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河,研究湘江生態補償機制的問題,事關湘江生態環境安全,事關湘江中下游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湖南“四化兩型”“四個湖南”“兩個率先、兩個加快”戰略的實現。永州作為湘江源頭地區,“捧著金碗討飯吃,餓著肚子保生態”,已成為永州當前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真實寫照。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機制來調整環境利益分配關系,實現推動城鄉、地區和社會群體間的協調和公平發展目標。本文通過分析湘江源頭地區的當前形勢,闡述了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必要性,探討和提出了相關建議和措施,以期作為進一步研究和應用實踐的參考和啟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環境與發展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綜述與專論、環境影響評價、污染與防治、應用技術、實驗研究、監測與分析、生態環境、環境管理、工作論壇等。于1989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