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尼瑪一榮瑪地區位于羌塘盆地中段,發育大量的逆沖推覆構造體系。尼瑪以北主要發育自北向南運動的逆沖推覆構造體系,導致中央隆起帶和班公一怒江構造帶的巖石地層組合、三疊系和侏羅系地層逆沖在紅層之上,其中北羌塘盆地侏羅系地層越過中央隆起,在南羌塘盆地發育滑脫構造并形成薄皮逆沖推覆構造及大型逆沖巖席;尼瑪以南主要發育自南向北運動的逆沖推覆構造體系,造成侏羅一白堊系、白堊系巖石組合逆沖在紅層之上。逆沖推覆構造普遍控制了紅層盆地的生長,并被中新世湖相沉積角度不整合覆蓋。逆沖推覆構造活動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至古近紀,其中中央隆起和班公一怒江構造帶最早經歷了早白堊世晚期一晚白堊世的抬升,隨后整個研究區經歷了古近紀的構造抬升,分別與新特提斯洋板片的北向俯沖以及印度一拉薩地塊陸陸碰撞存在動力學相關;中新世以來的東西向伸展構造則導致局部差異抬升。逆沖推覆構造破壞了早期油氣成藏,但同時伴生的斷褶系統也促進地層增厚和有機質成熟,為二次生烴提供了有利的構造圈閉條件,桑列勒以及尼瑪一帶背斜圈閉是有利的油氣靶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地質學報雜志, 月刊,本刊重視學術導向,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刊載內容涉及的欄目:綜述、研究論文、技術方法、特邀論文等等。于1922年經新聞總署批準的正規刊物。