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塞罕壩地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等信息為基礎,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軟件,從土地利用類型、優勢樹種和樹種齡組3個角度,對森林景觀的空間結構特征、斑塊及景觀水平上的空間異質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有林地占景觀面積的80.39%,作為土地利用類型中的主要景觀要素主導著土地利用類型,在森林景觀中占據絕對優勢,對景觀整體結構、功能及其變化的控制作用較強;森林景觀中優勢樹種和齡組景觀的優勢度不明顯,空間結構較為復雜,斑塊破碎化程度較高,連通性較差;優勢樹種以華北落葉松、樺樹和樟子松為主,其面積分別占景觀面積的41.51%、18.95%、10.22%,多種闊葉樹在該地區以培育防護林和特種用材林為目標,雖景觀面積小,多數低于1 000hm2,破碎化程度高,但它們提高了該地區樹種多樣性;各齡組景觀結構不盡合理,成、過熟林景觀面積占比極低,分別為3.19%和0.22%。塞罕壩地區土地利用類型景觀格局有利于維持和穩定森林生態環境,但優勢樹種和齡組景觀格局有待進一步改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林業與生態科學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研究論文、專論與綜述等。于1986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