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共享經濟發展迅猛。而借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興起的共享單車因解決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痛點,隨停隨走,適用場景廣泛,成為了共享經濟的典范。媒介環境學派將包括大眾媒介在內的一切人造物納入媒介范疇,著重關注媒介技術對社會和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從該角度看,作為新技術發展的一個結果,共享單車除作為交通工具之外,也充當了一種媒介。文章通過訪談法、參與式觀察等方法進行研究,發現共享單車儼然成了一種紐帶,將人與人,人與城市重新連接了起來。個體在由共享單車建構的場域里與各方產生著互動、交往,形成著新的關系,由此建構著自我認同、群體認同及地方認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交通行業管理、交通科技、交通運輸經濟、交通企業管理、應用技術研究、交通史研究、交通法規研究、區域交通研究等。于198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