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不同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對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GS)、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將符合標準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103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觀察組52例。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采用開腹修補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術前、術后7天抽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S-17),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雙抗夾心檢測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CRP)。應用SPSS16.0軟件,所獲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和2檢驗。結(jié)果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時間、腸蠕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P均〈0.0005。兩組術前、術后7天血清PG-I、PG-Ⅱ及GS-17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對照組術前、術后7天血清PG-I、PG-Ⅱ及GS-17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觀察組術前、術后7天血清PG-I、PG-Ⅱ及GS-17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兩組術前IL-2、IL-6、IL-8、TNF-α及CRP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對照組術前、術后7天IL-2水平變化比較,P〉0.05;對照組術前、術后7天IL-6、IL-8、TNF-α及CRP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觀察組術前、術后7天IL-2、IL-6、IL-8、TNF-α及CRP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兩組術后7天IL-2水平變化比較,P〉0.05;兩組術后7天IL-6、IL-8、TNF-α及CRP水平變化比較,P均〈0.05。結(jié)論腹腔鏡下修補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比傳統(tǒng)開腹對身體創(chuàng)傷小、應激反應輕,炎性反應弱;兩種手術對血清PG-I、PG-Ⅱ及GS-17水平影響均不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學報雜志, 季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chuàng)新性,刊載內(nèi)容涉及的欄目:臨床醫(yī)學、祖國醫(yī)學、護理醫(yī)學、調(diào)查研究、綜述、其它等。于1989年經(jīng)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gu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