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歷史理論的中國形態,是指從中國的特點出發,而非“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歷史理論。馬克思歷史理論中國形態的構建過程,亦即馬克思歷史理論中國化、民族化、實踐化的過程。構建馬克思歷史理論中國形態的實踐,貫穿于整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的學術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它與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同呼吸、共命運,與之風雨同行,表現出新的特點,即全面、系統、完整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將其視為一個嚴密的科學整體。馬克思歷史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廣大史學工作者,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從以往對馬克思歷史理論基本原理模糊的、不確切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中解放出來。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社會科學戰線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儒學研究、民生發展與經濟增長、“三農”問題研究、經濟史、制度史、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新聞與傳播研究、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治理、公共管理等等。于1978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