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亞熱帶濱海防護林尾巨桉、濕地松、木麻黃和紋莢相思4種人工林中,設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處理,分析土壤易變性氮組分和酶活性對地上、地下碳輸入減少的響應。結果顯示,處理兩年后,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對土壤氮組分的影響因樹種而異。去除凋落物顯著降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銨態氮、硝態氮、礦質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去除根系處理對土壤氮組分影響不顯著;去除根系顯著增加濕地松人工林土壤礦質氮含量;去除根系和凋落物顯著降低木麻黃人工林土壤銨態氮含量;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均未顯著改變紋莢相思人工林土壤氮組分含量。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土壤氮組分含量對處理的響應與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變化有關。研究發現,來自于凋落物和根系的易變性碳輸入減少,會影響微生物對氮的礦化和轉化能力。在紋莢相思人工林中,微生物酶活性對去除凋落物和根系響應不敏感,表明紋莢相思人工林對易變性有機質輸入的減少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森林與環境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簡訊、綜合述評等。于196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