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V+起'的認知基礎是驅動-路徑圖式,最初用于空間域中,關注在施動者力的作用下受動者發生的路徑變化。'起'最初呈現為上向,后轉喻具有聚攏向,分別凸顯外在源點和內在源點,對應剛性位移與變形位移。'起'經歷了從空間到時間、狀態域的放射性隱喻擴展,經歷了位移軌跡的隱喻或轉喻,語義不斷泛化和虛化,所搭配動詞小類不斷擴大。由低到高隱喻為動作開始并持續,這一點也進一步印證了時間表征具有垂直空間方向性。由展到攏隱喻為由散到合,體現為受動者形狀特征的變化。轉喻均體現為過程代結果,由低到高轉喻為由展到攏、由無到有、由隱到顯、由不具備到具備(某行為能力),由展到攏轉喻為由顯到隱。文章還結合歷時語料進行了驗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語言研究集刊雜志, 半年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于1987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