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比多節段非對稱Ponte截骨(multiple levels asymmetric Ponte osteotomy,MAPO)與全脊椎截骨術(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在治療重度僵硬性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后凸(adult idiopathic kyphoscoliosis,AIKS)的冠狀面與矢狀面影像學參數差異。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3月間在我院接受后路MAPO或VCR手術,并隨訪2年以上的重度僵硬性AIK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術前、術后及末次隨訪的臨床與影像學資料(脊柱全長正側位X線片、脊柱全長左、屈位X線片)。根據術中截骨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MAPO組與VCR組。運用統計學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及末次隨訪脊柱冠狀面與矢狀面的影像學參數(主彎Cobb角、局部后凸角、頂椎偏距、冠/矢狀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與腰椎前凸角)差異,并對術前存在冠、矢狀面失衡的患者進行亞組分析,評估冠、矢狀面平衡的改善情況。結果:最終共對30例脊柱側后凸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26.97±8.88歲,平均隨訪時間28.70±7.05個月。MAPO和VCR兩組主彎從分別從術前平均103.21°±16.97°及110.79°±15.97°矯正至48.58°±17.27°及57.33°±17.43°,主彎矯正率分別為(53.13±13.71)%與(48.89±12.81)%。局部后凸從術前平均85.21°±26.80°及93.3°±25.09°矯正至39.66°±20.28°及56.90°±21.36°,后凸矯正率分別為(47.20±19.92)%與(38.38±12.89)%。兩組術后冠狀面和矢狀面影像參數包括冠、矢狀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冠、矢狀面亞組分析除VCR組矢狀面平衡出現增加外,其余平衡參數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但組內與組件并無統計學差異。VCR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和出血量顯著高于MAPO組。MAPO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VCR組。結論:多節段非對稱Ponte截骨治療重度僵硬性AIKS能夠達到與VCR相似的冠狀面與矢狀面影像學?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廣告及消息、基礎研究、綜述、短篇論著、個案報道、發明創新等。于199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