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不育系應用區域氣象條件的分析,選擇不同光溫條件處理北方粳稻光溫敏核不育系LY156S,研究光溫變化對其育性轉換的影響及育性鑒定方法。結果表明,在不育系制種區域遼寧盤錦,2011—2017年的7—8月日平均溫度大于23℃,最低溫度為20℃,低于23℃的天數較少,適合臨界溫度為21℃左右的兩系不育系制種;在不育系繁殖地區海南三亞,2011—2017年冬季低于20℃天數較少,且比較分散,較適合兩系不育系繁種。在長日照14.5h低溫處理下,不育系的抽穗期滯后,22和21℃處理下育性沒有恢復,但20和19℃處理花粉不育度降低到82.36%和78.45%,育性發生了轉換。在日照長度為11.5和12.5 h條件下,22和24℃處理的育性均得到恢復;在日照長度為13.5 h條件下22和24℃處理的花粉不育度仍都大于99.5%,育性沒有恢復。為提高北方粳稻光溫敏核不育系應用的安全性,北方粳稻光溫敏核不育系育性鑒定在《水稻光、溫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鑒定規程》(NY/T 1215—2006)的基礎上,可將14.5 h長日照條件下的處理溫度降至21℃,11.5、12.5和13.5 h等短日照條件下的處理溫度降低至22℃,以提高不育系的育性鑒定準確性與應用價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雜交水稻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專題與綜述、選育選配、繁殖制種、簡訊、栽培技術、基礎理論、新組合等。于198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