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4:30
序論:在您撰寫語言藝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王爾德作品中,“悖論語言”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表達方式,王爾德常用悖論表達的方式營造“似是而非”的語境,雖然這些語言結構往往經不起推敲,讓讀者摸不到頭緒,但是仔細品味發現這種悖論中蘊含著別致的味道,這恰恰是王爾德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在《認真的重要性》中,王爾德就將這種悖論語言發揮到了極致,他將悖論語言、獨特的劇情結構、荒誕的人物形象融于一體,尖銳地諷刺了上流社會的婚姻、愛情、死亡等。小說中,兩位貴族小姐想嫁給品行真誠的貴族,但是她們的想法并不同于常人,而是要嫁給名字為“Earnest”(真誠)的人,于是,兩名貴族公子就冒名為“Earnest”,并贏得了兩個貴族小姐的芳心。劇中,王爾德運用了反諷、夸張、荒誕、邏輯顛倒等方式,塑造了談吐非凡、言辭詼諧的人物形象,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戲劇效果。比如,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塞西莉小姐說,“費爾法克斯小姐,你是說厄內斯特中了圈套才訂婚的嗎……我見了鏟子就叫鏟子”。格溫多琳說,“我很高興地說……我倆生活的社會環境截然不同”。“call a spade spade”的本意為實話實說,但是塞西莉卻將這個諺語改為“when I see spade I call ita spade”,以表示自己實事求是,并未虛言假語。格溫多琳則利用spade的本意進行語境聯想,以表現自己出身高貴,從未涉及鄉村生活。
二、王爾德作品中的對比修辭表達
在王爾德作品中,對比是非常常見的語言形式,王爾德常將不同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與事物進行對比,以刻畫人物形象,強化語言的節奏美、音韻美。因而,王爾德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往往是音律和諧、音節響亮,極富音樂感與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比如,在《不可兒戲》的第一幕中,阿爾杰農對杰克說,“你創造了奇妙無窮的弟弟……于是下鄉去了”,阿爾杰農用這種對比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并營造出一種喜劇氛圍。在喜劇《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中,溫德米爾夫人說,“就我們這些人來說,我們所處的是同一世界……都在片刻之間無法對其作出區分”,在這里,王爾德用對比修辭說話表達了人物真實的思想情感。再如,《理想丈夫》中,在談倫敦社交季節時,謝弗利太太說到,“People are ei-ther hunting for husbands or hiding from them”,通過“hun-ting”、“hiding”兩個押韻頭、結構相似的詞匯揭示了倫敦上流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帶給讀者一種獨特的聽覺美。
三、結語
抓住信息技術科普性小學信息技術雖然難度有限,但小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理論學習還存在一定困難。有些小學生早就接觸過電腦和網絡,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非常普遍。教師要對信息技術進行科學解讀,還需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針對學生信息基礎實際,用學生聽得懂的話。特別需要照顧學力較差的學生群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逐漸滲透,來降低教學難度。在學習《修改文字》時,課堂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文字的刪除、添加、移動、復制和粘貼等操作技術。教師如何對這些概念進行解析,應該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我是這樣解讀的:刪除是什么呢?文字中出現多余的內容,需要將其擦拭掉,我們用鉛筆時可以用橡皮,電腦就更簡單了,只要將不需要的文字選中,點擊刪除就可以將多余文字消除得無影無蹤;添加文字更簡單了,根本就不需要畫任何符號,只要將光標放到需要添加的位置,想加多少就可以加多少;移動和復制的不同點就是,一個是將需要轉移的文字原封不動地移到指定位置,一個是將文字重復到指定位置;粘貼就是將復制或者剪切的內容放到既定位置。由于教師講解細致通俗,學生很快就明白相關操作要領,并順利進行實踐。為讓學生能夠加深概念印象,在學生具體操作時,我又不斷提示學生技術環節注意事項。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理論概念,其操作訓練效果也非常顯著。
二、嚴謹準確
體現信息技術專業性小學信息技術有眾多概念、原理,教師需要用準確嚴謹的語言加以陳述,才能傳遞給學生正確信息,幫助學生強化理解。教師要在備課時就做好語言設計,對關鍵環節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反復推敲相關概念的內涵,找到突破點。在語言闡述時,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條理分明。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后,獲得確切信息,并建立相關學習信息體系,形成認知基礎。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接觸眾多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術語。教師面對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時,要注意對技術要領進行重點突破,強調技術關鍵環節。可以邊示范邊講解,讓學生盡快啟動思維。在學習《插入圖片》時,要讓學生在文檔中插入圖片,還要掌握設置圖片與文字的環繞方式,學生大多會感覺難度較大。我在進行相關指導時,主要是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建立相關認知。先打開“插入”菜單,對相關內容進行解釋;找到“圖片”并對下拉選項進行解讀;示范操作演示,講解示范過程;學生實際操作嘗試練習;教師針對性指導點撥糾偏。由于教師講解示范比較到位,課堂教學比較順利,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自行進行相關操作,教學效果良好。
三、生動幽默
激發學習信息積極性小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師課堂用語時,要注意體現活潑性、生動性,用形象描述、生動表達,增強感染力。特別是面對深奧的信息掣肘環節,如果教師能夠采用適當的比喻,說不定就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課堂氣氛得以有效調整,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被調到起來,師生互動和諧指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是水漲船高。學生特別喜歡幽默詼諧的老師,因為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課,可以有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多了更多認同感,教與學就會變得更和諧、更高效。在學習《收發電子郵件》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大家會用手機發短信嗎?很多同學也會用網絡聊天的形式給對方留言或者發送圖片,但這些信息傳遞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內容不可能很多,而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傳遞信息,不僅信息量大,而且還能提高穩定性。手機短信要是和電子郵箱相比,那就是小木船和巨輪,小巫見大巫了。
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特點所謂的跨文化,一方面是指尊重文化差異。由于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風俗存在千差萬別的差異,因而其作品的思想內涵也必然會存在一定差異;另一方面,要求交際性與實用性保持一致。交際性要求尊重文化發展的現實環境,并且通過跨文化研究來提高其交際能力,而實用性主要要求對作品的研究程度進一步加深,從而理解出更深刻的思想內涵。從跨文化的視角來說,英美文學的語言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強調使用戲劇性獨白
在一些英美文學作品中,使用較多的就是戲劇性獨白。戲劇性獨白的最早使用與發展主要得益于詩人索恩伯里,他在1857年創作的《騎士與圓顱黨人之歌》中一些詩歌片段就是文學藝術領域的“戲劇獨白”。而戲劇性獨白的廣泛應用則是在1886年之后,丁尼生創作了《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觀》并將其出版,從而使戲劇性獨白的使用具有了高度的權威性,并得到了推廣與應用。戲劇性獨白使說話人與作者分離開來,如在彭斯的《威力神父的禱告》中,不僅可以聽見人物的聲音,還可以看到作者對人物的評價,盡管其沒有高度權威性,卻依然能夠留給人們豐富的想象空間。
2.來源于現實而超越現實
很多英美文學作品都從現實中創作而來,而發展卻遠遠超越現實。在賞析英美文學作品時,應當結合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并在充分了解英美語言文化的基礎上,對作品展開深入的理解與研究。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更加注重的是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以及對社會價值追求的理解與判斷,是作者在走過人生之旅后對社會、人生的真實體驗與領悟。英美文學作品采用的文體風格與語言文化都是多樣而變化的,且在語言表現方面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對英美文學發展歷程進行探究,是理解英美文學作品精神價值與內涵的重要手段。
3.語言藝術中的經典引用與發揮
對經典的全面引用是英美文學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同時也體現出對語言藝術的極致發揮,即通過簡單的語言表述可以體現出寓意深刻的故事。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基里斯為例,在幼年時期,他的母親就抓住他的腳后跟將他長期放置在斯提克斯河中浸泡。正因如此,他逐漸練就了一副銅墻鐵壁般的身體。然而由于他的母親捏著他的腳后跟,而使得沒有浸泡在神河中的腳后跟成為他唯一的致命缺點。阿基里斯在全力攻打特洛伊城的時候,他的腳后跟中了太陽神的致命一箭,因此而喪命。也是從那時開始,英美文學作品中出現了“Achile’sheels”,表示“致命的缺點、要害部位”的意思。
二、結語
1語言藝術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語言藝術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1)對于促進患者提高自身疾病的認識,促使患者配合護理工作具有積極作用。患者因年齡、性別、職業、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認知能力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也就要求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藝術語言來改變他們的行為,為患者創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身狀態,提高患者病情恢復的速度以及治療滿意度。護理人員采用不同的語言藝術,對于指導病人培養健全的人格,消除對健康不利的因素,提高他們對疾病認識的正確性具有積極作用。
(2)搭建起患者與護理人員溝通的橋梁,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護士的各種愿望都是通過言語來體現的。通過與患者的語言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病史,掌握病人的各種心理,通過語言向病人宣傳衛生知識,解除病人的恐懼,焦慮心理,通過藝術的語言使病人丟掉恐懼心理。相反,如果護士說話缺乏禮貌,出言不遜,粗魯,蠻橫無禮,缺乏教養,可使病人病情加重,給心理和生理帶來一些不良反應,如表現憂傷,悲觀,失望,大發脾氣,易怒,沉默嚴重者可產生自我損傷的行為等。
(3)關系病人和家屬對醫院的信任程度,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的語言態度以及用詞直接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自身以及醫院的印象,影響患者對治療工作的配合程度。醫療工作中糾紛案的發生大多是因為醫護人員當時的態度冷淡,說話生硬以及語言不文明等引起口角甚至打架等,醫護人員如采用不當的語言,不僅直接影響著醫院秩序、醫療護理情緒,也給醫院的形象帶來影響。
2培養良好語言藝術的措施
2.1態度熱情、語言和藹: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最早接觸也是接觸最多的人員,由于護理人員與病患這種特殊的護理關系,護理人員的態度、行為以及儀表等都會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自身以及對醫院的印象,關系到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感受。患者因不同的心理感受會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例如患者在剛入院時會感到陌生、焦慮,護理人員要及時采用熱情的態度、輕柔的動作、悅耳的語言向患者講解醫院的環境以及相關設施,加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以及對醫院的良好印象。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采用輕柔的語調,若語調過高則會刺激患者,會讓患者留下傲慢、生硬的印象,加重患者對護理人員以及對醫院的隔閡。
2.2運用禮貌語言,加強溝通:護理人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患者提供相關的護理工作,如何在工作中恰到好處的與患者交談也是一門重要的語言藝術。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初次接觸時可以采用微小、點頭等來表示與患者的友好,促使患者與其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采用禮貌的語言表示自己對于患者的贊賞,如患者在積極配合護理人員接受注射時可以說一聲“請積極配合一下,這樣我打起來才能更準確”,治療結束時可以說一聲“謝謝”,對患者表示出他們配合自己工作的贊賞,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而如果因自己操作技術不熟練或其他原因給患者進行二次注射時要及時表達自己的歉意,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讓患者體會到護理人員對他們的尊重,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搭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梁。
2.3加強藝術語言的訓練以及心理學的學習:語言藝術在護理工作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體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首先得培養熱愛本職工作,忠于本職,立志獻身護理事業的崇高理想,其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語言訓練,要把講究語言藝術當作提高護理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通過講究語言藝術,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和改善。還要具有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精神,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對病人的深切同情,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語言對于患者的重要性,體會到語言美的價值,自覺做到言語充滿熱情、溫情以及感情,才能在工作中輕聲音、柔語言、慢速度,充分顯示出護理人員的端莊大方、溫文爾雅。要加強學習心理學,生理學等有關知識,觀察病人的一舉一動,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病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需要什么,最喜歡什么,最討厭什么,只有了解他們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也只有了解他們,才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2.4掌握患者的心理,采用合適語言因勢利導:患者因年齡、性別、家庭環境、學歷等的不同,對護理人員的語言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患者有吸煙、酗酒的習慣,如護理人員直接批評患者的此種行為或直接對患者提出建議,可能會招致患者的反感,護理人員用心良好卻收效甚微,而如果護理人員掌握了患者的心理特點,采用護患交談的方式,聲東擊西的讓患者認識到吸煙、酗酒對自己病情恢復的不利影響,促使患者自身認識到不良習慣的危害,就能使患者能夠自覺的改變不良習慣。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因勢利導,讓患者在護理人員的語言中得到被尊重的感覺,促使其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皮革馬利翁效應”,正是因為教師的一句中肯的表揚或對學生未來的肯定,左右了學生的情緒,影響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師對待學生犯的錯誤,不應是簡單粗暴的指責或帶有貶低甚至是歧視性的語言,這樣只會使學生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也會拉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開展。舉個例子來說,課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怎樣對待學生的答案呢?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教師若能和藹可親地對他說:“沒關系,你的答案雖然與本題有些出入,但思考問題的角度很新穎,繼續換一個角度試試?”這樣學生就不會尷尬,反而會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可見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才能促進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師語言的表現形式
(一)肢體語言———無聲的溝通
語言是表達情感的工具,肢體語言也是一樣。教師不經意的一個手勢,一束目光,一種表情都會影響學生,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微妙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在向學生傳遞著信息。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講究肢體語言的藝術。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聲調+55%的面部表情及動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肢體語言的重要性。那么,教師應如何正確運用肢體語言呢?首先,面部表情要盡可能豐富。教師的喜、怒、哀、樂都體現在面部,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關注度。所以教師應不吝嗇笑容,給學生一種自然、親和、明朗、寬容的感覺。其次,眼神反應教師心境。研究表明:教師注意學生的次數,與學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師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種:一是環視,針對全班的學生。比如,起立時,教師應首先以一種標準的姿勢站好,同時雙眼環視全班所有學生,要讓每一位學生感到教師目光中的溫暖和嚴肅,同時學生也會自查自糾自己的姿勢是否標準。二是專注,這時每一位教師必備的基本技巧。人們都說:“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師在授課時就必須“一心二用”,即授課的同時用眼角的余光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聽講狀態,發現違紀行為,可用眼神注視5秒鐘的方法,讓他們收斂并改正。三是虛視,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時一些表現較好的學生在搞小動作,他們自尊心很強,教師可采用看此處而言其他的方法,點醒他。最后,運用手勢要適當。比如,課上氣氛過于活躍,學生積極發言,開始亂說一氣時,教師可用一個“暫停”的手勢,來制止學生。一個“舉手”的動作比千呼萬喚更能傳情達意。做手勢動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則:(1)雙臂離開身體,自然、大方。(2)不做手勢時,雙手自然垂放于身體兩側。(3)手勢應多變化,但不能太頻繁,否則學生會眼花繚亂,事倍功半。(4)避免自己習慣性的小動作。總之,優秀教師要利用三尺講臺,盡情展現語言魅力,恰到好處地使用體態語言,讓課堂更加精彩紛呈。
(二)文字語言———師生零距離
一、播音主持藝術批評
作為藝術的標準,從大的方面主要有兩項:一個是思想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思想標準主要指作品的內容,藝術標準主要指表現形式。播音主持藝術的思想標準,實際就是指創作者本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語言作品中是否得到了正確的反映。如對文字內容或節目宗旨的深刻理解、清晰的表達;對受眾思想能否產生正確的引導力量;語言表達的分寸是否得當等。在播音語言的運用上,由于理解的不同,可能會有多種表達方式,它具有明顯的傾向性,有時還會產生完全相反的傳播效果。如在陳述反面意見時,我們常會運用一種“故作反語”的表達方法;在轉述一種并不十分鮮明的觀點時,我們會把它的實質性問題強調得很清楚;一個平淡無奇的情節,卻可以表現得跌宕起伏這樣的表達往往基于播音創作者個人的理解和評鑒能力,當然由此產生的傳達效果各不相同。我們在評鑒播音語言藝術作品時,在很多情況下不僅僅存在理解上的問題,而是表達技巧或者說是表現能力上的不足,一些很好的思想內容會成為“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去”,這樣的藝術效果顯然就暴露出創作者表現手段的貧乏,需要努力加以錘煉和提髙。播音藝術十分強調創作者的語言基本功訓練、語言能力。播音教學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吐字歸音、練氣發聲的方法,提倡正確處理好“情、聲、氣”的關系。基本功是否扎實,在播音創作中反映得十分明顯,它直接影響創作者能否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表現節目的內容。近些年,出現了一些觀眾十分喜愛的節目主持人形式。主持人親切、自如的話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親切自如并不是放任隨意。實踐證明,語言形象是需要塑造的,如同“包裝”一樣,如果僅追求一種隨意、淺白的語言形式,就會失去語言的魅力,也談不上審美藝術效果。
二、欣賞、批評與創作的關系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一個層面,是口頭語言。所謂“口頭語言”,又簡稱為“口語”,是指“口頭上交際使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是書面語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和源泉。一般地說,它比書面語靈活簡短,但不及書面語完整謹嚴,而且可能帶有方言特征。當某種語言的文字產生以后,口語和書面語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而共同存在、共同發展。”
播音主持以口語為經常使用的語言,尤其是電視娛樂節目(如游戲類、益智類、真人秀等)中,主持人經常以“脫口秀”的口頭語言形式,并運用小幽默、“甩包袱”等藝術手法,獲得現場互動的親和力。此外,在新聞訪談節目中,也經常使用口頭語言。口頭語言的使用,除了規范化、標準化以外,要凸顯口頭語言生活氣息濃厚、接地氣等優長。但要注意防止濫用廢話廢詞的“語病”,例如“這個”、“那個”、“這種”、“那種”等廢話。就連央視大腕白巖松在近年來主持的新聞訪談節目中,也經常出現多余的“這種”的用詞語病,應當盡早克服。
二 、表情語言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二個層面,是表情語言。所謂“表情語言”,指的是表現在面部或姿態上的思想感情,又以眼神為主,素有“眼睛是心靈之窗”的說法。播音主持的表情語言,要自然、真誠、適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溫不火”。但主持人的表情語言,又與演員在舞臺上或屏幕上的表情語言不同,要強調“生活化”,而不要“戲劇化”、“夸張化”。
三、肢體語言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第三個層面,是肢體語言。所謂肢體語言,指的是主持人頭部、四肢、軀干的動作語言。例如手勢、點頭、搖頭、側身、邁步等等。要注意充分顯示出主持人文雅、莊重、大方的風度與氣質。
四、服飾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