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南省瑞麗市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種植基地,發(fā)現一種鐵皮石斛葉斑病。通過分離培養(yǎng)和接種試驗,經傳統(tǒng)形態(tài)學及ITS序列分析鑒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細胞計數板法測定該病原菌的形態(tài)學特性及產孢性能。結果表明:該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炭疽菌屬的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15~30℃,其中28℃時菌絲生長量最大,最適pH值為5~6;產孢的最適溫度為25~30℃,最適pH為3~4。此菌對碳源要求不嚴格,能利用多種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異;硫酸銨、氯化銨作為氮源的培養(yǎng)基明顯不利于菌絲生長,其他供試氮源均對該菌菌絲生長有顯著促進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森林病蟲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綜述、調查研究、動態(tài)與簡訊等。于198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