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24:30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臨床輸血護理
輸血治療是多部門和成員共同完成的一項治療任務,輸血護理工作的嚴密,操作的規范,護理人員掌握有關輸血知識及副作用、并發癥、做好輸血前、中、后的觀察及護理,不僅有助于順利完成輸血治療,而且可以起到為患者安全輸血最后把關作用,所以輸血護理對于預防和消除不良反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輸血前的護理
輸血前護士應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診斷、輸血史、過敏史、妊娠史、傳染病史、有無休克和肝腎衰竭等),輸血的目的、輸注的血液類型、劑量等資料,有助于護士在輸血前合理安排輸注的順序、速度和時間,預計輸血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護士應當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針對患者及其家屬有關輸血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進行必要的輸血前心理護理,特別是要說明輸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對輸血的恐懼心理,增強對輸血治療的信心;也需說明輸血可能發生的輸血不良反應及并發癥護理論文,讓患者及其家屬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2.采集患者血標本
據文獻報道輸血失誤10%在于護士采樣,51%在于樣管的收集和管理[1]。因此,采血護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標本前,必須事先將試管貼上條型碼或交叉配血通知單上的聯號(必須完整、規范填寫患者的住院號、病床號、姓名);檢查患者在輸血前,是否已檢測輸血前五項,醫生是否已履行告之義務,并按要求簽定《輸血治療同意書》。準確、無誤的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標本(如患者在輸液時必須應選另外部位,以保證交叉配血標本質量)。如果同時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標本,應加強核對,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順序逐個完成。抽血完畢,應及時記錄采血時間,并將標本盡快送至輸血科或血庫。
3.取血
護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及時、準確記錄通知時間和通知者姓名,并盡快到輸血科或血庫取血,與輸血科或血庫工作人員共同核對血液的登記、交叉配血單、血袋標簽等內容,并仔細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怎么寫論文。確認無誤后應簽名并登記取血時間(準確到分),以備查驗。
4.輸血及輸血過程中的護理
有文獻報道床邊核對環節失敗占所有輸血操作程序錯誤的25%[2]。因此,護士在取回血液后應盡快輸注,不得自行儲血,護士在患者床前應嚴格、認真履行“三查八對”程序,即檢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質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對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血液種類和劑量[3]。所以輸血前必須由2名醫護人員進一步仔細核對有關信息,特別是對患者的信息一定要認真核實(如果患者處于昏迷、意識障礙,必須反復核對),確認與配血單報告相符,并再次核對無誤后方可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并記錄核對和輸血護士的姓名及輸注時間。在輸血過程中必須經常詢問患者有無異常感覺,可以消除患者對輸血的恐懼和顧慮,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護理論文,并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反應,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5.輸血后的護理
輸血完畢將輸血記錄單貼在病歷中,將血袋送回輸血科或血庫至少保存一天,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不良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后護士對患者進行特殊的關心和詢問,有助于及時發現因輸血引起的異常情況,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對輸血的正確認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6.輸血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護理
發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是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發熱、寒戰、頭痛、腰背痛、進針部位疼痛、氣促、皮膚瘙癢、呼吸困難等是常見的癥狀。輸血時應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一般情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若發現患者有上述癥狀,應立即報告,暫停輸血,保持靜脈通路,做好搶救前準備;盡快報告輸血科或血庫,查明輸血反應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魏小斌,《輸血人為誤差和輸血安全》。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1-253
[2]李麗英,李琦。《在輸血方面醫務人員的誤差與輸血安全》。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3):244-24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衛醫發[2000]148號,2000-10-01。
的骨科護理。安全隱患。人性化護理。
作為醫院外科的重要科室,骨科住院病房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如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掌握不足、操作不規范、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等。,這制約了患者的康復,甚至加重了病情的嚴重程度,造成護患矛盾。因此,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從源頭上規避安全隱患非常必要[1]。通過分析骨科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對我院課題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骨科住院的130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的男女比例為34:31。年齡從20歲到85歲不等,其中平均年齡56.519.7歲。研究組的男女比例為36:29。年齡從22歲到83歲不等,平均年齡57.5歲218.3歲。不同組間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對照組進行基礎護理,并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安全危害分析和人性化護理。安全隱患包括:部分護士只把完成護理任務作為自己的唯一工作,對患者及其家屬缺乏耐心,無法實現有效的細節護理,隨意減少護理程序。大多數護士因工作繁忙而忽視與患者的溝通和溝通,只看到患者的表面情況,這可能會導致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無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或者只是簡單地回答,而不積極解釋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2]。護士在實際護理過程中不注意對患者的保護,跑步時不注意改變骨折患者的,可能導致患者繼發傷。繃帶或冰敷患者的藥物未及時更換,交接班時僅對患者進行了簡要介紹。人性化護理:規范護理人員行為,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制定規范的護理流程,護士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交接班時詳細解釋患者的具體情況。骨科病人有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容易焦慮和抑郁。護士應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列舉成功案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心理咨詢使患者對疾病持樂觀態度,并能很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飲食更加科學規范。護士應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說明病情,進行康復治療詳細計劃、疾病保健指導和行為需求,以使患者關注疾病。告訴患者避免辛辣食物,并在病情穩定后指導相關活動。指導患者家屬適當陪伴和鼓勵患者,也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術后嚴格監測患者的身體指標,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患者的不良反應,積極治療,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科學劃分病區功能。為避免發生事故或燙傷,請將保溫瓶和電源遠離患者,并限制電源以避免潛在的火災危險。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病房,走廊、衛生間安裝防滑裝置。
1.3評價標準
在出院前對不同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總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本研究獲得的相關數據通過統計軟件SPSS 21.0進行處理,計數數據單位及其檢驗通過(%)和x2進行。兩組間比較的統計學意義用P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探索護理工作的潛在安全隱患,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而且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也有很大幫助[6,7]。
的研究表明,實施安全風險分析和人性化護理的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基礎護理的對照組(P教育、行為和飲食規范對他的病情迅速恢復極為有益。綜上所述,骨科臨床護理中經常會出現安全隱患,應通過對其原因的合理分析和歸納,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措施,降低患者的安全隱患。
引用
[1]張琳,徐凱。骨科護理與人性化護理安全隱患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年,19(85):288+297.
[2]朱金波。骨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方法[J]。《中國健康標準管理》,2017,8(27):197-198.
[3]郭玲,周荔倩。骨科護理與人性化護理安全隱患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年,4(41):59+79.
[4]張偉。骨科護理與人性化護理安全隱患探討[J]。臨床醫學文獻雜項記錄(電子版),2017,4(11):2117.
[5]羅虹。骨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探討[J]。中國社區醫生,2017,33(4):155-156。
[6]包維維。骨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探討[J]。《人人健康:學術版》,2015,9(20):217.
[7]魏琳,陳雅婧。骨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與人性化護理研究[J]。膳食保健,2019年,6(29):241.
。所有患者按coin陽性和陰性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其中實驗組患者接受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手術室護理配合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和術后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患者切口愈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
的手術室護理配合,骨科切口感染和生活質量。
髖部骨折主要指股骨頸與老年人股骨粗隆之間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肌力的下降,它已成為高發人群髖部骨折的原因。骨科手術在臨床上非常常見。重建和修復手術是主要類型。骨科手術期間需要使用植入材料。因此,手術操作不當很容易引起手術切口感染[1],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還可能誘發各種并發癥,甚至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研究表明,切口感染的發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實施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和感染的發生[2]。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預防骨科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102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coin陽性和陰性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實驗組采用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配合,實驗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39.643歲。52)年。其中肢體手術15例,頸椎手術17例,胸腰椎內固定1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21~59歲,平均40.283.97歲。其中四肢16例,頸椎18例,胸腰椎內固定1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科疾病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以常規手術室護理為主,包括術前宣教、手術配合、術后護理。
實驗組患者通過實施手術室護理配合,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方面:術前:患者在手術治療時應盡量等待手術部位以外的感染,術后恢復。尤其是沒有高血糖。盡量縮短術前住院時間。有明顯皮膚感染或感冒的員工在治愈前不得參與手術。骨科醫生必須以標準化的方式著裝,將他們所有的頭發放在手術帽內,不暴露,不留長指甲,并嚴格遵守手術洗手流程。加強對實習生、儀器技術員和進修人員的培訓和評估,特別是在無菌技術和外科的洗手培訓。只有通過評估,他們才能在舞臺上合作。手術前,用消毒劑擦拭手術室內所有物體表面。術中:凡有預防性藥物手術指征者,應在切皮前30~2小時或手術前靜脈給藥。如果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則應在手術期間增加劑量。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手套穿孔率高的作業應戴雙手套。他們應該在行動中采取主動加熱并保持患者的正常體溫。需要引流的切口首選閉式引流。為了在手術過程中保持無菌臺干燥,用干紗布擦拭血液。當準備好使用時,使用3 L漿糊收集沖洗液。手術后:接觸切口或切口敷料必須用手清潔,以確保衛生。換藥時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比較分析兩組切口感染發生率及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手術生活質量評分主要根據我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表進行判斷。總分是100分。該評分與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比。評分越高,術后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計算102名接受骨科手術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和切口率以(x?S)和(%)表示。T組與x2檢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實驗組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表1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及切口情況[x?s.N(%)]
,加強醫護人員之間的默契,減少護理人員與生活的語言交流,避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心理影響。手術室使用的所有物品均應在手術前做好準備,消毒[3]。此外,在手術過程中,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并給予口頭鼓勵,以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信心。在本研究中,對于術后生活質量,實驗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切口感染發生率方面,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
參考
[1]陳莉。手術室護理配合對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5,6(35):88-90。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于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選題確定之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并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
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準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于“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東西。”(巴甫洛夫語)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的撰寫并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
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后,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準備。
論文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于這類資料;后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于應用。對于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于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于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準確、無誤。
五、擬寫論文提綱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療過的骨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在骨科護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研究解決的方法。
2、骨科護理的常見問題
2.1醫院制度不完整
首先就是醫院規章制度不健全,導致護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監控力度也不夠,另外,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往往對骨折患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所以就會常常出錯。
2.2護理人員缺乏對患者的護理責任感
有關骨科的問題在當代越來越多,因此就會使得,骨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變得相當繁重。所以,在骨科護理過程中,由于骨科護理人員少、護理任務重,這樣就容易給骨科護理人員帶來了比較繁重的工作壓力,更有甚者,由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態度非常的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很容易使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責任意識慢慢消失。長期發展下去就會滋生消極應付的心理,或者是對患者表現出態度冷淡、護理不周、甚至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發生沖突的現象。
2.3護理人員技術不嫻熟
在骨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基礎護理及技術操作之外,還應該熟練掌握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的相關方法。但是大多護士畢業時間短,除此之外,還由于科室之間的輪轉問題,專業知識相對的比較缺乏、經驗也相對地不足、技術水平偏低,因此有的護理人員會常常違反操作規程,這樣就會導致操作失敗和出現差錯。
2.4護理人員與患者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
相關的骨科護理人員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由于工作強度大而且工作比較繁瑣,很容易導致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心理上的問題。這樣便會給二者溝通帶來的一定的難度。長此以往不但會造成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缺乏耐心,而且還會對患者的病情缺乏相應的了解。由于工作量大,因此在工作過程中,醫護人員難免會將一些冷漠煩躁的態度帶給患者。這樣醫護人員對于病患的病情就更加的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從而有可能給患者的病情帶來惡化等。
3、骨科護理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3.1建立完善骨科安全管理制度
針對存在醫院安全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醫院應該制訂《骨科重點患者交接班制度》、《骨科護理組長責任制》、《各班護理人員職責》、《骨科護理安全目標責任制》、《骨科護理安全防范措施》等。從而來規范護理工作程序,對護理環節及終未質量進行有效的監控。另外,科室還要專門成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所有人員各司其職,并且還要隨時的抽查護理人員的責任心。
3.2開展學習互動,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
這個問題在各個醫院都會出現,因此在以后的骨科護理工作中,醫院應該首先對相應的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責任感培養。讓所有的醫護人員深刻的認識到他們擁有責任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此之外,還要在護理工作進行中,應盡可能的對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熱情對待,耐心的解決他們心中的不同問題。
3.3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
骨科相關的負責人可采取業務培訓、開辦專業知識講座等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服務水平以及職業素養。因為在現代骨科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不但要熟練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修養,除此之外還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因此,相關負責人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學習、講座培養來讓醫護人員不斷的進行充實自己,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護理工作,才能夠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
3.4鼓勵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溝通
加強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就是增進二者之間信任,這也是避免發生誤會和糾紛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好的語言,不僅使人聽了心情愉快,感到親切溫暖,而且還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護士每天與患者接觸,頻繁交往,如果能注意發揮語言的積極作用,必將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護理水平。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及時主動接觸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傾聽患者及家屬的心聲。及時的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心靈上的安慰。這樣可以促使患者的康復。
4、小結
1.1對象
隨機抽取企業醫院臨床護士193名,均為女性,年齡21~53歲,文化程度:中專46名,大專79名,本科68名;技術職稱:護士58名,護師59名,主管護師76名;護齡<10年49名,11~20年105名,>21年39名。年齡:<30歲99名,31~40歲70名,﹥41歲24名。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基本資料,傷口護理認知及需求情況。
(1)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學歷、職稱、護齡、科室等;
(2)傷口護理認知及需求由4個大項20個小項組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3份,有效回收率96.5%。
2討論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32病例,其中2010年1-12月438例為常規護理組,男242例,女196例,年齡19~76歲,平均(43.4±23.8)歲,心血管內科138例,骨科91例,泌尿外科84例,普外科72例,消化科53例;2011年1-12月,594例回顧總結護理管理缺陷并采取相應的強化護理管理措施,并強調護理告知重要性,其中男312例,女282例,年齡19~76歲,平均(43.4±23.8)歲,心血管內科202例,骨科123例,泌尿外科92例,普外科90例,消化科87例。兩組在平均年齡、性別比例及病型分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護理組主要開展基礎護理,如病情觀察、并發癥對癥護理,遵醫囑給藥、健康指導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同時從制度及管理章程上強化醫院護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2.1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我管理
加強提高各科室護理人員在臨床中的操作技能,進行定期的繼續教育以及院內培訓,老護士幫助新護士等。同時進行護理技能考核,增強學習氛圍,對各科室護理流程進行合理規劃,省略不必要重復的護理操作環節,增加工作效率,護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進護理質量。并對護理報告進行細致與規范,工作中發現不合理以及缺失的內容,及時補充修正。由于各科室工作流程大致不同,因此以各科室情況進行獨立管理,而成功科室經驗可互相推廣。
1.2.2強化護理隊伍的人才管理
在本院整體護理人員在學歷中有2000年之前90%左右為中專相關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到至今均為大專以上學歷并為相關專業院校畢業,中級以上護師也較之前提高半數以上。可見建立合理的護理管理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高有著明顯的效果。在本院進行對周邊縣市護理院校收取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現優秀人才,同時對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各類培訓以及繼續教育,在各科室設立獎金及教育資金,增強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對進行繼續教育的護理人員以及取得中以及上護師職稱人員進行獎勵。于此同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思想道德培養以及服務意識,在各科室保持護患關系和諧。
1.2.3強化護理隊伍建設
在本院從事護理工作應嚴格執行持證上崗,有衛生局頒發的護士資格證,無此證的人員嚴禁投入臨床工作。由于各相關院校的護理系均無細致的分科,因此到本院各個科室后應充分學習該科室的相關專業知識。同時各個科室均應進行心理、營養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可根據各科室情況定期舉行集體學習,增強學習氛圍。
1.2.4強化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管理和報告
將護理整體流程進行合理規章制度的規定,同時各個科室相關情況進行附加制度,兩種制度不得沖突,如出現沖突情況,以各科室相關情況為準。有了此項制度可以合理規范護理人員操作技能及工作流程,各級護理人員各司其職,遇到問題逐級上報。改善科室護士長一人獨攬的情況。可在每個科室設定白班負責任及晚班負責任,而護士長盡聽取這兩位負責人問題匯報即可,大大提高了問題處理速度及執行力。在操作技能中需要嚴格進行規范和執行,如無菌操作以及三查八對等操作原則。規范各級護士及護師的護理報告,由于每位護理人員工作內容不同,因此對每個流程的護理報告均按照規定模式進行,方便檢查及統計,可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改正。護理人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對患者護理過程,首先應當建立良好的與患者信任關系,并為不同病情患者進行相應合理的護理干預,在各個科室進行有必要合理的心理干預。在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時,均對其責任護士進行點評及意見,如有問題給予及時的糾正。對門診護理人員應做到熱情,耐心,明確引導就診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并以患者的問題為首位。
1.2.5規范各項獎勵機制
在管理中充分體現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臨床護理工作具有突發性、復雜性等,合理地安排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使護士們更好地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科室采用了彈性的排班機制,護士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提出班次需求,在不影響科室手術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她們的需要,但在手術多時,又做到隨叫隨到,從而使有限的護理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遇到手術時間較長的手術,主動關心詢問她們的身體狀況,適時進行能量補充,從而使她們精力充沛愉快地投入臨床手術之中,確保臨床護理安全。臨床護理的工作雜而瑣碎,面對來自患者各種各樣的訴求,護士長多與護士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體諒護士們的辛苦和壓力,對負面情緒進行適當的調解,從而能更加熱情飽滿的投入到臨床護理中去。及時表揚工作勤奮認真的護士,除了精神鼓勵外,并且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如:在獎金分配方面、手術站臺補助方面,打破平均分配,體現多勞多得,從而形成一個“比、學、趕、幫、超”的積極向上的團結戰斗團隊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學軟件包開展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強化組的本院護理缺陷、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加強組患者對護理部工作滿意率高達97.3%,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86.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科室的服務水平,因此如何提高護理的質量,通過護理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那么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先來撰寫好這篇護理論文致謝吧,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的分享,歡迎閱讀!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學習和工作,我終于完成了《xxx》的論文。從開始接到論文題目到系統的實現,再到論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對我來說都是新的嘗試與挑戰,這也是我在大學期間獨立完成的最大的項目。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有很多感受。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