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個溫度(6℃,12℃和18℃)和四個鹽度(20‰,25‰,30‰,和35‰)完傘交互條件下,對中同近海常見底柄有7L蟲Ammonia aomoriensis活體進行單個體分組培養實驗,每組12個體,實驗周期為28d,每兩天測量蟲體長徑和短徑、記錄房室數目和存活情況,以研究溫度和鹽度對A.aomoriensis存活、牛長和形態變化的影響。統計結果顯示,存實驗設計的溫度和鹽度范圍內,低溫對其存活具有抑制作用,6℃時蟲體出現死亡早且最終存活率低,而鹽度無明顯影響;溫度對A.aomoriensis長徑和短徑的生長均有極顯著的影響(P〈0.001),隨著溫度升高,生長加快;鹽度對A.aomoriensis長徑和短徑的生長均無顯著的影響。實驗設計中最適宜的18℃時,兩圈房室以上的A.aomoriensis每生長一個房室平均時間3.5-7d,長徑和短徑的生長速率分別為0.7~1.3μm/day、1.2~1.9μm/day。培養結束后A.aomoriensis的蟲體長寬比與溫度顯著相關(p〈O.05),與鹽度無顯著相關,且溫度升高,個體長寬比減小,形態更接近于圓形,推測其可以作為指示溫度變化的指標。溫度和鹽度對A.aomoriensis的交互作用在長徑的生長中顯著,在短徑的生長和長寬比中不顯著。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相比于鹽度,溫度對A.aomoriensis存活、生長和形態變化影響更昆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微體古生物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科研論文、學術思想討論、學術動態報道、新技術、新方法、簡介、評述等。于1984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