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亚洲免费_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_啊啊啊射了视频网站_在线精品国产欧美_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_98在线视频_2019最新中文字幕_色久优优欧美色久优优_亚洲欧洲一区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中日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5:04:51

序論:在您撰寫中日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建交以來,中日經濟關系在平等、互利原則下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雙方經濟關系在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發生了結構性良性變化。這些為中日經濟合作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提供了較高的起點和扎實的基礎。

(一)雙邊貿易穩步增長,貿易結構向水平分工方向發展。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由于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地理上僅一海之隔,經濟交往條件得天獨厚,經貿關系得到快速、穩定發展。2001年,由于“9·11”事件影響,美國及全球經濟增長放慢,國際貿易條件急劇惡化,日本對全球的貿易出口減少15.7%,進口也減少7.9%,但惟有對華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4%,達到891.96億美元,與中日建交初期相比已經增長了80倍以上。(注:日本貿易振興會2002年7月公布的統計資料。)日本連續9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2年上半年,中日貿易額達451億美元,其中日本對華出口增長11%,進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中日貿易占日本貿易總量的份額比上年增長1.7%,達到12.8%,中國已多年成為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注:日本貿易振興會2002年7月公布的統計資料。。)中日貿易在總額不斷上升的同時,表現出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貿易結構已經開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發展。過去,中日貿易長期呈“垂直分工”形態,即中國從日本的進口多為工業制成品,而對日本出口則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對日出口的商品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以服裝、機電產品為主的制成品出口明顯上升。2001年中國對日制成品出口比率已經高達84%,為歷史最高值,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保持了持續旺盛增長勢頭,從1990年的5.1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65.4億美元,占中國對日出口總額的28.4%,僅次于紡織品的29.1%,居對日出口的第二位,2001年8月以后,紡織品月度統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而機電產品出口仍然呈上升走勢,因此可以預測2002年機電產品將有望成為中國對日出口中所占份額最大的產品。(注:日本貿易振興會2002年7月公布的統計資料。。)

(二)對華直接投資(注:對華直接投資僅指對中國大陸的直接投資。)在起伏中上升,投資領域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轉變。整個80年代,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較為緩慢,但是9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日本企業對中國市場了解程度的不斷加深,日本對華投資開始大幅增長,1995年形成高峰,投資額達44.7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在所有對華直接投資國家中名列第二,中國成為日本對亞洲投資最大的投資對象國。1996年以后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大幅下滑,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日本對華投資進一步下落。直到2000年,由于中國加入WTO在即,日本對華投資欲望開始恢復。2001年在西方主要國家出現經濟同步下滑的背景下,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合同件數仍然多達2003件,比上年增加了24.1%,合同金額為54.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47.3%;實際利用資金也達到43.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49%。日本對華投資盡管起伏較大,但在對華投資國家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01年底,日本向中國投資企業達22370家,累計協議金額約441億美元,實際利用金額約327億美元。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對華直接投資國。(注:日本貿易振興會2002年公布的統計資料。jetro.go.jp/)90年代以后,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主要特點是投資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延伸,2001年日本對中國制造業的直接投資急劇上升,達到1590億日元,比上年增加89.3%,相反對非制造業的直接投資只有209億日元,同比下降18.4%。(注:根據日本財務省統計資料計算。mof.go.jp/fdi/sankou03.xls.)投資領域已由服裝、食品等行業向電子、機械、汽車、建材等行業擴展。近年機電產品所以成為中國對日出口增長較快的主要產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結構發生變化,對機電等制造業投資比重明顯上升,對兩國貿易起到了拉動作用。

(三)中日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金融合作邁上新臺階。過去中日兩國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圍繞政府開發援助(ODA)展開的,自1979年12月至今,日本已經向中國提供總額約達2.7萬億日元的日元貸款,1112.8億日元的無償援助和1089.5億日元的技術合作資金。(注:日本《ODA白皮書》。)日本對華援助約占中國接受外國政府貸款總額的50%以上,是對中國提供政府開發援助最多的國家。盡管近年來日本的ODA政策有些調整,但今后日本政府開發援助仍將是未來中日經濟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東亞金融危機以來,中日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逐日增多,除兩國央行之間建立了定期對話機制、相互在對方增設金融分支機構外,更重要的是兩國在2002年3月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實現了中日兩國金融領域在亞太地區的高層次合作。根據上述協議,兩國中央銀行在必要時可向對方提供總額為3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安排,以協助穩定其金融市場秩序。日本是繼泰國之后與中國第二個締結這類協議的國家,作為外匯儲備位居世界前兩名的日本和中國在金融領域的這一合作不僅使兩國經濟關系走向新層次,也為今后兩國在東亞地區的多邊合作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中日貨幣互換協議作為東亞國家貨幣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對加快東亞貨幣安全網絡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展望未來,無論從目前兩國經濟運行軌跡看,還是從東亞地區多邊領域走勢看,中日合作都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

(一)中國加入WTO將成為中日發展經貿關系的重要動力。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經濟改革將進入同世界經濟和貿易體系全面接軌,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與世界經濟接軌就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走上規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日本多年奉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期盼的重要目標。它將為中日兩國經濟關系的深入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加入WTO將加速降低中國關稅總水平。2002年以來,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經從15.3%下降到12%,已經下調了5332種進口產品的關稅,(注:朱róng@①基2002年3月6日在九屆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非關稅措施也大為減少。按中國入世承諾,關稅總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無疑將使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更加容易。日本是中國連續多年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在中國進口國家中日本所占比例最大,一直占20%左右,遠遠超過歐美國家。在市場準入條件向好的背景下,作為中國近鄰和最大貿易伙伴的日本必將成為中國入世后獲利最多的國家。加入WTO后,中國將按WTO的規則調整外商投資的政策、法規。目前中國對外商投資領域的限制正在逐步撤除,外商投資的國民待遇問題也在很多方面已經得以實現。包

括日本在內的境外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在日本官方及各家新聞媒體進行的各類海外直接投資調查中,中國均成為日本企業未來海外直接投資的首選國家??梢灶A言隨著入世后中國在入世各項承諾的陸續兌現,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熱將再度升溫。

(二)中國在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巨大需求潛力將為中日兩國深化合作提供可能。在信息技術領域,美國的新經濟泡沫破滅導致世界IT市場進入調整期,但這并不意味著IT革命的終結。日本雖然在IT領域落后于美國,但仍然在某些方面的技術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電話市場,而且這一市場需求還在擴大。中國在IT市場的潛在需求正在化為現實的需求能力。據預測,到2006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電腦市場。中國對芯片的需求到2010年將會翻四番,為480億美元。近年來世界IT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中國IT市場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如果中日雙方在手機上網、光纖通信、網絡家電等等方面加強合作,一方面將大大推動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進程,同時日本也將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巨大的市場效益。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對其他產品也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僅以汽車為例,日本的汽車工業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作為支柱產業有過輝煌的歷史,但目前作為日本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正在下降。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還剛剛接近汽車時代的門檻。2001年,中國汽車的銷售量超過200萬臺,增長16%,是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2002年1-6月的汽車銷售為154.4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8.9%,預計全年將首次突破年銷售300萬輛,達到日本市場一半的規模。(注:《日本經濟新聞》2002年8月8日。)中國現在每百個家庭中只有兩家擁有汽車,今后3-5年這個數字將翻一番甚至還多。目前,德國等歐美汽車因早于日本搶先進入中國而成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產品。日本正努力迎頭趕上。2002年日本汽車工業巨頭先后進入中國。繼2002年7月,日本本田汽車宣布將在廣州開發區建立一個出口車生產基地后,日本汽車界的領頭羊豐田公司與中國“一汽”簽署了戰略伙伴協議;日產汽車也立即宣布與東風汽車簽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于2003年在武漢成立國內規模最大的合資公司,并共同生產日產全系列乘用車和東風的重、中輕型卡車和客車。到2002年9月為止,日本汽車三巨頭均已在中國安營扎寨。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正在日益擴大的背景下,未來幾年中日兩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將進入大發展時期。

(三)東亞合作的進展將為中日兩國加強經濟合作提供平臺。近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一步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水平最高,既有關稅同盟又有統一貨幣,合作區域不斷擴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正在向中南美擴展,美洲34個國家已正式宣布在2005年1月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協定(FTAA)。南亞、中東、非洲也均有各自形式不同的地區經貿組織。這些地區貿易組織對域外國家產品設置障礙,制約了東亞國家對外貿易的正常發展。在此情況下,加速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已經成為亞太國家的共識。80年代末以來,區域內貿易已經有長足發展,東亞國家自日本與“東亞四小”、東盟、中國之間相互貿易額已在本國對外貿易總額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經過東亞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之后,東亞國家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把本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融入東亞經濟圈的框架內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此情況下,東亞區域合作的步伐明顯加快,其中"10+3"框架與APEC所涵蓋的成員國相比不僅更具加快推進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緊迫性,也更加具備成功的條件,因而近年"10+3"框架內的合作已經進入到機制化、務實性的新階段。此外,地區金融合作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東亞國家之間有關雙邊及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也紛紛列入議事日程。日本與新加坡、韓國已開始討論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事宜。中國與東盟,日本與東盟之間也在加快自由貿易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在東亞地區目前已經形成的地區合作平臺中,中日兩國如何發揮作用將成為東亞地區提升經濟合作的關鍵。

30年來,盡管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較之政治關系相對平穩,但也并非一帆風順。1995年以后,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大幅下滑;90年代末期,日本對華ODA政策調整,大幅度減少對華援助額;2001年中日之間首次出現較為激烈的貿易摩擦。這些問題均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制約了兩國經濟關系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國內背景和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但一個共同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崛起,與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形成強烈反差,導致日本國內某些勢力制造的“中國”有一定市場。這些人開始對日本政府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政策產生懷疑甚至抵觸,認為日趨增加的中國產品將縮小日本產品的市場份額;對華直接投資的增加正在導致日本國內“產業空洞化”;中國經濟的崛起將給日本經濟帶來威脅等等。這些看法不僅對日本企業對華投資形成一定制約,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日本政府調整ODA政策的一個重要口實,是影響中日經濟關系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

但是,日本某些人士散布的這些觀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其一,日本國內的“空洞化”與中日經濟緊密化沒有直接聯系。所謂“產業空洞化”是指由于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的迅速發展,導致母國國內制造業部門的生產和就業大幅減少、競爭力下降、結構性失業增加等較嚴重問題的一種經濟現象。盡管日本外轉的產業不少,但日本作為世界上的制造業大國和制成品出口大國的地位仍然沒有改變。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1988年日本主要制成品占出口總額的92.2%,到2001年這一比例為90%,略有下降,但仍然高于其他國家而位于世界前列。說一個制成品出口全球名列前茅的國家出現產業空洞化顯然缺乏根據。

日本制造業為降低成本而移師海外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85年西方發達國家首腦會議達成《廣場協議》,力促日元升值以后,競爭力受到嚴重削弱的日本企業即開始移師海外。與目前不同的是當時是把產品零部件送到海外進行組裝生產,現在則是把從原材料到生產線都搬到國外。從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的情況看,歐美地區一直是日本企業進行直接投資的首選地區,亞洲只占很少一部分。2000年,在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中,美國約占64.9%,西歐9國約占30.1%,中國只占4%。這一投資布局說明即使日本真正發生了“產業空洞化”的問題也與中國沒有直接聯系。(注:日本貿易振興會統計資料。)

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生產是其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據2001年2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調查,在日本轉向海外生產的企業中,80%是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和加工企業,另一部分是子公司或零部件生產廠家,為在當地進行生產的母公司和相關客戶提供配套產品和零部件。這些海外工廠生產的產品約有68%銷售海外,返銷日本國內的只占32%。(注:日本經濟產業省海外調查報告。meti.go.jp/report/)事實說明日本擴大海外生產的企業多為低附加價值產業,對本國產業并不構成沖擊;擴大海外生產的目的主要是占據海外市場,對本國市場的沖擊力十分有限。因此日本企業來華進行直接投資不僅是降低成本、增加企業效益的良好途徑,也是日本企業增強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的戰略選擇。

其二,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會對日本經濟構成威脅缺乏足夠的依據。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與日本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首先,盡管中國經濟近20年獲得了近兩位數的高增長,但其GDP總量也僅僅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而中國人口卻是日本的10倍,就是說中國的人均GDP僅僅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在2000年世界人均GDP排名中,中國僅僅從過去的140位上升到第128位。所以,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并不等于中國現有經濟的高實力。(注:胡鞍鋼文《中日經貿關系是還是互利論》人民網2002年7月4日。)由于基礎薄、起點低,中國經濟即使保持目前的高速發展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也難以彌補與日本經濟實力的差距。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最新測算,如果世界經濟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中國經濟以5%-7%的速度增長,那么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50年才能占到世界經濟總體規模的16%左右,大體上相當于日本目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發展睦鄰友好是中國既定國策和外交政策的重點。中國現在不會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即使將來實現了經濟現代化,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所決定的。事實是,日本從中國經濟發展中主要是受益,而不是受損,更不是受到“威脅”。中國經濟越發展,經濟規模和市場容量越大,中日經貿關系發展規模和余地也就越大,日本受益就越多。

其三,鑒于兩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中日經濟的發展有賴于兩國加強經濟合作。從兩國的基本國情非對稱性和經濟發展趨勢看,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但中國為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需要不斷地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日本既是資金大國也是技術大國,近年中日經濟合作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資源缺乏,市場狹小,為維持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需要不斷鞏固在世界經濟中已有的市場,更重要是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拓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因而發展對華經濟關系是日本實現再發展和維系經濟大國地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從兩國產業結構的差異看,中國為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明顯落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升級速度不斷提高;日本產業高度化的進展和產品升級換代進程加速,使之要不斷為相對落后的產業尋求海外生存空間。中日兩國產業結構上的差異性將推動兩國的互利合作進一步向縱深拓展。從兩國貿易結構看,日本從中國進口紡織品、機電音像設備及零部件、食品、礦產品、光學儀器及零部件等;向中國出口機電音像設備、化工產品、塑料及塑料制品、光學儀器及零部件等。日本高附加價值產品對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從日本進口產品日趨擴大,日本市場上物美價廉的中國制品也不斷增加,不僅有利于刺激有效需求的擴大,拉動了日本經濟,也為日本社會穩定發揮了一定作用。從東亞地區經濟合作進展情況看,缺乏強有力的主導國家是東亞合作難有實質性進展的關鍵所在。日本是總體經濟實力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強國,其制造業實力在世界上仍然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占東亞地區的60%以上;中國是世界經濟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其人口占東亞地區的人口60%以上,是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中日兩國2001年的GDP接近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在7千億美元以上。中日兩國在本地區的獨特地位決定了兩國必將在今后東亞合作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如果與歐美兩個經濟圈單打獨斗,結果必然是吃敗仗。東亞地區要想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日之間的有效合作。

總之,盡管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存在種種分歧和摩擦,甚至在某些特定時期雙方的立場出現嚴重分歧,但應該看到,友好合作、共同發展始終是中日關系的主流。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擾,進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就一定能夠開創共同繁榮的雙贏局面。

第2篇

(1)中日雙邊貿易增速有所放緩,且中國對日本貿易逆差迅速擴大,中日貿易占中國外貿總量的比重趨于下降。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日貿易增速分別為16.20%、31.1%、25.7%、9.9%、12.42%、13.8%。中日貿易的增速明顯落后于中國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的增長速度。如從2001年至2007年,中國同歐盟的貿易額由766.2億美元增至3273.3億美元,增長4.27倍,年均增速為23%;中國同美國的貿易額由804.8億美元增至3020.8億美元,增長3.75倍,年均增速為20.7%;中國同韓國的貿易額由359.1億美元增至1598.98億美元,增長4.45倍多,年均增速為23.8%。同期中日貿易額由878億美元增至2360.2億美元,僅增長了2.69倍,年均增速為15.2%,遠落后于上述3家對華貿易的增長水平。日本在中國對外貿易中重要性趨于下降。同時,中日貿易失衡趨于加劇。中國對日本貿易逆差迅速擴大。2001年以來,中國方面年年逆差,且中國方面逆差呈逐年擴大之勢。2002年中國方面逆差50.31億美元,2007年增至318.79億美元,中方逆差5年增加5倍之多。中日雙邊貿易的變化使得中日貿易依存情況發生改變。近年來中日貿易對中國的分量下降,而對日本的分量顯升。直到2003年,日本連續11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對中日貿易的依賴大于日本對中日貿易的依賴。2004年起,日本在對華貿易落在歐盟、美國之后,居第三位。中日貿易量占中國外貿總量的比重逐年減少,從1993年的20%降至2002年的16.4%,再降到2006年的11.8%。

(2)商務環境尚不夠理想。中國與日本同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但日本卻不能公正地依照國際慣例和世貿組織規則處理中日貿易問題。日本違反平等互惠原則,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利用關稅與非關稅的貿易壁壘阻礙中國商品對日本的自由貿易。日本針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關稅,并通過管理程序復雜、透明度不高的關稅配額限制中國對日貿易的正常開展。此外,日本實行的進口許可制度,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阻礙貿易的做法。近年來,日本屢次與中國發生貿易糾紛。特別是針對中國輸日農產品。

(3)日本對華技術貿易規模小、技術含量低。這個問題在中日經濟關系發展中一直存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就對這一問題仔細研究過。20年后的今天,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日本為了抑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確保日本在經濟、技術領域占優勢。因此,日本在技術轉讓上設置過多的人為障礙,限制對華技術出口。

(4)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出現波動。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就開始顯現嚴重萎縮的勢頭,不僅合同數不斷減少,而且合同金額也大幅下降。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嚴重萎縮,既導致了其在中國全部外來直接投資中比重下降,也致使其在日本全部對外直接投資中比例降低。

2政治障礙影響中日經濟關系發展

目前中日經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根源在于中日兩國間政治關系。而中日政治關系出現問題的根源在于日本的對華政策和日本對歷史問題的處理。日本對華防備心理嚴重。日本將中國視為戰略上的潛在對手和假想敵。日本抑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以確保日本在經濟、技術領域占優勢的意圖十分明顯。最明顯之處就是日本對華技術合作幾十年沒有大的發展,而且日本對華投資很少投資于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國際關系學者瓊•斯佩羅認為,國際經濟關系就是國際政治關系。在現實的國際關系中,國家間政治關系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國家間經濟關系的重要性?!爸挥袊覒鹇躁P系是在和平關系的范疇內,經濟利益關系才有可能決定戰略關系的性質是合作為主還是競爭為主?!敝腥战洕P系的發展始終是以中日國家間政治關系的穩定和發展為前提的。1960年8月27日,總理在會見日中貿易促進會負責人鈴木一雄時提出了“對日三原則”:政治三原則(不要敵視中國,不要制造“兩個中國”,不要阻撓中日關系向正?;较虬l展);貿易三原則(政府協定,民間合同,個別照顧),強調貿易三原則服從政治三原則,明確提出政治與經濟不可分的原則。事實上,回顧中日經濟關系發展的歷史,我們很容易發現兩國的政治關系在經濟關系中的舉足輕重作用。20世紀70年代,中日關系正?;沟弥屑壗洕P系迅速發展。1978年《中日友好條約》的簽訂,“結束了中日過去七八十年不幸的歷史,從政治上開辟了兩國之間長期友好關系。”20世紀80年代,中日經濟關系保持了健康、良好的發展。冷戰結束后,日本大國意識抬頭,對華外交出現“高姿態化”趨向。日本有關“中國”甚囂塵上。日本通過將經濟援助政治化等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延緩中國經濟的發展。自2001年以來,由于日本首相小泉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特別是在上不斷挑戰中國國家安全的利益底線。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中日兩國間政治關系進入冷凍期。漫長的中日政治關系冷凍期造成了中日關系別引人注目的“政冷經熱”現象。但是,長期的“政冷”腐蝕著“經熱”。兩國政治關系的冷淡使得中日戰略層面的經濟合作可望而不可及,許多大項目的運作也受到影響和干擾。

3未來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需要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

中日政治關系的冷淡對中日經濟關系的傷害,是兩國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國政府始終對中日政治關系極力維護,避免兩國經濟關系的降溫。中國方面在政治上采取了克制態度,始終致力維護中日友好關系的大局。另一方面,中國基本上以“政經分離”的方針對待中日經濟關系,將“政冷”對“經熱”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同樣,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了中日經濟關系對于雙方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而積極地為維護中日經濟關系大局而努力。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對中國進行了“破冰之旅”,一舉打破了5年來兩國政府首腦不進行互訪的僵局,雙方同意建立戰略互惠關系。安倍還提出“要讓中日關系政治經濟兩個輪子都轉動”的主張,以結束中日關系“政冷經不熱”的不正常狀態。2007年4月,總理對日本進行了“融冰之旅”,雙方就推動中日關系全面穩定發展和進一步擴大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達成了共識。為落實兩國政府首腦達成的共識,雙方已建立由日本經濟產業相和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之間的高層對話機制,就能源問題的合作與協調展開對話與協商。兩國還正在磋商建立高層經濟對話機制,以就整個經濟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性對話,推動兩國經濟關系的持續強勁發展。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日首次經濟高層對話是中日雙方希望以經濟合作夯實政治關系的一次努力。雙方確認中日經濟關系是“雙贏”關系。12月底,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進行了對華訪問。福田訪華凸顯了日本政府對于改善中日關系的熱心。

總體上看,中日經濟互補性依然很強,中日兩國政府和人民都愿意看到中日經濟關系保持穩定并快速發展的格局。因此,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前景依然是非常光明的。

參考文獻

[1]繆開金.日本對華戰略與中日經濟關系[J].亞非縱橫,2006,(1).

[2]尹承德.中日經濟關系的新變化[J].中國經濟時報,2007,(8).

第3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均增幅為9.5%左右;2006年,GDP已達26847.0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名。同時,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額高達17606億美元,同比增長23.8%,順差1774億美元,同比勁增75%。目前,中國已處于世界第三大貿易國、第四大經濟體的地位。而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2006年GDP為49113.62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額接近12000億美元。在經濟日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兩國在經貿領域展開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具有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不僅會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而且會推動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繁榮。

一,中日經貿結構上的互補性

其實,中日兩國在經貿結構上有著較大的互補性。

首先,從資源上看,中國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方面要超過日本。就拿資本資源為例,中國資本資源占世界資本總量的9.4%,是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國,而且資本儲備還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日本的資本資源則占世界資本總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長期以來一直都限制國外資本流入國內,同時又鼓勵本國的企業去海外投資,使日本成了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出國。

但中國在知識技術資源、國際資源方面則落后于日本。就拿知識技術資源為例,目前,日本的知識技術資源是中國的8倍。中國知識技術資源只占世界總量的1.85%,而日本則占14.7%。這種資源上的差異為兩國進行經貿領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創造了條件。

其次,從具體的產業來看。在紡織品領域,中國在勞動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遠遠低于日本,占據了絕對優勢。而且,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檔紡織品的需求與日俱增,消費市場的潛力越來越大。日本則具備技術優勢,具體表現在新纖維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方面。日本在研制出新材料之后,能迅速地將其轉化成獨領的新產品,這種技術創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日本可以制造出世界獨有的差別化產品,如利用最尖端的技術研制的游泳服及田徑服,根據南美的蝴蝶的神秘色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研制出來的生態服裝,通過吸收人體汗水而發熱的保暖式纖維等。而中國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所以,日本往往將研發出來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國,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將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銷至日本或其他國家。在此過程中,中日兩國充分發揮了各自的長處,實現了優勢互補,使雙方都從中獲益。

在汽車領域,目前中國的汽車普及率極低。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正在逐漸增加,對私家汽車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汽車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但中國汽車企業與豐田、本田這樣的跨國企業相比,在經營規模、資金實力、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由于日本國內和發達國家的汽車存量穩定,對汽車的需求主要來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以支撐日本企業的生產能力的發揮,日本汽車企業正面臨著產能過剩、市場日趨飽和等問題。因此,日本汽車企業紛紛來到中國謀求發展。而中國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也引進了一流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使自己的汽車制造業得到了改造和升級。以中國一汽為例,一汽公司與日本汽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由來已久。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一汽就派出大批人員赴日考察,學習豐田公司等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并在企業內部推行豐田生產方式;80年代中期,一汽分別從日野、日產公司引進變速箱產品技術和駕駛室技術,為一汽卡車產品的技術進步提供了支持;90年代以來,一汽又分別與杰克賽爾、光洋精工、東機工等日本企業組建了3個合資企業,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這些合作,一汽公司很快發展成中國最重要的汽車企業之一,從單一的卡車生產企業發展為重、中、輕、轎、客、微產品系列齊全的汽車集團。

在農業領域,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進口額占世界農產品貿易額的1/10。耕地資源有限、農業機械無法大規模使用和土地經營規模難以擴大等不利因素導致日本糧食的自給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僅為40%。日本大豆的自給率為3%,小麥為9%,水果為49%,肉類為55%,魚貝類為66%,大米為95%。此外,由于日本國內農業勞動力的急劇減少,導致其生產成本過高,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在全球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中長期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日本國內的農產品消費基本上都依賴進口,其進口額約為農產品消費額的60%。而中國則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產地分布廣。中國可生產各種優質農產品,加上產品價格低廉、供應充足,所以一直是世界上農產品出口大國之一。盡管日本在農業生產上所處的不利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在市場準入方面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以保護國內脆弱的農產品市場,但考慮到中國是鄰國,運輸成本較低等因素,對中國農產品(除大米外)的設限一般來講不是很大。

二、中日貿易的基本特點

中日貿易自兩國1972年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迅速發展,到2006年,雙邊貿易額已達到2073.6億美元,是1972年的186倍。事實上,日本目前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近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貿易規模擴大近6年來,中日貿易發展勢頭驚人,雙邊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01年雙邊貿易額為877.2億美元,2002年1019億美元,2003年1335億美元,2004年1680億美元,2005年1845億美元,2006年2073.6億美元。中日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除了兩國的經貿結構具有較大的互補性外,那就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日本的經濟增長,使中日經貿合作有所擴大;同時,日本主觀上也想借助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使自己早日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

2加工貿易比重較大在中日貿易中,中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對日出口總額的54.1%,這一比重應該說是相當大的。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中,真正用于中國人消費的只有50%左右,其余大都在中國加工完后返銷日本或其他國家。對日本而言,中國目前主要還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生產基地。眾所周知,日本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基本上都用于消費,而且由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日本不僅向美國出口質優價廉的產品,而且還轉移了其最先進的生產技術,以維持自己所占的市場份額。從這一意義上看,美國實際上是日本的一個終端市場。因此,雖然美日貿易摩擦不斷,但美日貿易在日本對外貿易中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相比之下,中日貿易與美日貿易則完全不同,它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國成為日本企業生產基地的背景下實現的,因此,加工貿易成了中日貿易的主要方式。換句話說,日本企業實際上是在“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進行“企業內貿易”——日本的“總公司”將生產設備、零部件等出口到設在中國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負責加工成制成品返回“總公司”。

當然,這并不是說加工貿易比重大就是件壞事。中國缺少技術、資金,但在勞動力成本、生產成本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所以加工貿易是目前較為適合中國的貿易方式。事實上,如果沒有加工貿易,中國的經濟不可能發展得如此迅速。但從長遠角度看,中國還是應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調整產品結構,適當降低加工貿易的比重。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動力。

3對日出口產品結構得到改善且出口產品中含有較大的進口成分過去,中國對日出口商品大類中,紡織原料及制品一直保持第一大商品的地位,約占對日出口總額的1/3;食品居第二位;機電產品及零部件居第三位,其次為石油礦產品、化工品、工藝品、土畜產品等。而近年來,紡織品、食品的比重逐漸下降,機電產品的比重急劇上升,其比例已超過40%左右。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機電產品出口的舉措。它表明:中國對日出口產品不再以紡織品、食品等產品為主,產品結構逐漸得到改善。另外,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日本在華投資企業中大約有73%的企業將在中國境內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本國市場。因此,在中國對日本的出口產品中實際上含有大量的進口成分。以數碼產品為例,索尼、松下等全球知名企業就先后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加工企業,把從日本進口到中國的零部件組裝成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產品,然后返銷日本。三、中日貿易存在的問題與相應對策

雖然中日貿易目前發展勢頭良好,貿易額逐年增長,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垂直分工體系未改變中日雙方由于資源的差異性以及在生產技術方面的差距,兩國貿易長期以來一直屬于垂直分工體系。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日貿易屬于單純的垂直分工型。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商品種類較少,主要是以原油為主的原材料及糧油食品等;而從日本進口的主要是成套設備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工業制品。80年代中后期,隨著中國制造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和日本內需的擴大,中國對日出口的產品中制成品的比重不斷增長,由1980年的22.6%上升到1989年的51.5%。與此同時,由于中國加速經濟建設,需大量引進國外先進的機械設備,日本對華出口機械設備占日本對華出口的比重開始逐年攀升。90年代,兩國分工體系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再是單純的垂直分工體系。這主要是由于中國不斷調整其產業結構,使出口商品中粗加工制成品的比重逐漸下降,精加工制成品的比重逐漸上升。其中以機電產品出口增長最為明顯。這個時期,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仍然以高附加值的工業制成品為主,主要是機械、電氣設備、音像設備及其零部件等。這些商品占中國從日本進口總額的50%以上。步入21世紀后,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對日本出口的商品中數碼產品、IT產品等高端產品的比重開始迅速增加,當然,這些出口品中含有大量的進口成分,兩國的分工體系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但這并非表明兩國的分工體系已由垂直分工發展為水平分工。兩國仍是以垂直分工為主。就以上面提到的高端產品為例,這些產品的零部件都是由日本生產的,中國只是進行組裝,然后再返銷日本或出口到別的國家,形成明顯的日本居上游,中國處末端的垂直分工結構。這種垂直分工體系主要是由兩國經濟水平以及技術水平之間的差距所決定的,因此很難在短時期內改變。中國必須不斷發展經濟,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逐步縮小與日本之間的差距。只有這樣,兩國的分工體系才會發生質的改變,即由垂直分工逐步轉變為水平分工。

2雙邊貿易不平衡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自2002年起中日貿易平衡狀況發生逆轉,中國由2001年的貿易順差轉為逆差,全年累計貿易逆差為50.3億美元。2003年中方逆差達134億美元,2004年208.6億美元,2005年164.6億美元,2006年接近250億美元。出現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

(1)兩國出口商品的結構出現明顯的差異。中國對日出口的產品多為低附加值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而日本對華出口則以高附加值的工業制品為主,國際競爭力強。而低附加值產品與高附加值產品之間的價格相差甚遠,兩國的貿易收入出現較大的差距也就不足為奇了。

(2)兩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同。中國自加入WTO以來,逐年降低進口關稅,國內市場正在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因此,日本對華出口增長迅猛。而日本則由于種種原因,如保護本國民族企業,設置貿易壁壘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市場開放空間相對狹小。此消彼長,導致中國逆差急劇擴大。

(3)兩國市場的需求增長速度不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的需求也開始迅速增加,尤其是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增長最為迅猛;而日本生產的高端產品正好迎合了這一需求,使日本的出口額得以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中國對日出口則仍以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為主,特別是食品、紡織品等生活必需品居多;這些產品幾乎沒有什么需求彈性,需求量總是維持在固定水平,所以日本市場的需求增長速度相對慢了很多,從而導致中國出口額無法大幅提高。

為此,中國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不斷改善出口商品結構的同時,研發出既具有高附加值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從而扭轉這一局面。此外,在重點發展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同時,還要繼續發展擁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對日出口規模。

3日元的不斷貶值近年來,日元的不斷貶值對中日雙邊貿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中日貿易的一大問題。

首先來看日元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中國的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和加工貿易型產品,如紡織品、輕工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等,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也相應較低,換言之,中國出口產品最主要的優勢在于其價格優勢。而一旦日元貶值,就意味著人民幣的相對升值,如此一來,中國的出口產品價格也就會相對上升,價格競爭力就會減弱,價格優勢不再那么明顯,這對中國的出口就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有統計數據顯示,日元匯率每貶1%,我國對日出口增速就下降0.7個百分點。

其次來看日元貶值對日本出口的影響。毫無疑問,日元的貶值使日本生產的產品價格更具優勢,加之產品質量有所保證,使得日本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大大提高,日本出口額也因此迅速增長。事實上,日元貶值也是幫助日本經濟走出低迷,實現復蘇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問題,中日雙方應本著友好協商的態度探索出一個令雙方都比較滿意的解決方案,比如在日元貶值的同時,日本可以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產品適當降低關稅,以減少日元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同時,中國則可以多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綜合優勢,而不再僅僅依賴價格優勢。

4兩國貿易摩擦增多中日貿易摩擦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雙方的貿易摩擦就持續不斷。

1993年日本向中國征收硅錳合金的反傾銷稅,1995年日本對中國的棉府綢進行反傾銷,1996年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純棉綢實施保障措施調查。進入21世紀后,中日日貿易摩擦再度升級。2001年日本對中國的毛巾實施緊急進口限制,同年,又對中國的大蔥、鮮香菇、藺草席實行緊急進口限制。產生貿易摩擦的原因主要有:

(1)日方設置貿易壁壘。近幾年,日本雖然處于經濟復蘇時期,但并未完全擺脫過去十年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影響,國內經濟仍然不景氣,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使得本國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而中國的這類產品在價格上則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日本政府出于保護國內產業的目的,對中國的出口產品設置了貿易壁壘,嚴重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

例如:在農產品方面,日本是農產品市場保護最多的國家之一。以大米為例,早在1999年,日本對大米進口實行關稅化,將關稅定為351.17日元/公斤(相當于近400%的稅率),而這幾年,大米的關稅稅率一直徘徊在777%左右;大米的允許進口量只占日本國內消費量的5%。而且從2003年起日本在全國推行“大米身份認證制度”,即凡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的大米必須標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否則不允許銷售。

(2)日方在政治和外交上制造緊張氣氛。近年來,日本政府官員頻頻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在上干涉中國內政,并在的歸屬、東海劃界、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等問題上多次制造事端。結果,嚴重影響了中日雙邊關系以及雙邊貿易的正常發展,成為兩國產生貿易摩擦的催化劑。

(3)日本設置雙重生產標準。在雙重生產標準下,日本國內銷售的產品質量要優于出口中國的產品質量,導致銷往中國的日本產品頻頻發生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貿易摩擦。

例如:2001年,在中國銷售的三菱帕杰羅越野車的剎車系統頻頻發生故障,其主要原因就是產品實行了雙重標準。日本本國市場上銷售的帕杰羅越野車裝備了ABS防抱死剎車系統,因此不需要安裝感載閥。而當時在中國國內ABS并非必須的裝備,因此,日本三菱為了降低成本,出口到中國的帕杰羅越野車沒有安裝ABS而是安裝了感載閥,導致了剎車系統出現問題。類似的還有:東芝筆記本事件,2005年10月索尼公司六款數碼相機不合格事件等。

針對貿易摩擦問題,中國可采取以下的對策:

第4篇

[關鍵詞]中日韓服務業;產業結構;彈性模型;自貿區;經濟貢獻率

一、中日韓服務業發展狀況的對比分析

截至2009年中國、日本、韓國經濟總量分別位居亞洲第二、第一和第四。中日韓間相互貿易總額約為2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日本第二大貿易伙伴,日本是韓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占各自貿易總額的比重呈逐年攀升的態勢。由此得出結論,建立三國自貿區可消除貿易壁壘,擴大區域市場,推動經濟融合,實現三國互利共贏。

在統計意義上,將服務業等同于第三產業,因此本文采用第三產業的數據來代表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對中、日、韓三國和整個亞洲地區第三產業產值的統計指標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三國的服務業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從服務業規模分析,日本最高,中國次之,韓國最低日本在服務業規模上始終處于絕對優勢,遠遠領先于中國和韓國。在1990年之前,中國和韓國的服務業在規模上接近,都處于較低的規模水平。在1990年之后,中韓的服務業規模都逐漸呈現上升的態勢,且中國的服務業在規模上已超過韓國很多,近年來已超過韓國兩倍。

2.從服務業比重分析,日本高于亞洲平均水平,而中國和韓國低于亞洲平均水平1980年之前,日本和韓國的服務業比重接近亞洲平均水平,之后日本和韓國的差距拉大,中國在1990年之前和亞洲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但1990年后差距縮小,慢慢接近韓國的水平,但韓國和中國離亞洲平均水平均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見,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仍與他國有一定差距,中國的服務業的比重仍然較低。

3.從服務業勞動效率分析,日本高于其他兩國,中國最低日本在服務業勞動效率上仍然具有絕對優勢,2006年其人均服務業收入就已達到20000美元。而韓國雖然規模上遠不及中國,但其人均產值遠遠超過中國。2001年起,其人均服務業收入開始超過5000美元,但仍然未超過5500美元/人。而中國人均服務業收入雖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但至今仍未突破1000美元/人。中國的人均服務業收入是日本的3/100,韓國的1/10左右。

4.從服務業平均增長速度分析,中國的服務業平均增長速度高于日本和韓國,并且波動幅度較小中國服務業的環比增長指數高于日本和韓國,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長。韓國服務業增長速度在2003年以后低于亞洲平均水平,日本的服務業也呈現下降的趨勢,且其環比增速在三國中最低。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日本和韓國的服務業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中國的服務業具有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并未出現明顯的波動。

二、中日韓服務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對比分析

Romer(2000)認為,長期經濟增長是由技術進步貢獻的,短期經濟增長源于資本和勞動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資本、勞動和技術在一定產業結構中同時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對于給定的資本、勞動和技術,不同的產業結構則會導致不同的生產。此處借助于產業結構模型來得出服務業的產出彈性系數,用產出彈性系數來代表三大產業分別對經濟的貢獻。

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描述為:G

v=C+b1 G1+b2 G2+b3 G3+ε其中,Gv代表總產出的增長率,C為常數項,bi(i=1;2;3)表示第i部門的產出彈性,G1、G2、G3分別代表第—25—業的增長率??偖a出的增長率的提高是由三大產業增長率的提高所貢獻的。

中國的產業結構回歸模型為:

Gv=0.006254+0.254373G1+0.489068G2(1.448194)(7.339551)(16.10507)+0.231013G3+[AR(1)=0.597876](5.157927)(3.231903)R2=0.978959 D.W=1.765581日本的產業結構回歸模型為:Gv=0.000441+0.370969G2+0.566097G3(0.243713)(13.87598)(8.629521)R2=0.953885 D.W=2.300672韓國的產業結構回歸模型為:Gv=-0.002479+0.069290G1+0.308469G2(-1.072753)(5.865694)(11.77314)+0.693907G3+[AR(1)=0.402986](13.94545)(2.273233)R2=0.986505 D.W=1.878896亞洲的產業結構回歸模型為:Gv=0.000736+0.431626G2+0.526373G3(0.305609)(15.19700)(7.757146)R2=0.967214 D.W=2.636709根據各國數據的平穩性檢驗,綜合來看1982年以來的數據較為平穩,所以以各國1982—2008年的數據得出各國的產業結構回歸模型。模型中括號內的數字為回歸系數的t檢驗值,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以上模型的參數都可以通過t檢驗,調整后的判決系數R2都接近1,這說明模型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具有整體的解釋意義。

D-W統計量都接受檢驗,這說明回歸方程的殘差項已不存在序列相關性。因此,以上方程的參數估計在統計意義上是可置信的。

由計量結果可見,中國的現期總產值不僅受到現期的三個產業部門產出量的影響,還受到前期總產量的影響。但每個產業對總產值的產出彈性是穩定的。中國仍然處于后工業化時期,第二產業仍然是經濟增長的支柱,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超過第三產業。但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與第一產業逼近。對日本的情況進行計量分析,發現模型中第一產業的回歸系數對產出沒有明顯影響,這與日本是一個耕地面積少、工業化程度高的發達島國有關,第一產業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其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增長,而且日本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高于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且日本經濟增長與生產總值的前期數值關系不大。韓國的三大產業對總產值的產出彈性的影響是穩定的,與中國的情況一樣,韓國的總產值的彈性也受前期總產值的影響。從韓國的三大產業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第二、第三產業小,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第二產業的兩倍。韓國的本期經濟增長同樣受經濟總產值前期數值的影響。

將中國的回歸方程與其他兩國相比,發現中國的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遠小于日本和韓國,其值不到日本第三產業貢獻率的1/2,韓國第三產業對經濟貢獻率的1/3。

三、結論與建議

1.適當放寬對服務業的管制,完善服務業的競爭機制

在1997—2002年這一輪經濟衰退中,我國的服務業一度加快了發展速度,為中國經濟走出困境貢獻了相當的力量。不過最近幾年的服務業產值并沒有保持這樣的上升勢頭。服務業的高壁壘和高管制是重要原因,我國的金融、文化娛樂、醫療、教育等重要服務行業都有很高的準入門檻,這嚴重阻礙了資金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入。

如果這些重要領域不能對民間資本充分開放,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就將很難提升。而想要打破這種局面,首先就是打破管制、破除壟斷。在我國經濟已經高度市場化的今天,應該逐步放開對這些行業的嚴格管制。我們要積極參與服務貿易及國際投資的雙邊、多邊合作,拓展合作范圍、提高合作層次。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擴大銀行、保險、電信、外貿、內貿、旅游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同時要不斷引導境外的服務業積極向內地轉移,不斷提高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整體水平。

2.推進生產業的發展,提高就業率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各國呈現出高失業的現象,發展生產業對提高就業水平十分有益。如果從中國經濟轉型的宏觀大局看,生產業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在中國的低端制造業萎縮后,更多企業應該升級或者轉型,也就是重點拓展微笑曲線的兩端或“軟三元”,最終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水平。但是需要注意防止步入服務業的弊端,過度發展無就業增長的服務業。根據中國的國情,中國發展一些初級形態的服務業也同樣重要,在推進生產業發展的同時,也不能放松對消費業的發展,能使更多底層人群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3.加快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的培養

要適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在現有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現代服務業緊缺的專業,培養緊缺型的人才。加強崗位職業培訓,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建立現代服務業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建立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培養復合型、國際型的服務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童榮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J].商場現代化,2006(8).

[2]鄭吉昌,李文杰.長江三角洲地區服務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比較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

[3]王恕立,胡宗彪.我國服務貿易和服務業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證研究:1985—2006[J].國際貿易問題,2006(4).

第5篇

目前,日本政治正處在極度動搖之中。1955年,時任總裁的鳩山一郎聯合自由黨,成立了自由(自民黨),創建了超穩定的政治體系――“55年體制”。在這個體制下,除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因為自民黨分裂,出現了短時間的自民黨下野的情況之外,其他時間均屬于自民黨執政,或者是自民黨聯合其他政黨執政。

但是“55年體制”在2009年8月的大選中行將崩潰,日本將首次出現執政黨輪替現象。鳩山一郎的嫡孫鳩山由紀夫率領的,很有可能趕自民黨下臺,搶奪到執政黨的地位。

日本政治的動搖今后將會延續多長時間?自今年4月開始出現的日本經濟的復蘇,是否會夭折?日本GDP總量在退出世界第二的地位后,將何去何從?中國及世界對這些問題都十分關心?,F在我們看到的是,日本經濟并沒有因為政局的動搖而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經濟在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正常運行。不存在出現混亂、失控的可能。用日本經濟藍皮書的話來說,“日本國內金融秩序仍較穩定,經濟社會基礎層面尚好,經濟本身依然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可遵循的經驗教訓,陷入類似20世紀90年代長期蕭條的可能性不大。”

該如何看待日本經濟?白皮書從“縮小貧富懸殊”、“公平分配”、“金融”、“貿易投資與區域經濟合作”幾個方面,對日本經濟進行了分析。這些基本上是2008年全年及2009年上半年日本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總報告里,張季風認為:“2008年日本經濟受到了比美國和歐洲更嚴重的沖擊。股市暴跌、出口驟減、工礦業生產迅速下滑、企業收益下降、失業率攀升,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在惡化?!比毡窘洕庥龅搅藰O大的困難。譚曉軍、王海濤在論文中分析說:“日本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這個政策是導致日本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苯鉀Q貧富懸殊的方法在于公平分配。樊勇明、賀平從日本經濟戰略的制定方面,分析了該國“一切以國民生活富裕為出發點的民本思想?!?/p>

崔巖則從金融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經濟停滯的原因,認為“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的長期經濟停滯中,金融因素不僅貫穿始終,而且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子?!?/p>

第6篇

一、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組織 

1 .全校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在分管副校長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教務處負責管理,學院具體組織實施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2 .學院應成立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 

1 .論文(設計)的主要內容應能反映出學生已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掌握了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 .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調查研究方法以及問題的邏輯推理和論證等方面,應能表明學生已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 .論文(設計)要有一定的創新性,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內容充實,資料翔實,論文的撰寫應符合本專業學術規范。 

4 .論文(設計)應有 200 ~ 400 字的中文摘要和 3 ~ 6 個關鍵詞,并對應的翻譯成外文。論文(設計)正文字數一般應為 5000 ~ 8000 字(不含圖表、程序和數據)。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 

論文(設計)選題要有理論與現實意義,選題的性質、份量和難度等要符合培養目標,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論文(設計)題目可由有關系(教研室)提出,經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確定后供學生選擇。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論文(設計)題目,但必須經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必須嚴格遵守“一人一題”的原則。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力求與教師的科研相結合,以利于教學相長。題目一經確定,學生不得隨意更改,個別確有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的,須經指導教師同意并報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準予變更。確定選題后要填寫開題報告表。選題工作在第七學期進行。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 

論文(設計)工作實行指導教師責任制。各學院應選派講師(含講師)以上的有科研經驗的教師擔任,一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一般不能超過 5 人,導師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換。其主要職責是: 

1 .幫助學生正確選題;指導學生擬定論文研究方案和寫作提綱;審核學生開題報告;幫助學生規范論文寫作;督促學生按時完成論文(設計)寫作任務;審閱論文(設計)初稿,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寫出定稿;給出論文(設計)評語和建議成績。指導教師要認真填寫指導過程記錄表。 

2 .及時向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匯報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并提出處理意見。 

五、畢業論文(設計)的答辯 

1 .畢業論文(設計)完成后需要答辯。畢業論文(設計)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方準予答辯:修滿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除畢業論文(設計)環節之外的學分;按畢業論文任務要求,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指導教師同意。 

2 .因公赴境外學習、實習而不能按時返校參加答辯的學生,經學生本人申請,學院領導批準并報教務處備案,可以省略答辯環節。 

3 .各學院應成立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組成人員由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成員擔任。答辯委員會可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按專業成立若干個答辯小組,答辯小組至少由三人組成,其中一人擔任組長,組長需要有高級職稱。 

国产美女撒尿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视频91| 亚洲国产毛片完整版|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成人激情视频| 国产视频精品久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电影| 久热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电影一区| 97人人爽人人喊人人模波多| 中文字幕的av| 九色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的电影在线观看| 人人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软件| 丁香婷婷激情| 亚洲尤物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观看| 久草在线资源福利站| 欧美一区 二区 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 日本韩国欧美超级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2区3区| 水蜜桃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综合| 日韩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heyzo一本久久综合|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搞黄网站| 欧美视频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tickling挠脚心丨vk|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伊人无码高清| 激情小说激情视频| 青草久久伊人| 精品精品导航| 欧洲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要久久爱电视剧全集完整观看| 欧美电影一区| 久久国产日本精品| 国产成人aaaa| 国产精品天美传媒|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欧美精品日日鲁夜夜添| 亚洲片av在线| 777精品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www| 国产剧情演绎av| 成年在线电影| sis001欧美| 高清精品xnxxcom|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 日av在线不卡|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 日韩欧美国产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999|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电影|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玛雅亚洲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久 | 国产精品资源| 顶级嫩模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少妇最新在线视频| 欧洲一区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男人猛进猛出女人屁股视频| 天天做日日爱夜夜爽| 国产高清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视频| 首页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一| 福利视频大全| 9i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毛片免费看| 久久在线电影|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 超碰在线电影|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中文| 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摸av|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按摩| 98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图片| 亚洲图片欧美一区| 国产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四虎电影网址| 在线观看一级片| 日韩经典一区| 91tv官网精品成人亚洲|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激情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一综合视频| 亚洲三级久久久| 亚洲精品videossex少妇| 四虎影院影音| 欧美新色视频| 精品视频91| 久久久久99| 亚洲激情第一区| 亚洲色图17p| 同性gay免费| 成人av黄色| 日韩高清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97超碰国产精品超碰| 午夜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操碰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经典丝袜|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91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视频一二区| 韩国理伦片久久电影网| 在线亚洲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 天天草天天草| 欧美xx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观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 福利视频第一区| 久久亚洲综合国产精品99麻豆精品福利 | 青春草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这里只精品最新地址|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又舒服又刺激视频 | 国产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精品日韩一区| 欧美乱妇视频| 国产精品剧情| 91影院成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探花| 色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拍在线视频| 激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美女18p| 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电影| 91在线视频官网|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乱子伦在线视频| 欧美专区福利免费| 久久九九99|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按摩| 91国在线精品国内播放| 人成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久久老女人爱爱| 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77777| 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亚洲精品69|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电影视频| 私人玩物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另类视频一区| 奇米色一区二区| 欧美人体做爰大胆视频| 9797在线看片亚洲精品| 麻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黄| 先锋a资源在线看亚洲| 欧美性xxxxxx| 亚洲精品精品一区| 欧美人与动牲性行为| 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av软件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特级xxxxx欧美| 96av在线| 日韩国产高清影视|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本免费无人高清| 欧美v亚洲v综合v国产v仙踪林|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成人如厕| 久久人体大胆视频| 国产毛片在线|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亚洲高清视频中文字幕| www.四虎.com| 久久人体大尺度| 国产一区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在线私人| 濑亚美莉一二区在线视频 | 久久成人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久| 六月天色婷婷| 91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黄色成人av网站| 欧美色网站导航| 福利视频大全|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91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裸体视频| 国产精品91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 超碰免费97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51午夜精品国产| caoliu在线| jiujiure精品视频播放| 午夜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中国女人内谢25xxxxx|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欧美第一黄色网| 综合久久2o19|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第一页| 国产一级网站视频在线|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涩爱蜜| 91精品亚洲|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jizz欧美大全| 日韩精品一卡| 好吊成人免视频| 国产精品外围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 中文无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经典一区|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中文天堂网在线www| 欧美韩国日本|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 亚洲老司机网| 亚洲欧洲性图库| 国产图片综合| 精品三级av在线导航| 亚洲一级不卡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 亚洲专区视频|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路一ni|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影片| ga∨成人网| 日韩天天综合| 国产视频精品va久久久久久| 色哟哟免费在线观看| 韩国女主播成人在线| 久久电影一区二区| 性欧美xxx69hd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 蜜桃传媒入口| 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青青久草在线| 另类专区欧美蜜桃臀第一页|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 日韩成人高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在线观看自拍| 成人免费a**址| 日韩欧美高清dvd碟片|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99久久免费| 亚洲成人a级片| 婷婷开心激情综合| 成年人免费看的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 色综合亚洲精品激情狠狠|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国产色产综合产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8f| 亚洲精品3区| 欧美精品一二三四| 爱爱爱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级黄|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精品三级av| 777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精彩国产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看的羞羞网站| 欧美va日韩va| 手机在线免费观看av| 久久嫩草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寡妇色xxⅹ交肉视频| 波多野结衣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第一页|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 日本黄色女人| 欧美黄色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日韩高清不卡| 亚洲va天堂va国产va久|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91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777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综合| av影音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久久av在线看| 亚洲午夜精品| 91精品国产入口| 自拍亚洲图区| 亚洲天堂av一区| 国产黄色免费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第三| 欧美日一区二区| 亚洲老头老太hd| 成人午夜一级| 欧洲精品中文字幕| 三区四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综合精品|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 日韩专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91av在线| 国产影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综合天|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四区视频| 91偷拍与自偷拍精品| 九九热这里只有| 亚洲欧美成人| www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视频| 欧美色综合久久| 麻豆av在线播放| 亚洲大片免费看| av在线二区| 亚洲色图欧洲色图婷婷| 伊人色综合久久| 久久看人人爽人人| 理论片播放午夜国外| 国产精品12区| 毛片网站网址|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美女|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 99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 7777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 欧美大片免费观看| 精品精品99|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欧美黄色网视频| 中文字幕9999|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区视频| 日韩av网站大全|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人| 亚洲成人精品av|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伊人久久综合网| 精品日韩视频|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5151| 日韩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