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對該地區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管控,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納入中央王朝的管理體系,推動了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歷代王朝“大一統”政治理念得以實踐并最終形成。土司地區修建的城池、衙署、寺廟、宗祠、街道、墓葬等建筑,是土司制度的物質文化載體,保護、利用這些土司遺產,對于理解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昆明學院學報雜志, 雙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兒童文學研究、法學、煙草研究、歷史學、醫學、特殊教育研究、茶葉研究、文學、生物學、邊疆治理研究、環境史、教育·課程·教學、化學圖論及應用、昆院學人、明代文學研究、語言·文字、數學、疫情防控專題研究、農業科學、民族文化等等。于197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