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賓諾莎《倫理學》中的'力量'概念與謝林中期哲學中的'潛能階次'理論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兩者都意在凸顯存在概念的基礎性動態結構,并打通從基礎性存在概念到現實存在的理論通道,從而建立起一種能夠以動態發生學的模式刻畫存在概念的全新本體論框架。因此,不同于靜態的'實體—主體'概念模式,謝林哲學將展現斯賓諾莎哲學與德國唯心論哲學的另一關鍵聯結點——一種動態的'力量本體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南京社會科學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經濟學、哲學、新聞傳播學、法學、鐘山文藝論壇、社會學、行政學、教育學、文化研究、歷史等等。于1990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