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5:54
序論:在您撰寫石油化學工程原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獨立學院;化工原理;優秀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51
化工原理課程是我校化工系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的一門主干課,它是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技術等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化工類生產過程中各種物理操作問題的技術基礎課。為適應我校“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高素質應用人才”培養目標,按照“保基礎(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術或方法)、強實踐、重創新、分流培養”的人才培養思路,再考慮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對化工原理這門課進行建設與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對于化工原理這門課的優秀課程建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 教學環節安排及教學方法的改革
《化工原理》這門課在我校的教學安排包括上冊教學64學時,下冊教學56學時,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一32學時,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二48學時和化工原理實驗48學時,共計248學時。
《化工原理》課程強調工程觀點和創新能力、定量運算、實驗技能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典型設備的結構特點、完成設備工藝尺寸的計算及設備的選型。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把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下面以《化工原理》下冊為例展開討論。下冊書主要介紹傳質分離過程,我校一共講授四個單元操作,分別是精餾,吸收,萃取和干燥。其特點是“共性多,個性少”。共性體現在各章均以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為起點,依次討論平衡關系、物料衡算、設備主體尺寸計算、過程影響因素分析、操作參數的選擇與調節、過程強化等內容,這些共性體現了相同的規律和相似的研究方法。因此在講每一章時要先講簡化模型,精餾為例,其簡化模型中,物系的相對揮發度應為常數(理想物系),傳質過程為恒摩爾流,設備為理論板(精餾操作實現的場所)。而由理想模型到實際塔板是通過總板效率校正得到的。因此,在講傳質分離的每一個單元操作時,可以遵循的共性主線為分離原理平衡關系速率關系衡算設備主體尺寸。
“個性”體現在精餾和吸收的平衡關系看似都是氣液平衡,精餾的汽相為自身加熱產生的,而吸收則需要外界引入液相。精餾實則液氣平衡關系,而吸收則是氣液平衡。對于組成的表達方式也有不同,精餾采用x,y,為質量分數,而吸收采用X,Y,為質量比,這些都是服從于簡化模型的。
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不斷吸納本課程領域的最新成果,更新教學大綱和教案,例如不斷地發展出新的單元操作或化工技術,如膜分離、參數泵分離、超臨界技術等。以節約能耗、提高效率或潔凈生產為特點的集成化工藝(如反應精餾、反應膜分離、多塔精餾系統的優化集成等)。
2 現場實踐與仿真練習的有機結合
化工仿真實習是高校化工類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可以讓同學們最直觀地體會《化工原理》中各個單元操作的概念,對于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教學過程在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下廠實習,只能在現場摸摸流程,被動地看和聽,難以深入實際;不能在控制室長時間停留,不能分析和處理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學生的相應能力就得不到訓練;不允許學生動手操作,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工業裝置的開停車與事故處理,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訓練等等。
我校利用先進的計算機仿真技術開發具有虛擬化工生產、仿真操作、典型化工生產工藝流程與設備介紹等功能的系列多媒體課件,以增強學生如下能力:(1)以具有代表性的真實生產工程流程的仿真。營造類似于工廠控制室的教學環境,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故障處理能力,訓練學生利用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方法對工業過程進行評估與優化的能力,并了解過程監控的方法。(2)以典型工業實例,訓練學生開、停車的操作能力,包括簡單裝置的開、停車和復雜裝置開、停車。(3)通過工藝與設備介紹使學生建立典型工業過程的背景知識,包括工藝流程、設備、控制方案、操作參數等,透徹了解生產過程與設備工作原理。從而對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起到鞏固和促進的作用。
3 逐步建立和充實化工原理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料的收集包括教材,試題庫以及課程設計優秀作品庫幾個方面。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天津大學出版的《化工原理》上下冊,除此之外,我們還收集了北京化工、大B理工、華東理工、華南理工、清華大學等國內各具特色的化工原理教材,以及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國外著名教材。已經購買教學輔導資料三套,并計劃逐步添置國內知名教授編著的化工原理輔導書和習題集。課程設計指導書已有天津大學編著的兩套,Aspen Plus教程一套。試題庫包括天津大學歷年考研試卷,天津大學工程碩士考卷以及往年華北賽區化工原理競賽的試題。目前已分章節建立化工原理考試題庫,每章題目分別為填空、選擇和大題,每章題目數目在50~80題。已建立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優秀作品庫收集了2008級至2012級學生的優秀作品12件。
4 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化工原理》考核辦法采用卷面考試的形式,滿分100分,得分作為學生的期末成績。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相當一部分同學抱有“突擊一下”就能考過的僥幸心理。因此我們對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將成績分為三個部分:平時分30%,包括上課出勤,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口試分20%,口試采用教師學生一對一的形式,學生隨機抽取題目作答,由老師當場給出成績;卷面分50%。
改革后的考核辦法能夠反映出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口試環節,教師可以與學生正面交流,對一些卷面無法考察的內容可以通過口試考察,例如干燥一章,濕焓圖的應用,口試時可將圖紙打印出來,標明狀態點,讓同學們讀取濕空氣的狀態參數。通過口試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今后的教學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同時,我們對化工原理實驗的考核也進行了改革,以往只憑實驗報告給成績,改革后預習報告10%,出勤不遲到10%,回答問題10%,實驗操作10%,實驗報告60%。這樣,從預習到操作再到最后實驗數據的處理,都能夠從這些環節的得分反映學生的完成情況。
5 學生對課程建設的評價
我們對2013級學生進行了課程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52份,其中包括工藝學生77份,過控學生75份。問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5.1 對化工原理這門課現狀的認識
85%的同學認為化工原理這門課很重要,因為它是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考研專業課。對化原期末考試,75%的同學認為需要平時努力學習,才能順利通過期末考試。假如考試不及格,認為自己學習方法不適當的學生占26%,平時不努力的占30%,對化工原理這門課不感興趣的占11%,認為缺少實踐機會的占6%,期末沒有好好復習的學生占24%。
分析:大部分同學認可化工原理課程在專業基礎課中的核心地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也意識到跟自己平時不用功有關。也有同學提出化工原理課要結合工程實例才更吸引人的有效建議。
5.2 學生對于化工原理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調查
對于上課睡覺或玩手機的現象,偶爾有的學生占60%,經常有的占29%。對于老師課后布置的作業,每次都認真獨立按時完成的占16%,經常借鑒他人成果的占50%,大多數時候都認真獨立按時完成的占33%。對于課后作業題的講解,認為錯的比較集中的題需要講評的占43%,每一道作業題都需要講評占48%,不需要講評的占9%。
分析:從調查數據看,學生們對學習化工原理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而這部分工作要結合加強學風建設則更為有效,例如:每次課前把學生的手機統一收齊,做到課堂無手機。
5.3 學生對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看法調查
對目前實施的化工原理優秀課程建設,50%的同學態度為積極參與,34%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對于老師是否應該在課后布置一些延伸作業(如論文,學習報告等),38%的同學認為有必要,62%的同學認為無必要。對《化工原理》課程的考核方式結合口試會帶來的效果,64%的同學認為比單純筆試更難了,需要更加努力學習。
分析: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有一定的配合意愿,對老師提出的教改方案能夠認可,對化工原理這門課的課程建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更努力地學習專業課。
6 結語
我們對化工原理這門課的課程建設思想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加強基礎,提高學生工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宗旨,積極深入探索適應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改革創新培育特色,力求教學和質量達優秀,向獨立院校中優秀課程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倪獻智.化工原理n程教學中突出工程觀點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3):79-82.
[2]王h,王立軒,.獨立學院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探討[J].中文信息,2016,(5):194-196.
[3]鄭瑩.化工原理理論教學的改革與研究[J].化學工程與設備,2012,(7):242-244.
[4]郝慶蘭,張建偉,楊金泉.化工原理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5):38-41.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現場施工;管理方式
目前園林綠化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的優勢,企業務必要向用戶提供更加優質、成本較低的產品,這就需要合理的施工工藝和高效的現場施工管理來實現。近幾年,園林綠化工程對于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愈加重視。當園林綠化工程中標之后,首先就是要開展對施工現場的組織和管理。其中包括了準備工作、正式施工、竣工驗收和后期養護這4個環節。
1 確定園林綠化工程設計方案與標準
在開展施工之前,務必要確定園林綠化工程的規劃設計圖,設計的方案和標準等,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現場施工所設計的部門的配合情況,明確設計圖的內容,熟悉施工現場和條件,包括水源、電線等。
2 實地勘察,制定方案
為了能夠科學地進行現場施工,在了解和掌握設計圖的意圖、設計方案和標準之后,應當實地去勘察,做好施工前的準備。首先要分析現場的種植土,便決定是否要更換種植土,同時計算若是更換,其工程量有多大。其次就是勞動力的計劃,從開始施工到后期養護,所需要的勞動力編制,組織有關的工種入場,安排工人的工作生活,同時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第三就是編制計劃各種施工材料,依據施工計劃和要求做好訂購苗木的工作,務必要確保苗木的樹形完整,規格符合要求。第四是關于施工機械的編制計劃,要根據實際的施工需求,來編制計劃,并且按照使用的順序來組織進入現場。另外還要調整施工的順序。
3 抓好園林綠化工程現場施工的關鍵工序
3.1 整理工程的施工現場
整理施工現場主要包括2個方面:(1)清理施工場地殘留的渣土、垃圾等東西。(2)翻松施工地面、平整地修理和鋪設等。
3.2 放線和挖穴
放線需要定點,也就是依據施工的設計圖在場地上測量苗木種植的行距和具置。在定點完畢后,便可以準備挖種植的槽。
3.3 定植
在苗木進行定植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倒剪的處理,為了減少苗木水分的蒸發,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具體定植的方式是將苗木的土球放進穴內,位于中間位置,立起樹干,使其能垂直生長。將種植土進行分層填穴,填完土需將樹根向上提一提,并且在每填完一層種植土后,需要用鋤頭將其插實,確保泥土能夠掩蓋住苗木的根莖部分。最后將剩下的穴土繞著苗木根莖進行周邊培土,形成一個環形的圍堰,盡可能壓實圍堰土,不讓其松散開來。
3.4 養護
在苗木定植后的一天時間內,務必要澆1遍水,而且澆足水,澆透泥土,完全吸收水分,緊密結合根系與泥土,為以后根系的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3.5 防風
在種植完苗木之后,需要做好防風措施,避免較大苗木被風吹倒或者被路人搖晃。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周邊設立支柱來固定樹木。
4 保證工程質量,做好資料管理工作
實際上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非常大,既要嚴格地依照施工標準開展施工,又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施工任務,實現保質保量,這就需要管理工程的質量控制,明確質量控制的要點以及責任人,嚴格地控制和管理施工的具體進度、施工的成本,真正地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從而實現優質的園林綠化工程。另外要管理現場施工過程中的各種技術資料和數據,及時、準確地做好施工記錄以及各種材料驗收手續,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的技術資料完整與真實。
5 做好竣工驗收后的養護工作
該課程主要研究石油的組成、性質及其加工成為發動機燃料、劑和石油化學品過程中的化學問題的學科,其范圍大體包括石油及其產品的化學組成與性質、石油熱轉化及催化轉化的化學原理、油及添加劑化學、石油化學品合成化學原理等。
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關于石油及其產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基本知識以及主要石油熱轉化與催化轉化的基本化學原理,并培養其將化學基礎理論與石油加工的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課程內容 石油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石油的化學組成、石油及其餾分的物理化學性質、石油產品的使用性能與其化學組成之間的關系,并對石油化學組分的分離分析方法及石油成因等作一般介紹,此外也重點介紹了石油加工過程的化學原理,包括熱轉化及各種催化轉化過程,并簡要介紹了從石油及天然氣制取石油化學品的過程。課程中同樣涉及到了部分石油生產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如環境保護基礎;石油生產大氣、水污染及防治;石油生產固體廢物處理等。
但如果只是泛泛而談,不加深入,就難以突出石化行業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亦是一帶而過,不予重視。因此,建議在石油化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更多地結合石化企業帶來的環境問題,使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
石油化學與環境問題石油加工帶來的環境問題石油是一種多組分的復雜混合物,包括烴類及非烴類。
主要元素包括C、H、S、N、O,此外還有微量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S、N、O為石油中的非烴組成元素,也稱之為雜原子,它們組成了石油中的非烴化合物,雖然這三種元素在原油中的含量并不高,但是含這些雜原子的非烴化合物在原油中的含量卻相當可觀,對石油加工過程和環境的影響也相當大,例如:硫在石油中以單質硫、H2S、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形態出現,進入環境后,不僅是有毒及臭氣污染源,還能加劇酸雨效應。
如催化裂化工藝,若以減壓餾分油為原料,原料中的硫大約會有10%~15%會進入到焦炭中,焦炭在再生器中燃燒,其中的硫轉化為SO2和SO3,這些硫化物隨再生煙氣排入大氣,產生大氣污染。此外,硫還易產生硫化氫、硫化鐵、硫醇鐵等物質,對生產裝置產生腐蝕作用。
氮在石油中的含量為一般為萬分之幾至千分之幾,存在形態如吡啶、喹啉、異喹啉、吡咯、吲哚等,當油品沈瑞華,1994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應用化學專業,2010年獲得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講師,現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工作,主要從事重油加工和材料科學方面的科研和教學。
石油化學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文章從課程的教學角度出發,結合石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闡述了石油化學課程中應有的環保理念,并討論了如何將這種環保理念在課程教學中加以灌輸的方法。
作為化學學科之一,是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以及儀器分析等課程的理論知識在石油加工領域中的應用。可作為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石油煉制、石油工程、鉆井技術、油氣開采技術、油氣儲運技術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石油天然氣行業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該課程主要研究石油的組成、性質及其加工成為發動機燃料、劑和石油化學品過程中的化學問題的學科,其范圍大體包括石油及其產品的化學組成與性質、石油熱轉化及催化轉化的化學原理、油及添加劑化學、石油化學品合成化學原理等。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關于石油及其產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基本知識以及主要石油熱轉化與催化轉化的基本化學原理,并培養其將化學基礎理論與石油加工的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課程內容 石油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石油的化學組成、石油及其餾分的物理化學性質、石油產品的使用性能與其化學組成之間的關系,并對石油化學組分的分離分析方法及石油成因等作一般介紹,此外也重點介紹了石油加工過程的化學原理,包括熱轉化及各種催化轉化過程,并簡要介紹了從石油及天然氣制取石油化學品的過程。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醫療模式已由單純的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模式。大醫院人山人海,小藥店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醫藥工業迅猛發展,藥學專業人才倍受青睞,現在除了傳統的醫學院校培養藥學人才外,許多理工科院校也相繼開辦了藥學專業(如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理工大學等),而基礎化學是藥學相關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目前我國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仍按照傳統的四大基礎化學開課。隨著化學基礎課學時不斷壓縮,每門課程的學時非常有限,特別是理工科高校的藥學專業,學生的基礎化學知識對后續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非常重要。所以,在少學時的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更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在教學中對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教育和培養。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化學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將綠色化學的思想貫穿于整個化學教育的全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粗放型”的傳統化學轉變為“本文由收集整理集約型”的“綠色化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針對這些情況,當前一些普通高校進行了相關研究與實踐,以提高基礎化學教學效果,但是,大多數高校主要是根據學時來選擇安排教學內容,利用改進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內容,著眼于局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學效果雖有所提高,但是效果不甚明顯,沒有找到從根本上提高基礎化學教學效果的方法。本化學教學團隊提出了《基于“綠色化學”理念的理工科院校藥學相關基礎化學系列課程整合與優化的研究與實踐》課題,依托重慶郵電大學中藥學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實踐。
一 培養具有“綠色化學”理念的大學生是人類社會對高校化學教育的基本要求
“綠色化學”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它用化學的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滅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的產生和使用,有利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牢固樹立綠色意識,自覺成為未來的綠色人才。“綠色化學”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化學,是面向未來提出的化學新概念,同時也為化學教學提出了新課題。
因此,本化學教學團隊在基礎化學教別強調引入“綠色化學”理念,在緒論部分專門設有“建立綠色化學理念,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部分,強調綠色化學的必要性,并且基于“綠色化學”理念選擇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將從源頭上預防化學污染的新觀點逐步深入學生心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學團隊根據專業特色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在實驗項目的設置上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實驗項目中大大減少了獨立的基本操作單元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將大部分基本操作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安排在實驗技術網絡虛擬與仿真實驗室中實施,同時大大增加實用性、綜合性實驗,將部分基本操作融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中。實驗原材料都是無毒或低毒的,刪除了一些毒性高、污染大、效果差的合成實驗。打造以“綠色化學”為特色的教學、科研實驗平臺,努力培養具有“綠色化學”理念的大學生。
二 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對四大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實踐
1.教學內容的整合原則
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將無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兩門課程整合,很好地解決了這兩門課程中的內容重疊問題,同時使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得到了引申,使知識的系統化更加顯著。本化學教學團隊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將四大基礎化學進行整合,即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有機化學四門課程進行整合,根據藥學專業要求,立足理工科院校注重四大基礎化學的關聯,確保整個基礎化學知識體系的完整,總課程名稱設為基礎化學,具體按照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三門課程進行排課。本化學教學團隊一起討論、確定教學內容和相應的學時數,并且備有一些選學內容供學時稍充分的學校選用,或者供學生自學,但是緊密把握“面向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知識”、“知識點之間的連貫”及“難易程度循序漸進”這三個基本原則,使學生有興趣學,更輕松地學。
2.整合后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
針對大學第一學期,新生入學較晚,學習時間較短,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等實際情況,第一學期的普通化學先介紹藥學與化學的關系,強調化學在藥學專業中的作用,讓學生首先從思想上重視它,同時介紹“綠色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突出綠色化學在醫藥工業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及必要性,站在整個基礎化學角度強調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行建立“綠色化學”理念。具體內容是:先介紹簡單且與中學化學銜接較多的氣體和溶液,引入大學基礎化學的教學;然后利用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引入化學反應熱、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出判斷化學反應自發性的吉布斯自由能判據;從吉布斯自由能變的符號判斷反應方向和大小,表示反應限度,引入化學平衡,與中學化學緊密銜接,同時進一步銜接化學反應速率,使學生易于理解;有了平衡依據后,再分別介紹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作為含量測定的加深,再介紹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最后,聯系中學化學知識簡單介紹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并且在每部分都要說明它在藥學中的作用。第一學期的理論學時經教學團隊統一討論并經學校批準后定為64學時。
基于現代藥物大多是有機物的現實,有機化學在藥學相關專業非常重要,經教學團隊統一討論并經學校批準后有機化學理論課程定為96學時,安排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授課。并且根據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按照官能團分類介紹有機化學的內容,注重與中學有機化學銜接,強調具有某一類官能團的化合物其理化性質,每部分都要介紹一些有顯著藥理活性的化合物和該類化合物的合成工藝,重點強調綠色合成工藝路線,以及該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同時簡單介紹一些波譜知識,如紅外、質譜和核磁共振譜等,能夠推導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為今后的中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物合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有機化學實驗重在一些綜合性、實用性的綠色化學合成,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踐行了綠色化學理念。
經過一年半的大學學習后,在學生基本上都適應了大學學習、生活的情況下,而且具備了較好的數學和化學基礎之后,第四學期將深入介紹基礎化學難點部分的物理化學,在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基礎上,加深對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的學習,最后引入新知識相平衡,包括表面化學與膠體化學和藥學前沿知識,以及化學知識及其技術在藥學專業中的應用,要求講原理時必須講它的應用,重點是在藥學方向的應用上。最后提綱挈領,建立整個基礎化學的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這樣就把基礎化學知識點整合,避免了重復,同時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前后關系安排教學內容,節約了學時、方便了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以適應少學時的理工科院校藥學專業的基礎化學教學。
三 基于“綠色化學”理念對四大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整合的初步效果
1.學生成績明顯提高
2007級學生因成績差,有2名學生留級,有近10人未獲學位,2008級有95%以上的學生獲得學位,2012年重慶郵電大學推免試研究生學生中,生物信息學院5個專業6名同學獲得,制藥工程和中藥學2個專業占了3名,而且有不少同學進入綠色化學與制藥工程科研平臺參與實驗鍛煉,參與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4篇,參與中國發明專利的申報1項,1人次參與重慶市藥物催化氫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獲得了一項重慶郵電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
關鍵詞: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7-0035-02
化工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以及相關的認識實習和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等課程。根據石化行業以及國家能源戰略的發展需求,原有的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必須通過加強專業基礎課程的建設,建立以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新型培養模式,才能夠培養出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才。本文在對日常教學、學生尤其是已畢業學生反饋、用人單位反饋進行大量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工程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新的培養模式,并進行了多方面的建設工作。
一、面向石油化工行業特色,強化教師隊伍與課程建設
1.建立具有較強工程能力的教師隊伍。在以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新型培養模式中,教師不但要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還應該具有極為深厚的工程背景。課程教師隊伍共由20名教師組成。為了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聘請資深煉油化工設計人員定期進行講座。在科研成果的工業化轉化過程中,鼓勵年輕老師共同參與,提高其工程能力。通過幾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1名教授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名教授被評為校教學名師、1名副教授被評為校品牌課教師、《化工原理》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建設了《化工原理》與《化工熱力學》2門北京市精品課程。
2.形成了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教材體系。原有教學模式中采用的都是化工通用的教材,根據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教材內容不能滿足石化行業的發展需求,一些內容和方法在工廠也不再使用。為此,任課教師主編了《化工熱力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驗》和《流態化工程》講義(雙語)、參編了《石油化學工程原理》、翻譯出版了《化學反應工程》共4門課程的教材,針對石油加工過程進行了大量的補充和刪減。如在《石油化學工程原理》教材中補充了石化行業常用的高溫油泵的特殊輸送要求,在分餾過程中補充了油品分餾塔的操作和核算;結合石油工程中流體相態對油田開發的重要性,對熱力學教材中過時的圖表法計算流體熱力學性質等內容作相應的刪減。主講教師還主編了《催化裂化流態化技術》、《水合物科學及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技術》,參編了《原油蒸餾工藝與工程》共4本著作,這些著作是化工專業其他課程的重要補充內容,并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3.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強調通過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化工原理》教學中首先以多相傳質設備的相控制基本理論作為基本路線;其次,建立了多相傳質工藝和設備過渡教學體系;再次,建立了多相傳質及其附屬設備的全塔負荷性能圖分析理論,規范了塔設備操作限的概念。多年來學生普遍對《化工熱力學》有畏難情緒,認為理論性過強、難以應用。任課教師分析發現過去課程中大量使用的圖表在生產實際中很少使用,基本都已通過計算模型實現。因此在授課時只對少數必要的圖表進行講解,以幫助說明問題或者現象。而對于實際工作中經常用到的狀態方程和活度系數模型等,文獻報道的狀態方程有幾百個,現場使用時往往無從取舍,因此在課堂上進行了仔細的講解,對于過去大量存在的過程推導適當簡化,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商業化模擬軟件進行計算,以滿足未來工作中的需要,這樣既突出了本科生學習過程的重點,又保證了教學的效果。
二、建立多樣化的提高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體系
化工專業基礎課與實際化工生產聯系非常密切,但學生在學習中卻往往感到抽象、缺乏興趣,其原因在于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方式中很少涉及體驗、實踐的學習環節。如圖1所示,在多樣化的提高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體系中,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之前應先經歷認識實習、參觀化工設備模型、拆裝實驗等環節,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在專業基礎課學習過程中,應通過設備仿真和拆裝實驗等體驗實踐環節,通過親身感受進一步固化所學知識,最后通過課程設計等環節,促使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復習、應用,并進一步升華。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渴望是自發形成的,而不是傳統的教師督促學習,因而學習效果很好,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為配合這一培養模式,授課教師建立了拆裝實驗室,包括各種形式的泵、壓縮機、閥門、換熱器、塔構件,向所有學生全天開放,部分涉及設備的課程甚至可以到實驗室內講授。另外,還建立了設備仿真系統,學生可模擬工廠內設備的啟動與關閉。在課程設計教學中,強調一人一題、分組協作,既提倡相互協作,又保持設計過程的獨立性,結課時引入答辯程序,要求同學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思路進行講解。此外,聘請校外資深設計人員給學生講課,傳授設計和工程經驗。課題組教師還將多年科研成果:單指標全塔性能負荷圖用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引導學生通過Aspen軟件編程計算,并與手工計算結果相對比、找不足。這些措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工程能力通過多種方式得到鍛煉。
三、創建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模式
課程教師在《流態化工程》課程中,廣泛搜集了國內外流態化領域的新理論、新知識,并將其簡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補充到教學內容里。內容涵蓋了新的測量方法(如氣泡直徑的測量方法、顆粒混合的測量方法等)、經典理論的新發展(如經典兩相理論的不足及其補充,以及基于其建立的新模型)、計算機CFD數值模擬等。在補充新的研究結果時,進行的大量的取舍,考慮到授課對象為本科生,理解能力和學習基礎無法和研究生或專職研究人員相比,授課時只著重于新模型、新理論的描述,具體的推導過程和計算過程并不涉及。這樣,既方便了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又能夠為今后從事流態化研究的同學打下一定的基礎。此外,將已工業化的優勢科研成果轉化為多功能教學實驗裝置,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知識點自主設計、完成實驗,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例如,氣固流化床反應器是石化行業廣泛采用的反應器,由于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無法獲得深刻的理解。課程教師根據科研成果開發了《流化床自動控制綜合實驗系統》,可以直接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各種形式的流態化實驗。學生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條件進行研究,該裝置已經投入使用5年,受到了學生的好評,也得到了教育部有關專家的肯定,目前,該項技術已經推向市場。化工原理團隊教師根據多年科研成果建立了多套大型冷模催化裂化實驗教學裝置,高達20m,一次可接納學生10人/套,不但可以觀察流化現象,而且可以展開密度、壓力等多個物理參數的測量,進行壓力平衡等裝置運行狀況的衡算。小型《催化裂化熱態實驗裝置》不但可以測量產品收率、燒焦效果等工藝參數,而且可用于熱量衡算、質量衡算、能耗分布等裝置運行的評估計算,石油大學在旋風分離器領域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課程教師自行設計、加工了一套《旋風分離器冷態實驗裝置》,可進行氣相流場、分離效率的測量等。石油大學化工熱力學教學團隊多年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曾獲得國家和教育部的自然科學獎。化工熱力學教學團隊開發了《流體相平衡實驗裝置》,可以直接觀察到流體的相態變化并完成氣體在液體中溶解度的測定。根據多年從事油氣藏流體相態研究,對化工熱力學實驗進行了大量的補充和改進,并編入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實驗》教材中,提高了實驗設備和技術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應用效果
【關鍵詞】化工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特色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24-01
1.現狀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一個老牌的專業,長久以來為行業輸送著新鮮血液,促進著經濟的長足進步。但是近年來,由于高校的擴招,掛靠化工專業的熱門方向此起彼伏誕生,專業師資的整體能力跟不上等等原因,使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有所下降,而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專業人才的需要異常迫切。高校要抓住機遇,善于利用地方資源,促進專業辦學特色, 提升人才綜合能力, 提振專業的就業水平與競爭力。因此高校培養既有專業理論能力,又有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尤為重要。
因此,新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尤顯突出。我校于2010年著手修改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計劃,新培養方案于2011屆開始實施。
2.新培養方案的特點
2.1 培養目標明確,突出專業特點,體現專業應用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夠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和知識,能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藝、工業催化、能源、醫藥和環保等部門從事生產、服務、研發以及設計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執行寬專業,厚基礎的教學指導方針,在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化工領域工藝設計與設備設計、模擬優化方法、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基本能力。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階段,通過專業實習等途徑,緊密聯系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生產實際,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創新的初步能力”。
我校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有兩個方向,即石油化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我校地處遼寧化工城,素有“煤都”之稱,既有石油化工的研發和生產優勢,又有煤化工的產業與科研依托,發揮優勢,凝練特色,致力于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創新,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強大的優勢。
2.2注重培養規格,強化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首先,強調德、體。“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素養”。
其次,強調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外語和計算機屬于工具型能力,會廣泛應用于將來的工作和學習。
重點強調專業能力。獲得專業基本知識,具備在專業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專業領域內工藝與設備的基本設計能力;了解專業學科前沿,了解新裝置、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動態;具有對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理解、運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再次,強調了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3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厚基礎、寬專業的培養特色,拓寬專業口徑,淡化專業意識,加強基礎教學,培養通才,增強人才的適應能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首先,新培養方案提高了原來要求的規定修滿教學學分,其中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學分。
學校前兩年實施通識教育,不分專業,基礎教育課程一致性,后兩年體現專業特色,突出學科優勢。
其次,在專業基礎課設置上,強化了四大化學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同時整合了兩個培養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專業外語》、《儀器分析與實驗》、《電工學》等課程的一致性,體現了厚專業基礎,寬專業口徑的特點,增強了人才強大的理論基礎。
在專業必修課設置上,既要突出兩個方向的特色專業,又要體現我們學校的辦學特點,揚己之長,使培養的人才具有特色,滿足化工不同行業的需要。因此,我們將兩個專業方向的部分特色課程交叉選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選修《煤化工基礎》、《潔凈煤技術》,煤化工方向選修《石油化學》、《石油加工基礎》,使所有的學生,既懂得了本專業的知識,也跨入了另一個相鄰領域,擴展了知識面,也強化了就業優勢。
2.4重視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鍛煉和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化工人才
新培養方案中,在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傳統實習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學,綜合實驗和綜合能力素質訓練,強化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我們學校先后與地方6個化工企業及科研院所簽訂了實習協議,每年都有學生去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到企業委托實踐,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
在課設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參與教師或者企業的科研課題,發散思維,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新實踐”、“科技小論文大賽”“資格認證”、各種論文和實驗等大賽、以及參與各種培訓及調查報告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在仿真教學環節,學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實訓軟件,提供計算機房,使學生足不出戶,在計算機上就可以模擬實際化工工藝路線與實際化工裝置,自己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處理問題相結合,既鞏固了專業知識,也應用了專業知識,同時提升了動腦和動手能力。
在專業實驗環節,既體現兩個專業方向的共性,也強化了專業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學生開設化學工藝學專業實驗與石油加工專業實驗,而煤化工方向學生開設煤化工專業實驗的同時,也進行石油加工實驗,這樣既淡化了專業方向性,強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學生在就業中更具備了競爭力。
3.新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
新培養方案從2011屆開始實施至今,效果明顯。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學生對學習的課程感興趣程度增強,理論課學分普遍提高,受學業警示率明顯下降。
學生在假期的實踐機會增多,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了其就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亞麻廢料;吸附; 堿性品紅;環氧氯丙烷
中圖分類號:X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15803
1引言
我國是紡織印染業第一大國,因此印染廢水已成為當前最主要的水體污染源之一。印染廢水往往含多種有機染料,具有污水量大、色度深、成分復雜、毒性強等特點[1],一直是工業污水處理中的難點,也是當前國內外水污染控制領域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2]。
堿性品紅相比其它染料具有較高的亮度和光強度,即使在極低的濃度下也能有較強的可見度。在有些國家,堿性品紅也被作為致癌劑而受到控制[3]。因此,不能忽視對堿性品紅廢水中某些毒物指標的控制。
近幾年, 研究者提出采用吸附方法處理染料廢水。吸附劑是水處理技術和金屬富集技術中一個重要手段。當今主要吸附劑有活性炭、氧化鋁、分子篩、硅藻土和其他活性無機氧化物及樹脂等。但它們分別存在著價格昂貴、吸附性能專一、吸附量小、再生較繁瑣等特點[4]。
近年來對吸附劑種類的發現和對吸附劑的研制有很多,國外已對一些農業廢棄物,如稻殼[5]、橘子皮[6]、樹葉[7]、花生殼[8]和甘蔗渣[9]等處理工業染料廢水進行研究,但是,以亞麻廢料作為吸附劑對染料的吸附研究還鮮有報道。
4結論
生物吸附法具有制作簡單成本低廉吸附量大的特點。本文采用亞麻廢料作為原料,并用環氧氯丙烷對其修飾制成亞麻吸附劑研究對堿性品紅的脫色能力,研究了溶液酸度、吸附動力學、最大吸附量和固液比因素對堿性品紅吸附平衡的影響,從中尋找最佳吸附條件。
(1)溶液的酸度對堿性品紅結構影響很大,所以對堿性品紅溶液未做酸度調節。
(2)動力學實驗中,未修飾的和環氧氯丙烷修飾的亞麻廢料吸附劑對堿性品紅吸附的最佳吸附時間為180min,對應的吸附量(q)值是47.37mg/g和59.18mg/g。
(3)最大吸附量實驗中,未修飾的和環氧氯丙烷修飾的亞麻廢料吸附劑對堿性品紅吸附對應的最大吸附量(q)值分別為77.04mg/g和86.35mg/g。
(4)固液比試驗中,未修飾的和環氧氯丙烷修飾的亞麻廢料吸附劑對堿性品紅吸附的最佳固液比為4.27時,對應的最大脫色率(E%)值分別為86.27% 和93.15%。
參考文獻:
[1]徐文東,文湘華.微生物在含染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2000,1(1):9~16.
[2]石油化學工業部化工設計院.污染環境的工業有害物[M].北京:石油化學工業出版社:1976,247~253.
[3]王連生.有機污染物化學(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68~72.
[4]楊昌竹.環境工程原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64~188.
[5]Shamik Chowdhury and Papita Das Saha.Adsorption of malachite gree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naoh-modified rice husk:Fixed-bed column studies[J].Environmental Progress & Sustainable Energy,2013,32(3):433~865.
[6]Arami M,Limaee NY,Mahmoodi NM,Tabrizi NS.et al.Removal of dyes from colored textile wastewater by orange peel adsorbent: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ies[J].Colloid Inter Sci,2005,288(2):371~376.
[7]Han R,Zou W,Yu W,et a l.Bio 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fallen phoenix tree. s leaves[J].Hazard Mater,2007,141(1):156~162.
[8]Gong Ren-min,LI Mei,Yang Chao,et al.Removal of cat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peanuthull[J].Hazardous Materials, 2005, 121(1/ 3):247~250.
[9]Tsai W T,Chang C Y,Lin M C,et al.Adsorption of acid dye onto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from agricultural waste bagasse by ZnCl2 activation[J].Chemsphere,2001,45(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