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2:01
序論:在您撰寫婚戀觀調查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戀愛小白不再搶手 愛過更受歡迎
談過幾次戀愛、有幾個前任這幾乎是單身男女每次相親都避免不了的問題,隱瞞到底、留給對方感情史一片空白的印象?還是從實招來、坦誠相待?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昔日的戀愛小白已不再受歡迎,有戀愛經驗更加搶手。
在一項針對配偶戀愛史看法的調查中,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異。數據顯示,相對于未婚男女來說,離異人群更不在意另一半的情史,且男性比女性更看得開。
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對于另一半戀愛經驗的態度反映了國人戀愛觀的逐漸開放,以前男性可能都會有一種初戀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是對方的初戀,戀愛對象越單純越好,但初戀成功的概率很低,張佳芮說,戀愛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經歷過一兩次戀愛,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想中伴侶是什么樣子的,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他們更加需要找能彼此體諒包容的對象。
談過戀愛的人才會知道怎樣去愛別人,才會吸取以前戀愛的經驗,在以后的戀愛和婚姻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懂得去呵護和珍惜另一半,來自江蘇的張先生表示,自己跟女朋友在遇見彼此之前都經歷過幾段感情,我們彼此并不介意對方的感情史,現在感情很好,準備年內結婚。
離異女不care房車 未婚女公然要聘禮
來自福建的林先生跟女友相戀三年了,今年準備結婚,但談起即將到來的婚禮,林先生卻一臉惆悵, 本來去年就想結婚的,結果因為聘禮的問題耽擱了,女方不僅要求買房買車,還得按照老家的風俗,出一筆聘金和價格不菲的金銀首飾作為陪嫁,我自己的經濟能力無法擔負這些,最后只能由父母出一部分錢,林先生無奈的告訴記者。
女方向男方要聘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像林先生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很常見,但據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對于聘禮的問題,未婚女和離異女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數據顯示,在對待結婚是否需要父母出錢的問題上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的看法大不相同,大部分離異男女覺得結婚是自己的事,自己就可以搞定,其中94%的離異男性和84%的離異女性不關心或者不需要對方父母的補貼,但有近一半的未婚女性認為結婚這件事公婆當然要出錢,有13%的未婚女性覺得結婚需要公婆大放血。
離異女不care房車,未婚女卻公然要聘禮?對此,張佳芮表示,這與雙方的經濟條件和情感的經歷有關。離異女經歷過一次婚姻,相比于未婚女,她們更加懂得婚姻的重要性,對于再一次的選擇,她們對物質的要求不會那么高,相反的,會更加注重其他的軟性條件,比如對方的性格、雙方的興趣愛好等,而對于未婚女來說,房子車子是婚姻安全感的來源之一,特別是在高壓的生活和同齡人的相互比較之下,結婚買房買車已經成了一種潮流,這讓很多未婚女性在潛意識會認為,結婚找公婆要聘禮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自己掙的錢根本就擔負不起一個家庭的支出,公婆一直在催婚,那就只能由他們出錢來辦婚禮了,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王小姐說道。
婚前同居不再新鮮 再婚要求先試婚
隨著人們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鮮事,但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對婚前同居的態度卻大不相同,特別是對于離異男來說,在婚前試婚卻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據世紀佳緣婚戀報告顯示,離異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離異女性愿意嘗試婚前同居試婚,未婚女性的這一比例只有64%,還有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沒結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堅持婚前試婚的離異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這件事,普遍來說,女性比男性更謹慎、接受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試婚,而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的男性則認為婚前試婚很有必要,有12%的離異男表示不試婚怎么行,試婚成許多離異男再婚的必修課。
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在情侶雙方自愿的情況下,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因為戀愛不像婚姻,戀愛時,雙方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對方面前,但愛情最終都要走進婚姻,婚姻遠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更多的是兩人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磨合,戀愛中覺得是小問題,當上升為兩個家庭時就是大問題了,所以情侶在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提前模擬婚后生活有助于情侶更清楚彼此到底適不適合一起生活。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一次婚姻的失敗,所以再婚會比未婚男女更加謹慎,顧慮也會比較多,婚期試婚對于離異人群來說顯得更為必要,張佳芮說。
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就是因為結婚之后發現兩人在生活習慣各方面很難調和,小矛盾慢慢積累,最終導致了離婚,32歲的王女士說道,現在再找結婚對象會考慮婚前試婚,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會比較放心。
單身男女梯度擇偶 男人愛小個性 女神不吃香
光彩照人的女神和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誰才是最受歡迎的結婚對象?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結婚對象的選擇上,男女的差異很大。
48%的未婚男性希望找到有點小個性的女朋友,38% 的則表示普普通通就好,離異男性在擇偶上與未婚男有一定的差異,找個有個性的女朋友和普通的女朋友的比例,離異男均占比38%,相反的,選擇各方面都優秀的女神做女朋友的比例卻最低,未婚男僅有9%,離異男占比10%。在擇偶上,男人普遍青睞有點小個性的異性,女神反倒不吃香。
張佳芮表示,在中國,男女擇偶都是梯度擇偶,差異大是很常見的事情,這與男女的角色分工不同有關,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但女性仍然是家庭生活的主導,所以男性傾向于選擇小個性的普通女孩,這樣婚姻生活既不乏味也能有一個靠譜、穩定的后方。女性則相反,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總希望在戀愛和婚姻中找到安全感,所以有閃光點、各方面優秀的男士更受女孩的歡迎。
女神適合遠遠的欣賞,真正一起生活的還是希望找一個比較靠譜和穩定的女孩,當然性格好,有點個性、有點可愛的女孩更好,28歲沈陽小伙在談到對結婚對象的選擇時說道。
單親家庭擇偶難? 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象是單親家庭
據世紀佳緣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待另一半是單親家庭的問題上,男女的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方是單親家庭,且離異人群對單親家庭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未婚人群。
有87%的離異男和74%的未婚男能夠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但女性的這一比例要低于男性,僅有74%的離異女和50%的未婚女可以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近一半的女性介意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
男朋友是單親家庭的話,我們結婚以后就需要跟婆婆在一起生活,我很擔心處理不好婆媳關系,來自山西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不接受單親家庭的女性主要是不想跟婆婆一塊住。
婆媳關系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來自世紀佳緣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結婚后是否愿意跟對方父母住一起的問題上,有超過60%的女性直接拒絕,有80%的女性表示這個問題需要慎重的考慮,可見婆媳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學問。
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對于另一半戀愛經驗的態度反映了國人戀愛觀的逐漸開放,以前男性可能都會有一種初戀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是對方 的初戀,戀愛對象越單純越好,但初戀成功的概率很低,張佳芮說,戀愛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經歷過一兩次戀愛,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 想中伴侶是什么樣子的,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他們更加需要找能彼此體諒包容的對象。
與戀愛小白不受歡迎相反,隨著人們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鮮事,但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對婚前同居的態度卻大不相同,特別是對于離異男來說,在婚前試婚卻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據世紀佳緣婚戀報告顯示,離異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離異女性愿意嘗試婚前同居試婚,未婚女性的這一比例只有64%,還有 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沒結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堅持婚前試婚的離異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這件事,普遍來說,女性比男性更謹慎、接受 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試婚,而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的男性則認為婚前試婚很有必要,有12%的離異男表示不試婚怎么行,試婚成許多離異男再婚的必修課。
該報告由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與百度大數據、金六福酒業聯合發起,通過街頭問卷、互聯網調查等形式,共收到超過3萬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受訪者超過50%,其他以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受訪者居多,職業分布上普通白領與公務員比例最高。
在針對受訪者婚戀狀況的調查中,65%的受訪者表示目前處于單身狀態,只有26%的受訪者表示已經結婚。在身邊剩男剩女數量問題上,接近80%的受訪者認為剩男剩女處于多數狀態。
對于單身狀況,其中82%的單身青年選擇因為缺少勇氣而不去戀愛。在成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是因為缺少勇氣。
有65%的青年受訪者選擇在30歲以后結婚,91%的青年男女認為婚姻是件壓力很大、很麻煩的事。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過大,在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父母壓力的影響下,年輕人很難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婚姻上。
對于結婚的重要前提條件,有63%的青年男女認為物質條件滿足是結婚的重要前提。穩定的感情不再是結婚的最重要因素。
戀愛小白不再搶手 愛過更受歡迎
談過幾次戀愛、有幾個前任這幾乎是單身男女每次相親都避免不了的問題,隱瞞到底、留給對方感情史一片空白的印象?還是從實招來、坦誠相待?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昔日的戀愛小白已不再受歡迎,有戀愛經驗更加搶手。
在一項針對配偶戀愛史看法的調查中,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異。數據顯示,相對于未婚男女來說,離異人群更不在意另一半的情史,且男性比女性更看得開。
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對于另一半戀愛經驗的態度反映了國人戀愛觀的逐漸開放,以前男性可能都會有一種初戀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是對方的初戀,戀愛對象越單純越好,但初戀成功的概率很低,張佳芮說,戀愛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經歷過一兩次戀愛,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想中伴侶是什么樣子的,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他們更加需要找能彼此體諒包容的對象。
談過戀愛的人才會知道怎樣去愛別人,才會吸取以前戀愛的經驗,在以后的戀愛和婚姻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懂得去呵護和珍惜另一半,來自江蘇的張先生表示,自己跟女朋友在遇見彼此之前都經歷過幾段感情,我們彼此并不介意對方的感情史,現在感情很好,準備年內結婚。
離異女不care房車 未婚女公然要聘禮
來自福建的林先生跟女友相戀三年了,今年準備結婚,但談起即將到來的婚禮,林先生卻一臉惆悵, 本來去年就想結婚的,結果因為聘禮的問題耽擱了,女方不僅要求買房買車,還得按照老家的風俗,出一筆聘金和價格不菲的金銀首飾作為陪嫁,我自己的經濟能力無法擔負這些,最后只能由父母出一部分錢,林先生無奈的告訴記者。
女方向男方要聘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像林先生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很常見,但據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對于聘禮的問題,未婚女和離異女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數據顯示,在對待結婚是否需要父母出錢的問題上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的看法大不相同,大部分離異男女覺得結婚是自己的事,自己就可以搞定,其中94%的離異男性和84%的離異女性不關心或者不需要對方父母的補貼,但有近一半的未婚女性認為結婚這件事公婆當然要出錢,有13%的未婚女性覺得結婚需要公婆大放血。
離異女不care房車,未婚女卻公然要聘禮?對此,張佳芮表示,這與雙方的經濟條件和情感的經歷有關。離異女經歷過一次婚姻,相比于未婚女,她們更加懂得婚姻的重要性,對于再一次的選擇,她們對物質的要求不會那么高,相反的,會更加注重其他的軟性條件,比如對方的性格、雙方的興趣愛好等,而對于未婚女來說,房子車子是婚姻安全感的來源之一,特別是在高壓的生活和同齡人的相互比較之下,結婚買房買車已經成了一種潮流,這讓很多未婚女性在潛意識會認為,結婚找公婆要聘禮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自己掙的錢根本就擔負不起一個家庭的支出,公婆一直在催婚,那就只能由他們出錢來辦婚禮了,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王小姐說道。
婚前同居不再新鮮 再婚要求先試婚
隨著人們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鮮事,但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對婚前同居的態度卻大不相同,特別是對于離異男來說,在婚前試婚卻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據世紀佳緣婚戀報告顯示,離異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離異女性愿意嘗試婚前同居試婚,未婚女性的這一比例只有64%,還有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沒結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堅持婚前試婚的離異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這件事,普遍來說,女性比男性更謹慎、接受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試婚,而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的男性則認為婚前試婚很有必要,有12%的離異男表示不試婚怎么行,試婚成許多離異男再婚的必修課。
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在情侶雙方自愿的情況下,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因為戀愛不像婚姻,戀愛時,雙方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對方面前,但愛情最終都要走進婚姻,婚姻遠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更多的是兩人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磨合,戀愛中覺得是小問題,當上升為兩個家庭時就是大問題了,所以情侶在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提前模擬婚后生活有助于情侶更清楚彼此到底適不適合一起生活。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一次婚姻的失敗,所以再婚會比未婚男女更加謹慎,顧慮也會比較多,婚期試婚對于離異人群來說顯得更為必要,張佳芮說。
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就是因為結婚之后發現兩人在生活習慣各方面很難調和,小矛盾慢慢積累,最終導致了離婚,32歲的王女士說道,現在再找結婚對象會考慮婚前試婚,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會比較放心。
單身男女梯度擇偶 男人愛小個性 女神不吃香
光彩照人的女神和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誰才是最受歡迎的結婚對象?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結婚對象的選擇上,男女的差異很大。
48%的未婚男性希望找到有點小個性的女朋友,38% 的則表示普普通通就好,離異男性在擇偶上與未婚男有一定的差異,找個有個性的女朋友和普通的女朋友的比例,離異男均占比38%,相反的,選擇各方面都優秀的女神做女朋友的比例卻最低,未婚男僅有9%,離異男占比10%。在擇偶上,男人普遍青睞有點小個性的異性,女神反倒不吃香。
張佳芮表示,在中國,男女擇偶都是梯度擇偶,差異大是很常見的事情,這與男女的角色分工不同有關,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但女性仍然是家庭生活的主導,所以男性傾向于選擇小個性的普通女孩,這樣婚姻生活既不乏味也能有一個靠譜、穩定的后方。女性則相反,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總希望在戀愛和婚姻中找到安全感,所以有閃光點、各方面優秀的男士更受女孩的歡迎。
女神適合遠遠的欣賞,真正一起生活的還是希望找一個比較靠譜和穩定的女孩,當然性格好,有點個性、有點可愛的女孩更好,28歲沈陽小伙在談到對結婚對象的選擇時說道。
單親家庭擇偶難? 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象是單親家庭
據世紀佳緣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待另一半是單親家庭的問題上,男女的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方是單親家庭,且離異人群對單親家庭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未婚人群。
有87%的離異男和74%的未婚男能夠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但女性的這一比例要低于男性,僅有74%的離異女和50%的未婚女可以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近一半的女性介意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
男朋友是單親家庭的話,我們結婚以后就需要跟婆婆在一起生活,我很擔心處理不好婆媳關系,來自山西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不接受單親家庭的女性主要是不想跟婆婆一塊住。
婆媳關系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來自世紀佳緣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結婚后是否愿意跟對方父母住一起的問題上,有超過60%的女性直接拒絕,有80%的女性表示這個問題需要慎重的考慮,可見婆媳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學問。
戀愛小白不再搶手 愛過更受歡迎
談過幾次戀愛、有幾個前任這幾乎是單身男女每次相親都避免不了的問題,隱瞞到底、留給對方感情史一片空白的印象?還是從實招來、坦誠相待?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昔日的戀愛小白已不再受歡迎,有戀愛經驗更加搶手。
在一項針對配偶戀愛史看法的調查中,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異。數據顯示,相對于未婚男女來說,離異人群更不在意另一半的情史,且男性比女性更看得開。
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對于另一半戀愛經驗的態度反映了國人戀愛觀的逐漸開放,以前男性可能都會有一種初戀情結,總是希望自己是對方的初戀,戀愛對象越單純越好,但初戀成功的概率很低,張佳芮說,戀愛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經歷過一兩次戀愛,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想中伴侶是什么樣子的,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他們更加需要找能彼此體諒包容的對象。
談過戀愛的人才會知道怎樣去愛別人,才會吸取以前戀愛的經驗,在以后的戀愛和婚姻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懂得去呵護和珍惜另一半,來自江蘇的張先生表示,自己跟女朋友在遇見彼此之前都經歷過幾段感情,我們彼此并不介意對方的感情史,現在感情很好,準備年內結婚。
離異女不care房車 未婚女公然要聘禮
來自福建的林先生跟女友相戀三年了,今年準備結婚,但談起即將到來的婚禮,林先生卻一臉惆悵, 本來去年就想結婚的,結果因為聘禮的問題耽擱了,女方不僅要求買房買車,還得按照老家的風俗,出一筆聘金和價格不菲的金銀首飾作為陪嫁,我自己的經濟能力無法擔負這些,最后只能由父母出一部分錢,林先生無奈的告訴記者。
女方向男方要聘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像林先生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很常見,但據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對于聘禮的問題,未婚女和離異女的態度卻大不相同。
數據顯示,在對待結婚是否需要父母出錢的問題上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的看法大不相同,大部分離異男女覺得結婚是自己的事,自己就可以搞定,其中94%的離異男性和84%的離異女性不關心或者不需要對方父母的補貼,但有近一半的未婚女性認為結婚這件事公婆當然要出錢,有13%的未婚女性覺得結婚需要公婆大放血。
離異女不care房車,未婚女卻公然要聘禮?對此,張佳芮表示,這與雙方的經濟條件和情感的經歷有關。離異女經歷過一次婚姻,相比于未婚女,她們更加懂得婚姻的重要性,對于再一次的選擇,她們對物質的要求不會那么高,相反的,會更加注重其他的軟性條件,比如對方的性格、雙方的興趣愛好等,而對于未婚女來說,房子車子是婚姻安全感的來源之一,特別是在高壓的生活和同齡人的相互比較之下,結婚買房買車已經成了一種潮流,這讓很多未婚女性在潛意識會認為,結婚找公婆要聘禮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自己掙的錢根本就擔負不起一個家庭的支出,公婆一直在催婚,那就只能由他們出錢來辦婚禮了,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王小姐說道。
婚前同居不再新鮮 再婚要求先試婚
隨著人們性觀念的逐漸開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鮮事,但離異人群和未婚人群對婚前同居的態度卻大不相同,特別是對于離異男來說,在婚前試婚卻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據世紀佳緣婚戀報告顯示,離異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離異女性愿意嘗試婚前同居試婚,未婚女性的這一比例只有64%,還有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沒結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堅持婚前試婚的離異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這件事,普遍來說,女性比男性更謹慎、接受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試婚,而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的男性則認為婚前試婚很有必要,有12%的離異男表示不試婚怎么行,試婚成許多離異男再婚的必修課。
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在情侶雙方自愿的情況下,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因為戀愛不像婚姻,戀愛時,雙方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對方面前,但愛情最終都要走進婚姻,婚姻遠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更多的是兩人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磨合,戀愛中覺得是小問題,當上升為兩個家庭時就是大問題了,所以情侶在婚前同居試婚有一定的必要,提前模擬婚后生活有助于情侶更清楚彼此到底適不適合一起生活。特別是對于離異人群來說,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一次婚姻的失敗,所以再婚會比未婚男女更加謹慎,顧慮也會比較多,婚期試婚對于離異人群來說顯得更為必要,張佳芮說。
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就是因為結婚之后發現兩人在生活習慣各方面很難調和,小矛盾慢慢積累,最終導致了離婚,32歲的王女士說道,現在再找結婚對象會考慮婚前試婚,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會比較放心。
單身男女梯度擇偶 男人愛小個性 女神不吃香
光彩照人的女神和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誰才是最受歡迎的結婚對象?世紀佳緣最新的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結婚對象的選擇上,男女的差異很大。
48%的未婚男性希望找到有點小個性的女朋友,38% 的則表示普普通通就好,離異男性在擇偶上與未婚男有一定的差異,找個有個性的女朋友和普通的女朋友的比例,離異男均占比38%,相反的,選擇各方面都優秀的女神做女朋友的比例卻最低,未婚男僅有9%,離異男占比10%。在擇偶上,男人普遍青睞有點小個性的異性,女神反倒不吃香。
張佳芮表示,在中國,男女擇偶都是梯度擇偶,差異大是很常見的事情,這與男女的角色分工不同有關,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但女性仍然是家庭生活的主導,所以男性傾向于選擇小個性的普通女孩,這樣婚姻生活既不乏味也能有一個靠譜、穩定的后方。女性則相反,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總希望在戀愛和婚姻中找到安全感,所以有閃光點、各方面優秀的男士更受女孩的歡迎。
女神適合遠遠的欣賞,真正一起生活的還是希望找一個比較靠譜和穩定的女孩,當然性格好,有點個性、有點可愛的女孩更好,28歲沈陽小伙在談到對結婚對象的選擇時說道。
單親家庭擇偶難? 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象是單親家庭
據世紀佳緣婚戀觀報告顯示,在對待另一半是單親家庭的問題上,男女的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女性比男性更介意對方是單親家庭,且離異人群對單親家庭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未婚人群。
有87%的離異男和74%的未婚男能夠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但女性的這一比例要低于男性,僅有74%的離異女和50%的未婚女可以接受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近一半的女性介意另一半來自單親家庭。
男朋友是單親家庭的話,我們結婚以后就需要跟婆婆在一起生活,我很擔心處理不好婆媳關系,來自山西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不接受單親家庭的女性主要是不想跟婆婆一塊住。
婆媳關系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來自世紀佳緣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結婚后是否愿意跟對方父母住一起的問題上,有超過60%的女性直接拒絕,有80%的女性表示這個問題需要慎重的考慮,可見婆媳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學問。
關鍵詞:婚戀觀;婚戀教育觀;輔導員;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李小林(1972-),女,重慶人,成都師范學院保衛處。(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207-02
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學校環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的戀愛可能會有周期短、婚前行為增多、失戀比例高等問題。[1]高職輔導員是學生邁向大學生活的第一接觸人,是溝通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要紐帶,高職輔導員的婚戀觀和婚戀教育觀無疑對教育矯正學生的婚戀問題、促進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研究高職輔導員的婚戀觀和婚戀教育觀等問題,可為加強高職大學生在婚戀方面的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減少高職學生婚戀方面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提供重要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內容涉及婚戀觀(擇偶觀、戀愛觀、婚姻觀、性觀念)和婚戀教育觀兩個方面的內容。調查對象為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等7所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90份。被試的構成情況為:男輔導員80人,女輔導員110人;29歲及其以下140人,30歲及其以上50人;本科及其以下110人,碩士80人;教齡小于5年的輔導員118人,5年以上的輔導員72人;未婚輔導員116人,已婚輔導員74人。
二、結果與分析
1.高職輔導員對擇偶問題的認識
對高職輔導員在網上征婚、擇偶難原因、擇偶條件、父母相親團等問題的認識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對網上征婚這種擇偶現象表示“不贊成”的男性輔導員有60%,女性有50%,教齡在5年及以上的輔導員占66.7%,表明男性輔導員與教齡較高的輔導員比較抵觸網上征婚的擇偶方式;在“男女性別比例失調造成男性擇偶難”的認識上,在29歲以下的輔導員中持“不贊成”態度的輔導員為50%,30歲以上的輔導員中只有76%,年齡越小的輔導員越傾向于認可性別比例失調是男性擇偶難的原因;不同性別的高職輔導員對“女性擇偶要求過高”的認識存在差異,持“贊成”態度的男性高職輔導員占55%,女性輔導員占69%,表明女性輔導員在對自身擇偶難原因的認識上,更傾向于認為是自己擇偶要求過高;對父母參與相親現象表示“贊成”態度的輔導員中,29歲及以下的輔導員為47.1%,30歲及以上的輔導員占16.0%,本科及以下學歷的輔導員有45.5%,碩士輔導員僅占27.5%,未婚的輔導員占46.6%,已婚的輔導員占27%。說明年齡較小、學歷較高、未婚的高職輔導員更為認可父母參與相親過程。
2.高職輔導員對戀愛問題的認識
對高職輔導員在戀愛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家庭條件、性格特征、戀愛要求、感情產生、物質金錢影響等因素的態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不同年齡、教齡、婚姻狀況的輔導員對各項戀愛問題的認識比較一致。但不同性別的高職輔導員對“日久生情”這種戀愛現象的認識存在差異,有20%的男性高職輔導員對該項表示“不贊成”,而女性輔導員中僅有5.5%的人表示不贊成,表明在戀愛過程中女性輔導員比男性輔導員更認可“日久生情”,不太認可“一見鐘情”;不同性別、文化程度的高職輔導員對物質因素對愛情影響的態度存在差異,其中男性輔導員、女性輔導員、本科及以下輔導員、碩士輔導員中持“贊成”態度的分別為62.5%、56.4%、64.5%、50%,說明男性和高學歷輔導員更加看重物質金錢對戀愛過程的影響。
3.高職輔導員對婚姻問題的認識
針對高職輔導員對傳統婚姻觀、婚戀年齡、最佳結婚時期、新式婚姻、結婚準備等問題的態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年齡的高職輔導員對婚姻相關問題的認識比較一致。不同文化程度的輔導員對“男主外女主內”、“門當戶對”等傳統觀念的態度有差異,持“不贊成”的本科及以下學歷高職輔導員占65.5%,碩士輔導員占40.0%,表明學歷較低的高職輔導員越不愿意接受傳統婚姻觀念;不同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對“最佳結婚年齡是事業有成或工作穩定后”項目的認識有差異,表示“贊成”的未婚輔導員占70.7%,已婚輔導員只占48.6%,表明未婚輔導員可能會因為事業延誤結婚的年齡;教齡對“獨身”、“試婚”、“閃婚”、“丁克家庭”、“婚內單身”等前衛觀念的態度有影響,在表示“不贊成的輔導員中,教齡小于5年的占 61.0%,5年及以上的占41.7%,反映了教齡越長的輔導員反而越容易接受新式婚姻觀念。
4.高職輔導員對性問題的認識
對高職輔導員在戀愛過程中的性觀念、的重要性、、無性婚姻等問題的認識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的態度比較一致。不同性別、教齡的輔導員對“性為平常事非隱晦之物”方面的態度有差異,其中持“贊成”態度的男性輔導員占72.5%,女性輔導員為58.2%,教齡小于5年的輔導員占74.6%,教齡在5年及以上的輔導員占47.2%,表明男性和教齡較短的輔導員更容易接受戀愛中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輔導員對“”問題的認識有差異,持“贊成”態度的本科及以下學歷輔導員為69.1%,碩士學歷輔導員為82.5%,表明學歷越高的輔導員越看重“”觀念;不同性別和文化程度的輔導員對“另一半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問題的認識存在差異,其中表示“贊成”的男性輔導員和女性輔導員分別占70%、87.3%,本科及以下學歷、碩士學歷輔導員分別占74.5%和87.5%,表明女性及較高學歷的輔導員對持更為保守的態度;不同性別的高職輔導員對“無性婚姻”問題的認識存在差異,其中89.7%的男性輔導員在該項目上選擇“不贊成”,而持相同態度的女性輔導員為69.1%,表明男性較之女性輔導員更不愿意接受無性婚姻的愛情。
5.高職輔導員對婚戀教育問題的認識
不同性別、文化程度的輔導員對“421”家庭氛圍影響擇偶的態度存在差異,在該項目上持“贊成”態度的男性、女性、本科及以下學歷、碩士學歷的高職輔導員分別為77.5%、50.9%、54.5%、72.5%,表明男性輔導員及學歷較高的輔導員更為看重家庭傳統對子女擇偶的影響;不同教齡、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對“學生應以學習為主,不應戀愛”的態度存在差異,其中教齡小于5年、教齡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職輔導員持“不贊成”態度的分別占69.5%、44.4%、67.2%和48.6%,表明教齡較短、未婚的輔導員相對越容易接受學生的戀愛現象;不同性別、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對婚姻戀愛觀教育必要性的態度存在差異,其中男性、女性、未婚、已婚高職輔導員選擇“贊成”的分別占90%、98.2%、94.8%、94.6%,表明高職輔導員對有必要進行婚戀觀教育認識上表現出高度一致;文化程度對“婚姻戀愛觀教育是家長的事,與學校無關”的態度有差異,其中本科及以下學歷、碩士學歷輔導員表示“不贊成”的分別為90.9%、85%,表明學歷較低輔導員更可能認為學生婚戀觀教育除了家長外其他主體也應承擔教育的責任;不同性別、教齡、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對“婚姻戀愛觀教育是所有老師的事”的態度存在差異,其中在該項目上選擇“不贊成”的男性、女性、教齡小于5年、教齡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職輔導員分別占35.0%、41.8%、47.5%、25.0%、46.6%、27.0%,表明女性、教齡較短、未婚的高職輔導員更可能認為婚戀觀教育是部分教師的責任,而不是所有教師的責任;不同性別、年齡的高職輔導員在婚戀挫折教育、婚戀問題矯正是教育重點上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其中男性、女性、29歲及以下、30歲及以上的高職輔導員選擇“贊成”的分別為57.5%、58.2%、51.4%和76%,表明多數高職輔導員贊同婚戀教育的重點是對婚戀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問題行為進行矯正;不同教齡的高職輔導員對“婚戀挫折教育、婚戀問題矯正是教育重點”的看法存在差異,教齡小于5年的輔導員中有50.8%的人表示“不贊成”,5年及以上的輔導員僅有33.3%的人持相同態度,說明教齡越短的高職輔導員更容易接受大學生結婚現象。
三、討論
此次調查表明,高職輔導員對擇偶、戀愛、婚姻、性等婚戀問題多持相對理性態度,對大學生婚戀教育問題也有初步的認識。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層次、教齡、婚姻狀況的高職輔導員對大學生婚戀觀教育認識較為一致,94.7%的輔導員認為應對學生進行婚戀觀教育。多數輔導員已經對婚戀觀教育的重點、教育主體、教師責任形成了相對一致的認識,說明在高職院校通過輔導員開展婚戀教育已具備了相應的思想觀念條件。
在擇偶問題上,高職輔導員總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擇偶觀,能夠較為理性、全面地分析擇偶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面對當前頗受爭議的輔導員擇偶難現象,大多數被調查者能從客觀、理性的角度認識該問題,大部分輔導員(78.9%)認為工作壓力大、交往空間有限是擇偶難的重要原因。對于“網上征婚”、“父母相親團”等擇偶方式,在被調查的高職輔導員中分別只有33.7%和38.9%的人表示認可,高職輔導員仍然持較為傳統的擇偶觀念。
在戀愛問題上,絕大部分輔導員能夠保持理性、負責任的心態,將性格品質、志趣愛好等作為戀愛對象的重點選擇標準,但調查結果同時也表現出高職輔導員在戀愛過程中矛盾的一面,即物質金錢等逐步成為影響婚戀的重要因素。盡管高職輔導員戀愛動機仍然較為單純、傳統,但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家庭生活和金錢日漸成為高職輔導員在選擇戀愛對象時的考察標準。這是市場經濟和生活水平提高在個體思想、行為上產生的影響,一定程度的物質追求可以對個體起到激勵作用,但過分強調物質金錢可能會喪志,形成不良風氣,理應進行教育引導。
在婚姻問題上,高職輔導員更加重視組建家庭的成本和基礎,并非為了完成父母規定任務而盲目草率了事,反映了高職輔導員本身文化水平較高,思想相對成熟,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不良誘惑的能力和對新興事物的正確判斷力。在傳統婚姻觀與前衛婚姻觀認識的對比中可以發現,只有29.5%的高職輔導員贊成“男主外女主內”、“門當戶對”的觀念,但67.4%的被調查者依舊保持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看法,對類似于“獨身”、“試婚”、“丁克家庭”等與傳統婚姻觀相違背的社會現象或觀點持相對保守態度。高職輔導員的婚姻價值觀總體表現較為理性,沒有表現出盲從或過于激進的現象。
在性觀念問題上,七成以上的高職輔導員仍然看重,近八成的高職輔導員對伴侶很忠誠。雖然當今社會中存在一些過于前衛的性觀念和不道德的,但絕大多數的高職輔導員對性問題的認識依舊較為傳統,這與被調查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421”家庭(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逐漸增多,較多的高職輔導員重視這種傳統的家庭條件對婚戀教育的實質性影響。本調查顯示,只有22.1%的高職輔導員認為“學生應以學習為主,不應該談戀愛”,只有三成左右的高職輔導員明確反對學生在校期間結婚這種現象,高職輔導員對學生戀愛行為對學習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討論。針對婚戀教育的重點問題,相當部分輔導員認為應放在婚戀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不良行為的矯正上,仍然有相當部分高職輔導員不確定應該對大學生進行怎樣的婚戀教育。
綜上所述,高職輔導員在總體上保持著相對理性的婚戀價值取向,但部分人也受到了前衛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表現出茫然或與傳統觀念相違背的地方,總體上在高職院校通過輔導員開展婚戀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具備了思想觀念條件。
該網站解釋稱,拜金指數排名主要是根據單身男女對另一半的物質要求,其中,東莞單身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認為自己屬于金錢主義,結婚時會要求對方有房有車。
此外,東莞女性對配偶身高的關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東莞受訪女性希望對方的身高范圍在自己的預期之內,這比其他城市女性數據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廣州、深圳,受訪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戀觀方面,東莞男則在對閃婚、逛街購物方面的態度領先其他城市,因為有63%的東莞男性不排斥閃婚,更有21%的受訪男性可接受頻繁的逛街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