?!耙话傅降住苯虒W法在Word軟件中的教學應用的中心點在于“到底”,優秀的案例設計不僅可以串聯單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還可以將多次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鏈接,讓學生在新知識點的學習中進行原有重點內容的強化和復習,將多次課程內容形成一個既可以獨立又能夠緊密連接的整體教學案例,在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獨立知識點的同時形成體系化認知,真正在理解課程內容}絡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其總體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3.2 案例
列舉一個Word軟件教學中“一案到底”教學法的設計案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按照逆向的“‘一案到底’知識體系”“‘一案’知識塊”“分散知識點”進行總體設計,按照“分散知識點”“‘一案’知識塊”“‘一案到底’知識體系”順序進行實際授課。
根據Word軟件課程教學計劃,教學一般按照知識點“Word軟件簡介”“Word文檔操作”“文檔編輯”“表格編輯與應用”“圖文混排”“長文檔編排”“頁面設置與打印”的順序進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構建一個囊括所有重要知識點的“一案到底”整體案例,再按照課程需求和“一案”結構進行分割,形成單獨的“知識塊”,每個知識塊包含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散知識點”。
根據“Word軟件簡介”“Word文檔操作”…“頁面設置與打印”的教學順序與內容,依據教學大綱和本科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一案到底”的“畢業論文”整體教學案例。將“畢業論文”分割成“文本編輯”“圖文混排”“表格制作”“長文檔編排”等多個“一案”知識塊,在每個知識塊中強化練習重點內容,比如在“表格制作”知識塊中重點加強“表格線獨立設置”“表格文本對齊方式”和“單元格合并與分割”這些分散知識點的教學與練習;在“長文檔編排”知識塊中重點加強“設置多級標題”“使用分節符”“使用分頁符”這些分散知識點的教學與練習。授課時依據分散知識點的順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這些知識點組成的獨立知識塊,最終學會Word軟件的整體操作使用方法?!耙话傅降住钡摹爱厴I論文”整體教學案例結構如圖2所示。
4 結 語
“一案到底”教學法不僅適用于Word軟件教學和計算機課程教學,也同樣適用于多個其他學科教學?!耙话傅降住痹趯嶋H教學中的成功應用需要依靠優秀的案例設計和教學設計,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案例進行不斷的打磨和修改,也需要根據當代學生的特點,及時對案例和教學手段進行調整?!耙话傅降住苯虒W法的串聯知識點、整合知識點,直至形成知識體系是該教學法的靈魂所在,在教學中恰當運用“一案到底”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提高教學效率的良好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先禮.“一案到底”教學法在軟件設計課程中的實施[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4(7).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電類專業;項目教學法;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2-0011-02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尤其適合于職業教育,是一種教和學互動的模式,以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最高目標。項目式教學法有嚴格的操作實施步驟:確定項目、準備階段、項目實施(單獨、小組)、項目展示、項目評價、歸檔或結果應用,具體內容不再贅述。只有正確理解項目式教學法,才能為項目式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工作。
一、項目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比較分析
很多講座、論文、說課經常這樣提到:項目式教學法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或項目教學法是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應用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從語法上來講是正確的,但從邏輯上來說卻存在問題。項目式教學法與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同屬行為導向教學法,如引導文法、腦風暴、角色扮演法、任務設計法等,不存在從屬或包含關系。而項目式、理實一體化、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類教學中經常用到,使用者更應該清楚。
1.項目式學法與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比較。二者同屬行為導向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教學互動的模式,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展開教學活動,是一種人人參與“真刀實槍”的演練,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從具體實施操作步驟的特點來看,并非適用于所有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打破理論課、實驗課和實訓課界限,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于一體,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由1位教師主講,1至2位實訓教師進行輔助,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車間。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合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通常具備理論性強、課程內容較為抽象、不進行實驗、不易于理解的特性,這些因素的限制決定了該教學法并非適用所有課程。
中職《電工基礎》和《電子線路》這兩門專業基礎課恰好都具有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特點,恰當選擇其中之一都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例如,在《電工基礎》第十一章“變壓器”的教學中,如果按照變壓器的理論知識,單相變壓器實驗的認識規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可以達成教學目標。倘若采用項目式教學,就必須設計一個課題,如《小型變壓器的制作》,并按照其實施要領逐步實施。再如,第三章第四節戴維寧定理,該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驗性,選不出具體、完整、有價值的項目去實施就不能采用項目式教學,而理實一體化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因此,選擇教學法一定要考慮知識的內容和結構,再結合其他情況,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項目式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比較,如上表??梢?,二者在理論基礎和評價指標上大體一致,而在培養目標的側重點、設計特點、實施特點、教師作用等指標方面有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項目教學法的側重點為關鍵能力的培養,而在項目設計上要求學生能夠解決從未遇到過的新問題,這兩點是項目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重要的區別;在實施的過程中,項目教學法能夠體現以項目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特征。此外,在教師的作用方面,“項目”的設計明顯比“任務”難得多。公開教學、說課一般為1課時,很難系統地發揮項目教學的優勢。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則可以充分展示教師授課的藝術,避免項目教學形似而神不似或斷章取義的現象。
二、如何發揮項目式教學法的優勢
傳統教學法之所以被長期運用,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對知識的闡述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二是知識點相對集中,便于學生分步學習和掌握;三是對知識的講述比較全面、系統,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脈絡和重點,有利于課后自我總結和復習。而項目式教學法具有實踐性、目標明確、自主性、發展性、綜合性、開放性、評價的特點。這兩種教學法的優勢形成了互補。
教學過程中應取長補短,采用復合型的教學方式。正所謂“教無定法”,只有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提高的教學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才能培養出可持續發展的一線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
托福培訓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托??荚囌n程設計
1引言
任務型教學法的理念首次被提出是在在 20世紀 80年代,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完成設定任務的形式來進行語言交流借此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設定任務為教學前提并統領整個課堂,以參與、合作、溝通、交流、協作的課堂學習方式,使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發揮,在語言的應用實踐中感知、學習、交流目的語。任務型教學法是先進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融合,在實踐過程中獲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2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主要特點
任務型教學法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來自于對語言習得的研究,任務型教學法區別于以往傳統教學法在于“任務”,通過制定課堂教學任務并且在“任務”的統領下組織教學,通過完成“任務”來鍛煉同學們的自我認知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特點如下:第一,任務型教學法教師所設定的“任務”,具有典型性及務實性的特點并且課堂操作性較強,根據課堂的主旨來提煉任務,同學們圍繞任務展開語言交流最后進行語言點強化,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課堂主體作用,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并且提高了同學的參與熱情和學習時效。第二,任務型教學法著重強化了任務實施的過程,在課堂中將任務予以分解并分步驟完成,以學生的交流參與為原則,進行語言表達的互換溝通。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進行合作討論并成為了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和實施者,使語言應用能力迅速提升。第三,任務型教學法關注學生的學習訴求,尤其關注他們的情感特征,在課堂上采用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模式,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學生興趣的培養,提高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3任務型教學法在托福培訓類課程的設計應用
托福培訓類課程的根本性質語言學習基礎上的應試類課程,其構成內容主要為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區別于普通語言類課程學習的特性在于其特有的考試模式。因此,實現應試者語言功底和考試成績的雙贏,是托福培訓類課程的兩大授課主題。筆者在對托福培訓類課程進行實踐與調研后,認為任務型教學法在托福培訓類課程的課程設計方面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下面以托福寫作課程為例展開闡述:
新托??荚嚪譃榫C合寫作和獨立寫作兩個部分。對相對要求較高的綜合寫作而言,它有相對固定的寫作特點,具體變現為相對錄音觀點要么持質疑觀點要么反駁了閱讀文章,又或者就是支持閱讀文章,因此只需要把相關描述質疑(或者反駁)與描述支持(或者加強)的固定語句背下來就可以形成一個大體的論述框架,同時運用優美的文字展開表達,那么獲取高分是具有可行性的。結合以上新托福的寫作考試的固有特性,在課堂上為了使應試主題更加突出和明確,采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課程設計,在制定任務前,我們首先明確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如下:好作文的三項標準:(1)全面有效的覆蓋所有主旨,邏輯性強;(2)結構合理,內容的開展緊扣主題且論證得當;(3)語言準確,句式運用較為豐滿。
在以上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將課程設計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緊密銜接,使得課程的主題更加鮮明,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在明確應試主題的基礎上掌握寫作規程,從而學會語言的靈活運用。在任務前階段,我們會用成功的考試先例對同學進行熏陶,通過對以往的優秀案例的了解分析使同學樹立自信心,同時營造積極的心理暗示氛圍。通過對任務前的分析過渡到任務細節的制定與明確,首先是閱讀筆記的紀錄技巧;如何總結閱讀主旨,然后用盡可能簡介的單詞提煉主旨并速記下來;按照閱讀順序用盡量少的詞語紀錄重要的文章構架,和所有的細節性詞語。其次是紀錄聽力筆記的技巧,聽力的觀點是相對統一的則直接o錄,若聽力的觀點是提出了另外一種闡釋,則提煉并紀錄下這種解釋的關鍵詞。再次是將筆記要點擴展為句子的技巧,通過句式的靈活運用,長短句的巧妙安排,對提煉的要點進行句式的擴充。最后將主旨性觀點,要點以及細節這三個信息要素按照論證關系進行文章闡述,即細節支持要點,要點支撐觀點。英語句式有主從關系,為了突出重點表達內容,大范圍的運用主句來體現聽力和閱讀的關鍵點。在以上應試技巧的支撐下,最后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文章構造:(1)閱讀和聽力共同探討話題;(2)聽力內容所持的態度;(3)閱讀內容所持的態度;(4)聽力和閱讀的內在關系闡述。在寫作的過程中,同學所體現出來的弱項主要是語言表述和詞匯量匱乏上面的問題:語言的連貫性,各種句式的靈活應用,詞匯的選擇,以及語言的規范性。會在任務的分解過程中單獨設立詞匯與句式的巧妙應用環節,然而,語言的深度應用離不開大規模的獨立閱讀,我們鼓勵和推薦同學通過閱讀海外書籍的方式強化語感,提高文學素養。通過課堂任務的分解與實施,同學們在程序與應試技巧上明確了如何操作,在任務后環節,我們將組織同學進行大范圍的自主練習將應試寫作內容加以鞏固。
綜上所述,在托福培訓類課程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師通過精煉主題明確課堂培訓任務,并在任務的引領下分解成若干個步驟,每個步驟主旨明確,邏輯性很強,既能使同學充分明確每個步驟的學習內容,又能充分突出同學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語言應用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潛力,真正在強化語言功底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應試技巧,取得優異的托福成績。
參考文獻:
[1]陳慧.英語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之比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5):97-98.
[2]馬笑巖,瞧秀梅.國內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綜述[J].新課程研究,2011(10):93-94.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孟家峰.托福寫作類型與思路分析[J].英語沙龍:鋒尚版,2015(10):16-17.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 個性發展 實踐能力
“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的出發點是文本的審美元素,歸結點是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文本看作一個特定的充滿感彩的審美對象,深入把握教材的美學意義,按學生認知需要和認知能力設定一個課題,然后進行充分論證,與學生一起去感知那個特有的情境并進行研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目的,并最終指導學生將這些能力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能把所學知識和研討實踐能力有機有效地統一起來,在知識教育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通過課題研討的形式,使學生的思考探究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利用“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的思想,用科學性的寫作基礎教學來指導寫作這一創造性活動,進行作文分步訓練,安排了“材料作文如何審題”、“作文擬題方法探究”、“怎樣選材”、“作文結尾妙法研究”等二十幾個子課題,然后由語文學科室的成員進行專人專項研究,得出結論后,將之應用到指導學生的實際寫作訓練當中,并不斷完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多學生的作品在《花季》等報刊上發表,還有部分學生獲得了國家級、省級作文競賽的獎項。
“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的優點在于使教師形成了教學的個性化,也使教學更深入透徹。語文學科富有極強的藝術性和創造性,藝術創造的生命在于個性化,“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針對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課題目標,這在同類文體、同題材文本、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等具有共性觀點的文本中找到了個性化的意義點,更具有認識論、方法論的指導意義。而且,要做好一個課題,需要進行全面的資料搜集整理,需要深入細致的思考探索,在整理、思考的過程中,對文本的研究也就更深入了。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讀出林沖殺人“情有可原,法理難容”,讀出劉蘭芝“自強自立,有思想有個性,所以為封建禮教所不容”,讀出李白的“自以為是”,讀出琵琶女“并不可悲”等。寫出創新閱讀小論文上千篇,
語文研討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效率提高。語文課的實踐性開放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氣氛異?;钴S。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學生主動查閱了大量資料,對《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進行了分析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還在班上掀起了一股“讀紅”的熱潮,繼而能主動閱讀其他中外文學名著并展開熱烈的討論,并寫下數量可觀的讀書筆記。兩年來,奧賽班學生人均讀書十五余部,人均寫讀書筆記達20余萬字,無論是閱讀量還是練筆數量都遠遠大于平行班班;考試成績也明顯提高,以高三上學期全市聯考為例,奧賽班平均107分。
“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使教材有特色,使語文課有特色。教學李密的《陳情表》時,為了在熟讀文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拓展文本,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老師讓學生查找課外資料,設計開放性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研討,比如:蘇軾曾說:“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北疚乃貜娬{的不只是“孝”,還有“忠”的問題。“忠”“孝”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可以請同學就當今社會里如何理解“忠”和“孝”進行研論。再比如: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愿奉詔仕晉找借口,你是怎樣認為的?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以此訓練學生的論辯才能。通過這樣特色專題式拓展延伸性的研究性教學示范,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視野開闊了,課堂教學有了特色,教師的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課題研討實踐”式教學法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改變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師生觀,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教師素養的提高,都有積極促進作用,確實令我們感受至深。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