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理性觀念演變進程,展現為“理”和“真”的關系不斷深化演進。當經濟理性在務實的實踐過程中占據主導、中國經濟現代化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經濟運行的機理就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自此往后,經濟發展的實物目標(計劃指標)就讓位于對經濟價值的無限追求。在傳統社會中,一旦注入經濟理性,就會改變傳統社會的財富觀[1],承認追求財富的正當性,允許勞動致富,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并以GDP的高速增長作為經濟現代化的壓倒性核心指標。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政府就開始感受到了“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因而提出了要有“科學發展觀”的主張,這實際上是已經看到了亢奮的物質主義的局限性或顯著缺陷,是已經認識到市場經濟的淺度理性化具有很大局限性,必須轉向深度理性化。中國的經濟現代化向縱深推進,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新時代肩負著艱巨的歷史使命。所謂“縱深推進”,不僅是經濟效率(資源優化)的繼續提高,而且是價值觀和社會文化的現代性,以及制度形態的現代化。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深度推進,需要將強烈的工具主義傾向導入更有效地實現真性目標的軌道,實際上就是導入深層理性化的經濟現代化進程。因此,理性升華,真性引領,是中國經濟現代化深度推進的正確方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江蘇社會科學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經濟學、法學、政治學、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