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近年來因新疆天山北麓傳統聚落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重眼前輕長遠"、"重微觀輕宏觀"、"重靜態輕動態"等問題以及隨之出現的歷史聚落空間文化含義缺失的現象,引入GIS技術分析新疆天山北麓宏觀分布與氣候條件、地形特征的相關性,并利用圖底分析等肌理分析方法,分析其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建筑肌理、空間組合、裝飾細部與民族構成、生產方式的耦合關系,研究表明:新疆天山北麓傳統聚落在宏觀層面呈現"逐水聚居"、"牧高農地"、"少高漢低"、"牧濕農干"等分布特點,而在中微觀層面,可將天山北麓聚落分為兩大類五小類聚落類型,五種類型聚落空間均與其民族構成、生產方式和政策導向存在著互動聯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南方建筑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設計研究、民居與傳統建筑研究、城鄉規劃、以優化為導向的既有空間升級改造、設計前沿探討、國土空間規劃、建筑論壇、城市綠地與公眾健康、風景園林等。于1981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