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7月28日四川省東北部出現了一次罕見的濕下擊暴流大風天氣過程。本文利用地面自動站、雷達、衛星等觀測資料以及FNL數據、視頻資料,對下擊暴流風暴的成因和結構特征進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此過程發生前,對流層中低層的環境溫度及其直減率均達到同期歷史極端值,有利于雷暴大風類型中尺度對流風暴的形成;此次下擊暴流,主要由陣風鋒與地面中尺度輻合線相交后觸發,陣風鋒水平渦度不斷輸入對流系統內,產生正的相對風暴螺旋度,利于對流風暴持續發展到較高高度,為下擊暴流的產生提供條件;下擊暴流發生前的對流風暴,在視頻截圖和反射率因子剖面圖上均表現為懸垂傾斜結構,傾斜方向與對流層中層平均風向較一致;對流風暴中層的氣旋性渦旋結構特征可作為下擊暴流的預警指標之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中低緯山地氣象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應用技術等。于196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