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5:09
序論:在您撰寫野外實習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占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搜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群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節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二、野外實習的主要階段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為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圖1-1)。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為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節,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為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一般要求在實習前的幾個月內進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幾方面: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費預算。
(2)收集有關實習地區的文獻資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和有關專業圖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區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了解實習區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盡量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進行野外預查。通過預查進一步確定實習地區和實習路線。專業指導教師要通過預查進行備課,選擇最優的實習方案,確定觀察路線和實習點上的實習內容,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預查中要盡量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系,一方面通過他們了解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以求得他們對野外實習的支持。
通過預查,還要落實實習隊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實實習隊的食宿地點、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給養條件、氣候條件、衛生條件及安全保證情況等。
(4)野外實習計劃。根據教學實習目的,確定詳細的實習日程,寫出每一天的實習路線、地點及主要內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慮實習內容的合理順序,又要考慮交通和路線的條件,盡量做到經濟、合理。實習中要保留適當的休息時間,特別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學生容易疲勞的情況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實習計劃應寫明各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學生介紹實習地區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對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實習和獨立觀察判斷。實習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查閱實習地區的有關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狀況的歷史和現狀等有關文獻資料和圖件,包括前人的調查報告、論文、專著、地形圖、各種專業地圖、航片、衛片、tm磁帶等。
(6)其它準備。
1. 體能準備。
野外實習經常需要連續地坐車、大劑量的運動,對參加的每個人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所以,保質充沛的體能和精力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
2. 物質準備
第一,實習過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實。
第二,實習中所需的設備、器材等的準備,如照相機、攝像機、羅盤等。
第三,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準備。
第四,個人生活用品以及與野外實習相適宜的著裝準備。
第五,為預防突發事件,請遵循前人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兩條訓誡“窮家富路”和“冬天出門帶干糧,夏天出門帶衣裳”,后者對干旱區域更具現實意義。
(二)野外工作階段
野外階段是實習過程的主體部分,野外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要按實習計劃進行。在路線調查或沿途觀察中,要隨時對照地形圖,在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地理界限等標記在地圖上。在途中停歇或到達觀察點時,要將沿途看到的主要現象、主要認識和主要問題記在野外記錄薄上。
(1)實習記錄。它是實習的最基礎成果,是編寫實習報告與習作論文的基本依據,因此要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包括沿途觀察和實習點的觀察與描述。
(2)照相與素描。照相已成為野外實習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記錄自然環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實習的重要補充,它可有意識地取舍,突出重點,達到照片無法表現的效果,尤其是對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條件的同學可充分發揮特長。
(3)綜合分析。自然地理實習,是從要素觀察描述開始到綜合分析歸納結束。因此,野外實習要注意每一個實習點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相互作用的性質、過程、方向和發展規律。
(4)互相幫助,安全第一。野外情況復雜,要時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段活動,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變化,任何情況下不能一人單獨進行野外活動,以防不測。大家除了學習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實習隊是一個整體,要防止掉隊發生。
(三)總結階段
野外實習的總結,一般在野外工作結束返校后進行。首先要對野外記錄及搜集到的文字資料等進行認真地整理和分析;對野外搜集到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清理、統計和分析;對野外攝影進行洗印與擴印;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整理,并抓緊進行必要的室內分析與測試。
6-1組員:
實習日期:2005.7.19-7.22
報告編寫日期: 2005年9月6日
帶隊教師:雷安平,仙湖植物園老師(校外)
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已有數千年。祖先通過他們的勇毅同智慧發現了各種草藥的藥理性,寒熱性。進而治療各種病人的病癥,痛苦。這就是在我國的草本植物的發展。當今已是21世紀,讓中醫藥繼續發揚光大是各科學家,醫生藥師的重任。
在19世紀前國外發展得較我國慢,但當展地十分迅速。特別是近代與當代,植物學發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細胞生物學,引領植物學向更微觀世紀進軍。植物組織培養,植物PCR技術等在國外是較成熟的。
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異同;植物體內的營養;草本植物為何高級于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我們第一聯想到草,草有很多用處。豬牛馬羊等各類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在我們中國還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動物的食物,還能制造大量氧氣,防止水土流失。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這里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巖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地群眾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勢,修廟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置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有齊云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即屬于太白、華陽巖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于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巖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巖石大部分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巖和變質巖。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巖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征。
③觀察巖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巖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shixi.exam8/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陜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巖石。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了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巖石判別
了解湖山地區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巖石,采集巖石標本,并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了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巖層
湖山地區位于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于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為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巖石主要以沉積巖為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巖。這里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于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峰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巖與砂巖暴露,易于觀察。青龍群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巖(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巖組成,厚度大于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峰組的接觸關系可能為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第一章:概況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實習,勘探工作目的是:
(1)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中奧陶統、晚奧陶統、中石炭統和晚奧陶統的巖層構造、巖性、巖層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以及各個地層中所伴隨的礦產、褶皺類型、斷層情況以及從晚奧陶統到中石炭統的過渡巖層各種性質等;(2)了解煤礦的基本情況、基本地形。了解煤礦生產中各種機械的用途及注意事項、煤的分類及運輸方式、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標準等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初期可以盡快的熟悉各種情況避免各種錯誤;
二:勘探任務,本次野外實習的任務是:
(1)觀察各實習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體等其他情況;
(2)觀察奧陶紀石灰巖的顏色、光澤、解理、化石的種類及其含量、斷層等其他情況;
(3)對斷層做素描圖、描述其擦痕的狀況;
(4)觀察晚奧陶統與中石炭統的假整和面及其過渡巖層的風化程度、顏色、巖性、化石種類及其數量等其他情況;
(5)觀察中石炭統本溪組泥巖層的巖層特點、砂巖的顏色、解理及砂巖巖層中所包含的礦產、石灰巖的顏色、解理、裂隙的發育情況、化石的種類及其數量等;
(6)觀察上石炭統的黏土層、石灰巖層的特點、巖層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巖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含水情況、礦產種類及其數量;(7)觀察上石炭統的砂巖、泥巖、黏土層的特點、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shixi.exam8/
(8)觀察煤礦的地形、了解煤礦的各種設施的用途、觀察各種機器的特點,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9)了解煤礦的開采情況、煤的種類、煤的儲存和運輸等。
三:交通狀況
縫山針公園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園西邊是村莊,公園前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公園內是海相沉積的中、晚石炭統石灰巖。
紅砂嶺位于的縫山針的公園西方,焦作影視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視路從南面跨過,上白作鄉公路從南至北穿過此地區,交通便利,有盤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鐵礦和其他的一些廢棄的鐵礦礦井。
西張莊位于焦作市區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從山下到山上路礦稍差,山頂上有硫磺礦和用黏土燒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廠。
焦煤集團珠春礦位于焦作礦區西南部,東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鐵路交通便利,焦晉高速在礦區西部穿過,焦克公路在礦區北部通過,有礦區鐵路專線與焦柳、正太干線連接。
四:天氣情況
㈡實習區域概況:
⒈皇島:
二、實習的主要內容:
㈠張家口—北戴河沿途:
⒈地形變化:冀西北間山盆地—山前平原—濱海平原。
⒉業生產特點:一年一熟—一年兩熟。
⒊民建筑:均坐北朝南但張家口房屋北無門窗,而秦皇島的則南北均有門。
㈡鷹角石下海灘上:
⒈岬角、海灣的侵蝕、堆積:山海關—北戴河間海岸形態為岬灣相間狀。受波浪折射作用,岬角處波能匯聚受到侵蝕,海灣處波能副散形成堆積。(實習報告 fanwen.chazidian.com)鷹角石所在處為岬角,其由花崗偉晶巖脈組成,抗侵蝕能力強,形成突出的岬角。
⒉海蝕穴、海蝕崖、海蝕平臺:在海水與海岸巖石相交接的地帶,致使巖石沿節理及抗蝕性弱的部位發育成凹槽而形成海蝕穴。由于海蝕穴的發展,上部巖體懸空、墜落,形成陡峻的海蝕崖。由此可見,海蝕崖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海岸的后退過程。在海蝕崖后退的同時,在其前方留下一個向海微傾的基巖平臺,稱海蝕平臺。
⒊波浪在淺水區的變形:迎水坡平緩,背水坡陡。
⒋波痕性質:屬于流水波痕,形態不均勻,在潛水沉積環境下形成。
⒌巖石的三維節理:此處的巖石節理較發育,其橫向、縱向、斜向三方面節理共同發育,三向節理相交處的巖石脆弱,加劇了巖石遭受侵蝕的程度,為形成海蝕地貌提供了有利條件。
㈢雞冠山:
⒈雞冠山東南坡中部:早元古代綏中花崗巖的巖性特征為酸性巖漿巖,呈深成的巖基侵入體,屬下元古界前的產物,為肉紅或灰白色,等粒結構。主要礦物有鉀長石(肉紅色)、斜長石(灰白色)、石英(透明狀)、角閃石、黑云母(黑而薄)等。
⒉雞冠山東南坡近頂處:晚元古代青白口系景兒峪組與下伏綏中花崗巖的接觸面處有很明顯的界線,并且是個較平緩的接觸面,兩者并沒有參差不齊或相互穿插的現象。花崗巖體中未發現上覆巖層的俘虜體存在。發育在下面的巖石中的節理也沒有延伸到上覆巖層中去;下伏花崗巖其近接觸面處和遠離接觸面處巖石特征有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在巖體的表面產生高嶺土化、綠泥石化等,說明花崗巖體已遭受變質作用;上覆沉積巖未見有變質或任何烘烤現象。底部還有很薄層的小角礫巖,碎塊的主要成分卻是下伏巖體表面的產物。由此判斷其接觸類型為沉積接觸。
⒊雞冠山頂采石場:⑴晚元古代景兒峪組巖性特征:本組的主要巖性特征是石英砂巖。其新鮮面呈灰白色,風化面為黃褐色,并帶鐵銹色,石英含量很高,含有一定量的鉀長石,淺綠色海綠石礦物往往肉眼可見。中細粒結構。其底部含少量礫石及小角礫。下粗上細的巖性變化反映了當時的海侵沉積環境。⑵浪成波痕構造:浪成波痕形態對稱,波峰尖銳,波谷圓滑,形成于靜水條件。
⒋雞冠山北側懸崖邊:⑴地塹的構造特征及地貌表現:該地塹由三組傾向相向的正斷層形成。大平臺與雞冠山的巖性組成是一致的,即上部為景兒峪組石英砂巖,下伏綏中花崗巖。前者抗風化能力強,后者抗風化能力弱,致使斷面的上下坡度出現不一致,石英砂巖形成陡崖,綏中花崗巖形成緩坡。地塹構造在地貌上表現為谷地形態,稱地塹谷。⑵斷層崖的形態特征:我們看到的斷層崖是剝蝕后退的陡崖,而并非原來的斷層面。斷層面一般來說應為直線形,但由于后期溝谷的發展,常使斷層崖在不同部位產生差異性后退。溝谷處后退快,崖面內凹,溝間部位后退相對緩慢,斷層崖外凸,這樣就使原來直線形的斷層崖變得彎彎曲曲。⑶方山與單面山:通過觀察大平臺與雞冠山的巖層為水平巖層故其屬于方山。
㈣石門寨:
⒈石門寨西門外200米小采石坑:通過觀察奧陶統冶里組頂部的小斷層,在確定斷層面后我們發現其上盤巖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故判斷其為正斷層。
⒉石門寨養雞場北小溝:下覆的下奧陶統亮甲山組為豹皮石灰巖,為中厚層石灰巖,上覆的中石炭統本溪組的一套粉砂巖、頁巖.此處巖層露頭不好,只是分界線不明顯,從區域上看二者接觸關系應為假整合接觸。
⒊百印臺北100米處探槽西口:⑴接觸關系:中石炭統本溪組巖性為細砂巖粉砂巖,顆粒細;上石炭太原組巖性為長石石英砂巖,粗砂結構,顆粒相對較粗。二者接觸面上下的兩層巖層相互平行,接觸面產狀致密,巖層沉積沒有間斷,故屬于整合接觸。⑵巖性特征:本溪組下部主要以細砂巖、粉砂巖為主,上部則為細砂巖、粉砂巖夾泥質灰巖透鏡體,底部含鋁土質粘土巖,整套地層中巖石的顏色以深灰色、灰褐色為主。太原組底部巖性為長石石英砂巖,顏色為淺灰,礦物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巖屑砂粒、泥基質。粗砂結構,塊狀結構。其沉積環境變化方向為從南向北侵入。
⒋百印臺西南100米處:太原組長石石英砂巖的巖性特征及球狀風化現象:太原組的地層是伴隨海退過程形成的。受地殼抬升的影響,具有層次構造的長石石英砂巖突出于地表,因太陽輻射熱量的晝夜和季節變化,使地表巖石產生膨脹和收縮,并且巖石表層和內部冷縮有差異,致使巖石表層和內部產生了裂隙,并一層一層地剝落下來,這種作用就是物理風化作用。但這種風化作用,巖石突出的尖角部分三面遭受風化,速度最快;而棱處的兩面風化次之;面上風化最慢。這樣開始不規則的巖塊逐漸會趨于近圓狀或橢圓狀。之后風化速度各處基本一致,產生均勻的同心圓式的層狀剝落。這種現象稱之為球狀風化。
㈤上莊砣與小傍水崖間的石河河流階地上:
⒈彎曲河岸凹岸和凸岸的地貌特征:此處為石河河谷的一個彎曲河段。由于河流橫向環流的作用,凹岸形成陡崖,凸岸發育了河漫灘,河谷橫剖面呈不對稱狀。
⒉河漫灘堆
三、實習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xxx地區生態環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異條件對天然植被的影響。以及自然保護區的設置作用。通過實地考察,熟練運用課本知識,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動手調查的能力,團隊分工及其團隊協作能力。
實習出行路線:南寧(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經府城、雷江二級公路)——xxx旅游區大門區——xxx旅游區。
四、實習地概況
4.1、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及歷史沿革
1965年7月經自治區林業廳批準,成立xxx林場,歸屬自治區林業廳管轄,委托南寧地區林業局代管。
1975年自治區林業廳和南寧地區行署決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場工作重點轉移到保護森林資源。
1981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將xxx林場改建為自然保護區,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xxx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屬事業單位,隸屬關系不變。
2002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8月隸屬南寧市林業局主管。保護區人員編制218人。
4.2、保護區性質和保護區類型
以北回歸線上保存較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為特色,以保護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頻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以自然保護、科研教學、宣傳教育為主要管理任務,適度開展多種經營和森林生態旅游。所轄部分區域是廣西大學的實習科研基地,為此我們得以在此實習參觀。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網絡中,具有典型地帶性特征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境內保 4.2.1、重要保護價值
xxx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擊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類型如此之多,實在罕見。其多樣性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價值在國際國內是較為少有的。xxx保護區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認定的中國40處具全球意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屬2069種,野生脊椎動物有294種。xxx的動植物物種占廣西已知種數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積高密度的生物多樣性區域。是廣西不同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動物區系特征上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質。是林學專業學習和實習的基地。
4.3、保護區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五、實習情況
在離xxx大門入口2公里處,做一個100平方米的森林記名樣方調查,在不同海拔
高度處,觀察記錄各海拔出的植物種類。
該樣方喬木層主要以馬尾松為主,灌木層以桃金娘、崗松為主。有很強的熱帶植物指示性。還有木姜子、漆樹、鴨腳木等混雜在群落中,草本層以鐵芒箕最多棕葉蘆次之。總體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該記名森林樣方可以命名為馬尾松-桃金娘-鐵芒箕群落。
2.2線路踏查
在590米的魚躍龍門處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許多蕨類植物。土壤為赤紅壤。
在海拔900米的飛翔傘基地我們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馬尾松相對減少。苔蘚類增多。但依然有較明顯的優勢群落結構。土壤為紅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欖大峽谷,山茶科及槭樹等闊葉樹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瘋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樺、羅孚栲等。優勢種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樣化,有大頭茶、甜椎、小葉羅漢松、船柄茶、銀荷木、長葉木姜、基脈楠、吊絲紅、羊角杜鵑、五裂槭、毛楊桐、蛇葡萄等等優勢種極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其間我們還可以看到非常難得一見的灌草帶,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沒有喬木先鋒樹種的演替現象。
六、實習收獲與感受
夏日炎炎,細雨霏霏,我們乘車而上,在各個典型區域下車考察聽老師講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讓人異常興奮。在低海拔的熱帶叢林看到雖有較大的人為干預。但完整的群落結果依然讓人覺得清新自然。在魚躍龍門觀望點,我們看到武鳴盆地的壯觀和美妙,向脊的山脈形成鯉魚的樣子在眼前跳躍。知道我曾經就讀的廣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著我們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幾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陣風吹來云蒸霧繞,有時夢境般的美妙。在飛翔傘基地和山花爛漫、燈籠花苑我們腳踩才、石灰石在朦朧的大霧中感受飛翔的心情。觀賞著杜鵑花后凋零和生長。留下了密集的相機的咔嚓聲。兩次路過橄欖大峽谷和云龍佛光景點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紗中,看著懸崖峭壁和上面長著的龍須草葉子上、不停地參出的泉水,感覺但絲絲的秋意。清風吹過,兩側的山體顯現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參天,偶有荒草連天。林中鳥叫蟲鳴,獸走猿攀,幾乎是人間的天堂,動植物的樂園。在北回歸線紀念杯及科普走廊我們看到很多相關的知識和動植物氣息。進入天書草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