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尼日爾三角洲盆地深水逆沖區為研究對象,利用已有的三維地震和鉆/測井資料,從下伏塑性泥巖的地震反射結構出發,結合淺層地層沉積特征,分析研究區的構造樣式、構造活動期次及構造活動對成藏條件的影響。結果表明:①在研究區下伏塑性泥巖內識別出推擠疊加型滑脫構造樣式。其下部為主滑脫面,是盆地內受重力滑脫作用廣泛發育的滑脫面,上部為次滑脫面,局部發育。②推擠疊加型滑脫構造的形成和演化經歷了逆沖推覆和塑性泥巖擠壓2個階段,從中新世末一直活動至今,是深水逆沖區超大型斷背斜圈閉形成的主要原因。③推擠疊加型滑脫構造的發育對油氣成藏具有'雙刃劍'的影響,其持續性的長期活動有利于大中型圈閉的形成和油氣充注,又能降低下伏烴源巖的成熟度,同時也加大了油氣保存的風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資源經濟研究、西部經濟研究、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語言文學、高等教育、哲學等。于199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