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5:18
序論:在您撰寫產業園景觀設計理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和諧、人文、韻律、產業園特色。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各地的產業園不斷的興起,產業園的道路景觀作為吸引外資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產業園景觀的展現,道路景觀起到串到周邊地點重要作用,因道路為“線”的設計,它貫穿于各個地域,也是從外進入一個產業園的必經之處,并能充分展現不同區域的景觀形象。道路景觀設計應根據產業園的道路性質進行定位,本文以三亞市南山創意新城(南山產業園)3號路為例,分析出三亞市南山創意新城(南山產業園)與周邊景點、地域特色相結合,突出南山產業園區的道路特色;設計首先從解決和顯現地域及人文精神入手,強調產業園的周邊人文與景觀之間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南山宗教的歷史及文化,賦予宗教特色的產業園景觀設計的內涵及精神,并與景觀休閑空間相結合,營造出具有“和諧、人文、韻律”的南山特色產業園的道路景觀風格。
二、項目概況
3號路位于三亞市南山創意新城(南山產業園)的南部,西接4號路,東接13號路,全長約為3.7公里,綠地構成包括:2-5.5米寬的機動車道分隔綠化帶、4米寬的紅線邊綠化帶、1.5米寬行道樹綠池,景觀設計面積約為9.2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約4.1平方米;園建面積約5.1平方米。周邊用地為居住用地和防護綠地。
三、設計原則
“適地適樹”原則──針對現狀進行綠化設計,充分利用當地的樹種,貫徹“適地適樹”的原則。
生態群落:通過園林植物其是高大喬木的大體量運用,適當營造群落空間,配以低矮灌木,形成本道路生態綠廊的生態效應。
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強調近、遠期均有理想之綠化效果,注重綠化層次及綠量,使3號路成為南山創意新城(南山產業園)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促進三亞整體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四、設計理念
南山因南海觀音而聞名于世,為突出其地域特色“南山”故在設計中運用帶有佛教元素的綠化和園建相結合。設計中主要運用少量帶有佛教元素的小局部及植物菩提榕與局部開闊的休閑空間來表現居住區的安靜、祥和。以熱帶植物棕櫚科或喬木植物為主配形成豐富、多變的園林植物營造出的空間,結合休息小空間的元素,營造綠色、南山、韻律的濃郁氣氛,將道路景觀成為和諧的景觀空間廊道,構建充滿熱帶風情的景觀道路。
設計理念:營造“和諧、人文、韻律”的南山產業園特色。
和諧:運用大量的三亞市樹(海南蒲桃)及本地樹種(高山榕)為主體樹種,大體量的種植和間隔設計,與三亞整個道路綠化體系融于一體,形成統一道路的綠化風格。在50m為一段的綠化帶上留出休息空間,使人可以停留觀景、享受和諧的生活。
人文:運用植物(菩提榕、印度紫檀)對南山佛教元素在植物上體現,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種植的疏密調整視覺空間,局部空間留出不種植大喬木使得整條路清爽而有變化。設計中運用佛教元素及少量種于寺廟的植物菩提榕及三亞來突出南山的佛教氣息。
韻律:種植的疏密調整視覺空間通過植物組團形式的重復,重復跳躍種植形成韻律感,以200m為標準段種植設計。
設計元素:景石+植物;微地形+植物組團;休閑空間+防護樹種。
五、具體設計
本道路設計主要通過植物的地域性和周邊環境的特殊性來營造出“和諧、人文、韻律”的南山產業園特色。
道路紅線的兩側綠化帶:南側為居住用地,北側為防護綠地。居住用地旁的綠化帶寬:2-4m;防護綠地旁的綠化帶寬分別:2~5.5m和4.5m(人行道寬為2m)。
1、居住用地景觀設計──2~4m寬的機動車道分隔綠化帶和1.5m寬的樹池綠化:
此綠化帶位于道路西側為居住用地,故本設計中運用棕櫚科植物與冠形疏朗的喬木營造南山產業園的熱帶風情。設計以棕櫚景觀組團如海南椰子組團、適量運用粗放的花灌木成組成團植或叢植,融入景石景觀,并盡可能少用花壇灌木,點綴以開花喬木(鳳凰木、印度紫檀),形成特色的植物景觀。
通過微地形高差形成局部椰林小島,配以花灌木,使得整條路清新怡人。局部起伏椰林小島與平緩的綠地上的大喬木相映襯,形成“和諧、人文、韻律”的設計風格。
2、防護綠地景觀設計──2~5.5m和4.5m寬的分隔綠化帶:
2~5.5m和4m寬的分隔綠化帶間以2m的人行道進行道路分隔,設計中運用以椰子為主景,設計以棕櫚景觀組團如海南椰子組團、適量運用粗放的花灌木成組成團植或叢植,融入景石景觀,并盡可能少用花壇灌木,點綴以開花喬木(鳳凰木、印度紫檀),形成南山產業園區特有的植物景觀。
植物選擇有:以海南椰子為主調樹種,配以冠形疏朗的鳳凰木、雨樹、高山榕;中層以開花的小喬木小葉紫薇,高低不同的雞蛋花;下層配置粗放、易養的開花灌木、色葉灌木、大葉油草如黃榕、福建茶。
休閑空間: 位于靠防護林綠化帶一側,約50m間隔半圓形及方形休息空間,給游人及居民提供活動的空間和休息場所,高大、冠大遮蔭強的高山榕給人提供夏天納涼的功能,通過不同顏色及鋪設方式來營造出和諧、南山、韻律的設計風格,來美化人行、車行景觀,保證人行、車行的安全視線。
六、行道樹設計
行道樹位于人行道內1.5米寬綠化樹池上,行道樹設計選用疏朗的小葉欖仁為主要行道樹樹種。
七、鋪裝設計及城市設施設計
1、鋪裝設計:
(1)人行道鋪裝:以淺色調的彩色混凝土磚為主材料,通過不同的顏色及鋪設形式進行搭配運用,使其統一而又富于變化,在綠化帶內的休息空間里的鋪裝以花崗巖、水洗石的完美結合,結合周邊環境相協調、統一,使其達到和諧、南山、韻律風格。
(2)渠化島鋪裝設計: 以淺色調的彩色混凝土磚的不同顏色及鋪設方式來營造出和諧、南山、韻律的設計風格,來美化人行、車行景觀,保證人行、車行的安全視線。
(3)休閑空間鋪裝設計: 位于靠防護林綠化帶一側,為居民提供約50m間隔半圓形及方形休息空間,鋪裝以淺色調的彩色混凝土磚與花崗巖相結合,運用鵝卵石提供健身的功能,通過不同顏色及鋪設方式來營造出和諧、南山、韻律的設計風格,來美化人行、車行景觀,保證人行、車行的安全視線。
2、城市設施設計:包括公交站、垃圾筒,各城市設施設計應統一、創新協調,并突出生態、環保的理念,與整體景觀規劃相一致。
八、植物選擇
根據以上設計內容,植物選擇分類選擇如下:
棕櫚科喬木:椰子、散尾葵、紅刺露蔸、大王椰子、海棗等;
常綠喬木:海南蒲桃、海南紅豆、 白蘭、秋楓、高山榕等;
開花喬木:鳳凰木、大葉紫薇、臘腸樹、雞蛋花、印度紫檀等;
粗生灌木:翅莢決明、小葉紫薇、金鳳花、野牡丹、黃金香柳、蘇鐵、黃金葉、紫絹莧、花葉朱蕉、朱蕉、小葉龍船花等;
耐蔭灌木:矮蒲葵、蜘蛛蘭、春羽、花葉良姜、針葵等;
地被及草坪:銀邊草、大葉油草等;
行道樹:菩提榕。
九、園林綠化給水
1、兩側分隔綠帶寬為
2、兩側分隔綠帶寬為≥3m采用自動噴灌系統。
3、從市政自來水管網接水,利用管網自壓供水,給水管材采用UPVC水管。
十 、結語
現在各大城市都在興起創建產業園作為吸引外資、建園搞活經濟的舉措,園區道路景觀則是園區招商引資必不可少的一把利箭,為使道路景觀設計更有園區道路地域特色,不僅應具有合理的植物組景,還應挖掘城市的佛教文化元素與當地歷史文脈、風土人情相結合,強調景觀設計的地域性、城市文脈與景觀的有機結合,就能樹立起一個獨特地域景觀道路。
參考文獻:
俞孔堅.設計源于解讀地域、歷史和生活 ——都江堰水文化廣場,《建筑學報》,2003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之中,這促成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等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景觀設計在無形之中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聯系,每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標志都少不了景觀設計的優秀杰作。無論城市規模大小,都要以環境作主體,經濟作實用,生態作綱目,文化作常項。所以,任何一個文明城市的快速發展總是離不開景觀設計對生態環境建設做出適宜的平衡和協調,以致使設計對象與生態環境達到科學發展的和諧統一。
景觀設計的內涵與發展
景觀設計所涉及和融合的學科十分龐大,因此,這就決定了它是一個既充滿鮮活力量的新的發展學科,也是一個擁有極其豐厚內涵的古老的學科;它囊括了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政治、經濟、哲學等等在內的各個不同類別的不同體系的知識理論,為景觀設計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景觀設計的定義是人類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而有意識地從事環境改造,使其對自身的健康發展產生有益的活動。隨著科技和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的時代賦予了景觀設計新的內涵。因此,現代景觀設計不僅是傳統的、單純意義上的環境改造,更是綜合了各種生態因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自然生態有機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旨在創造一個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空間環境。
景觀設計在現代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1.城市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在提高城市系統的生態循環中,城市景觀設計占了很大比重,成功的城市景觀設計能夠使城市的系統生態循環更加完美。因此,城市景觀設計既要跟進快速發展的現代城市建設的步伐,又要注重景觀設計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良好的健康發展。
由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使得城市人工生態系統變得比較脆弱,而現代景觀設計則是加強其承受能力的一個新的途徑?,F代景觀設計不但承擔著城市發展建設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將生態環境和生態循環系統和諧統一起來。它把凝結著人類對情感和藝術的追求以及智慧結晶的空間形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同時也將人類和生態自然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創造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的城市生態產業園。
在當今新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景觀已不再是單純的物態存在,它更是設計者靈魂的寄托和表現。人與地球的和諧相處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主題已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表露無疑,對這種科學的景觀設計思想已成為評判城市生態產業園景觀設計進步與否的重要和唯一的標準,城市景觀設計應當順應這一潮流,把生態美和生活美結合起來,將對已有環境的生態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
2.居住區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一個城市的居住區環境,是反映一個城市生活狀況的直接窗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便利與否,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不僅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考慮在內,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加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讓人們在選擇居住區的同時也能選擇與自身喜好相近的生活景觀,在便利生活之余的同時,將生態景觀之美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增強了人們對景觀設計層次的提升意識,對自然和人文的互惠依存的意識。
3.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園中的重要應用
社會主義發展的今天,城市公園也不單單是公眾休閑游覽的地方,它更多的意義是人們進行科普文化知識宣傳及交流,健身運動等的場合,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滿足這些人們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依據當地環境,盡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巧妙的將自然放置之中,能讓人們在進行休閑娛樂的同時近距離的接觸大自然。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為城市綠化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4.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在現代生態園中的重要應用
作為最具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的風景園林景觀,是一個地方的地理實體的直觀反映?,F代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站在生態學的觀點,根據不同的環境資源種植和養護的植物都與當地的環境和氣候適應,將各種植物交錯種植,既符合生態循環,又在視覺上有鮮明的層次色彩沖擊。
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應用過程中的建議
不可否認,適時適當適量的景觀設計可以充分展示一個地方的文化精神和資源面貌。對于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現狀,應在我國國情發展基礎上,借鑒國外景觀設計理念;科學的估算工程的建設成本及管理維護費用;完善有關景觀設計的法規,培養適合新時代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工作者;在實現社會功能和藝術觀賞的前提下,注重效益與環境并重,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獲一時之利。
結語
景觀設計在生態系統的功能提高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在自然狀態下把中國傳統風格和現代時尚元素進行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它能夠反映社會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的創新理念。景觀設計在現代生態產業園中既要滿足社會功能遵循生態原則,又要創造出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外部空間環境。我國景觀設計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要不斷完善不斷進取,與生態自然達到平衡,景觀設計在生態產業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隨著環境氣候的惡化,環境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而產業園景觀作為一個城市的綠色開放空間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受到了很多功能方面的要求,西安外包服務產業園位于城市北郊,屬于線性條帶狀城市景觀,東西長150多米,橫跨寬度70余米,同時也是皂河條帶狀線性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生態景觀廊道,肩負著改善周邊產業園小氣候、涵養水源、解決城市雨洪管理、消除城市噪音及減少霧霾的生態實用功能;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城市景觀開放空間也承載著地脈文化的認知感、城市鄉愁的歸屬感和對于周邊產業園文化的包容性。
關鍵詞:
產業園;景觀規劃;設計
在這個外包服務產業園景觀規劃設計中,重點對于場地中的這幾種要素和關系進行協調和梳理:首先分為兩大因素,即景觀因素和生態環境;其次,從大眾對于城市景觀開放空間的精神角度去分析,則可以劃分為景觀的藝術性與人文性相結合,還有生態型與可持續發展性相結合的復層多因素城市綠地功能。場地所處的地域背景:關中腹地,古城西安;園區企業的文化背景:現代企業的“孵化器”、創新與發展;景觀因素:藝術美與人文美交融,在強調視覺效果的同時,更強調符合人的心理、行為特點,從美學維度的高度強調景觀美;生態因素:植物綠化改善空氣質量與高科技低碳節能技術并用。綜合以上因素,站在美學的維度和綠色低碳的角度對園區景觀帶進行設計,在布局形式上采用與園區文化——現代企業的“孵化器”相應的“孕育”這一主題,是對園區“創新與發展”的呼應,也是對園區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前瞻性的探索。打造出一個大氣而精致、流動而理性、自然而現代的現代產業園區景觀帶。城市帶狀線性景觀開放空間充分尊重當地的歷史文脈與地脈,力求做到最小化干預,相對最大化生態效益的因地制宜的都市現代化景觀綠地開放空間。在地塊周邊信息相對復雜的情況下,必須按照地塊功能的重要性和服務半徑對于不同空間進行功能的配置和劃分,力求打造出一個具有當地特色且符合當代都市產業園高效功能的新景觀。以追求人的使用方便和城市生態功能作為最基本的出發點,用城市森林療法去營造適宜于使用者的林下綠色空間,用景觀學和生態學的視角去觀察人們對于空間的需求方式,力求打造出最契合使用者內心深處所渴望的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外包服務產業園存在著公眾不同的生產生活需求,應該盡可能地站在實用性的角度來選取適宜的空間開放尺度,巧妙地融入現代美學對于統一協調、節奏與韻律的處理方式,在不同景觀元素層級進行疊加處理,運用景觀生態學的方法找出最佳路徑和方案,在景觀空間的多個維度徑向綜合考慮規劃布局,形成不同剖立面效果統一變化的景觀空間場景。依據現狀條件和設計理念,整個景觀帶以兩個長軸進行展開,景觀軸線和生態軸線。整體景觀環境的規劃理念遵從生命這一個主題,通過對于生的不同階段過程的概念提取來控制和改變線性空間景觀的疏密開合,通過“原始細胞—細胞分裂—有機體蛻變—機體成熟”這樣依次鋪陳展開,使整個景觀帶成為一個完整的景觀序列,“蛻變”也自然成為我們整個景觀區域的中心。通過對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美的展示,與園區文化“企業的孵化器”相呼應。
一、格式塔視覺心理學的應用
格式塔視覺心理學中,為了設計理念的絕對化和純粹化,人的大腦會對于復雜的信息進行梳理和簡化概括,因此在景觀空間的布局規劃設計中,所有的具象元素都要通過與設計師的思想進行碰撞產生新的火花,而這種火花就是化繁為簡的最基本的道理,越是深刻的視覺符號,越能給使用者留下準確而又清晰的印象,環境空間的文脈表達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不同人群體間個人空間尺度不用0-0.45m為親密距離,0.45-1.3m為個人距離,1.3-3.75m為社會距離,3.75m以上為公共距離。因此,我們在休息設施的安排時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滿足不同人群間的使用。主要使用多轉角式和s形,可使人自動調節個人距離。
(二)視覺生理特征仰角18°——全貌及周圍環境;仰角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體;仰角45°——只能看清局部或細部。因此,在每個節點的主景區進行場地劃分時,場地的大小介于主景高度的一倍到二倍,滿足人們的觀賞甚至是拍照的需求,而避免對周圍景物和草地的破壞。
二、結語
摘要:中國四大名園中除了頤和園外,蘇州拙政園與留園因跳出了皇家制式的范圍制約,在構景上更為跳躍,而中國古代慣用的木質結構住宅也將建筑物融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木質結構硬朗的線條呼應著院內游藝的長廊與山水樹木,使得建筑物與景觀渾然一體。
關鍵字:呼應性;整體性;設計效率
Abstract: China famous four except the Summer Palace in the suzhou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d lingering garden for jump out of the range of royal formats restraint, in the conformation scene on a more jump, and ancient Chinese prefer woodiness structure housing will be building harmony natural landscape, part of the wooden structure hale line in the corridor of the echo entertainment and landscape trees, make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one integrated mass.
Key word: echo sex; Integrity; Design efficiency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景觀設計是一門與城市規劃,人文自然地理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類復合型學科,景觀設計又稱“建筑景觀學”,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中,對環境要整體考慮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使建筑使用更方便快捷,同時兼具藝術價值。
景觀設計除了傳統意義上包括有環境藝術設計外,還包含會展展覽設計,藝術景觀設計,空間道具設計和節日氣氛設計。
相比起其他的設計門類,景觀設計的概念相對抽象,一定概念下可以把景觀設計理解成風景,作為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也可以將建筑物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理解成獨立的生態系統,一種寄回憶與過去,寄希望于將來的精神表達。
由景觀設計衍生出的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義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科學上的應用學科,景觀設計學強調土地的使用率,根據解決問題內容的不同,景觀設計細分出兩個相關的專業分支:即景觀規劃和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的特殊概念與屬性決定了景觀設計學與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也決定了景觀設計與其他學科的交互設計。
例如在某景觀設計制作公司的實際規劃過程中突出的體現了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的交互性。
項目位于北京通惠河南岸,西至東三環慶豐公園,南至京秦鐵路,東至盛世龍源創業產業園。產業園一期已經建成,本次規劃用地在已建成的產業園一期東側與東四環之間,總用地面積約17公頃。
從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出,在景觀設計的實際規劃中,建筑設計與建筑規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建筑設計與建筑策劃,景觀設計更多的將展覽,辦公,文化,娛樂和交流等一系列不同的功能混合,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的交叉配合,在幾乎所有的規劃建筑實踐中都能黏合不同功能屬性的學科成為整體。
在建筑設計中,設計師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設想,擬定解決方案,做好文圖表達,便于預定整個工程的投資預算與風險預設。
在古代,由于社會分工單純,民間的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一般情況下都是同時進行,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設計與建筑施工相互分離,產業革命時期逐步發展成熟,在廣義的景觀設計概念下,中國古代皇家園林應該屬于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的典范。以下以頤和園為例,分析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的實例展示成果。
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實例之一:萬壽山。
萬壽山屬于燕山支脈,建筑群依山而筑,以皇家最高典制,組成巨大的建筑群。依據山勢的走向設置殿閣,形成自然的中軸線,后山建筑與中軸線上建筑相互呼應,萬壽山難坡瀕臨昆明湖,湖與山相互掩映,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前山在建筑群體上運用了突出重點的規劃手法,中央建筑群從湖岸直到山頂,殿堂掩映在山坡覆蓋處,與山頂呼應,形成更加完整的中軸線,前山其余地段體量較小的建筑物自然布置在山麓上,院內風景盡收眼底。
后湖蜿蜒的河道有別于前山的開闊,通過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墻的局促環境,與后山的建筑物集合自成一體,與周圍彎曲的河道與蔥郁的林木組成精致的小園林。
除了萬壽山之外,昆明湖,東宮門,樂壽堂,玉瀾堂,大戲樓,佛香閣,排云殿,長廊,清晏舫,聽鸝館,畫中游,十七孔橋,寶云閣,文昌閣,諧趣園,蘇州街等建筑密集的建筑群點綴自然景觀,朗潤開闊的自然景觀同時又呼應著園中建筑。
古國古典皇家園林的特點顯而易見:建筑風格由皇家制式統一,雖為封建皇權的象征,但是在制式統一的基礎上,建筑物風格更為完整,形式美得到統一。
中國四大名園中除了頤和園外,蘇州拙政園與留園因跳出了皇家制式的范圍制約,在構景上更為跳躍,而中國古代慣用的木質結構住宅也將建筑物融成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木質結構硬朗的線條呼應著院內游藝的長廊與山水樹木,使得建筑物與景觀渾然一體。
除了園內的建筑與自然景觀,還以時令的植物點綴其中,以夏天湖心種植荷花為例,畫龍點睛的形式點綴了建筑與景觀組成的集合,使其成為有機的整體。
景觀與建筑設計的相互融合。
景觀與建筑的相互融合,增強了具體景觀單元的統一性,而景觀與建筑設計的相互融合,則有以下重要的意義。
(1)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增強景觀單元景觀與建筑的呼應行。
A,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增強建筑與景觀顏色的呼應性。
在傳統的色彩構成以及空間構成里,如果一組素描靜物的主體物(如:啤酒瓶,陶罐,快餐盒如果要和諧的出現在畫面里,一定要有其他的點綴物(如:水果,蔬菜,小型的裝飾品)進行搭配,但是點綴物的顏色不能與主體物互斥,不能出現互補色關系(藍色與橙色,紅色與綠色,黃色與紫色在色彩構成里被稱為互補色關系顏色,以同樣的面積出現在整個畫面里會降低畫面顏色的精致度。)而將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與景觀背景顏色互斥的關系。
B,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增強建筑風格與當地氣候特點的呼應性。
西北少雨,夏季涼爽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長,西北的民居特點,平頂,墻體厚。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多雨,夏季漫長,民居特點多呈現坡形頂,墻體薄。如果在設計建筑物時不能有效的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勢必會帶來相應的生活不便。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能有效的兼顧建筑與當地氣候的融合與呼應性。
C,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可以增強建筑形式與當地地質條件的呼應性。
日本身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多發,所以房屋通常都使用木質結構,以最大限度的在地震的時候減少人員傷亡。如果在建筑設計中沒有有效的考慮當地的地質結構勢必產生相對嚴重的后果。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有效的兼顧建筑與當地地質條件的呼應性。
(2)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增強景觀單元建筑與景觀的互補性。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頤和園的實例,如果只有基礎性景觀而沒有建筑,基礎性景觀會顯的單調,如果建筑物在建設之初沒有考量當地的實際環境而貿然興建,興建于不恰當的位置,不光會影響建筑物的便利與使用性,也會減弱景觀單元的和諧感。而如果在建筑物興建之初就結合當地自然景觀的客觀條件,交互設計,從大的角度來看,建筑物點綴其間,形成自然統一。
(3)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有助于設計師提高設計效率。
如果在先進行景觀設計之后進行建筑設計,亦或是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后進行景觀設計,勢必會出現顏色搭配,風格與使用功能上的互斥,如果要改進缺點,很多項目勢必重來,極大的浪費了資源,也降低了設計效率,而如果景觀與建筑交互設計則極大的避免了為改進缺點而重新設計,從而提高了設計效率。
(4)景觀與建筑的交互設計可以增強景觀單元的整體性。
景觀和建筑在感官上作為一個整體,大到一座大樓,小到一只垃圾箱都是不容分割的整體,而交互設計,能更好的增強景觀與建筑的統一性。
結語:對于發展中的中國而言,如何在國外景觀設計理念紛紛涌入中國的時候,冷靜清醒的總結國外優秀設計理念同時,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是當前中國景觀設計理念中的最中藥議題。
關鍵詞:新校區景觀;設計理念;設計原則Q
中圖分類號 S7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4-95-02
近年來,高校建設進入了期,不少學校展開了新校區建設或舊校區擴建。校園景觀作為高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發揮綠化、美化功能,更要發揮其精神、文化作用。當下校園景觀環境的建設不再是通過簡單的栽花種樹、植草弄林便能實現,而需要充分考慮校園環境的特點及校園綠化的生態結構,創造與學校主題相和諧的景觀環境[1]。
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校園景觀設計以藥用植物打造綠色自然景觀,充分展示藥用植物的景觀特色,以中醫藥傳統文化為景觀設計主線,打造傳統的文化、人文景觀,使整個校園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基地。建設集教學、科研、開發、科普、旅游、休閑和養生保健于一體,具有北方道地藥材和濃厚中醫藥文化色彩的中藥植物校園,使校園成為立體鮮活的“本草綱目”和中醫藥文化殿堂。
1 校區概況
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位于天津市靜??h團泊新城西區健康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133.3hm2,總建筑面積45萬m2。新校區毗鄰天津醫科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和天津體育訓練基地,地理位置緊鄰團泊湖區。該地區地形平緩但多洼地,四季分明,景象多姿,環境優美,春季干旱,多風少雨;夏季高溫高濕,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冬季寒冷干燥。
2 景觀設計理念及原則
2.1 設計理念 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景觀設計以“校在園中”為設計理念,將學校建在中藥植物園中,以藥用植物綠化為特色,實現校園處處有藥植、處處蘊含中醫藥文化元素,使校園景觀成為傳播中醫藥文化的載體。
在總體設計上充分考慮由中藥喬木、灌木、藤本、矮草本、水生植物組成的林木自然生態層次,并以“片”、“塊”為單位組成植物群落,形成高低錯落的自然景觀,努力實現藥用植物綠化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大學和園林融合,環境與建筑共生,建成以湖水景觀為特點、醫藥植被為標志的中醫藥文化主題的園林式書院。
校園內藥用植物采用野生種與栽培種相結合、布置方式采用系統進化與專類觀賞相結合的模式,既有野生的原始種,也有人工的栽培種;既有系統進化內容,又有觀賞植物的專類園。各專類園景觀設計要突出植物造景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從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出發,運用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形成以專類花木為主景,以亭廊為點景,注意不同景觀意境與季相變化。校園內擬建喬木園、灌木園、草本園、珍稀瀕危植物園、天津(畿輔)本土植物園、經方園、藤本園、蔭生植物園、水生植物園等專類園。
造景方面突出藥用植物的獨到特色,打造諸如“連翹大道”、“金銀花路”、“麥冬田”等獨一無二的藥用植物景觀。實現以綠養綠,以藥養藥,且達到可觀的經濟效益。
2.2 設計原則
2.2.1 滿足功能性 校園景觀設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滿足教學、工作、學習等基本功能的同時給師生提供更多增進交流、陶冶情操的活動場所。充分尊重人的行為心理,盡可能全面滿足師生的各種需要[2]。
2.2.2 重視生態性 將生態性與教學相結合,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采用穩定的多樣性植物群落,提高景觀生態效益。尊重自然和歷史客觀規律,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運用造園藝術手法在校園景觀設計時體現學校自身的特色與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水面及校園外的景色造景,使校園呈現動靜結合、有明有暗的景觀效果[3]。
2.2.3 體現人文性 人文景觀應以人為本,尊重人性,肯定人的行為及精神,尊重和維護人的基本價值,通過景觀設計以體現出一種高尚的人文精神[4]。應結合當地地域特色,在運用選景、借景、框景、移景等手法將自然景觀吸收進來,也應注意將人文景觀吸收進來,從校園空間的形態、尺度、色彩、細部等表達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
2.2.4 遵循可持續性 學校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校園景觀也需要在歲月中漸漸沉淀,逐漸體現出自身的文化內涵與特色。這就要求校園景觀設計時要具有可持續性、前瞻性與創新性。景觀設計應以樸素大方、經濟實用為主,以最少的投資創造最大程度的綠色空間;在樹種選擇上應多選用抗性強、易成活、便于管理的鄉土樹種,并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和自然變化,形成“春天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蒼勁”的四季景觀[5]。
3 結語
高校是人才的搖籃,是科學、技術、知識的薈萃之地,人才培養一方面離不開學校自身的知識積累與硬件條件,同樣也離不開優美的校園環境。人與環境的認知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好校園景觀設計,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專業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學校多元化、綜合化的辦學需求,滿足校園社會化、開放化的要求,實現學校的百年大計。
參考文獻
[1]吳軍,李鵝波,臧真榮,等.中學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初探[J].山東林業科技,2006(2):81-82.
[2]周武忠.理想家園一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1.
[3]張縱.我國園林對于西方現代藝術形式的借鑒及思考(下)[J].中國園林,2003(4):57-60.
關鍵詞:景觀設計;展示區;山水理念
1項目背景
項目位于四川東北部巴中市,該市在四川與陜西的交界地區,地處川陜兩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西部四大名城――成都、西安、重慶、武漢交匯輻射的腹心地帶。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為川東北中心城市。全市轄區面積12301平方公里,轄巴州區、恩陽區、通江、南江、平昌二區三縣。
該項目規劃屬于南龕文化產業園的小連山片區。南龕片區是整體解決巴中城市經濟轉型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極佳區位,是巴中市發展第三產業帶動新興文化產業的重要布局。小連山片區作為該區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定位是康體養生。項目主打特色為生態文化產業功能,用地面積12kO。項目規劃結合區位及景觀地形條件,將規劃區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商業片區、酒店片區、住宅組團和大景觀公園。本設計場地屬于該項目的商業片區展覽展示區,是整個項目初期展示的重要場所,本次設計范圍為該區展覽展示中心前廣場區域,總用地面積為7329平方米。
2“以山賦形,以水生動”的設計理念
(1)場地現狀。設計場地現狀視野開闊,視線良好,但因為整區屬于回填地段,所以在設計中應重視后期擋土墻修建之后所產生的高差變化。在景觀設計方案中重點應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創造區域內的良好視線通道,并注意擋土墻地平線與天際線接壤處的處理。場地區域視線開闊,市政道路較寬,造成內部空間過于空曠,無法形成較為集中明顯的整體景觀。因此,在場地上應設計一個在高度上由平地向三層展示中心建筑過渡的空間,并且該空間應必須具有一定主題及標志性。
(2)設計理念。我們的景觀設計理念――“以山賦形,以水生動”。展示中心景觀設計來自于創造一個從地面空間和展示中心建筑都能清晰可見的主題三角空間和流動的景觀韻律。廣場空間通過三角形平面及立面的設計,波浪形鋪裝圖案和趣味空間的設計,使整個景觀猶如旋律般有規律的變化。通過色彩和材質的對比,以及對景觀的有規律的安排,既強調了各個功能和空間的個性,又為展示中心賦予了鮮活的個性。
(3)設計原則。每個空間都有屬于自己無可取代的本質,而設計應充分考量空間的原生性,發掘每個空間的本質,避免制式化。在如此快速又不真實的年代,量身訂制的故鄉精神卷土重來,反映了你我心底的渴求,也勾勒出了一個新的,高品位的產業輪廓。本次方案強調景觀設計與場地、建筑的一致性,通過解讀建筑規劃和空間合理設計景觀,使之成為建筑的有機組成。在地勢上設計一定高差變化使景觀層次更加豐富,結合微地形,達到山水流動的效果。對不同主題的大小場地配以相應的空間形式,滿足不同年齡人的不同審美需求和活動場所。
3功能分區及景觀設計
住宅項目展示區銷售中心是房地產企業開發企業品牌、市場研究、產品設計等各方面能力與水平的集中體現,對房地產住宅項目開發尤其對于銷售環節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個項目的景觀設計無論是從人口到銷售中心,還是從銷售中心到各個觀賞主題空間中的每個細節,都是通過以山水為主題設計理念的多層次展開,其中軟景、硬景的結合設計,給了客戶全新的、良好的體驗感和心理預期。
場地根據功能及空間劃分為以下九個區:主入口空間、主題廣場空間、生態停車空間、趣味活動空間、主題休閑空間、展示中心入口空間、靜水觀賞空間、臺地休憩空間、親水空間。其中,水體面積為1091O、綠地面積為2286O、道路及廣場面積為3952O、設計地面停車位22個。
(1)主入口及主題廣場空間。主入口及主題廣場空間是本次方案重點,也是整個項目展示的核心。所以這個區域中的景觀設計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手法,加上各類景觀元素的夸張和拼貼,在較集中的空間內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主入口采用人行和車行分開設置的設計,保證了整個展示中心在銷售旺季的主要時間段內也能交通順暢。廣場是以“棲影”主題構架為核心而展開的硬質為主的空間,并采用燈光、霧噴相結合的設計方式,在較小的尺度內提供了最豐富的景觀感受?!皸啊敝黝}構架是本次方案的一個創新,也是整個展示中心的亮點所在。整個構架采用鋼結構,表面噴紅色氟碳漆,構架頂面使用三角形鋁板切割,并在鋁板打孔,形成較好的光影效果,“棲影”的名字也由此而來,意為棲息在光影斑駁之中。廣場中鋪裝也是這個空間內重要的景觀構成元素,采用花崗巖和銹蝕鋼板作為主要鋪裝材料,并采用靈活的鋪裝方式,通過材料交接形成的線條,不僅使人群在戶外空間有明確的導向性,并賦予中心空間豐富的變化與線條感。
(2)趣味活動和主題休閑空間。整個項目旨在創造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展示區。通過開放的規劃結構、開敞的組團公共空間和室內外空間融合的方式,為各群體間的對話和交流提供了平臺和可能。趣味活動空間設計有波浪造型的綠籬和木平臺,配合沙池和景墻為兒童提供室外娛樂場所。主題休閑空間以多棱錐造型的立體結構為核心,并搭配林蔭坐凳廣場,為成人群體提供休閑和觀賞的場所。水景、鋪地、植物相互結合,運用材料、顏色、質感等細節來豐富區域內的視覺體驗?!耙陨劫x形”是設計理念的一部分,將山的形式抽象為多棱錐,而在平面及立面上則抽象為三角幾何形式。如此,豐富了空間中的情趣與氣質,并能與場地內建筑密切銜接,使觀眾獲得深刻的視覺印象和心理意象。
(3)靜水觀賞和親水空間。硬質景觀能為使用者提供較為集中的休閑場所,而軟質景觀具有極大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在設計中控制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的比例來確保最終建成效果。水是軟質景觀中活躍場地氛圍的重要景觀要素,展示區中設計靜水面空間,并結合擋土墻設計無邊界水池,大大增強了整個展示區的視覺效果與空間感受。靜水景觀在場地中不僅能作為獨立的界面而存在,還能營造強烈的設計形式語言與內在邏輯感,提供給使用者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平靜的氛圍感。無邊界水池的木平臺上采用銹蝕鋼板作為立面材料,配合室外休閑座椅形成圍合空間,具備較強的體驗式感受,并能滿足人群的親水性心理感受。
【關鍵詞】天安;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分區設計
1 城市綜合體發展概況
在現代都市中,快節奏的人們需要有一個方便、快捷、經濟及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空間來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綜合體應運而生。城市綜合體是指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的城市空間形式。天安數碼城集團是中國城市產業地產的引領者。城市產業綜合體是天安數碼城繼工業園、工貿園和科技產業園之后的第四代產品,以辦公業為主,融合產業、交流、生活于一體。在此基礎上,天安數碼城還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打造了城市產業園、生態型產業園和創意產業園等三種各具特色的產品線。
城市綜合體以超大的空間尺度、地標式的城市建筑、現代化的城市景觀等為主要特征,代表了一個城市發展的面貌。景觀設計在開發的過程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1]。天安數碼城的前三代產品在規劃設計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近年開發的城市產業綜合體多處于建設階段,根據已建成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社會反應良好,如天津、重慶、青島天安數碼城等項目,本文將以此為基礎,分析探討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方法。
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分析
2.1 城市綜合體景觀特征
(1)現代、時尚、標志性
城市綜合體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與現代化的面貌。應用現代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境設計是城市綜合體的重要特征。特別是近年來當代藝術逐漸擺脫博物館的束縛,走向了開放的城市空間,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通過標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而地標性的建筑再加上公司的文化、主題,也很容易形成景觀的標志性,打造區域特色。
(2)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城市綜合體的靈魂。城市綜合體的公共空間則是真正對公眾開放的城市型公共空間。這樣以來,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特點也適用于城市綜合體中的景觀設計。下圖是天津天安數碼城空間布置圖,不難看出,開放空間、沿街開放空間在整個綜合體中占據了大量比例。
(3)豐富多變的空間景觀層次。
城市綜合體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形或建筑本身的造型特點,以及地下空間、中庭空間、屋頂空間,形成若干節點性的廣場,并大量采用天橋、峽谷、巷道等形式進行空間的過渡和銜接,形成豐富多變的空間層次,與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間自然融合在一起[2]。
2.2 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理念
(1)創造具有文化品格的外部空間
文化是一個園區與眾不同的特征與氣質,也是一個園區吸引力之所在。天安數碼城一直倡導“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運營文化,使園區由聚集(要素空間集中)走向聚合(產生有機聯系),而最終發生聚變(形成創新集群)。城市綜臺體以其巨大的形體和復雜的功能而具有創造標志性的先天優勢。標志形象的形成.有賴于準確理解把握和提煉地域文化,依托于對歷史文化、社會文化和環境文化等抽象意義的具象化。
(2)尊重場地、注重生態
一個完整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①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②解決問題。對問題有了全面透徹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設計的內容也自然明了了。而如今席卷全球的生態設計的理念,也必須以場地分析為基礎,針對場地的設計才能真正做到生態環保。如重慶天安數碼城根據用地山地的特點,提出“綠谷”的設計主題,并以此展開,根據已建成幾期的情況來看,景觀效果宜人。
(3)與城市密切聯系,形成連續性、一體化的城市空間
城市綜合體通常與城市的主要交通保持著密切而便利的聯系,這也使城市綜合體擁有了更高的開放性與可達性,組成了城市開放空間體系的重要部分。城市綜合體景觀的營造不僅僅在于自身的完整性,更應融入城市的大環境中,對城市整體的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城市綜合體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應該關注與周邊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閑活動和社會交往的平臺,同時人的活動也為城市綜合體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4)基于行為特點的空間設計
城市綜合體是一種功能符合型的城市集聚空間,來這里的人目的各異、行為特點各異,環境景觀的設計要根據人的行為特點給予合理的功能設計,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做好空間的引導作用,使空間功能合理,景觀合宜[3]。
3 城市綜合體景觀分區設計
3.1 辦公區
(1)總部樓區
總部樓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是辦公樓中的“別墅”,對于景觀的要求較高。對于現代化的總部樓外部整體景觀設計應該給人一種自然、輕松的氛圍,而不應該是莊嚴肅穆;作為總部辦公區,應該安靜,景觀要有高品質感;又是天安數碼城的特色核心部分,景觀設計要有藝術感,體現現代美學。另外景觀要具有很強的標示性,根據不同的總部樓,創造不同的景觀。
對于總部樓圍合的中庭以及入口空間等,還要根據不同公司來進行設計,將企業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景觀之中,創造特色的景觀。如下圖所示,為重慶天安數碼城總部樓區景觀效果圖。
(2)產業樓區
產業樓作為科技研發、技術創新的基地,在這里工作的多是高科技技術研發人員,工作相對單調而又要求他們有一定的創意、創新能力,景觀設計應力求大膽,現代感與視覺沖擊力是這里景觀設計的重點。使工作人員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景觀的魅力,為工作增添樂趣。根據天安數碼的規劃情況,產業樓的底層多為商業配套區,所以產業樓的景觀多為屋頂花園形式,景觀設計力還要注意屋頂花園的特殊要求。
(3)商業配套區
城市綜合體中的商業區多位于沿街開放空間,多數呈現狹長的直線帶狀空間形態。商業業態也多以購物為主,兼顧少量的休閑娛樂設施。由于地塊的限制以及步行人流量大的原因,使這里的景觀呈現出硬質鋪裝面積過大,綠化空間偏少的情況?;诖?,首先可以通過垂直綠化的方式增加綠化面積,使場地因有更多的綠色植物而更具生機。其次可以將坐凳等休閑設施與當代藝術(雕塑藝術)、花箱、樹池等結合,使場地更具現代時尚感。對于大面積的鋪裝也可以融入不少設計元素、當地文化,這樣就使商業區的景觀設計實現宜人的景觀效果。
3.2 住宅區
住宅區是城市綜合體中部分員工以及其他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地方,其景觀設計必須營造一種安靜、舒適的景觀空間。住宅區景觀設計可以從普通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中借鑒經驗。這里的景觀設計,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以植物材料為主體,以山石、水體、建筑小品為輔構成的游憩生活空間,創建富有生機、充滿趣味、歸屬感強烈、生態健全的田園般的居住環境。
3.3 配套酒店公寓區
(1)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是一種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務的公寓,集住宅、酒店、會所多功能于一體,概括地說,就是將星級酒店的高標準服務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作為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應該與整個城市綜合體的文化、景觀面貌保持一致。具體設計也可以和其它酒店、住宅區借鑒,注重生態,以人為本,打造用戶滿意,環境友好的公寓景觀。
(2)五星級酒店
該項目中,景觀設計要講究設計風格,通過硬景、軟景及配套設計來烘托建筑物,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入口部分的景觀設計,并不是設計一個城市廣場,而是要體現酒店的品牌。首先在酒店主入口區域造勢,要有一個景觀中心,在城市道路與建筑主體的空間軸線上;同時可以依據酒店建筑的特點,在設計上給人視線上的引導,以滿足道路、交通、遮蔽、圍護等功能要求。
4 結語
城市綜合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空間,景觀設計手法尚未成熟。天安數碼城集團積極實踐總結,為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城市綜合體的景觀設計必須緊抓自身現代、時尚、開放、景觀空間多變的特點,從創造文化品格、生態設計、注重與城市的密切聯系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同時不同的功能區還要給予不同的對應處理,這樣才能設計出景觀效果宜人、功能合理的城市綜合體景觀空間。
參考文獻:
[1]黃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設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