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學界一直存在著涵蓋論與理智論的爭論,但二者都只是運用邏輯和語言分析的方法來解構文本,沒有關注“沉思生活”這一幸福的前提。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幸福就是至善,幸福就是靈魂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沉思生活是最大的幸福。但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福德統一。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在我們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具有諸多啟示:如加強道德法治教育,是幸福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是幸福得以實現的基本要求;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幸福得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城市學刊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城市經濟、城市管理、城市文學、城市文化、縱橫視野等。于198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